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成語“禍不單行”這個詞,而且還感覺總是特准確?

裝機帝


禍不單行出自漢·劉向《說苑·權謀》:此所謂福不重來,禍必重來者也。之所以感覺這個成語在生活中好像還很準確,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一件禍事的出現,並不是突然的,往往是已經埋了很長時間的伏筆,這個伏筆可能是你的性格,可能是你的習慣,所以,出現很多禍事,表面看沒什麼關係,其實原因相同;

2.大多人的抗擊打能力比較弱,也就是所謂的“逆商”不高,一旦遭遇禍事,便亂了陣腳,於是乎,慌亂導致失誤,新的禍事也就出現了;

3.人的記憶都是選擇性的,當你感覺不順的時候,你滿眼看到的都是不順,生活中的好被你放小,而壞被你放大,這個記憶又被你加深,所以會感覺禍事接二連三。

由此看來,要想讓禍事遠離你,要做到:不斷提升自己!提高逆商,面對逆境不慌!保持樂觀,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


題浮羅


禍不單行,福無雙至,其實是古人在悲觀情緒下發的一句牢騷,並無任何科學依據。至於有時會感覺靈驗,那也只是一種錯覺。

為什麼會產生錯覺呢?那是因為人們總是會記住特例,並以之作為依據來錯誤地得出結論。

試問,你的人生一共經歷過幾次“禍端”?有幾次“禍端”是接踵而至的?

第一個問題你肯定不會清楚記得,但禍不單行這種小概率的湊巧特例,則會被你選擇性地記憶下來,正因為其特殊,所以記得牢,於是就得出了“禍不單行”的結論。但其實,禍不單行的情況在你人生所遭遇的禍端之中,僅僅佔著微不足道的比例。

舉一個我身邊發生過的類似的例子。

朋友有一次鄭重地告訴我:江西人不講信用,喜歡拖欠貨款。

我問:有幾個江西人拖欠過你的貨款?

他回答:遇到過兩三個了。

我又問:你跟多少江西人做過生意?

回答:記不清了,大概有十幾個吧。

我說:假定你與十五個江西人做過生意,按照比例,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江西人不講信用,但是有五分之四的江西人講信用。為什麼你會因為五分之一來否定五分之四呢?

不可否認,我們經常會被自己欺騙,而且會堅定地認為自己正確。

關於福禍,我更願意相信“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為這更符合辯證法。


一劍lxd


禍不單行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禍不單行: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有。本人的理解是禍事之後多發生次生災害,造成連續的傷害。究其原因呢?可能是當事人的情緒波動,應對事件的能力變差。也可能是環境的變化,情況越來越糟糕,以至不幸的事接連發生。

怎麼應對呢?首先遇到問題當事人要冷靜,切不可心急氣躁。再一個就是從最壞處著手,積極應對。相信通過理性的面對會轉危為安,最大化解新災害的發生。



五福君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好事不一定會一起來,但壞事卻會一件接一件。

古人總結了人類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福自然是好事,但好事擠堆出現的概率很小。

而禍,壞事卻會出現一件接一件的情況。

為什麼?這裡就要說到一個人性的問題。

牆倒眾人推!人背眾人踩!

一旦禍事臨身,周圍的人能躲開你巳然是一種幸運,如果落井下石,那就雪上加霜了。

人性趨同,當有一個人趁火打劫時,四下必定是閃著狼性幽光的眼睛,繼而不用說,壞事就來了。

到了這個時侯,心煩氣燥的你還會保持冷靜頭腦麼?

膽小者哭天搶地,只會助長為禍者的囂張氣焰。

但若是膽大敢搏,也不一定是好事,鬧大了只會在原有壞事的基礎上與人平添口舌。

古人以經驗總結為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關鍵之處在於告誡世人。

好事來時,不要過頭,否則就是招禍,而壞事來了,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智對之方是上策!


寅飛揚


漢·劉向《說苑·權謀》:“此所謂福不重來,禍必重來者也”。簡而言之,就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在現實生活中,禍不單行的感受不勝枚舉,究其原因,自然是因果循環的原因。我們對待禍事,多數人瞬間會思緒混亂,有失方寸,做出錯誤的結論與處置,從而導致後續更多不利之事的發生。

論語中講遇事要三思而後行,要有周全穩妥的處理,才能杜絕後患,避免禍不單行。禍事本來就是我們都不願接受的,晴天霹靂的一瞬間,失態而造成更大禍事的案例一再發生,我們憐憫受禍者,對其造成的更大禍事而感到惋惜,所以人活一世,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謹言慎行,能做到不遷怒,不二過,便儘可能的避開禍不單行。

前人總結,禍不單行,屢屢應驗,更多的是給予我們警示,現在我們講及時止損,就是從行為意識上要避免再次不利的出現。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偶然之間也存在著必然,所以我們要防微杜漸,處事不驚,合理處置,及時止損,從而避免禍不單行。



君子知命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心理學和周易兩個角度幫你解釋一下

一、“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整體是消極情緒,心理學上有個理論:當一個人遇到工作不順,家庭不睦,生活坎坷等“負性事件”時,打破當事人原有狀態,使其處於悲觀情緒中,而此時人為了緩解自己的情緒,會下意識進行“逆向歸因法”(backward induction)對事件進行總結。

這是人類本能,因此,“禍不單行”可以理解為“先發生了一系列的糟心事,後總結了經驗”凝練出這句話,以後再當發生類似事件時由於人處於悲觀情緒中,看待外界事物盡皆悲觀,又彷彿是驗證了這一理論。

二、關於周易我的理解比較淺薄,權當參考。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益卦”中,“上九”的爻辭是這樣的:“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意思是說:沒有人幫助他,就會有人來打擊他,沒有恆心,就會有災禍。

從古至今,我們看到成功人物一呼百應,可當走下坡路時,不僅原有助力消失,還會有很多新的麻煩,從而有了“一夜回到解放前”這句話。正所謂“禍不單行”。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楓夜夜夜耶


“禍不單行”是個成語,出自漢、劉向《說苑勸謀》,“此所謂福不重來,禍必重來也”。意思是說:不幸的事層出不窮,不斷髮生。“禍”,即災難。上句:福無雙至;下句:禍不單行。意思是指幸運的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也會接踵而至。

其實,在生活中誰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會偶爾遇到幸運的好事,但概率很低,這樣的機遇並不多見。更多的情況是碰到災禍,剛邁過了這道坎,又遇上另外一條溝。特別是在情緒不好,心裡不順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有人怨命,有人怨運,還有人把這種不順歸罪於社會的不公,怪罪於他人的失拌。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唯物主義的辨證觀點,缺乏做人的智慧。建議大家去看看《易經》,也許就沒有了這種抱怨。

《易經》第十卦是覆卦,卦名叫“謹慎行事”。《象辭》說:《覆卦》的卦象是兌(澤)下幹(天)上,為天下有澤之象。上有天,下有澤,說明要處處小心行動,如行在沼澤之上,一不注意就會陷下去。所以,君子要深明大義,分清上下尊卑名分,堅定自己的意志,遵循禮儀而行,必然會秩序井然。

這卦的大意是說:人的一生都在“走路”,都在行事。《覆卦》中所說的正是如何去實踐、怎樣去處世的智慧。《覆卦》的“覆”,表示的是一種用頭腦思維、引導的做事方法,這種做事方法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規範的行為,也是我們所說的謹慎行事。

《易經》第三十五卦是晉卦,卦名叫“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什麼?其意思就是身處安樂境遇中的人,應當顧及可能發生的危險,思則有備,備而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上記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孟子也曾告誡人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困境中,很多人往往能刻苦奮進,而當步入佳境,事業順利,百事稱心之時,反而忘乎所以,這種是失敗的根源。

我們應該從古人的智慧中吸取經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遇到幸事的時候不要忘乎所以,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怨天尤人,時刻謹慎行事,居安思危,就不怕什麼禍事光顧。


沒活明白


常人對情緒控制還是有限的。 因為有倒黴的事情心情不好, 心情很容易影響行動,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會把倒黴的事無限放大, 所以會讓人有種禍不單行的感覺。

生活中各種“負性事件”,如丟失財物.親友離別.環境變化.工作挫折.家庭不和等等,都會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使人的心態處於消極和悲觀之中。在這種心態下工作,便會心不在焉,因此就相對容易出錯或發生工傷事故,所以,禍不單行並非全是命中註定,而受不良情緒影響也是重要原因。

當遇到對切身利益有傷害的時間或突如其來的危險時,每個人都會出現應激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的認知範圍會變得狹窄,理智分析和判斷力都會急劇減弱,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也比較困難,做事情容易顛三倒四,平時似乎嫻熟的技能.理智的判斷也會消失。因此,當遭遇一件應激事件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接下來的事情造成負面影響,進而讓情緒進一步變得糟糕,並影響以後要做的事情。

也有人,越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做好一件事情,心理壓力就越大,就會繃緊神經去做事,最終使自己的行為動作“變形”,導致不該出現的結果出現了

人與人之間的記憶好壞有一些差異,但更多的是每個人對記憶內容有選擇性,對自己吃虧的事,覺得“倒黴”的事,卻會牢牢地記在心裡,無限放大,這就使自己感覺到倒黴的事情在接二連三的發生。

其實“幸運”和“倒黴”都是一種主觀感覺,我們只有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才能獲得更多的幸運。所以,要防止“禍不單行”,就要有勇氣面對現實,接受生活的挑戰,努力擺脫消極情緒。人是生活在矛盾世界中的,心理平衡時時都可能被打破。因此,要隨時調節自己的心態,儘快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不要長期沉浸在有害的心境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禍不單行”。





京師書苑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看似沒什麼依據,甚至要被一些科學粉汙衊為封建迷信。

其實這是老祖宗們依據中國千百年神學,玄學,五行八卦而推算出來的最精減的中國式概率論理論。

可能很多人都在生活中遇到過,就是你一旦好運來臨,有一陣子,可能是連續幾年,辦什麼事都是一帆風順,但有一陣子,卻好像辦什麼事都困難重重。

這,看似很平常,但實際上,這是因為你的氣運,會隨著你所積的陰德而在不同的時間段不斷變化,當你的氣運好時,什麼好事都來了,辦什麼事也都順順利利的。

但當你的氣運變差時,你過去世中所有的冤親債主都會來向你討債,阻止你的事,所以,那一段時間,你會感覺到做什麼事都不順利,心情也非常失落。

想要化解這個魔咒,唯一能做的一是多施善緣,多積陰德,自然就能福報多多,二是經常真心誠意地向我們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我們不管是因為有意,還是因為無意中而傷害,殺害過的一切冤親債主,一切萬物生靈們都虔誠地悵悔,並請求神,仙,佛菩薩能早日助他們離苦得樂,早日往生天地間神聖的光明之世界,早日修成正果,早日得道成神,成仙,或成就佛菩薩。

你的冤親債主們都得到福報了,那他們自然也就不會趁你氣運衰弱來來落井下石,害你禍不單行了


奔浪詩歌朗誦演講


禍不單行,這句成語只是下句,它的上句是福無雙至。全句的意思是福和禍並不是絕對的,在幸福的背後,可能正隱藏著禍患,而現在的災難和不幸,可能在將來帶來好運和機遇。

這句成語是怎麼來的?傳說和紀曉嵐有關。

紀曉嵐書法妙絕,能得到他的一副字那是榮耀,困此每到春節,紀家大門張貼的春聯常常是前腳貼上,而腳就讓人給偷偷揭去了,就是因為紀曉嵐的墨跡太珍貴了。強行阻止吧,不太好,可是過年又不能不貼對聯。紀曉嵐便靈機一動,寫下一副對聯,上聯“福無雙至”下聯“禍不單行”,命僕人貼上,僕人看了直咧嘴,見紀曉嵐堅持,只得貼到大門上。果不其然,這副對聯字跡絕妙,可沒一個人來揭,看來過年誰也不想沾上晦氣。



第二天一大早,紀曉嵐提筆在上下聯各添三字,對聯便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周圍人一時恍然大悟。

從上可以看到福和禍在古人的心目中相當重要。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雖然帶有一定的迷信福禍觀,但卻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也偶爾發生過。我有一個朋友,哥哥去年夏天突發腦血栓,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後開始漸漸好轉。在這段時間裡我這位朋友一直在醫院裡護理哥哥,誰想到,哥哥剛剛開始恢復,他競也突然出現腦中風,幸好當時正好在醫院裡,搶救及時撿回了條命,但也留下了後遣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