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序言:

眾所周知,唐朝作為封建時期最強盛的政權之一,不但疆域遼闊,與其他亞歐諸多政權也都有著密切的往來,在經濟、科技、文化、以及對外貿易等諸多方面都極具“多元化”的特色。

以至於伴隨著唐朝墓葬中大量陶製女俑以及壁畫的出土,讓很多人開始將唐朝女子那“半掩半露”的清涼服飾特色延伸到了兩性觀念上,認為唐朝的思想開放就是兩性觀念開放。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唐朝的思想開放,其實是文化屬性上的開放,而造成這種服飾風格較為清涼的原因,只是因為當時的天氣條件普遍炎熱罷了。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簪花仕女圖(局部)

唐朝女子服飾特點

咱們就以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簪花仕女圖》為例,作為一幅描繪唐朝貴族女子賞花遊園的畫作,相信大家可以從中很直觀的看出唐朝貴族女子的服飾特點。

其普遍身著“齊胸襦裙”,同時搭配絲質的“大袖衫”,輕薄剔透,恰到好處的體現出了唐朝貴族女子的豐美以及雍容華貴,彰顯出了一份獨特的柔和、恬靜之美感。

再比如唐朝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唐朝女俑”,無疑也足以證明,唐朝女子的這種較為清涼的服飾風格儼然也並非是貴族專屬。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唐朝女俑示意插圖

雖然唐朝尋常女子在服飾上的材質以及造型跟貴族女子有些許差別,普遍是上著“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並非唐朝貴族女子的那種“齊胸襦裙”以及“大袖衫”的搭配。

但他們無一例外,卻都同樣具備著“領闊而低”、“上無內衣”的特點,正如詩人“周濆”在詩中所寫,"慣束羅衫半露胸",無疑便是唐朝女子服飾風格較為清涼、半遮半掩的具體寫照。

這也就意味著在唐朝時期,別的不說,單純在女子著裝風格上,確實是封建時期女子服飾風格變遷進程中極為少見的一種,甚至還跟封建時期那普遍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女子服飾風格以及因此而延伸到的“女子貞潔觀念”形成了一個明顯的衝突。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明代孔府舊藏桃紅紗地彩繡花鳥紋女披風

就好比現藏於北京故宮的“明代孔府舊藏桃紅紗地彩繡花鳥紋女披風”,也就是明朝《雲間據目抄》中所記載的“披風便服”,便在很多明朝史料中頻繁出現,可見“披風”在明朝時期確實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服飾特色。

而在《朱氏舜水談綺》中,亦是提到了披風的製作,"披風對衿而無鑲邊……膺有紐扣,用玉作花樣,或用小帶亦可”,很明顯就跟唐朝女子服飾那“半遮半掩”的清涼特性格格不入。

再加上明清時期那濃厚的婦女貞潔觀念的影響,諸如清人“姚遠之”所著的《竹葉亭雜記·卷七》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大水時,一女子避未及,......有一人急援手救之,女子乃呼號大哭曰,吾乃數十年貞節,何男子汙我左臂。

儼然是將單純的“肢體接觸”都視為了侮辱貞潔,也正是受這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也就導致很多人都憑藉著唐朝女子著裝清涼的服飾特點,以小見大,將唐朝的思想開放延伸到了“兩性觀念開放”上面。

顯而易見,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我們如今之所以對唐朝做出了“思想開放”的評價,實則是一種“文化屬性”的開放,描述的是唐朝在經濟、科技、文化、以及對外貿易等諸多方面兼容並濟的開放特色,跟“兩性觀念開放”完全就是兩碼事。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胡服“高腰襦裙”示意插圖

唐朝女子服飾對胡服以及異域民族服飾的融合

可能很多人就會問了,既然唐朝的“思想開放”並非“兩性觀念開放”,那麼唐朝這跟其他封建政權格格不入的女性服飾特點是怎麼回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單純的吸收西域胡服文化肯定是形不成這種清涼特色的,畢竟不管怎麼說,當時的西域諸多政權所處的都是物質資源相對於中原地區而言較為匱乏的地帶,多以遊牧為生。

這也就意味著其傳統女子服飾定然主要考量的行動的便利性,也就是胡服衣衫緊窄、方便活動的特色。

即便是當時跟唐朝關係密切的波斯、印度等很多異域民族服飾,其雖然崇尚柔美,多采用披掛的方式,就好比古印度女子服飾中的“紗麗”,其特點也是輕薄剔透,半遮半掩。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印度紗麗示意插圖

但古印度女子在穿著“紗麗”之時,卻是在上身著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下身著長裙,然後將紗麗纏繞在身上,從而凸顯端莊優雅的氣質。

相信大家不難發現,唐朝女性服飾在對胡服以及這些異域民族服飾的融合上,確實是有所體現的,諸如“齊胸襦裙”,便可以說是對胡服“高腰襦裙”的借鑑。不過“高腰襦裙”的“裙帶”是系在胸部以下,“齊胸襦裙”則是系在“胸部以上”。

而對異域民族服飾的融合,則是體現在“顏色”的豔麗以及“材質”上的吸收,這點從《簪花仕女圖》以及唐朝女俑中便能夠很直觀的看出來,唐代女子多是用紅色、綠色等豔麗的顏色來作為服飾的顏色選擇。

從而使得唐朝女子服飾逐漸形成了品類繁多、善變化、豐富多彩、顏色豔麗、雍容華貴等諸多特徵,但這些,卻基本都與唐朝女子服飾那“半遮半掩”的特色沒什麼直接聯繫,充其量也就是異域民族服飾中的“紗麗”,能跟唐朝女子服飾中那“絲制大袖衫”產生關聯。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唐朝女子服飾示意畫像插圖

但“齊胸襦裙”上面本該還有的“緊身窄袖”的上衣哪去了?很多人可能會說是用“大袖衫”、以及民間普遍存在的“短襦”取代了原本的“緊身窄袖”的上衣,那麼那“領闊而低”、“上無內衣”的特點又是哪來的呢?

很明顯,無論是胡服,還是諸如古印度、波斯等異域民族服飾,顯然都不具備這樣的特徵。

而這個特點,顯然才是很多人將唐朝女子服飾跟“兩性觀念開放”聯繫到一起的主要原因,可問題是唐朝時期雖然對外是“兼容並濟”,大大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但並不代表唐朝自身就置“封建倫理觀念”於不顧。

相反,封建時期的倫理道德觀念作為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主要政治工具,向來都是被封建統治者極為重視的一個存在,那這種因“領闊而低”、“上無內衣”的唐朝女子服飾特點而跟“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所形成的衝突又該如何解釋呢?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古代氣候變遷示意插圖

唐朝氣候條件炎熱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唐朝的氣候條件溼熱,正如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所說的,唐朝時期恰好正處於從隋朝到北宋宋哲宗執政時期的“第三溫暖期”。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冬季,其溫度也基本能長期保持在0攝氏度以上,也就是所謂的暖冬,即氣溫普遍偏高,降雪量極少的氣候條件,就好比中國全境降雪極少,氣溫普遍偏高的2006年,便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暖冬”。

這點其實從貞觀初年那“旱,蝗蟲大起”的社會現狀以及中原地區不僅有大片竹林,長安還盛產柑橘,洛河、渭河基本上很少結冰等諸多現象中也都能很直接的看出來。——《貞觀政要》

而且據不完全統計,在唐朝統治的289年期間,冬天乾脆完全不下雪的年頭也達到了19年之多,那麼這種現象所能導致的最直接的表現,相信就不用筆者多說了吧?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古代女子在夏季示意畫像插圖

我們如今這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趨勢下的氣候條件,其實跟唐朝時期的氣候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差別並不大,雖然直接導致氣候變暖的原因或許不同,但氣候條件的表現卻大同小異,基本都是夏季極為炎熱,降雨量以及冬季的降雪量普遍減少。

那麼我們在夏季的時候尚且都恨不能天天呆在空調房,那古代在沒有空調、沒有風扇的條件下,她們又該如何納涼呢?

也就只剩下了適當的減少衣物、使用扇子、或者頻繁“洗澡”了,難不成還能繼續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嗎?那除了會捂出痱子以外,還能得到啥?

值得一提的是,“蠶”的生存條件,剛好正是適宜在溫帶、亞熱帶、以及熱帶等相對溫暖的條件下生存,而唐朝絲織業相對發達,無疑一方面就證明了唐朝處於“溫暖期”的結論,同時也證明唐朝“絲織品”的價格定然也是相對實惠的。

且“絲制的大袖衫”以及相對寬鬆的“襦裙”,則剛好可以滿足透氣性的需求、以及體感上的“舒適度”,自然也就成了唐朝女子服飾的最佳選擇。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唐朝女子著男裝示意插圖

唐朝女子服飾特點的實質

於此同時,唐天寶年間之所以會出現《中華古今注》所記載的“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的女子穿著男裝風氣。

也正是因為唐朝時期的氣候條件實則也不全是“溫暖期”,而是一個不穩定的“溫暖期”,依舊會有較為寒冷的氣候條件。

諸如天寶年間的進士“劉長卿”在詩中所寫的,“晚暮相依分,江潮欲別情。水聲冰下嚥,砂路雪中平”,無疑便是天寶年間曾出現寒冷天氣的真實寫照。——《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另外,在杜甫、以及白居易的詩中也不乏一些描述“冷冬”氣候條件的場景,這也就足以證明唐朝的氣候條件雖說主要是呈現“溫暖期”的模樣,但也依舊存在一些冬季氣溫普遍低於“零下”,以致路面、河流封凍的自然現象發生。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宋朝女子服飾示意畫像插圖

如此一來,在碰到這種“冷冬”氣候條件之時,傳統的唐朝女子服飾顯然沒有什麼保暖效果,而她們又想出門,那麼自然也就只能是著胡服、或者是直接穿著丈夫的男裝出門了,繼而等佔比極少的“冷冬”氣候條件一過,也就又可以穿她們平常所穿的傳統唐朝女子服飾。

這點其實從北宋初期承襲了唐朝的服飾風格,後來卻逐漸轉而向包裹嚴實方向的轉變過程中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就正是因為這個“第三溫暖期”到北宋宋哲宗之後就逐漸結束了,傳統的唐朝女子服飾已經不能滿足女子“取適寒暑之宜”的需求。

明清時期“小冰期”的到來,無疑更是加劇了這一狀態,女子只會將自己包裹的更為嚴密,縱觀始末,相信大家不難發現,唐朝女子服飾的“演變過程”,實則跟“兩性觀念開放”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就單純的只是因為天氣炎熱、納涼所需罷了。


唐朝女子:穿著清涼就是兩性觀念開放?天氣炎熱,我穿薄點不行嗎

唐朝女子結伴外出示意畫像插圖

結束語

簡而言之,我們現代之所以會有很多人都把唐朝女子服飾那“領闊而低”、“上無內衣”的特點跟“兩性觀念開放”關聯到一起,實則就正是因為忽略了當時的氣候條件變遷。

而只是單純的把“唐朝女子服飾特點”跟“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以及唐朝那“兼容並濟”的文化屬性結合到了一起,從而根據唐朝女子服飾與封建時期普遍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女子服飾特點所產生的衝突,得出了一個唐朝女子“兩性觀念”也比較開放的錯誤結論。

實則這是十分片面的結論,畢竟相較於封建時期那普遍存在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唐朝女子得益於唐朝開放包容的社會大背景,在社會地位上就普遍要高於封建時期其他政權的女子。

從而也就使得她們可以自由出門上街,可以相約結伴出行,跟男子的接觸自然也就多了起來,那麼出現自由戀愛的現象自然也就要遠高於其他的封建政權。

換言之,因此而衍生出的唐朝女子開放大膽的觀念,其本質無非就是在封建時期哪個社會大背景下,因為這份衝突從而使得其較為“突出”,讓人在無形中在主觀意識上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放大”罷了。

所以,與其去關注唐朝女子“兩性觀念”是否開放這種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的話題,倒不如去研究下唐朝女子服飾中所體現的那份兼容並濟的包容態度來的實在。

正所謂以史為鑑,人類的進步,不正是在不斷的前行中總結經驗、借鑑前人長處、繼而去除糟粕的情況下才實現的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