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老人为什么过七天为一七?

无名大丘


烧七 烧七即“过七”,从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一个祭奠的日期,称作“烧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以此类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一天称为“尽七”。烧七时,孝子们要到墓前焚烧冥纸冥钱,恸哭一场,以示哀悼。此为小祭。

百期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只是头周年规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于本家和出嫁的女儿等极近的亲属之间。届时,主家将亡灵请回家中,设立灵位,焚化纸钱,以表纪念。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旧时,家中有长者亡故时,子孙三年内不准身着彩衣,不行娱乐,不能酗酒,不许欢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满后方可恢复正常。现时,除三年内本家不贴红对联外,其他多不甚讲究。


最爱大武清


死者为什么要过七


“死后过七”就是指人死后,家人为其烧过七纸,即死后算起,每七天要去上一次坟,依次为头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其中死者有几个儿子,要避掉几七,例如死者有一个儿子,即不能烧头七,死者有三个儿子,就不能烧三七。无论几个儿子,一般都不烧四七的。七七之中,五七最为重要,三七次之。

烧“过七”纸还有一个忌讳,就是“烧七不顶七”,每烧一七纸,要提前一天,即第六天即烧一七,第十二天烧二七,满一个月烧五七。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较多,规矩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由主家和重要的亲友商定好烧五七的日子,举行一个祭奠仪式也可以。


邵俊强52


人从死开始就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么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个“七”。一般是头七出殡,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况提前或推后都行,但要让阴阳先生看过才能决定。一般二七没有什么讲究,到了三七家里人要聚在一起怀念老人的功德。到四七不过。到了五七,也就是5*7=35天,也就是我们生下来已经到“满月”了,这也是要大家聚在一起好好过的。六七不过。七七到后,大家要到坟地里大哭一场,因为七七以过,我们的服丧期就满了,就不需要在过什么“七”忌日了。七七过后再过就是百日忌和周年忌日了。


国军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

从老人死亡之日起算起,每七天做一个祭奠的日期表示对死者哀悼和怀念,所以把七天当做一个阶段,一共七个阶段,过了49天后彻底与世人脱离关系,所谓死的彻底,这个时候就该醒你从悲伤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不要一直沉浸之中,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




农民彩姐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穿孝——老人死后,儿孙为表示哀悼’,直系子孙、媳妇,要每人做一孝衫、孝鞋、孝帽、直穿至谢孝日。葬后三日为“祭坟”,七日为“小期”,二十一天为“三期”(也称“三七”),三十五天为“五期”,四十九天为“断七”。百日、亡人生日,孝男孝女上坟祭奠。期年为周年。三年过了才换下孝衣。所谓守孝三年,至此了结。

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但很多人还在“大期”日到殡仪馆烧点纸,祭奠一下。

0


专属小笨蛋727727


这个说法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每个人老人死了,要过七,要过七个七,等于四十九天,但具体的问题也没有科学的说法,就是老人家传下来,也没有书本记载和法规依据,之所听先辈这样讲,你们觉得呢。



全叔爱生活


各地有各地的讲究,山西晋东和河北井陉交界讲究,过一,二,三七和七七(也叫尽七)然后按节气走(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埋葬后第一个清明节过新节,提前两天上坟,原则上下葬时的亲戚都来,一般的过一周年和三周年,三周年比较隆重。

不过现在的城市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哪的人都有,各是各的讲究,没有对不对之说,你信啥就是啥,尽了孝到就安心了。


蒸汽机车迷


从老人去世的日子算起,七天为一七,十四天为二七,二十一天为三七,二十八天为四七,三十五天为五七,四十二天为六七,四十九天为七七。怎么做七,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就行了。现在我们一周是七天,很好算的,一看日历就知道了。例如:老人是星期三去世的,那么一七就是星期二,二七就是下一个星期二,三七就是再一个星期二.........以此类推。


郭长东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去一年去一魂,三年魂尽。七天去一魄,七满魄尽。所以说人在死后七七四十九天里,每天都可以修功能给亡者,一七为一个阶段。七七满就投胎转世。七七内功能修的好就能投胎转世的好。


不惑青莲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