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文 | 煙雨客


歷代詩人中,有人因為寫“水”多而與杜甫齊名。這個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許渾,由於他的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評價之。

他最廣為人知的兩首詩,一是《謝亭送別》,一是《咸陽城東樓》,其中有風雨、山雨、水急流、渭水流等等,可謂水汽氤氳,溼度很大……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煙雨夜讀 |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人已遠去,只能獨自風雨下西樓,惆悵和寂寞鋪滿了前路,醉酒的人如何前行?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入選唐詩三百首第二百二十五首。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弔古傷今,漢宮秋如今安在?唯有山雨欲來風滿樓……


煙雨夜讀 |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許渾(約791~約858年),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這裡說的古詩是特指魏晉之前的古體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古時候,被人誤認的詩其實有很多原因,有些詩人名氣不夠大,也會把自己得意之作冠以他人的名字,容易傳唱,也可以藉此揚名,但許渾的詩,是因為風格與杜牧相近,而被誤認是杜牧所作。

煙雨夜讀 |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身處不再盛世的晚唐,許渾的心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鮮明的烙印。後人評價說,許渾缺乏對現實的自覺關注與剛健高朗的性格,追尋曠逸閒適、逃避社會的思想在他詩中顯得更特出。他的很多詠史詩,也有深沉深刻的嘆息,但缺少批判意味,情緒偏於消沉……但歷史,本來也是至為沉重的。

讀戾太子傳

唐 許渾

佞臣巫蠱已相疑,身沒湖邊築望思。

今日更歸何處是,年年芳草上臺基。

戾太子的不幸,是一個王朝悲劇的縮影,在絕對的權力面前,父子相疑相殺,後來又築望思臺,年年登臺眺望,可是再也不會有人回來了。

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

吳門煙月昔同遊,楓葉蘆花並客舟。

聚散有期雲北去,浮沈無計水東流。

一尊酒盡青山暮,千里書回碧樹秋。

煙雨夜讀 |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人間的聚散難得,遠不如天上的雲聚散容易……


秋思

琪樹西風枕簟秋,楚雲湘水憶同遊。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琪樹是指仙境中的玉樹,也指亭亭玉立的美人、枝條被雪覆蓋的樹等。

西風中或偉岸或綽約的樹木,動了詩人的思緒,秋天是一個適於懷念的季節,那麼多的陳年往事紛至沓來,當時同遊楚雲湘水的場景,也歷歷在目,卻恍若隔世。高歌一曲,卻遮住明鏡,只因昔日的少年,已經白頭了……


煙雨夜讀 | 高歌一曲掩明鏡,昨日少年今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