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明朝的段子手——金聖嘆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來自明朝的段子手——金聖嘆


金聖嘆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

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但是吧,他這個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段子手,總是能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下面這些事:

一 、金聖嘆把科舉當兒戲,總是在試卷上盡情諷刺,所以曾三度高考落榜。一次試題為“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結果,他答題時在試卷上畫了一個光頭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此亦匏瓜之意形也。 ”主考官哭笑不得:“老金同志,你這不按套路出牌啊!”

二 、金聖嘆對“才子”二字痴迷,幼時自詡為才子,著書也以才子自贊自得。他將《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並稱“六才子書”。秉承身死事小、裝逼事大的原則,他老人家點評個書也出么蛾子,攔腰把《水滸傳》招安以後情節刪了。由於只留下七十回,故有金聖嘆腰斬《水滸》之說。

三、金聖嘆家道中落,不想法掙錢就得餓死。他是奇人,掙錢也走奇葩路線——因精通預言奇書《推背圖》,所以靠扶乩混飯吃了。古人抽籤算卦看手相,燒香扶乩跳大神,這扶乩可是比跳大神高級的迷信啊!金聖嘆不到二十歲,就給他文化圈的人扶乩,一直搞到四十多歲,神漢當了大半生。據他的老鄉回憶,老金的生意是相當火爆的。

來自明朝的段子手——金聖嘆


四 、金聖嘆與王斫山交情不錯,王斫山也挺仗義。有一天,他交給金聖嘆一筆鉅款,對金聖嘆說:“你用這些本錢賺取利息吧,日後本錢仍歸我,利息則歸你。”金聖嘆口中答應,不過幾個月便將錢揮霍殆盡,還不忘揶揄王斫山:“錢放在你家,不過讓你有了守財奴的名聲,我已經幫你把它們都花掉了。”好脾氣、重友情的王斫山也只能一笑置之。

五 、金聖嘆因哭廟案被收監,臨刑前他請獄卒帶信給家人。因為金聖嘆是重犯,獄卒懷疑信裡有機密,就呈報給官員看了,結果發現上面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官員明白了他的意思,笑說:“金先生臨死還罵人,拿我當大兒子佔便宜啊……”

六、金聖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淒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湧。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蓮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幹、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著念出了下聯"梨(離)兒腹內酸"。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只見寒光閃處,伴著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七 、在刑場上,金聖嘆不願看到同難者死亡的場面,央求行刑的劊子手:“我身上有兩張銀票,如果你肯先殺我,銀票就歸你。”劊子手相信了他的話,在行刑時第一個殺了他。手起刀落,那頭顱滾出數丈,從耳內拋出兩個紙團,監斬官將紙團打開一看,一紙團上寫的是“好”字,另一紙團上寫的是“疼”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