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话梅」今评麻城梅家

今评麻城梅家


励双杰


明代的麻城有四大望族,周、梅、李、刘。梅,即梅国桢、梅之焕家族,与周思敬、周思久家族;李长庚、李中素家族;刘天和、刘承禧家族鼎足而四。有人考证,《金瓶梅》者,“今评梅”也,此梅就是麻城梅家。是否真是如此,咱也不知,姑且留待专家学者们去考证。今只说一说这个麻城梅家。

「草堂话梅」今评麻城梅家

麻城周、梅、李、刘四大望族,除刘氏家族的家谱尚未入藏外,其余三家之谱,思绥草堂各藏一部在手。梅氏之谱,是民国十五年百岁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卷首五卷艺文谱九卷,三十八册。话说这个麻城梅家,原来并不姓梅,而是姓郑。始祖郑享,元帝即位之初,湖北麻城大旱,盗贼蠭起,民不聊生,当地的百姓就公推他为百一长以保护一方平安。百一长,即明之百户,据家谱享公世系载:“此长之设,肇自五代云扰,石勒遣将麻秋戌守,用百一、千一、万一总管分理,筑城凿池,克七日而成,已而巡视一方,有功,则檄令升爵世袭也。”

「草堂话梅」今评麻城梅家

郑享的四世孙郑荣,小名庆一,字友敬,赘黄冈梅氏为婿。因为不愿继承元朝的“世袭”,又加上是入赘,就姓了梅,改名梅敬。“因以梅敬为户,而隶属于明,故洪武五年奉南京户部降给民,由内开一户梅敬,民籍,男子二丁、妇女二口,市基一所,瓦屋三间,民塘一口,载在版册。此梅姓所由始也。”但家谱世系中又说:“户籍虽梅,而相沿郑姓犹未尽更也。至十一世祖吉公成进士,始从梅,而至今不移焉。”到现在仍是姓梅,是十一世梅吉公中了进士后才正式开始的。

「草堂话梅」今评麻城梅家

思绥草堂另藏有与梅氏同宗的郑氏谱两部,一为嘉庆二十三年刻本,四册;另递修的民国六年书带堂木活字本二十六册。据《郑氏宗谱》世系载,始祖“享公……昺帝二年戊寅,国乱民残,江右被兵,三子二女不原归宗,置其落户。卒葬西门外卯酉向。四世荣寿……荣庆,字友敬,顺帝二年甲戌秋入赘梅姓,大明太祖驱兵逐元奠定,人民稀少,查给户口,从梅姓,名敬,生子文郁,传及子孙,科甲不能尽述。”相比之下,郑姓远远无法与梅姓相提并论。

「草堂话梅」今评麻城梅家

梅氏的“科甲不能尽述”始于十一世梅吉。梅吉,生于天顺六年,字仲修,号西野,弘治己未进士,做过广东惠州府知府。他在原配毛宜人卒后,继娶熊氏为妻。熊氏是麻城甑山河熊家坳熊大荣的女儿,“幼时刺绣后园,停针闲弄,以剪刀掘地成坎,滥泉正出,俄而澄水一泓,偶尔照影,见凤冠霞帔俨然,后屡试不爽,私告其母,令秘勿宣。逮及竿,时吉祖致仕,年逾四十求婚。熊母以冠帔之兆,竟许归焉……淑人目见诸孙曾科甲联登,富贵福寿,淑人备之……淑人之裔,有中会者,先期坎泉必清,铜山钟应,理固然也。”简直神奇之极了。梅吉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最兴旺发达的第五子梅汝观,即为熊夫人所生,故梅氏后来的发扬光大,与这位熊太夫人是分不开的。


熊夫人生于宏治二年,卒于万历十五年,寿九十九岁。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建百岁坊于南门正街。今梅家以“百岁堂”为家族堂号,与她的百岁坊也是分不开的。


嘉靖元年,梅吉公六十一岁,梅汝观出生。梅汝观有六个儿子,本人倒没什么功名,但“以长子贵累封兵部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崇祀乡贤”。


他的长子,就是梅国桢,字客生,原字公生,号衡湘国子生,万历癸未进士,由固安县行取御史,征宁夏凯旋,迁太仆少卿,巡抚大同,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赠右都御史,崇祀乡贤。《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六》说他:“少雄杰自喜,善骑射”。而公安派领袖袁宗道称他“功盖天下,而文章亦妙天下”,可见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与弟梅国楼、侄梅之焕并称为“荆楚三梅”。今人凌礼朝有《梅国桢大传》及《梅国桢集》两部专著行世。


“荆楚三梅”之一的梅国楼,是梅汝观的次子,字公岑,号琼宇学生,万历癸未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典浙江乡试,翰林院侍讲,外转河南大梁道、四川川南道、广东贵筑道、江西南赣兵备道布政使司参议,诰授朝议大夫。


“荆楚三梅”中的另一人物,是梅汝观三子梅国森的长子梅之焕。梅之焕字彬甫,号长公,别号信天居士,万历甲辰进士,甘肃巡抚。《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称他“虽文士,负材武,善射”。他的女婿李春流,即麻城四大望族之一的李家,生子李中黄、李中素。李中素,字子鹄,岳麓书院山长,台湾知县,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思绥草堂所藏民国三十四年木活字本《麻城李氏族谱》十六册,即其族家谱。《李氏族谱》中关于他母亲是这样记载的:“梅氏,大中丞信天公女,年二十七守志六十余年,事姑至孝,教子至严,康熙十年旌表有‘青年矢志、白首贞操’八字”。而《梅氏族谱》卷三“列女”中则说:“节孝梅氏,廪生李春流妻,玉鼎公玄孙,之焕公之女,年二十六夫没,遗二子,冰霜励志,力屏铅华,事姑至孝,动遵礼法,见兄弟不逾阈。献贼掠麻城,苍头请携二子窜山林,答曰,孀居后,誓不逾闺,如事急,尔务保幼主人逃生,吾惟自焚全节。素娴经史,课子若严师。二子亦孝养备至。长子中黄名诸生,次子中素台湾知县。寿将九十,康熙十九年旌表,传载邑乘,名列省志。”


梅氏与同邑四大望族之一的李家姻亲并不止此。梅国桢有六个女儿,谱世系载:“女长适刘承棨,监生,子刘侨太傅刘倬;次适刘承绪举人;三受刘承禧锦衣卫指挥佥事聘,未字,刘卒,全贞空门,圆寂年三十七,成正觉淡然大士,乳名锦哥,性最贞静,且解禅理,而于绣工之内亦通。三刘皆庄襄公(即刘天和)系;四适李长庚四部尚书,生春潮,廪生;五适刘启元,庠士,宪副巨塘公冢孙;六适李长策,即长庚弟。”李长庚是李中素的伯祖父,李长策即是李中素的祖父。梅家与李家的关系可见。而梅国桢的长、次、三三个女儿,又分别嫁给了四大望族之一的刘家为媳,也是强强联合、门当户对的典范。另一四大望族之一的周家,据说跟梅家有隙,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梅国桢的三女锦哥,即当时的思想家李贽称之为“澹然师”的澹然大士,原曾许配给锦衣卫指挥佥事、大收藏家刘承禧。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就是由刘承禧收藏、抄传而流传下来的,现说“今评梅”,就是与这段姻缘衍生出来的因果。《梅氏族谱》中说锦哥在“刘卒”之后,“全贞空门,圆寂年三十七,成正觉淡然大士”。堂兄弟梅之焕有“女澹然以孀为尼,公不之禁。澹然戒律甚严,于道有入,父子书牍往来,颇有问难”之句。


随便翻翻《梅氏族谱》,发现梅家女性入空门的,并不止她一人。如梅之焕的“妾颜氏,燕人,公没后,削发修真,自号出缠,塔在桃林河朝水寺侧,有塔文并赞。”还有梅国桢六弟梅国林的女儿嫁给卢家,因避寇,把自己的儿子给丢失了,“姑哀恸悔,择卢氏别墅建奚有庵,戴发修真,皈依金母,自取名曰孤峰和尚,赋诗九十九首,多自怼之辞,留不尽之意,遗命葬庵后院,内造上孤下峰和尚塔。”出家修行,似乎也是梅家传统之一。


梅氏之谱自明万历八年创修后,崇祯七年、清雍正四年、乾隆二十八、嘉庆二十一年、同治八年、光绪二十七年等历次递修。至此民国十五年续修,是年仲冬月梅毓春在《序》中说:“是役也,始于癸亥,迄于丙寅。其间兵戈扰攘,迁徙纷纭,一迁于老祠,再迁于闵集,三迁梅家楼。而戎车之出灭无常,谱事亦因而作辍靡定,荏苒数载,底绩于成,则鉴蘋诸昆季之力也。”其间艰辛可知。


而此谱史料之丰富,麻城地区家谱中也属一绝,仅“艺文谱”九卷九册中,就收录了征哱奏议、司马公遗文、少参公遗文、萍庐史论、萍庐偶集、中丞公奏议、中丞遗稿、遗文汇集、积厚堂剩稿、司马燕台集、少参遗稿、芥舟续集、干木遗诗、景羲遗集、续骚草、鹤园诗草、桐下诗选、泊绿亭诗、桐下诗余小集、遗诗汇集、积厚堂剩稿等文稿。这些劫后余烬的文集、诗集,多达数十万字,大都为外界所阙知者。故称此谱为麻城地区家谱中的白眉,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