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號逸仙,化名中山樵,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他雖然出身於農民家庭,但他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國同盟會和中國國民黨的創建人。

他首舉反帝反封建旗幟,領導“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創建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1940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他為“中華民國國父”)。

他倡導三民主義,用三民主義指導辛亥革命,創立《五權憲法》,籌劃《建國方略》,踐行民主共和,矢志不渝維護民主共和。

他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實行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倡導國民革命,為積極北伐打到北洋軍閥統一中國殫精竭慮。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南京中山陵全景圖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孫中山先生為挽救積貧積弱的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得偉大功勳和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

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孫中山先生由北京西郊碧雲寺安葬於江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走進雄偉壯觀倒扣的“警鐘型”南京中山陵園,從“博愛”牌坊逐級向上參觀中山陵,直至碑亭可看到孫中山先生的墓碑。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南京中山陵墓碑

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先生墓碑,從右向左格式分三行鐫刻: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此碑文看似簡單實,則蘊含了如下豐富的歷史知識,包含了有趣的歷史故事:

01.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先生墓碑上的“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是指公曆的哪一年?

這個問題涉及到中華民國建立後採用的公元紀年法和民國紀年法的計算方法: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為了與滿清皇朝區分,中華民國採用世界各國通行的公元紀年法,同時使用民國紀年法。

基於此,當時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由於歷史時間軸上沒有民國零年這一時間,故而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互換方法實際上是:公元紀年=民國紀年+1911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1911年。據此,中山陵孫中山先生墓碑上的民國十八年實際上等於公元1929年。

02.孫中山創建了中華民國,擔任的最高職務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為何他的墓碑上卻以“總理”稱呼他而不以“大總統”稱呼他?

中山陵孫中山墓碑上之所以稱呼孫中山先生為孫總理,其原因有二:首先,這與孫中山先生擔任的總理時間比擔任的臨時大總統時間長短有關。

儘管孫中山一生擔任的最高職務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其時間很短,前後100天左右(任期1912年1月1日至1912年4月1日)。

而他擔任的總理(此總理非現在國家掌管最高行政權力的總理)職務則很長,主要有兩次:

一次是自中國同盟會成立開始(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先生就擔任這個政黨的總理,其地位類似於黨主席。另外一次是他還創建了著名的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裡,孫中山先生兼任軍校總理直至逝世。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的時候,中國還正處於戰火紛飛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直到1926年開始的國民大革命才打垮北洋軍閥的統治(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北洋軍閥統治才正式結束),南京國民政府才統一中國。作為孫中山先生繼承者的蔣介石才真正掌握了全國政權,此時也才有條件舉行安葬孫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當時安葬孫中山先生的主體是中國國民黨,該黨的前身是中國同盟會,孫中山又是中國同盟會的總理,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其逝世後由中國國民黨進行安葬,以中國國民黨的名義安葬孫中山先生(黨葬),符合孫中山先生長期擔任的總理這一黨內職務,故而墓碑上鐫刻孫總理也符合實際情況。

03.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先生墓碑的背面為何沒有記錄孫中山先生功績的墓誌銘?

中山陵為何只有碑亭而無墓誌銘?有關這一問題,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孫中山先生革命功績之偉,無法用語言表達,非墓誌銘所能概括,就用無字碑留待後人評說。據說:1926年3月18日,也就是在中山陵工程剛剛動工不久,孫中山喪事籌備委員會第23次會議作出決議:推定汪精衛寫碑文,胡漢民撰墓誌銘文,吳稚暉作傳文,張靜江擔任記文。

可是,過了將近兩年時間,碑文內容還沒有確定下來。1928年1月7日,孫中山喪事籌委會慎重研究後認為:“以總理之偉大,非墓誌銘、傳記文字所能包括一切,致以不用為宜。”遂決定僅由譚延闓書寫碑文。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孫中山和蔣介石在廣東

另一種說法是:蔣介石因與章太炎有隔閡以個人好惡而拒絕使用國名黨元老推薦的章太炎寫就的墓誌銘。有人說沒有墓誌銘是因為孫中山先生革命功績之偉,無法用語言表達,就用無字碑留待後人評說,但實際上真實原因是這樣的:

中山陵建成後,中國國民黨上層人士和元老們圍繞著由誰來撰寫中山先生的墓誌銘展開一場爭論,多數人建議由辛亥革命元勳資深望重並且有學問書法又爐火純青的孫中山先生的摯友章太炎先生來執筆。

章太炎自己也曾表示:

“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誌銘唯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籌備處幹事,並撰寫墓誌。”

然而,憑藉軍事實力打垮北洋軍閥,又進行二次北伐徹底結束北洋軍閥統治且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最終奪取國民黨最高權力的蔣介石卻並不同意由章太炎來撰寫孫中山先生的墓誌銘,為此蔣介石有意將國名黨元老於右任、張繼、吳稚暉和居正等十七人聯名呈遞的由章太炎執筆撰寫孫中山先生墓誌銘的報告不予批覆。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章太炎先生

蔣介石之所以這樣做,當然原因也很多,但據說這與章蔣兩人矛盾隔閡有關。章太炎參加光復會和同盟會,與孫中山並肩戰鬥的革命元勳和革命前輩,又才高八斗恃才傲物生性耿介。

民國初年,章太炎在北京就敢於怒斥袁世凱獨裁專制的倒行逆施。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奪取權力的蔣介石雖是其浙江同鄉,但在章太炎平素看不起青紅幫流氓出身的蔣介石,並且常常斥責蔣介石的革命不是真革命而為心胸狹隘的蔣介石深為忌恨。

正因為由此芥蒂,雖然章太炎懷著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事先認真寫好了稱頌孫中山先生倡導三民主義、領導民眾、不屈不撓、推翻滿清皇朝、創建民國、締造共和的偉大歷史功績的氣勢磅礴文筆恣肆流暢的《祭孫公文》墓誌銘,但是老蔣終以中山陵建築總監的身份和黨國代表的名義拒絕使用章太炎撰寫的墓誌銘,當然更談不上將此墓誌銘勒碑刻石陳放於南京中山陵了。章太炎知道後更對蔣氏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南京中山陵“天下為公”碑亭

就這樣,南京中山陵建成之後,只有碑亭但卻無墓誌銘,不得已才將“天下為公”四字刻於亭中以代替之。對此,章太炎先生曾憤怒地說:“蔣以個人好惡,竟寧使革命元勳之陵墓缺少碑銘,可憾也。”

綜上所述,大家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江蘇南京孫中山先生碑亭墓碑上看似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東西,但透過歷史的迷霧,我們發現中山先生墓碑實際上蘊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有趣的歷史故事,其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先生墓碑上,還蘊含著哪些歷史知識和有趣的歷史故事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討論。謝謝!

參考文獻:

1、惠之:《中山陵為何無墓誌銘》,鳳凰歷史—中國老年報網,http://news.ifeng.com/a/20151114/46242919_0.shtml

2、《中山陵為何沒有墓誌銘?》,來源: 人民網—南京日報,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0106/c198593-2010865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