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跟李隆基谁厉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哪个含金量更高?

智汇者88


李世民厉害多了,李隆基无法与他的先祖相比,李世民文治武功,习人之明,用人之明,雷厉风行之手段不是李隆基所能相比。



谢谢你提出这个有趣的问题。我会从开业和守成角度来分析他们的含金量。

李世民虽然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唐朝的建立,其实是他和父亲两代人一起达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其实可以算唐朝的开国之君。若是以开拓事业的角度来讲,从无到有,贞观之治自然要更胜一筹。

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五代、第十个皇帝(算上武则天),他继承的是先祖们打下的江山,也继承了武则天时代奠定的繁华盛世。开元盛世本质上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奠定的,从守成之君的角度看待,开元盛世可以说是将先辈们的基础巩固发展到极致。

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开拓事业的李世民更值得赞颂,贞观之治的含金量应该更高一些,原因如下:

1、贞观之治更重视总结经验

唐朝承袭于隋朝,隋朝亡于好大喜功的隋炀帝,隋炀帝不爱惜民力,曾用14个月就兴建了一整座都城,土木建设能力让现代人都叹为观止,但同时也让隋朝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唐太宗李世民常常跟大臣们一起讨论政务,以隋朝的覆灭为基础,讨论各朝各代的兴亡成败,君臣论政形成了《贞观政要》一书。

李世民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流传后世“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任人唯贤、兼听纳谏

贞观之治时期,李世民任人唯贤、兼听纳谏,从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臣子们也敢于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社会风气。其中以魏徵最为突出,魏徵曾经是李世民的政敌,李世民也不计前嫌地启用了他。

李世民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隋朝末年,隋炀帝不爱惜民力,整个国家奄奄一息,隋朝覆灭之后又是战乱,中原地区民不聊生,唐朝建立于一个摇摇欲坠的基础上。于是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恢复和发展生产。比如春耕的时候不征发老百姓来当兵,关东关中地区连续数年发生水旱霜蝗等灾害,运用各种措施缓解老百姓的生活艰辛,缩减政府机构和开支,改善生产。

4、布柔怀施、民族关系密切

中原国家周围一直有不少的少数民族,李世民虽然多次派兵征伐突厥、吐谷浑等,但他大部分时候还是采取的怀柔政策。李世民因此被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李世民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李世民是开创并奠定事业的前辈,李隆基是将事业承接并发展到鼎盛的后辈。若比较到现代社会来看,因为资源更少、环境更有压力,大多也是开创事业的创始人更有魄力、毅力和能力,所以我认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含金量要更高一些。

欢迎有感兴趣的伙伴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二凰士


李世民比李隆基厉害。李世民十八岁从太原起兵,东征西讨,南征北讨为大唐打下大半个天下。平刘武周,王世充,杜建德等战役不逊色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家。而李隆基只有在发动神龙政变的时候,带兵参与了推翻武侧天的战争而已,军事方面绝对李世民厉害。

贞观之治比开元盛世含金量高,因为开元盛世是建立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的,所以没有贞观之治就没有开元盛世。李世民即位后虚怀纳谏,让国家修养生息,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一系列重农业的政策。

军队实行府兵至,府兵至是建立于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战时出征,忙时务农,显时习武,兵农合一,很好地减轻国家负担,对贞观之治起到了积极效果。

到唐玄宗即位时期,由于边防已经十分危机十分严重,还府兵至为募兵制。养马屯田,凭借强盛的国力和兵力,逐步收复失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宁,之后不久。便出现了有名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把一个平弱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唐帝国,让周边的所有国家诚服,尊李世民为天可汗。而开元盛世只是在贞观之治强大的国力为基础情况下,实施军事改革,收复失地而已。所以贞观之治比开元盛世含金量高。




一鸣惊人01


我觉得李世民比李隆基要厉害得多,李世民相当于开国君主,他的帝位虽然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将兄弟弑杀得来,但他不同于杨广的弑杀,事实上从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来说,他比李建成更适合做大唐的皇帝,而且玄武门之变以后他及时地“刹住了车”,这和历史上好多依靠宫廷内部杀戮上台的皇帝不同,那些人从弑杀的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杀到底,最终不得善终。李世民上位之后,能广纳善谏,起用魏征这样的人(曾是太子东宫门客),说明他作为一代明君的博大胸怀,他的夫人长孙皇后也是一代贤后,她贤淑温柔、知书达礼、正直善良,同李世民之间琴瑟和鸣,生活非常幸福。她母仪天下,将李世民的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让李世民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处理国事。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边疆稳定的良好的治世局面。为后面唐朝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可以说,没有贞观之治就没有开元盛世,就凭这个你说李世民厉害还是李隆基厉害!而且李隆基还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在他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专宠杨贵妃,重用奸臣,误国误民,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从此走向衰败。他无论从哪方面都不能和太宗皇帝李世民相提并论啊!


敢于说实话


军事:李世民更胜一筹。

李世民参与晋阳起兵。从起兵至统一全国,居功甚伟。平薛举、刘武周、王世充,所有统一战争中最为关键的战役都与他有关。李世民亲自指挥、冲锋陷阵。登基后,作为平突厥、吐谷浑的总指挥,并亲征高丽(虽然未胜)。李世民善用奇谋、奇兵,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是能与李靖、徐世绩相提并论的军事家。

李隆基较少直接指挥战役,其在位期间军事成就亦不如太宗时期。

政治:各有千秋。然而综合起来,李世民仍然更胜一筹。

政治中的用人:李世民用人不拘泥于原来的政治立场,重用原来敌对阵营的人才,善于纳谏,用人各尽其能。贞观之世用人未出现大的错误。

而李隆基早期用人得当,但是中后期不能纳谏,也不愿意重用纳谏之臣,任用阿谀之人、重用亲近之人,重用李林甫、杨国忠这种小人奸臣,对安禄山的面目没有认清,致使国事日败,终于导致安史之乱。

李世民没有重用宦官,而李隆基一直重用高力士,使得宦官势力开始上升。

政治举措:都有可称道之处。但是必须说的是,李隆基重用节度使,而唐代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开端于此!

政治成就:唐太宗有贞观之治,玄宗有开元盛世。但是,唐朝重要制度,都在贞观时期制定。而且唐太宗的成就是在隋末百废待兴之基础上的,玄宗则是在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的基础上。相对来说,太宗成就之达成更难,且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随即开始走向中衰。民族关系也是太宗时期处理得改为更好。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是励精求治的皇帝。但是,比起唐太宗、武则天来,就显出他是弱点最大的一人。唐太宗经常以“守成难”、“慎终如始”警戒自己,武则天执持政柄,权不下移,唐玄宗恰恰相反,在励精求治,取得成就以后,便精疲力尽,骄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唐朝到开元时期才达到极盛的顶点,也就在这个时期,造成了天宝时期的乱源。

私德:两人私德均有亏。半斤八两。

才情:确实是李隆基更胜一筹。太宗喜好也擅长书法。但相对来说,李隆基艺术才能更高、影响更大。李隆基喜好艺术,对音乐、舞蹈均有造诣,更被誉为梨园祖师。

总得来说,李世民更胜一筹。


百里无风


贞观之治

李世民辅佐李淵建立唐朝以后,经过七年时间,平定地方割剧势力统一全国。到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李世民继位,取年号贞观。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相,知人善仁,进忠贤,退奸侫,

朝政清明;以轻代重,君臣执法不避权贵;重视吏治,慎择刺史,严惩贪官污吏;实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纵鹰犬,罢贡献,节俭自持,力戒奢淫,20年间风俗淳补;修撰《贞观氏族志》,以抑制山东旧士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成了“胡越一家”的盛况,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大可汗”。通过上述政策和措施,贞观时期形成了连年丰收、谷价低廉、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状况。

唐太宗说:“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止,多中朕失,如镜鉴形,美恶必见。”

贞观之治的出现,展示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在历代封建帝王中甚为突出。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而在贞观年间在治国行政中,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才能。

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社会相当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大,从而达到了繁荣的高峰。社会生产经过了由唐高宗、唐太宗到唐玄宗100年的恢复发展,最终达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朝百余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酿成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国力大损,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强盛的唐朝由此走向衰落。

贞观之治开创唐基业。开元盛世是唐朝百年发展的结果。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盛唐基业。


文藻巧翁


毋庸置疑是李世民更胜一筹。从能力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勇武刚毅,又十分聪慧善谋,打下唐朝江山基业他居功至伟。玄武门之变他杀伐果断,顺利抢到帝位,登基后,他又善于纳谏,精心治理,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从功业来说,开创了开明兴盛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几百年帝业的基础。

而唐玄宗虽然也有开元盛世,但是建立在太宗,则天朝发展的基础上。况且唐玄宗个人刚愎自用偏听偏信,不善于纳谏,宠幸美人,耽误朝政,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以说他是唐朝的罪人。

简单来说,一个有大功于国家,一个有大过,孰优孰劣,高下立分。



读来读趣


贞观之治把大唐从战乱真正领导向发展的道路上。政治清明、君臣和谐千古传颂,大唐开始具有了盛世的气象。大唐灭亡了突厥,打通了丝路,为后面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开元盛世把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向了顶峰,物质、文化发展丰富。人民生活不像是唐初那般缺衣少食,武将将大唐疆土拓展到了西域,能够直接影响到昭武九姓甚至与阿拉伯开战。

单论含金量,当然是开元盛世更高。但是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奠定的良好基础,大唐估计还在世家的阴影下苟且呢。所以人不能因为吃了第三个馒头饱了,就只吃第三个馒头吧?


佛系说事儿


我只能说李世民所在之举,皆为残暴不仁,多次征兵,对外方进行讨伐,虽然能稳固边疆,但是风险很大,但是他起初的一补政策,完结了不少的农民损失,和国库空,所以说战争几乎不会影响人民的自由生产,最后续发展渐进了,很雄厚的基础,每一个时代是无法解决比较的,只能说每个时代在政治上比较好,并不能说每个时代在农民生活上比较好,因为在同一时代里边新的,新的的盛世肯定要比旧的盛世更好,因为它是建立在旧的盛世基础上


太圆河


贞观之治的含金量高点,二位皇帝在文治武功上都挺伟大的,无论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艺术、大唐版图上都有较好的发展,但李隆基在后期发展中不能知人善任,尤其是自从和杨玉环一起任人唯亲,昏庸无度,信任佞臣,爆发了有名的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大唐王朝从鼎盛时代开始走向没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