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在这一期节目中,我继续来说说古今异义词,这一期讲的是褒义词转变为贬义词,我仍然用几个词语,以及词语背后的故事来说明。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奇葩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首先,我要说到一个词语叫奇葩,奇葩这个词语确实挺奇葩,它原来不但是一个褒义词,而且是一个很高级的褒义词,根据《说文解字》里的解释,葩是花朵的意思,奇葩就是指珍奇的花朵,非常美丽,记得《红楼梦》中有一曲《枉凝眉》,里面有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这里的“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因为她的前身是天上仙宫里的一株仙花。后来奇葩也常被用来比喻出众的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简单来说就是杰作和奇才。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估计也许是从网络时代开始,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把这个好词给变成了贬义词,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人或事情,就用奇葩来形容,这往轻了说是调侃,往重了说是带有侮辱、不尊重的性质,奇葩简直成了傻子的代名词,完全被玩坏了。所以这个词也是我觉得比较遗憾,不太喜欢的一个词。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衣冠禽兽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还有一个词语,也和奇葩一样,从很不错的褒义,竟然转变为一个很不堪的贬义词了,这个词就是衣冠禽兽。我们现在都知道,“衣冠禽兽”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徒有人的外表,却品德败坏禽兽不如的人。这明显就是一句骂人的话了。如果这个词语会说话,它一定要大喊冤枉了,因为它刚产生的时候,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很威风很气派的一个词。


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在明朝。明朝早期,朝廷对于各级官员的官服上的图案做了严格的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各种飞禽,表示有文采,武官的官服上绣各种走兽,表示威武,根据官位大小,官服上的飞禽走兽图案也不一样。“衣冠禽兽”这个词语就是来源于这些官服,所以,当时的“衣冠禽兽”是做了官的意思,是很让人羡慕的。到了明朝的中晚期,朝廷腐败,官场黑暗,文官爱钱,武将怕死,而且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名声越来越差,到这个时候,“衣冠禽兽”渐渐转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老百姓把那些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叫做“衣冠禽兽”。从此以后,这个词一直都没有翻身过来,到现在,我们还把那些看上去道貌岸然,实际上道德败坏,行为让人痛恨的人,称为衣冠禽兽。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爪牙、横行、无赖


像奇葩、衣冠禽兽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最终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的还有好几个。比如:


爪牙,本义是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在古代用来比喻勇士或者辅佐的人,而现在则专指坏人的帮凶或党羽,仗势欺人的走狗。


横行,古代是指纵横驰骋。比如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前,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曾经劝主公孙权“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意思是主公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而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房兵曹胡马》,说的是有位姓房的管兵事的官员有一匹好马,诗中有两句“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意思是拥有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真可以纵横驰骋于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而现在,横行经常和不法或者霸道连在一起,变成了横行不法、横行霸道,都是指肆无忌惮地做违法的事,完完全全是一个贬义词了。


还有无赖这个词,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过南宋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写了一户农家清新而宁静的生活画面,其中有一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用无赖来形容小儿,生动地写出了这个小儿的顽皮可爱。而现在,我们一听说无赖,就知道是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坏人。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这个词,是出自《诗经》里的一句“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说西周时期,周宣王手下有位大臣叫仲山甫,他善于“明哲保身”,既具有智慧又能够适应环境、保全自己,这两方面都是为了尽忠职守,辅助周宣王。明显地,“明哲保身”在这里的原意是褒扬仲山甫的。而现在,这个词是指毫无原则,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有点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怯懦的处世态度,是含有贬义的。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愚不可及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而愚不可及这个词则是出自《论语》,这里也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大臣叫宁武子,在卫国比较太平的时候,他所发挥出来的才智,是一般的人也能达到的;而当卫国外部遭到强大的晋国的攻击,内部发生动乱的时候,好多大臣都逃走了,剩下的人也不敢站出来,只有宁武子凭着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不避艰险,保护了卫国,他的行为在那些所谓的聪明人看来是非常愚蠢的,而孔子却对宁武子这种忠心的行为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说他“愚不可及”;这里的愚,其实是指宁武子的本性敦厚质朴,是别人所不能及的,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而现在,愚不可及是说一个人愚蠢到谁也比不上他,完全成了一个贬义词,一句骂人的话。当然,如果现在有谁这样来说你,你不妨告诉他这个词语的真正来历,看看到底是谁更愚不可及呢。


通过这三期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在现代文中运用的词语,在古文中的词义是不一样的,这就形成了古今异义的现象,我在三期内容中所说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三者之间发生了转变,所以只能说是一次浅说。其他的古今异义,还包括同一个词语的词义扩大了,或缩小了,或发生了转移,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哪怕是一个平时非常熟悉的词,也尽量多查词典,认真了解,不要望文生义,犯了想当然的毛病。


这一期节目,毕老师就说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毕有话说 | 浅说古今异义词(下)

栏目主持 | 毕文侠


历史掌故,经典诗词,

毕有话说,且听新解。


《未来作家》首档可以听的文学知识趣味解读栏目,给你一个新的角度,助你开拓语文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