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测体温算一线,300元一天合理吗?

飞龙农货


这些天看到很多人都在议论医护人员的补贴问题,我也说几句我的看法,因为这次疫情爆发,打乱了很多人的作息规律,计划安排,而关于疫情间到路口测体温,并不是没一个人都能胜任的,给适当的补贴没有问题。

我在2003“非典”的时候,我就在路口值过班,现在想想“非典”时期,还真没有现在的新冠肺炎厉害,那个时候小区街道也实行封闭管理,在没有外来人员的情况下,小区内是不怎么带口罩的,还可以打牌,喝酒,我们在路口值班只是堵住外来人员不让进,值班人员有社区安排的,也有自愿值守的,没有补贴,大家也不在意,尽一份义务都觉得是应该的。


而这一次新冠肺炎的爆发,我认为和“非典”有很大的不同。落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确实就觉得必须按照国家的步调走,不重视根本不行,因为病毒传播速度太快了,有很多人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就被传染了,有点防不胜防的感觉,所以不出门就是最好的防范措施,也就有了“在家也能为国家做贡献”的说法。

但是,大多数人都在家了,有些人却必须要站出来,那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据报道,这次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有超过42600多名医护工作者弛援一线抗“疫”,是国家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组织医护工作者,去支援一个省的抗击疫情行动。

全国人民停工停产,路上交通管制,各地均实行全封闭管理,国家第一次要求居民没事不要外出,各个小区都设有值班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值班人员皆全副武装,生怕有感染者出入。


居民小区都如此紧张防范,高速路口可想而知了,虽然国家施行了交通管制,但并没有彻底切断高速公路通行,所以,就必须在路口设立检查站口,严阵以待,以防新冠肺炎病毒携带者跨区域流动。

多地都发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高速路口人员流动复杂,来源复杂,即便是值班人员防护措施严密,但检查工具有限,也不可能知道哪个是病毒感染者,风险是大大存在的,测量体温的值班医护人员就是最危险的。

国家卫健委下发通知,向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工作补贴。以是否接触疑似患者、确诊病例为依据,按照实际参加现场处置患者救助的工作情况,对一线医务工作者承受风险的不同,补贴发放分为两档。一档补贴300元,二档补贴200元。

由此看来,只有在和明确是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的接触作业,进行治疗和处置的医务工作者才算一线的补贴300元的群体,而高速路口值班医护人员,按照卫健委的通知,合理划分应属于二线防疫工作者,如果发放补贴,应该是划分在二档,即200元。


当然,我认为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是补贴300元还是补贴200元,这些参加抗击疫情的人都是很伟大的人,是敢于逆行的强者,单单用补贴多少钱是无法衡量他们工作的价值的。

可能大家不了解的是,这次爆发疫情最厉害的武汉市,就有三千多名医护人员被新冠病毒感染,当然这可能跟疫情爆发初期防范不严有关,但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风险,不是谁有胆量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在我看来,国家拿出补贴给抗“疫”工作者,是对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的肯定,只是因为分工不同,才有了补贴的不同,但这些参加疫情阻击战的所有人员,他们的付出精神都是一样的,他们敢于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甚至置生死而不顾,毅然直面病毒的存在,是多少钱都不能衡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给再多点补贴也是可以的。

庆都说吧,温情职场论坛,欢迎关注,发表评论,一起探讨职场各类话题。


庆都说吧


一线、二线、三线,国家应该给出明确指示,不能总跟辛勤付出的人讲情怀,该补就补,该多补就多补,就算是平时加班也有加班费吧!


昕乐zxm


只有支援湖北的或者是其他省份给确诊患者治病的大夫,护士才算是真正的一线,他们是上班时间就是接触确诊患者,高速上给人测个温也算一线的话,那小区门口给人测温的物业也算一线了吗?


星火燎原jx


疫情爆发之初,医护人员逆行而上,被潮水般的称颂,人们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誉之声,感觉给他们再高的褒奖都不过分,可以说,疫情初期的医护者,其口碑和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峰。

但在疫情趋向缓和,度过最危险的时刻之后,在看到医护人员和其它工作者要发放补助时,很多人开始质疑,他们该不该多拿,该拿多少合适。这种事情不是不可以讨论,但我认为应该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对于一个放弃了休息,冒着风险值勤的医护工作者,每天拿出300元你认为多吗?起码在我心里,我认为不多。

很多人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只看到人家的收获,看到了那300元钱,却从来不换位思考,不去想想人家付出了什么。很多地方从大年三十开始封城,开始设立检查站执勤点,医护人员取消春节休假,要么在医院一线要么防控一线,工作任务重倒在其次,关键是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除了湖北之外,全国其它地区好像疫情不严重,感觉他们的风险很低,但在疫情发生之初,我们会想过这些吗?我们谁敢说自己所在的城市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

所以说,在如何理解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应该多一些马前卒,而不是马后炮。我们可以假想,如果哪一个医护人员感染了,甚至付出了生命,别说是300元,就是300万元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医护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止于口头赞美,我们需要让他们得到实惠。


元芳有看法


如果要问合不合理的话,那当大多数人害怕被传染,待在家里不出门的时候,医护工作者却要到高速路口,发热门诊,甚至是支援湖北抗疫一线,这个又合不合理呢?

01

医护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测体温,按政策文件精神,拿不到300元一天

1月30号,财政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下文,针对防疫医护人员的工作补助进行了规定:

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样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

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

根据文件精神,在高速路口测体温的医护人员,应该归类到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或者防疫工作者,补助标准为200元一天,拿不到300元一天。

02

医护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测体温,即使能拿到300元一天也不多

再则,医护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测体温,不管算不算一线,就算能拿到300一天,就算多吗?

假如换算成月工资来计算,300元一天按平时一个月工作20天计算的话,月工资6000元,这个收入不算高。

再看工作的辛苦程度,每天从早到晚,户外工作,一直站着,经受着天寒地冻,冒着风吹雨淋,说不辛苦就不地道。

最后一点,即使做好了防护,也不能确保他们在测量体温时不会被感染。

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补助300元一天多吗?真的不多。

最后,不知道提问者问300元一天合理吗,是嫌给医务工作者的补助多了还是少了。如果是觉得补助少了,为你的想法点赞;如果是觉得补助多了,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或许你的心里多少会平衡一点。


自由职路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觉得拿300是完全合理的,甚至更多点,也没人有意见。不过因为疫情到来,参加防疫人员众多,国家毕竟要综合考虑根据危险性、工作量等标准来具体定补助。

一、一个类似案例的分享

表哥是我们县的医生,从大年初二开始,就积极报名,自愿在高速路口测体温,除了医疗单位之外,其他的还有公安,交警,路政,政府等多单位联动坚守在卡点,三班倒。
“请配合测量体温,如实填写相关信息……”“注意做好防护,自觉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这是他作为医生每天在高速口最常说的两句话。在高速口,每天要不厌其烦地向过往行人和司乘人员反复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体温检测和环境卫生消毒等工作。
一开始人员和物资都不是很足,每天要检查的车辆又特别多,异常辛苦。后来爱心人士捐赠了一批口罩、防护手套、护目镜、饮料、方便面等防疫、生活物资。

表哥尽管很辛苦,但他觉得和湖北武汉拿命去拼的同僚医护人员相比,自己还真的不算什么,他们才是真正的“一线”。另外,领导也要求,每天都填写防疫工作的岗位签到表,明确要求他们写二线。

二、医护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测体温是否算一线

由于这次参加防疫人员众多,国家对相关的防疫人员根据危险性和工作量等标准又给出了一定的补贴。根据人社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4号)规定:
依照防治工作性质、风险程度等因素,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分为两类,共四档:一类一档、一类二档、二类一档、二类二档。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天300元、200元、100元、50元。
所以,是否在一线参加防疫工作,补助等标准完全不一样。那么如何界定是否算一线防疫呢?
国家没有明确界定一线医护人员,一般来说,一线医护人员都是由医院界定,报指挥部审批。这次疫情发生后,支付宝保险平台为全国医护人员设立了“健康保障金”。支付宝对一线医护人员的界定是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或卫健委指定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医护人员。
也就是说,为接触临床新冠病毒确认或者疑似感染患者的医生or护士,才是真正的一线。

三、医护工作者在高速路口测体温算一线,300元一天合理吗?

是否合理,我们先看下国家的一些规定。针对这次疫情,国家对防疫人员的补助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
从这个规定中可以看到,在高速路口测体温的医护人员应该是给予200元补助可能性比较大。
200元,对于参加在高速口的医护工作者来说,真的不算多,他们日夜值班,也非常辛苦。因此在这次疫情中,不仅中央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全国各地还根据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措施。
比如在山东省,除了每人每天300、200元补助外,对赴湖北参加疫情防治的人员,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对省内参加疫情防治一线人员,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
因此,最终补助是按照中央和地方一起给予的总和来结算的。
总之,疫情的突然爆发,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尤其在湖北最前沿参加防疫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但是在高速路口日夜值班的的医生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集体!我们不能因此埋没他们在抗击疫情期间付出的巨大牺牲!哪怕补助多给一点,都是合理的要求。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庄子说职场 ,专注职场&个人成长。【随手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我一定会努力回答的更好】

庄子说职场


我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在蹲点收卡。当时去是自愿的,后来才听说有补助。从开始的300.后来降到200,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钱,不过无所谓,本来就是自愿原则。唯一心理不舒服的就是当时说好的物质供应不上,防护服没有,护目镜没有,口罩也没有,连下雨了都是去借的同事的雨衣。在外面一站就是8个小时,不能喝水,吃饭也没地。


初一不是初一


肯定不能算一线医护工作者,只有那些在湖北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才算一线工作者,单纯的将"高速路口测体温"归为一线医护工作者,只是为了套取补助而已。

我们知道,在高速下下口,不仅有医护人员测量体温,还有警察和其他人员,医护人员测量体温,警察指挥交通和核查身份。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往往测量体温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而且他人员,也仅仅是简单的工装,戴着口罩和手套,同样的工作,不同的防护。

当然,这部分在一线的工作者同样很是辛苦,给予适量的工作补助我们我话可说,但如果将这些工作者与湖北等前线抢救、治疗病人的医护天使画等号,那便有些儿戏了,是对真正前线人员的不尊重。

之前国家出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4 号)有关规定,按照一类补助标准, 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按照每人每天 300 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 200 元予以补助。

从文件精神可知,在高速路口执勤的医护人员,补助不会每天300元,至于多少,还要看当地政策落地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总之,虽然一线测量体温的工作者不会有那么高的补助,但至少能会被各界肯定,毕竟能去一线的,也并不是为了哪些补助,而是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


迷途远望


先分享一个实际的案例

年后回老家的时候,村口的路早就封了,路边搭了一个帐篷,里面有几位值班人员,每天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消毒、登记相关信息。

我看见了自己的同学也在这里值班,并且今天晚上还该他守夜、我问他:“大晚上的还要值夜啊?”他笑了笑,说:“没办法啊,疫情期间,村上要求的。不过我年轻啊,比年纪大的人能熬夜了!”

我当时看着简陋的帐篷旁还搭了一堆正在燃烧的火柴,夜里冷了,他们就以此取暖。

我当时看了觉得特别心酸,但是又觉得很感动,突然联想到之前在网上看见的一张防疫人员的值班图,外面着大大的雪,但是他坐在菜市场门口,风雪刮着他的脸、身躯,但是他却依然在值班。


如鱼观点: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在为了应对疫情而默默奉献自己,虽然没有战斗在一线,但是也应该值得大家尊敬。并且虽然统一的补贴是300元,但是每个地区实际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我看了有些评论、回答中提到了“高速路测温员、小区的物管,每天只是拿一个额温枪,也没干啥事儿,就测体温,还没战斗在一线,凭啥给他们一天300元的补助,真是搞笑”,如鱼想说,提出这些言论的人,说话还是得动动脑子,想想这是疫情啊!别人在尽心尽责地为社会做贡献,而总有酸汤之人,嘲讽之人。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区物管,但是不分昼夜,每天都坚持为出行的人测体温、买物资、做宣传等等。我们是躺在家里,安安心心觉得这日子怎么这么无聊,可是他们却在外面一直接触人,接触着“危险”,那么给一点补贴,难道就不对吗?所以,这有啥好酸汤的!


再说高速测温员,大多都是社区医院分配的医生,在路口一站就是一天!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接触了那么陌生人,给你测体温,保障了大家的安全,而他们的安全呢!

再说了一天的补贴200-300元,其实也不多,按照实际工资却结算每月就6000、7000元,疫情期间,他们贡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我认为该得到这笔补助!



以上是如鱼的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闫如鱼,文字记录职场心得,视频讲述社保养老,欢迎关注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喜欢我回答的内容,请记得点赞、评论或转发。


闫如鱼


总有那么多疫情面前没声,过后瞎蹦哒的人。给多少钱都应该!拿命去换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志愿者最好都是一线,别让他们出力还心寒,我虽然从正月初三就上班,在单位上传下达报表接电话,我觉的像我们发不发真无所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