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好到三年級成績一落千丈,應該怎麼辦呢?

九鬥學生心理


很多人都聽過“三年級是小學的分水嶺”這一句話。這其實說明了一個現象: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孩子,有部分到了三年級就會出現一定的下滑。


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還是跟學習方式有關。

一二年級孩子都還比較聽話,能夠聽從老師和家長的教導,按照要求學習。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有了一定地反抗,不再願意按照別人的“要求”學習。或者是孩子學習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是家長依然按照一二年級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孩子卻不能夠像以前以往掌握知識。


主動學習是最好的,這樣的孩子一般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而且有自己的想法,能夠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

其次是自覺學習。自覺學習的孩子,能夠按照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來完成。但是稍微欠缺一些靈活性。

最難受的是被動學習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推著學。大人感覺很吃力,孩子感覺很痛苦。


如果想要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最根本的解決方式就是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這個需要長期的培養,特別是從一二年級就要有意識的培養。

如果孩子屬於被動學習型,那麼家長只能夠辛苦一些,慢慢開始調整孩子的學習方式。

下面我們給出幾個步驟:

1、給孩子鼓勵,讓孩子重燃信心

畢竟孩子一二年級都是優秀的成績,那麼家長需要鼓勵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到。同時,和孩子一起檢查一下,到底是學習方面需要做什麼樣的調整。

信心是黃金,沒有信心的孩子,學起來就特別吃力。家長切不可因為孩子暫時的成績下滑給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

2、注重獨立性的培養

三年級了,家長要注意讓孩子練習獨立管理自己的學習,至少是一部分獨立。什麼時候寫作業,以什麼方式寫作業,遇到問題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孩子慢慢獨立面對的事情,家長可以給出自己的意見和指導。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逐漸不免中途貿然地打斷孩子。


3、注意適當地預習,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知識

預習其實是訓練孩子自學的非常好的方法,而自學是尖子生普遍都在用的學習方法。假期就是鍛鍊孩子自學的重要時期,這個時間比較長,能夠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來試錯。


實際上三年級開始,對孩子的表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在平時也要給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的培養。


4、給孩子找個好的學習夥伴

愛學習的夥伴很重要,大家可以互相促進,也能減少孩子學習上的孤獨感。這個夥伴不是說成績越高就越好,實際上,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是願意學習的小夥伴,實際上都能對孩子有一定的正向驅動作用。


5、及時搶分

平時遇到不會做的題,實際上就相當於考試時可以“搶分”的題目。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錯題本,告訴孩子把這些問題弄懂,考試的時候就可以少丟分,多得分,並且告訴孩子要自己形成整理錯題的習慣。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好,到了三年級成績就開始走下坡路,這種情況還真是不少見。也有少部分孩子是反的,這類孩子一二年級時成績平平,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逆襲,成績直追而上。我就是後一類型的。所以,我想先談談我小時候的情況再幫大家總結。

我因為是臘月出生,所以不能跟同齡孩子一起入學。但我奶奶堅持說女孩子早上學比較好,所以我家人想盡了辦法,我最終提前上了小學。別看我只比別人小几個月,但自我感覺彷彿比別人小好幾歲,再加上我家條件不好,沒有讀過幼兒園、學前班,在家裡更沒有人提前教我學習和識字。

因此,我清楚地記得我剛入學時聽老師講課跟聽天書一樣,尤其是數學,幾加幾都要掰手指頭,有時候還掰不對,經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放學總是被留堂繼續掰手指頭。那時候,我的綜合成績在班級是倒數的。我的內心既焦慮又自卑,總懷疑自己很笨,羨慕別人的聰明,一考試就100分,而我只有幾十分。

我是個要強又敏感的小孩。我的要強主要來自我奶奶對我的鼓勵和期待。小時候父母不太管我,我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就我一個孫女,她雖然大字不識,但卻把學習看得很重,經常嘟囔說:“我大孫女將來要考大學,要考清華大學”。一開始,我認為大學是個很神聖的地方,但離我又極其遙遠。不過,奶奶天天唸叨,我就覺得我必須要考上大學,只有這樣才能回報奶奶對我的愛,我絕不能讓奶奶失望。

於是,我還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發奮學習,自己探尋學習方法。但那時候,我力不從心,跟那些幼兒園就會認字、會算數,回家還有父母輔導的同學比,我望塵莫及。不過,考大學的信念支撐著小小的我,我一直在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總結錯題的原因。

就這樣,二年級結束時,我的成績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到了三年級,雖然老師沒有要求,但我自己悟出了要想成績好,必須要提前認真預習,課後反覆複習,數學還要多做題來鞏固所學的公式定理。

於是,我每天回家,先把老師當天講的內容反反覆覆、仔仔細細複習幾遍,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如果有一知半解的內容,不管花多久我都會用心鑽研,直到把它弄明白。實在有難度的內容,我也會第二天及時去請教老師或者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習上不留任何死角。

每天覆習完之後才寫作業。因為上課認真聽,課後又及時反覆複習,所以作業一般都做得比較順利。做完作業後,我就會把第二天老師要講的新知識預習一遍,基本做到老師講課前自己全部搞懂,課後題也全部做一遍。這樣,第二天老師講課的時候,印象就更深刻了。當老師講到自己在預習中有疑惑的地方,就會更加聚精會神地聽,直到全部理解。

因為我一二年級時數學一直比較弱,所以從三年級起,我就自己攢錢去書店買相關的練習冊,每日做完學校發的練習冊,自己又做一些別人沒有的練習冊。就這樣,經過我不懈的總結和努力,成績終於趕上來了。從三年級開始經常考班級前5名,考第一的時候也很多。老師開始重視我了,同學開始尊重我了,我的自信越來越強了。

而那時候,一二年級經常考滿分的幾個學生,成績開始忽轉直下。現在想來,當時一二年紀成績好,而三年級開始走下坡路的同學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家庭條件優越,入學前學得多,父母又手把手輔導的同學。這類同學在課堂上聽課輕鬆自如,甚至隨便聽一聽玩一玩就可以打100分。

但這類同學因為成績一直優越,所以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機會和主動學習的意識,到了三年級,當他們之前在幼兒園、學前班被灌輸的知識耗盡了,所有人又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時,顯然,他們的思維惰性令他們措手不及,根本適應不了需要大量主動思考的學習方式了。他們因為之前一直成績優越,突然跟不上了,又非常失落,於是各種負面情緒隨之而來,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績就愈加糟糕了。

另外一類是早熟型的。我記得十分清楚,我們班有個女生年齡比正常同學大一歲,心智比別人都成熟。她學習和理解能力就比我們都好,所以學習也輕鬆。但她的優勢隨著其他孩子年齡的增長就逐漸消退了,到了三年級成績就掉到了中等。

從我小時候的例子,可以總結出如下幾點給大家參考:

一、入學前不要教太多知識,以免上課時自認為什麼都會而沒有養成專注傾聽的習慣。

二、父母陪伴學習雖然重要,但切記手把手教,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三、培養孩子動腦思考、及時總結、主動探索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習慣。

四、多鼓勵孩子樹立目標,只有樹立了目標才有學習的動力。

如果您的孩子屬於一二年級成績好,三年級開始成績下滑的一類,也不用太過焦慮,當前的重點是幫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轉變思維方式,鼓勵其多動腦、多思考,相信還是有機會再趕上來的。


零點朝陽


小徐老師近幾年一直致力於研究小學語文考點及各年級學生學習特點,格外關注的就是“三年級現象”,三年級是個坎,很多孩子一二年級成績挺好的,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其實熟悉小學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造成三年級成績一落千丈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一二年級知識點較少,學習的東西重複點多,無論是課上會聽課的孩子,還是下課會用功的孩子,甚至家長課下對孩子作業的輔導認真一些都可以讓孩子將較為簡單的知識點掌握,因此只要智力沒有問題,大多數孩子在一二年級成績都相當不錯。

我們本地一二年級語文成績平均可達到95左右,而數學平均分達到95以上更是稀疏平常的事。

但是到了三年級,大量知識點群湧而上,不僅語文幾乎涉及到字、詞、句、段、篇的所有考點,且對文章的理解不在流於表面,數學更是涉及時間、長度、重度、大數計算、分數計算、乘除法運算、圖形的認知和邊長、周長、面積計算等。再加上英語的難度也大幅度加大,當然還有其它小科也不能放鬆,這些都是造成三年級某些學生成績一落千丈的原因。

二、學習態度和聽課效率是造成三年級學生成績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

多年小學課堂和小學生學習特點的研究,不難發現,那麼不會聽課,無法集中精力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並當堂將所學知識消化的學生,以及那麼總想偷懶耍滑,在學習上偷工減料、投機取巧等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會越落越遠。

三、因為三年級各科所學知識點眾多,難度加大,因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重複複習的時間變少,而接受能力慢,理解水平有限且記憶力差的孩子會出現學習吃力的現象。甚至因做題迅速慢,得分率減少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同時知識點眾多,學生壓力加大,老師的耐性也因教學壓力而降低,而孩子的心智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沒有定性,遇到困難就逃避,甚至發脾氣,耍賴皮,破罐破摔。

從以上原因來看,要想改變三年級學生成績下降的現象,就要一方面時刻引導孩子的心理動向,鼓勵孩子力爭上游、不服輸的心智;另一方面緊跟孩子所學知識點、考點,把好各個新知識點的入門關,只要不留死角和漏洞,扶持孩子過了三年級這個知識點密集期,樹立基本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就可以平衡度過小學危險期了。

讓三年級孩子學習不落後的方法:

一、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同樣重要

小學的孩子課前預習的並不多,但是對接受能力差,或才聽課效率不高的孩子來說,課前預習至關重要。

拿三年級數學來說,很多知識點只有聯繫到生活實際才更便於直觀理解。例如對時間的計算,長度、重量的認知,如果這些知識點離開了和實物的聯繫,學生很難理解並做對題目。如下圖所示:

但是這些知識點如果要在課下預習的話,也就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實物、建立數與物的聯繫,建立初步的直觀認識,那麼上課時也就不會一頭霧水,矇頭轉向的了。

二、課下的做題或複習一定要對知識點掌握與否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對任何一個不夠清楚的知識點都要徹底整明白,並把知識漏洞和曾經的疑點整理到一個本上(即“錯題本”),並標記出錯誤原因,便於以後的反覆複習。

如果孩子沒有時間做“錯題集”整理,那麼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整理。

小徐老師一直強調,在孩子一至三年級,家長一定要全面掌握孩子的學生狀況,要知道孩子所學的所有知識點,知道孩子哪些知識點存在理解上的困難,時常把這些易出錯的知識點拿出來讓孩子複習一下,相信孩子成績絕不會落後。

三、專題專項練習是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深入理解同類知識點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在多個知識點下,提高各個知識點的辨析度的有效方法。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數學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專題,因此複習要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進行,每做一套單元專項練習都要整理出出錯的題,然後將漏洞補上,然後再進行專題專題檢測,直到一個漏洞都不出現。

1、三年級數學上冊專題專項練習包括:

2、三年級語文專題專項練習包括:

1、字詞專項。

考點內容包括每單元的詞語盤點、近義詞、反義詞,形近字,同音字、查字典及字義辨析、成語、疊字詞等

2、句子專項。

考點包括句型轉換、擴句、縮句、關聯詞組句、改病句、仿寫句子等。

3、閱讀理解專項。

考點包括根據語境選詞填空和根據語境理解詞義,理解並歸納文章主要內容;找出中心句;概括某段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中運用修辭或描寫的句子,指出用了哪種修辭或哪種描寫。三年級閱讀理解相對簡單,大多考查學生的回扣原文,在原文尋找出答案的能力。

4、語言交際專項

語文交際主要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下把話說通順,說明白,說得合情合理,並注意禮貌用語的表達能力。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眾多,且都是入門級的,也正因為是入門級的,因此只有真正學通學懂,才能真正打好基礎,為學習更深奧的專業知識打下基礎。

至少每個考點的解題思路小徐老師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詳細解析,需要的可以前去翻看,且語文上的知識點到了三年級幾乎和四到六年級所學知識點一樣,只是在深度上稍有不同罷了,在哪一個年級學通了都可以提高成績。

總之,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如果一二年級學習成績很好的慶,到了三年級只要課上課下都抓上勁,那麼學習成績一定也不會一落千丈,在三年級知識入了門,端正了學習態度,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基本上小學期間成績可保不會太差。為孩子順利進入中學,準備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三年級的學習真的很關鍵,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不可鬆懈。


指尖教育帝國


都說“三年級”是小學成績的一個分水嶺,彷彿被施了魔咒。為什麼許多一年級成績非常好的學生,都沒能逃脫這個魔咒呢?這其實是超前教育以及平時閱讀積累不夠,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結果。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超前學習

孩子在幼小銜接班超前學習了一、二年級的知識,當孩子在課堂上重複學習這些知識時,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養成了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孩子靠著之前的積累,也可以考到比較好的成績,這其實是一個假象。孩子將這些壞習慣帶到了三年級,當三年級開始學習新知識時,壞習慣就開始發力了!


2、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

一二年級的數學,知識點比較簡單,知識點之間的交叉比較少,學習難度不大。三年級開始,知識點之間的交叉比較多,難度陡然增大,比較考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平時邏輯思維訓練不夠的學生,一時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績會出現階段性下滑。


3、閱讀積累不夠

大家都知道,什麼課都好補,語文不好補。語文成績的好壞跟孩子平時的閱讀積累關係很大,閱讀積累靠的是日復一日,很難再短時間內彌補。


4、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二年級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一些。


怎樣提高成績?


1、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提前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課程,標出不理解的地方,上課時專注聽講。

及時複習,按時完成作業,對薄弱部分加強練習。


2、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平時帶孩子多刷一些邏輯思維題,要注意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由簡及難。把做題和遊戲結合起來,更容易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3、注意閱讀積累

多讀課外書,讀老師推薦的書或名著。

每週背誦兩首詩或者背誦其他國學經典。

每週寫一兩篇日記,鍛鍊孩子的寫作能力。


4、注意孩子的學習情緒

孩子成績下滑時,要多鼓勵孩子而不是兇孩子。循序漸進,幫助孩子分析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


我是@素人遠兮,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兒童成長問題。

素人遠兮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三年級男孩的父親,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有所幫助。

首先,您有沒有感覺三年級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呢?教育學中有個“三年級現象”,這並不是信口雌黃,三年級的孩子主見越來越多,變得犟嘴了、貪玩了?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三年級時走向成長的一個過渡期,作為家長應該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多學習,沉著靈活應對。

其次,三年級的內容,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是一二年級沒法比的。比如語文,字詞、古詩明顯增多,考試加入了閱讀題和作文題,考查的難度增大,再想考100分已經非常困難;數學也是如此,考試的點增多,量在增大,解決問題的題目分值較高,再加上英語、品生等學習,孩子成績下滑,是一個普遍現象,所以很多學習的評價標準也在下降。

最後,如果孩子成績是一落千丈,這就是不正常的了。作為家長,應該重新審視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否良好?上課聽講的情況如何?學習態度有什麼變化等等,這個時候家長要多陪伴,多觀察,出現問題多和老師溝通,不要等到期末考試,因為這個時候一個學期已經結束,很多問題可能已經形成,再去改就變得困難了。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您,祝您的孩子學習進步!


贏在高三


說白了,小學生的成績都是有假性的,不足以掛齒,只要不是太差(60一下),就不是大問題。

如果說要提升成績的話,先要分析其主觀因素。

一二年級按現在國家教材要求,只有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三年級增加了英語和科學,一共四門學科。學科多了,孩子的學習就會立馬出現問題了!低段學生主觀能動性太差,需要家長朋友們的密切配合,如果你作為家長,沒有做好應有的配合,孩子成績是怎麼也提高不了的。

其次,說到具體學科。舉例如語文,它也是從基本的認識“字詞”,到三年級開始增加了最為主要的“習作”。一二年級就是“看圖寫話”,簡單幾句話按要求說明圖中內容就行了。作文可不是幾句話能行得通的,所以“字詞”訓練加上教科書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有點難,理解稍微有點不好的,閱讀和習作就大打折扣。

以上是我對於三年級現象的認知,不知能不能幫助到你。筆者認為,孩子成績出現問題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提高自己的認知,多和老師溝通。



權向陽1


期中剛考完試,不少三年級孩子的家長都是焦頭爛額吧?孩子成績一塌糊塗,一二年級很優秀,到三年級到底是怎麼了?



三年級現象在任何的班級都存在,原因主要有:

第一:孩子在一二年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家都知道,一二年級知識點簡單,孩子很容易就能考雙百,所以,家長覺得孩子成績優異,根本不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到了三年級,知識點超多,如果不積極幫助孩子們很容易掉隊的。

第二:學習效率問題不能忽視

孩子學習沒效率,作業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導致孩子學習效率很低,到了三年級學習難度加大語數英三科,自然是吃力。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強化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老師一定要強抓孩子的課堂學習效率。

第二:重視孩子的閱讀,閱讀是學好語數英的基礎

第三: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弱項,買一些資料,強化訓練。

第四:找一個合適的老師,幫助孩子補充知識點矯正習慣和態度。

關於孩子三年級成績下滑,家長一定要注意,及時提上去,不然,到了四五六年級,想提都提不了!


小學語文課堂


1⃣百因必有果,先找原因



“三年級效應”,凸顯的是孩子在學習上綜合實力的差異。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不單是科目開始增加(比如增加了英語等),原先的學科內容也逐步開始深化,考試的題目會有更多變化,這時候,孩子學習能力的差異就會顯現出來。

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之所以一二年級成績還不錯,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基本上還在吃之前幼小銜接的“老本”,到了三年級,“餘糧”沒了,問題就開始暴露了。

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會繼續保持好成績,而學習能力不足的,成績就會明顯地下滑。

所以,這並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差了,而是他之前就存在的學習能力問題,現在顯現出來了。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理解力、語言表達、運算能力、反思能力……同時,還包括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孩子只有培養出良好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才會越來越好。



2⃣對症下藥,標本兼治

學習能力是種綜合素質,爸媽該從哪裡下手呢?一般來說,可以先從以下3個方向著手:

①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愛閱讀的孩子往往更專注,這可以讓孩子在課堂上也能投入同樣多的專注;

而且,愛閱讀的孩子知識面廣,會思考,更容易對課堂上的知識舉一反三,更容易發現課堂知識的有趣之處;

除此以外,閱讀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綜合歸納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讓孩子更容易吸納課堂知識,學會主動學習。

所以,愛閱讀、會閱讀的孩子,會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②培養孩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日常作業的完成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培養良好的“寫作業習慣”,不是讓家長盯著孩子寫作業,這樣是盯不出孩子的學習能力的,真正寫作業的好習慣,是孩子不需要家長陪伴,把作業當成自己的任務,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

這其中又可以具體細分為:安排任務的能力、管理時間的能力、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信…

寫作業的具體要求主要有這麼幾點:作業前複習,限定作業時間,作業期間不翻書、不能提問,不能隨意走動、吃零食,不會(不懂)的地方要做標記,作業完成後可以翻書或者查閱資料。



③培養孩子認真專注的習慣

認真,就是用嚴肅的態度做事,不能馬馬虎虎。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都具有很鮮明的認真素質,而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厲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對待學習的認真程度不足。

而“專注”則是指“全神貫注”地做事。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邊做作業邊玩…,這些都是專注程度不夠好的表現。

所以,家長可以在平時多引導孩子“關注做事的過程與態度”,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儘量讓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不催促,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幫助孩子培養耐心與耐力;身教大於言傳,家長也可以為孩子示範認真的日常狀態。

希望能幫助到您。

♻️關注“教練講高效學習”,教你普通學生如何可以通過掌握方法考上清華北大♻️


教練講高效學習


小學三年級是成績的分水嶺……

(補救辦法)

小學教育=習慣培養

在一、二年級時的成績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當然如果優異的成績是建立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那麼在三、四年級掉隊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到了高年級,所學習的知識量也會增加,老師會在斟酌全班大多數人的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不再像一、二年級時那樣“磨洋工”。這時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就很容易因為上課時的分心而造成所學習的內容掌握不牢,長此以往也就會導致成績下滑。而當明顯見到成績下滑時,可能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麼,怎麼補救呢?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其次家長的關心與陪伴也非常重要。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一、二年級時輔導熱情很高,但是到了三、四年級對孩子的輔導熱情就明顯下降,甚至只是問問孩子:“作業完成了嗎?”以至於有的孩子會認為只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而不管作業完成的質量。

如果家長不及時加以督導,那麼孩子在嚐到作業“偷工減料”的甜頭後,如果繼續用這一方法,且屢試不爽,那麼之後的學習終將嚐到苦果。所以家長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要認真檢查一遍,無論是做作業的正確率,還是書寫字跡,都要嚴格把關。

同時,家長需注意培養孩子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如果有必要,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與孩子讀同一本書,讓孩子和書成為好朋友;數學方面一定要不懂就要問,能養成整理錯題本的習慣則更好。

好習慣需要培養,更需要日復一日地堅持。表現在學習上,則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三年級是每位小學生成長中的一個坎,跨過去了也不能大意,即使遭遇暫時的困難亦不可氣餒,多與孩子溝通,與老師交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找回學習的自信,這樣進入高年級後才能學得輕鬆一點。





林林奧數


先要分析一下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原因是什麼?

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在幼兒園提前學了小學知識,造成一二年級時成績好的假象。

二是一二年級時家長對學習抓得緊,這個階段的知識還比較單一,孩子在高強度訓練下可以保持較好的成績。

三是孩子自己很認真,有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顯然,前面兩個原因導致孩子的成績好,這是不可持續的,到三年級很可能學習會退步。只有第三個原因導致的好成績才可能會持續下去。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三年級成績差的原因在哪裡?

第一種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聽課不認真、不專注,這種情況對於幼兒園提前學了小學知識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因為在一二年級時好像不聽課也都會,所以慢慢地就不聽課了。這也是國家不允許幼兒園教小學知識的原因之一。

第二種原因是對孩子理解力的培養不夠,一二年級靠死記硬背,反覆練習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到了三年級對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求提高了,知識點比較活了,孩子不理解,成績自然也差了。

根據孩子三年級成績差的原因,可以採取的措施有:

1、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多鼓勵孩子認真聽課,同時跟老師多溝通,讓老師對孩子給予適當的關注,在家裡多跟孩子聊聊上課的事情,對孩子認真聽課的情況適時地進行表揚,孩子在家做作業要創造安靜的環境,不要打擾他們。

2、提高孩子的理解力。陪孩子多閱讀,多講書中的故事,多互動問問題。

具體措施強烈推薦親子共讀這種方式,既能培養專注力,又能提升理解力,還能密切親子關係。操作方法很簡單,只要能堅持,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讓孩子選一本喜歡的書,爸爸或媽媽陪孩子一起閱讀,閱讀過程中要求孩子要提出問題,父母也要提出問題,讀完一部分還要講講讀了什麼內容,每天至少堅持半個小時以上。假如孩子自己不願意閱讀,可以由父母來讀給孩子聽,但是同樣要求問問題和互動。

有一天在我們閱讀館,有一個媽媽在給女兒讀書,結果把在場的七八個孩子都吸引過來了,圍著她聽。一個孩子還說:“太好聽了!我媽媽從來沒有給我讀過書。”親子朗讀是一定能吸引孩子的,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力都會提升,學習成績自然也會好起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