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女权主义”充不缺少话题,哪怕是在星光熠熠的奥斯卡颁奖礼。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18年《三块广告牌》的最佳女主角的获得者“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作为一个女权主义代表,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邀请在场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女电影人起立,她们其中有女演员们,女电影人,女制片人,女导演,女编剧,女摄影师,女作曲家,女设计师等等。科恩嫂用自己的行动在向好莱坞乃至全世界呼吁男女雇佣平等。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科恩嫂”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

一开始,作为一个拿着手机观看颁奖礼的人来说,科恩嫂的言论让我感到有些不适,毕竟作为“女权主义者”她“女权主义”的言论给大家带来的积极触动远不如“女权主义”这个四字名称来的大。毕竟,“女权主义”这个词在今日人们的眼中是带有极大歧义的,或者说是贬义的。虽然这并不是它的初衷。

什么是“女权主义”

所谓女权主义(Feminism),又叫作女性主义、女性解放、性别平权主义,本意指的是为了结束诸如性别歧视、性剥削、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发起的政治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理论。用一句话说她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世界男女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努力

而男女不平等,是一个持续数千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科学领域,还是在思想、认知、观念等意识领域,甚至是家庭生活这样的私人领域都处于与男性极其不平等的地位。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自由女神像

所以,不同时代的女性们逐渐觉醒,并为了给女性争取更多的平等权益而不断努力着。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前,女性主义运动就已拉开序幕。在2020年的今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女性纷纷站起来为争取性别平等发声:他们中有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有雅虎高管梅丽莎·梅尔,有歌后碧昂斯、霉霉,有奥斯卡影后朱莉安·摩尔、詹尼佛·劳伦斯,等等,这是一个强大的群体,群体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自己巾帼不让须眉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

但在媒体的大肆传播渲染的今天,某些“女权主义”却处处树敌、怼天怼地,用类似贬低男性的过激言行带走了原有的良好路人缘,使“女权主义”在大众眼中变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奥斯卡影后朱莉安·摩尔(Julianne Moore)也曾说过: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不知道为什么,女权主义竟然可以变成一个贬义词。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奥斯卡影后朱莉安·摩尔

我和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不喜欢“女权主义”这个词,哪怕我自认为是一个经济独立,想要在工作中获得男性一样工资待遇的独立女性。

今天,当我再次看完电影《沙漠之花》后陷入了思考,这思考关于女性、关于女权主义、关于男女平等、关于这个社会,甚至是关于生命。我承认我的浅薄无知,但它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黑珍珠”与《沙漠之花》

这是一个根据世界超模华莉丝·迪里的自传改编成电影的真实故事。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电影《沙漠之花》海报

在那个盛产海盗的索马里,走出了一位世界级超模——“黑珍珠”华莉丝·迪里。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华莉丝是顽强盛开在贫瘠广袤沙漠中的花朵:“沙漠之花”,这也是她名字在非洲语中的寓意。

命运坎坷的华莉丝出生在索马里一个以放牧为生的贫困家庭中,兄弟姐妹众多,十三岁时她为逃避被父亲用五头骆驼“等价交换”给一个六十多岁老头的命运,在母亲的帮助下毅然逃离,投奔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在那段漫长的逃离旅途中,小华莉丝忍饥挨饿,赤着脚穿越了茫茫戈壁荒漠,伤痕累累。不过,就是这逃离改变了她的一生:从牧羊女到女佣、难民、清洁工,直至被著名摄影师发掘,成为世界名模。

所以,这是一个女性励志的故事,看得人热血沸腾。华莉丝成名后,媒体们都在大肆宣传改变她一生的一天:那一天她在肯德基做清洁工,恰好被当时就餐的著名摄影师特伦斯·多诺万看到,就是那个给戴安娜王妃拍过照的大摄影师。这的确是一个充满传奇并改变华莉丝一生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华莉丝从牧羊女,华丽转身为世界名模。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沙漠之花》剧照

反“割礼”背后的“女权主义”

但这又是一个过于血腥真实的故事,让人心痛。在华莉丝心中,真正改变自己一生的那天是在自己三岁时,自己的母亲抱着她到了荒郊的乱石中,由年老的吉普赛女人进行了残酷的“割礼”。因为在当地的传统中,女人两腿间的是“不洁之物”,为了保证她们对自己丈夫的贞洁,每位女性在年幼时必须进行残酷血腥的“割礼”。当你了解什么叫作“割礼”后,你会知道那些经过“割礼”的女孩子精神和身体上遭受了多少折磨。这折磨一直追随着华莉丝,虽然她已经地位崇高,是闪耀世界的黑珍珠了。

所以,模特事业如日中天的华莉丝转身成为了一个女战士,她向世界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让世人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对女性做着如此荒唐愚蠢残酷的事情。29个国家,1.3亿多的受害者,数字触目惊心,却依然在不断增长。所幸,华莉丝的事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对“割礼”的运动。1997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任命华莉丝成为联合国特邀大使,号召大家一起反抗这一暴行。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沙漠之花》剧照

淡出T台的华莉丝创办了“沙漠之花基金会”,努力推动世界各地人们反对“割礼”;同时她还关注非洲儿童的健康和教育问题,改善女性在国家中的地位。她也曾多次遭受威胁、恐吓,但这都没有阻止她前进的步伐,她就像一个斗士一样为了给女性争取更多的公平权益和不公平的“男权”做着斗争。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

要知道,虽然每个文化下“女权主义”运动的内容有所不同,但相同的初衷是想要打破所谓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为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争取更多更大的权益。

“女权主义”发展到今天,她的目标已经从“让女性获得平等”,变成“让每个女性都获得幸福”。因此它需要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希望我们国家的女性为了自身的幸福也能参与进来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女权主义”?——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写在最后:

这是我第二次看该片,第一次是在大学,那时候上网并不像是今天这么方便,电影资源也是从校网下载的,那时暑假用MP4下载了这部电影,但是只有上半部分,看到一半的我百爪挠心,心系女主的发展,但是用手机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完整的片源,只能等待开学后继续。

当时看完全片的时候是触动极大的,因为还算幸福的自己不会知道世界另外一个地方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底下,依然进行着如此残暴的传统。今天,这个传统在华莉丝的号召下虽然有所转变,但并未完全废除,毕竟有些地方的思想顽固到没有人性。所以,“割礼”依然存在,这个世界上每天依然有数千名女孩遭受着身体和心理双重的创伤。

祝全世界的女性,远离灾难与不公,幸福的生活下去。

心心念念了N久的电影,久到现在依然不能忘怀,找出来重新认真的观看。感慨良多,是为记。

——观看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2020年2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