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千年有,中华智慧是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所在

文/宋志颖 (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执照心理医生)

瘟疫千年有,中华智慧是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所在


有朋友问到我,天气转暖,是否疫情就能得到控制。是气候原因?还是。。。?我虽然是西医毕业又去学中医后来学心理学,但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病毒,气候,流行病等)的,不好从科学的角度论证。我估计也没有时间去查验资料看过去的瘟疫如何被控制的。我也听到一些病毒专家说过,病毒怕热,所以有建议冲热水澡和经常喝热水等,效果有多少还有待研究(当然热水一时爽,切莫被烫伤),但我认为,再过一个多月疫情是有可能会好转,最终得到彻底控制的。因为,我相信,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新的病毒对人类的“侵略”,一开始人类对它很陌生,因此没有准备好,及时产生免疫力,身体的自我防护的方向也很盲目,所以伤亡很惨重! 但是人之所以成为所有生灵之王,就是人类具备的智慧系统(这个也很难用科学提供数据),开始的乱打一通之时会不断在总结经验,也更加了解病毒(不光是实验室和临床病例对病毒的研究)。人类社会做为一个智慧系统(钱学森主张的)对战病毒的系统,边战斗边升级,尤其是全中国全社会从政府到民众形成了一种态势,中医里称气场,充满正能量,这种能量也是一种智慧,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或者说有可能形成改变“病毒”结构的能量场(这有一些科学研究,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正能量能让水变成漂亮的晶体)。这个场也能影响人体提升体内的阳气。。。历史上中国曾经有很多瘟疫,自上古时期即有记载,在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记载,《小屯殷虚文字乙编》上,巫师卜问商朝大王是否染上传染病,又卜问疫病是否会漫延流传;《诗经·小雅·节南山》记载,周幽王时期“天方荐瘥,丧乱弘多”;东汉末年,瘟疫肆虐,黄巾军起义张角便是治疗疫病的医生,医术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一时间使徒数十万;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从曹魏至隋朝建立,有超过70次的瘟疫大爆发;据《资治通鉴》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曾有瘟疫,染病而亡者过半;隋朝大旱、大水、大瘟疫,也曾大规模爆发;唐朝代宗年间,瘟疫横行,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南宋时期,繁华都市汴京沦陷金人之手,城内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明朝崇祯年间,山西、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后来也曾有过鼠疫爆发,每日感染者超过百人;清朝康熙年间,繁华盛世,也有连年瘟疫,死者大半,严重时灭门绝户......等等。虽然华夏成长史上,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每次的瘟疫都没有摧毁中华民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中医药的功劳,每每瘟疫横行,必有大医大义凛然,救民众与水深火热之中。古有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扁鹊行走而问病,均曾有抗瘟疫之情节;神医华佗也曾以菌陈蒿草为抗“黄胆病”之流行,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更是为古代抗疫事业贡献无数,再到后来的孙思邈《千金要方》、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明清瘟病四大国医叶天士、薛雪、吴瑭、王孟英,均为我国抗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就可能是某种“无形的智慧系统”的功效。关于智慧能量场的研究,这在国外是超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国也有特殊的人群在研究,我也曾经在美国最有名的杜克大学的一个超心理学实验室实习过,这个实验室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也学习过中国的一些传统的能量智慧系统的内容。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一点的。但这方面还有待科进一步的研究给出更多依据来。我一直在研究幸福学科,因为幸福科学里有个理论跟中医力的“助阳以抑阴”理论非常相似。以助(扶)阳抑阴论出自《易经》,所谓天地之初,阴阳相使,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为造化自然之理。当人体受到外来因素的作用,超过了人体承受的限度,使其偏离了这个生理轨迹,运行在病理轨道上,就出现了病态,即所谓的阳衰而阴盛。用助阳抑阴的办法,使其从病理轨道重新回到正常的生理轨道上来。提高人体的承受力(抗病力)消除不利因素,这就是“扶阳抑阴”。在《易经》,始终贯穿着这个原理,这里的扶阳并非只是指使用助阳的药物,而是围绕人的生命系统全方位的精准调理。一切可以维护人体健康(提高抗病力,免疫力)的方法,包括药物,锻炼,膳食,节气因素,心理因素等,均属助阳的范畴,很多助阳的做法自然结果就是抑阴,也就是兵法里讲得“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上医之举。所谓“上医治未病”!大家都知道的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魏文王召见他,问他说你家的三个弟兄我听说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啊?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魏文王就很惊讶,问:那你为什么名动天下,他们两人一点名气没有?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他一个人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这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把你调理好了,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一点名气都没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健康保健。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时。一个人以后他要酿成大病,咳嗽感冒的时候,他用药将他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所以,全世界都以为我是神医。”这里扁鹊虽然也是自谦,但是也道出了中医的真谛---治未病!中国历史上一定有很多的“上”医和“中”医帮助到中华民族的先人不被打倒,注重治未病的人群,能有更强的免疫力能一次一次躲过各次瘟疫。但现在“下下”医可能在世上更有市场,这也是比较悲哀的事情, 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自愈潜力被抑制,更多的病,更多的病人!更多的死亡!很遗憾!

瘟疫千年有,中华智慧是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所在


中医一直提倡天人合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提出过人体科学生命巨系统理论,所以我这里谈到的这个助阳,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个体”方面的助阳行为,但更重要的是“群体的助阳”,这一点中国政府这次的应对措施总得来说还是交出了好卷子,中国的社会管理体系是任何国家难以比拟的(这一点我在美生活20多年,体会的再清楚不过了),相比于某些国家,领导人声称感染风险非常低,尤为鲜明。可以说,疫情的管控和救治措施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社会阳气场”,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个体居家隔离的行动与社会救治机制的配合,这样的抗疫行动,可以说实现了天人合一,这应该是中国的疫情能够这么快得到控制的主要原因吧。缺失哪一方面,问题都不会那么容易解决!所以中医的核心思维是系统观,而我们大多数现代中国的人的思维都“西化”了,多盯在某个的“点”上。患病与否,不是某一个因素(如气候呀疫苗呀)的作用,而是整体的系统功效!再说说节气的问题,中医的节气论与养生一直有关系,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秉承天地之元气,调节人体之经脉。《黄帝内经》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谓之“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冬藏养生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冬天本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人体容易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血管疾病等,这个时候被病毒侵略可以理解,就像一个巨人睡着了可以被一个笨蛋的小人打蒙;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春天到了夏天,人体的阳气成上升态(巨人醒来了),这样就与病毒的场形成平衡,甚至超过病毒的态势,因此抑制病毒也完全可能。这里,再提供一个我在美国的专门研究病毒的同学(同济医科大学)提供的科研数据:温度湿度对室内环境中冠状病毒的活性影响: 4度°20%湿度至少28天以上,相当于长期保存;20度°50% 湿度3天后病毒失活;40度°80%湿度则只需要6小时。根据这个数据,随着天气转暖,确实有可能疫情会不攻自破。总之,疫情好转,综合作用吧,相信人类,祝福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