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話梅」今評麻城梅家

今評麻城梅家


勵雙傑


明代的麻城有四大望族,周、梅、李、劉。梅,即梅國楨、梅之煥家族,與周思敬、周思久家族;李長庚、李中素家族;劉天和、劉承禧家族鼎足而四。有人考證,《金瓶梅》者,“今評梅”也,此梅就是麻城梅家。是否真是如此,咱也不知,姑且留待專家學者們去考證。今只說一說這個麻城梅家。

「草堂話梅」今評麻城梅家

麻城周、梅、李、劉四大望族,除劉氏家族的家譜尚未入藏外,其餘三家之譜,思綏草堂各藏一部在手。梅氏之譜,是民國十五年百歲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卷首五卷藝文譜九卷,三十八冊。話說這個麻城梅家,原來並不姓梅,而是姓鄭。始祖鄭享,元帝即位之初,湖北麻城大旱,盜賊蠭起,民不聊生,當地的百姓就公推他為百一長以保護一方平安。百一長,即明之百戶,據家譜享公世系載:“此長之設,肇自五代雲擾,石勒遣將麻秋戌守,用百一、千一、萬一總管分理,築城鑿池,克七日而成,已而巡視一方,有功,則檄令升爵世襲也。”

「草堂話梅」今評麻城梅家

鄭享的四世孫鄭榮,小名慶一,字友敬,贅黃岡梅氏為婿。因為不願繼承元朝的“世襲”,又加上是入贅,就姓了梅,改名梅敬。“因以梅敬為戶,而隸屬於明,故洪武五年奉南京戶部降給民,由內開一戶梅敬,民籍,男子二丁、婦女二口,市基一所,瓦屋三間,民塘一口,載在版冊。此梅姓所由始也。”但家譜世系中又說:“戶籍雖梅,而相沿鄭姓猶未盡更也。至十一世祖吉公成進士,始從梅,而至今不移焉。”到現在仍是姓梅,是十一世梅吉公中了進士後才正式開始的。

「草堂話梅」今評麻城梅家

思綏草堂另藏有與梅氏同宗的鄭氏譜兩部,一為嘉慶二十三年刻本,四冊;另遞修的民國六年書帶堂木活字本二十六冊。據《鄭氏宗譜》世系載,始祖“享公……昺帝二年戊寅,國亂民殘,江右被兵,三子二女不原歸宗,置其落戶。卒葬西門外卯酉向。四世榮壽……榮慶,字友敬,順帝二年甲戌秋入贅梅姓,大明太祖驅兵逐元奠定,人民稀少,查給戶口,從梅姓,名敬,生子文鬱,傳及子孫,科甲不能盡述。”相比之下,鄭姓遠遠無法與梅姓相提並論。

「草堂話梅」今評麻城梅家

梅氏的“科甲不能盡述”始於十一世梅吉。梅吉,生於天順六年,字仲修,號西野,弘治己未進士,做過廣東惠州府知府。他在原配毛宜人卒後,繼娶熊氏為妻。熊氏是麻城甑山河熊家坳熊大榮的女兒,“幼時刺繡後園,停針閒弄,以剪刀掘地成坎,濫泉正出,俄而澄水一泓,偶爾照影,見鳳冠霞帔儼然,後屢試不爽,私告其母,令秘勿宣。逮及竿,時吉祖致仕,年逾四十求婚。熊母以冠帔之兆,竟許歸焉……淑人目見諸孫曾科甲聯登,富貴福壽,淑人備之……淑人之裔,有中會者,先期坎泉必清,銅山鍾應,理固然也。”簡直神奇之極了。梅吉生了五個兒子,其中最興旺發達的第五子梅汝觀,即為熊夫人所生,故梅氏後來的發揚光大,與這位熊太夫人是分不開的。


熊夫人生於宏治二年,卒於萬曆十五年,壽九十九歲。萬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建百歲坊於南門正街。今梅家以“百歲堂”為家族堂號,與她的百歲坊也是分不開的。


嘉靖元年,梅吉公六十一歲,梅汝觀出生。梅汝觀有六個兒子,本人倒沒什麼功名,但“以長子貴累封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崇祀鄉賢”。


他的長子,就是梅國楨,字客生,原字公生,號衡湘國子生,萬曆癸未進士,由固安縣行取御史,徵寧夏凱旋,遷太僕少卿,巡撫大同,總督宣大山西軍務,贈右都御史,崇祀鄉賢。《明史•列傳第一百十六》說他:“少雄傑自喜,善騎射”。而公安派領袖袁宗道稱他“功蓋天下,而文章亦妙天下”,可見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與弟梅國樓、侄梅之煥並稱為“荊楚三梅”。今人凌禮朝有《梅國楨大傳》及《梅國楨集》兩部專著行世。


“荊楚三梅”之一的梅國樓,是梅汝觀的次子,字公岑,號瓊宇學生,萬曆癸未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典浙江鄉試,翰林院侍講,外轉河南大梁道、四川川南道、廣東貴築道、江西南贛兵備道布政使司參議,誥授朝議大夫。


“荊楚三梅”中的另一人物,是梅汝觀三子梅國森的長子梅之煥。梅之煥字彬甫,號長公,別號信天居士,萬曆甲辰進士,甘肅巡撫。《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六》稱他“雖文士,負材武,善射”。他的女婿李春流,即麻城四大望族之一的李家,生子李中黃、李中素。李中素,字子鵠,嶽麓書院山長,臺灣知縣,工詩、書、畫,有三絕之譽。思綏草堂所藏民國三十四年木活字本《麻城李氏族譜》十六冊,即其族家譜。《李氏族譜》中關於他母親是這樣記載的:“梅氏,大中丞信天公女,年二十七守志六十餘年,事姑至孝,教子至嚴,康熙十年旌表有‘青年矢志、白首貞操’八字”。而《梅氏族譜》卷三“列女”中則說:“節孝梅氏,廩生李春流妻,玉鼎公玄孫,之煥公之女,年二十六夫沒,遺二子,冰霜勵志,力屏鉛華,事姑至孝,動遵禮法,見兄弟不逾閾。獻賊掠麻城,蒼頭請攜二子竄山林,答曰,孀居後,誓不逾閨,如事急,爾務保幼主人逃生,吾惟自焚全節。素嫻經史,課子若嚴師。二子亦孝養備至。長子中黃名諸生,次子中素臺灣知縣。壽將九十,康熙十九年旌表,傳載邑乘,名列省志。”


梅氏與同邑四大望族之一的李家姻親並不止此。梅國楨有六個女兒,譜世系載:“女長適劉承棨,監生,子劉僑太傅劉倬;次適劉承緒舉人;三受劉承禧錦衣衛指揮僉事聘,未字,劉卒,全貞空門,圓寂年三十七,成正覺淡然大士,乳名錦哥,性最貞靜,且解禪理,而於繡工之內亦通。三劉皆莊襄公(即劉天和)系;四適李長庚四部尚書,生春潮,廩生;五適劉啟元,庠士,憲副巨塘公冢孫;六適李長策,即長庚弟。”李長庚是李中素的伯祖父,李長策即是李中素的祖父。梅家與李家的關係可見。而梅國楨的長、次、三三個女兒,又分別嫁給了四大望族之一的劉家為媳,也是強強聯合、門當戶對的典範。另一四大望族之一的周家,據說跟梅家有隙,自然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梅國楨的三女錦哥,即當時的思想家李贄稱之為“澹然師”的澹然大士,原曾許配給錦衣衛指揮僉事、大收藏家劉承禧。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就是由劉承禧收藏、抄傳而流傳下來的,現說“今評梅”,就是與這段姻緣衍生出來的因果。《梅氏族譜》中說錦哥在“劉卒”之後,“全貞空門,圓寂年三十七,成正覺淡然大士”。堂兄弟梅之煥有“女澹然以孀為尼,公不之禁。澹然戒律甚嚴,於道有入,父子書牘往來,頗有問難”之句。


隨便翻翻《梅氏族譜》,發現梅家女性入空門的,並不止她一人。如梅之煥的“妾顏氏,燕人,公沒後,削髮修真,自號出纏,塔在桃林河朝水寺側,有塔文並贊。”還有梅國楨六弟梅國林的女兒嫁給盧家,因避寇,把自己的兒子給丟失了,“姑哀慟悔,擇盧氏別墅建奚有庵,戴發修真,皈依金母,自取名曰孤峰和尚,賦詩九十九首,多自懟之辭,留不盡之意,遺命葬庵後院,內造上孤下峰和尚塔。”出家修行,似乎也是梅家傳統之一。


梅氏之譜自明萬曆八年創修後,崇禎七年、清雍正四年、乾隆二十八、嘉慶二十一年、同治八年、光緒二十七年等歷次遞修。至此民國十五年續修,是年仲冬月梅毓春在《序》中說:“是役也,始於癸亥,迄於丙寅。其間兵戈擾攘,遷徙紛紜,一遷於老祠,再遷於閔集,三遷梅家樓。而戎車之出滅無常,譜事亦因而作輟靡定,荏苒數載,底績於成,則鑑蘋諸昆季之力也。”其間艱辛可知。


而此譜史料之豐富,麻城地區家譜中也屬一絕,僅“藝文譜”九卷九冊中,就收錄了徵哱奏議、司馬公遺文、少參公遺文、萍廬史論、萍廬偶集、中丞公奏議、中丞遺稿、遺文彙集、積厚堂剩稿、司馬燕臺集、少參遺稿、芥舟續集、幹木遺詩、景羲遺集、續騷草、鶴園詩草、桐下詩選、泊綠亭詩、桐下詩餘小集、遺詩彙集、積厚堂剩稿等文稿。這些劫後餘燼的文集、詩集,多達數十萬字,大都為外界所闕知者。故稱此譜為麻城地區家譜中的白眉,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