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女權主義”充不缺少話題,哪怕是在星光熠熠的奧斯卡頒獎禮。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18年《三塊廣告牌》的最佳女主角的獲得者“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作為一個女權主義代表,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邀請在場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女電影人起立,她們其中有女演員們,女電影人,女製片人,女導演,女編劇,女攝影師,女作曲家,女設計師等等。科恩嫂用自己的行動在向好萊塢乃至全世界呼籲男女僱傭平等。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科恩嫂”在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

一開始,作為一個拿著手機觀看頒獎禮的人來說,科恩嫂的言論讓我感到有些不適,畢竟作為“女權主義者”她“女權主義”的言論給大家帶來的積極觸動遠不如“女權主義”這個四字名稱來的大。畢竟,“女權主義”這個詞在今日人們的眼中是帶有極大歧義的,或者說是貶義的。雖然這並不是它的初衷。

什麼是“女權主義”

所謂女權主義(Feminism),又叫作女性主義、女性解放、性別平權主義,本意指的是為了結束諸如性別歧視、性剝削、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發起的政治運動及產生的一系列社會理論。用一句話說她們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全世界男女的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而努力

而男女不平等,是一個持續數千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倫理等科學領域,還是在思想、認知、觀念等意識領域,甚至是家庭生活這樣的私人領域都處於與男性極其不平等的地位。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自由女神像

所以,不同時代的女性們逐漸覺醒,併為了給女性爭取更多的平等權益而不斷努力著。早在1791年法國大革命的婦女領袖奧蘭普·德古熱發表《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前,女性主義運動就已拉開序幕。在2020年的今天,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職業的女性紛紛站起來為爭取性別平等發聲:他們中有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里,有雅虎高管梅麗莎·梅爾,有歌后碧昂斯、黴黴,有奧斯卡影后朱莉安·摩爾、詹尼佛·勞倫斯,等等,這是一個強大的群體,群體裡面的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自己巾幗不讓鬚眉的能力。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

但在媒體的大肆傳播渲染的今天,某些“女權主義”卻處處樹敵、懟天懟地,用類似貶低男性的過激言行帶走了原有的良好路人緣,使“女權主義”在大眾眼中變成為了一個貶義詞。奧斯卡影后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也曾說過: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我不知道為什麼,女權主義竟然可以變成一個貶義詞。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奧斯卡影后朱莉安·摩爾

我和現在的大多數人一樣,不喜歡“女權主義”這個詞,哪怕我自認為是一個經濟獨立,想要在工作中獲得男性一樣工資待遇的獨立女性。

今天,當我再次看完電影《沙漠之花》後陷入了思考,這思考關於女性、關於女權主義、關於男女平等、關於這個社會,甚至是關於生命。我承認我的淺薄無知,但它真的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黑珍珠”與《沙漠之花》

這是一個根據世界超模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改編成電影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電影《沙漠之花》海報

在那個盛產海盜的索馬里,走出了一位世界級超模——“黑珍珠”華莉絲·迪裡。就像她的名字一樣,華莉絲是頑強盛開在貧瘠廣袤沙漠中的花朵:“沙漠之花”,這也是她名字在非洲語中的寓意。

命運坎坷的華莉絲出生在索馬里一個以放牧為生的貧困家庭中,兄弟姐妹眾多,十三歲時她為逃避被父親用五頭駱駝“等價交換”給一個六十多歲老頭的命運,在母親的幫助下毅然逃離,投奔遠方未曾謀面的親人。在那段漫長的逃離旅途中,小華莉絲忍飢挨餓,赤著腳穿越了茫茫戈壁荒漠,傷痕累累。不過,就是這逃離改變了她的一生:從牧羊女到女傭、難民、清潔工,直至被著名攝影師發掘,成為世界名模。

所以,這是一個女性勵志的故事,看得人熱血沸騰。華莉絲成名後,媒體們都在大肆宣傳改變她一生的一天:那一天她在肯德基做清潔工,恰好被當時就餐的著名攝影師特倫斯·多諾萬看到,就是那個給戴安娜王妃拍過照的大攝影師。這的確是一個充滿傳奇並改變華莉絲一生的一天,因為這一天,華莉絲從牧羊女,華麗轉身為世界名模。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沙漠之花》劇照

反“割禮”背後的“女權主義”

但這又是一個過於血腥真實的故事,讓人心痛。在華莉絲心中,真正改變自己一生的那天是在自己三歲時,自己的母親抱著她到了荒郊的亂石中,由年老的吉普賽女人進行了殘酷的“割禮”。因為在當地的傳統中,女人兩腿間的是“不潔之物”,為了保證她們對自己丈夫的貞潔,每位女性在年幼時必須進行殘酷血腥的“割禮”。當你瞭解什麼叫作“割禮”後,你會知道那些經過“割禮”的女孩子精神和身體上遭受了多少折磨。這折磨一直追隨著華莉絲,雖然她已經地位崇高,是閃耀世界的黑珍珠了。

所以,模特事業如日中天的華莉絲轉身成為了一個女戰士,她向世界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讓世人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正對女性做著如此荒唐愚蠢殘酷的事情。29個國家,1.3億多的受害者,數字觸目驚心,卻依然在不斷增長。所幸,華莉絲的事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進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反對“割禮”的運動。1997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任命華莉絲成為聯合國特邀大使,號召大家一起反抗這一暴行。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沙漠之花》劇照

淡出T臺的華莉絲創辦了“沙漠之花基金會”,努力推動世界各地人們反對“割禮”;同時她還關注非洲兒童的健康和教育問題,改善女性在國家中的地位。她也曾多次遭受威脅、恐嚇,但這都沒有阻止她前進的步伐,她就像一個鬥士一樣為了給女性爭取更多的公平權益和不公平的“男權”做著鬥爭。

這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

要知道,雖然每個文化下“女權主義”運動的內容有所不同,但相同的初衷是想要打破所謂的“玻璃天花板效應”,為女性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爭取更多更大的權益。

“女權主義”發展到今天,她的目標已經從“讓女性獲得平等”,變成“讓每個女性都獲得幸福”。因此它需要越來越多人的參與,希望我們國家的女性為了自身的幸福也能參與進來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女權主義”?——觀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寫在最後:

這是我第二次看該片,第一次是在大學,那時候上網並不像是今天這麼方便,電影資源也是從校網下載的,那時暑假用MP4下載了這部電影,但是隻有上半部分,看到一半的我百爪撓心,心繫女主的發展,但是用手機找遍了也沒有找到完整的片源,只能等待開學後繼續。

當時看完全片的時候是觸動極大的,因為還算幸福的自己不會知道世界另外一個地方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底下,依然進行著如此殘暴的傳統。今天,這個傳統在華莉絲的號召下雖然有所轉變,但並未完全廢除,畢竟有些地方的思想頑固到沒有人性。所以,“割禮”依然存在,這個世界上每天依然有數千名女孩遭受著身體和心理雙重的創傷。

祝全世界的女性,遠離災難與不公,幸福的生活下去。

心心念唸了N久的電影,久到現在依然不能忘懷,找出來重新認真的觀看。感慨良多,是為記。

——觀看電影《沙漠之花》有感

2020年2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