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之潘貴雨——因為我是你媽


《安家》之潘貴雨——因為我是你媽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安家》,有一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人物——潘貴雨,是該電視劇中女主孫儷扮演的房似錦的母親,我稱之為“惡媽”,可以和去年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有得一拼。潘貴雨的形象可謂個性十足鮮明,印象中好像沒有哪一部中國的電視劇裡曾經塑造出過這樣惡母親的形象。

潘貴雨生下第4個女兒,要扔進井裡,被公公攔下,這個女兒就是房四井(房似錦)。房似錦在母親與三個姐姐的仇視中長大,挨打受罵飢餓如影隨形,一直到她考上大學離開這個家庭。畢業後的房似錦拼命工作,拼命賺錢,目的就是脫離這個家庭,然而潘貴雨卻噩夢般不期而至,到31集,潘貴雨已是三次成功地想盡各種辦法、極盡作妖之能士,獅子大張血口,榨乾了房似錦身上的所有錢。

其手段之不堪,足以令沒見過世面的我們歎為觀止:發恐嚇短信,到女兒工作的門店大吵大鬧耍潑耍賴,在女兒住宅門口打地鋪24小時蹲守糾纏,發視頻胡編亂造對女兒大潑汙水,任老公躺在醫院、任公公被鬧事的人圍困在屋內死活不知,無吃無喝不管不顧,單等房似錦回來用錢解決車禍糾紛。而其中,面對房似錦的種種付出種種努力種種辛苦痛苦,沒有一絲絲一點點“這也是我女兒”“這也是和她三個姐姐一個弟弟一樣是我生出來的”的覺知。

《安家》之潘貴雨——因為我是你媽

潘貴雨為什麼?憑什麼?

不知道這部我所欽佩的大作家、大編劇六六參與編劇的劇情後續將如何發展,就目前劇情來看,我以為這是惡認知之罪。

記得羅胖羅振宇曾說,對面走來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個認知體系。

潘貴雨顯然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女人,從除房似錦之外其他三個女兒都沒什麼文化,並且在房似錦初中畢業後竭力不讓女兒上高中的情節看,潘貴雨沒有念過書沒有上過學是肯定的。

一個沒文化的鄉村女人,必然會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思想。所以她會“兒子至上”,會幾次三番逼房似錦這個能掙錢的女兒為兒子買房付首付付月供,會在兒子吃一桶泡麵時一邊心疼地大呼小叫“哎喲,我可憐的兒子喲,從早上到現在,什麼東西都沒吃,就吃這口方便麵,恐怕身體要虧了喲”,一邊為兒子擦汗,而對站在一邊的一整天粒米未進滴水未沾的房似錦不聞不問。

《安家》之潘貴雨——因為我是你媽

潘貴雨是生活中那些“為兒子而活”的認知體系的典型化的形象,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生活中不論農村城市,這樣“為兒子而活”的女人不在少數。做全職媽媽陪兒子成長,辭職離家陪兒子上學讀書,辛苦打拼拼命掙錢給兒子買房買車,任勞任怨當保姆伺候兒子一家生活起居,不捨得求醫問藥只為省錢給兒子或留給兒子。

這樣的母親很多很多,或者說,每一個女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行為,每一個女人的腦子裡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認知,潘貴雨,只是一個這種“兒子至上”主義者的極致而已。

一個沒文化的鄉村女人,大多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沒辦法,命中註定,房似錦是潘貴雨的第四個女兒,而此時潘貴雨沒有生出男丁,所以一生下來房似錦就要成為棄嬰。

中國歷史上,棄女嬰甚至殺女嬰的傳統是有的。所以房似錦必然會成為潘貴雨不滿失望憤怒的出口,是她的“討債鬼”。如果,房似錦是潘貴雨的第一個女兒,也許她就只是被母親輕視、忽視、視而不見的一個普通女孩而已,而她的第三個妹妹,必然是另一個房似錦。“房似錦”的這種命運,與《安家》中房似錦的性格沒有太大關係。所以在潘貴雨,房似錦就應該如其所說,“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弟弟的”。

《安家》之潘貴雨——因為我是你媽

一個沒文化的鄉村女人,可能情商水平很低。以房似錦這樣的冰雪聰明、善良擔當,如果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潘貴雨情商高一些,稍微注意一下對待女兒的態度方式,我想,不論潘貴雨多麼“兒子至上”、重男輕女,房似錦也會給予很大的理解,畢竟房似錦自己知道,她生活的村子,不是隻有她媽一個人是這樣的認知。

所以,如果潘貴雨情商高一些,比如在心疼兒子吃方便麵的時候,順帶說這麼一句,哪怕是言不由衷:似錦啊,你也沒顧上吃飯吧,房家棟,你給你姐姐吃上一口。我想房似錦大概就不會從不叫潘貴雨“媽”而直呼其名,大概就不會是“我的夢想就是擺脫我的家庭”了。

《安家》之潘貴雨——因為我是你媽

一個人認知系統的形成與建立,應該有些許是來自先天,但有很大的部分來自生活的環境、周圍人的影響,更大的比例來自閱歷和所受的教育。而其中,受教育程度是關鍵的一環。

有調查數據證明,受教育程度越低,犯罪率越高。我所說的受教育程度不是指學歷,或者也許可以用“學力”這個詞。學力是一個人學習的能力。

百度百科上說,學力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一個人可以沒有上過大學乃至高中初中,但只要識文斷字,就都可以讀書學習,不斷更新認知,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其中讀書是一條佳途,因為讀書是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自我提升之法。

《認知天性》上說,“和一般人群相比,監獄犯人中閱讀障礙症患者的比例要高出許多。”其實,哪怕一個人徹底沒文化不識字,“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只要有更新自我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意識,只要有讓自己向更善更美方向前進的意識,就是可以建立良認知體系的。

所以,早有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德行。

因此,《安家》這個看了讓人恨得牙癢癢的角色潘貴雨為什麼這樣惹人怒火,令人不齒,她憑什麼、為什麼這樣惡毒地對待女兒房似錦,一言以蔽之,是因為她的惡認知。

我所說的惡認知,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存在巨大不足與偏差,就是一個人的三觀保守落後不能與時俱進,就是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很low而且缺乏聰明智慧。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潘貴雨的扮演者丁嘉麗確實演技了得,不愧“老戲骨”之稱。本片中,她素顏出鏡,初顯老態,穿著寒磣,簡直不能太符合人們印象中沒文化的粗俗的農村老女人的形象,更到位的是她的眼神,蠻橫,霸道,貪婪,無知,對孔方狂熱,對兒子憐愛,對女兒冷漠。搜尋一遍當今演藝圈,《安家》潘貴雨一角可謂非丁嘉麗莫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