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以前好多人都吃棉花籽油,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

陳宸668899


我是農村的,還沒有上學的時候,記憶中,村裡有一個壓棉花的地兒,一到棉花收穫的季節,那個機器是24小時在生產的,排著隊的村民在那裡等著,處理棉花,處理好了棉花會把棉花和棉花籽分離出來,白的棉花村民會留著做被子,有結婚的會做好多被子,這是非常重要的嫁妝,非常重要的結婚家當,對於村裡的人來說,棉花籽呢?就會炸來油來吃,那時候花生油是很少吃的,那個時候花生產量也很少,一顆花生不像現在似的滿滿的花生,記得小時候把一顆花生上面沒有多少花生,散散的,所以小時候吃的都是棉花的油,記得小時候扎完棉花油,家長會拿個桶,把這些油拿到家去,棉花油上面漂了一層泡沫,只記得印象中有濃濃的香味,記得棉花油的顏色是很重的,做菜的口感,印象中覺得不好吃😄

在網上看過,對棉花油的介紹,說沒有提煉的棉花油是有危害的對身體,現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大家吃油都會選擇吃花生油,玉米油,油菜花油,對身體有害的棉花油就被淘汰掉了😊,祝大家吃好油,身體健康😊


木心旅行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農村以前好多人都吃棉花籽油,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

這個問題將勾起很多人的回憶,黑嫂小時候,記得家裡全部都是棉籽油,而到了現在,家裡吃的全部都是花生油,這是明顯的變化,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我們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明白兩點,有了這兩點供參考,大致也就明白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

一、以前為什麼吃棉籽油的多及棉籽油的特點

這裡面又可以闡述出幾個小問題,咱們在這裡一併說明。

黑嫂記得小時候,家裡一共有四塊田地,這四塊田地裡種的全都是棉花,不光是黑嫂家裡,周圍的村民也都是種的棉花,而我個人對棉花田裡的農活又非常討厭,比如“剔苗”、“施肥”,“捉蟲子”、“掐花尖”、“摘花桃”、“剝花”、“拔花材”這一類的,特別的繁忙。

從種下就沒有再閒的時候了,而且一直忙到冬天,秋天拔下來,上面還帶著不少的青花桃,放到地邊上或者坑邊上,慢慢開了就得去摘或者弄到家裡再剝,深秋已經冷得受不了,還得早上趁著有露水去,要不然棉花會沾上葉子,不乾淨。凍得手通紅,家裡人不給我買一斤油條,我是不會去幹的。

等收到家中後,就會去彈花,也就是把棉花上的花和籽分離,籽榨油,棉花賣掉。當時,棉花是農村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全部來自這個。

榨好油後,家裡人通常會榨兩次油條和丸子來慶賀豐收。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這樣,棉花可以賣,籽可以榨油,而且病蟲害也少,全村都種這個,家鄉鄉鎮上也有收棉花的棉花站。

既然家家種,那就是家家吃這種油,棉籽油相比其它油,顏色更深一些,比如大多植物油呈黃色,而棉籽油則是發黑色。聞著有青花桃的氣息,是種特別的味道,容易沉澱油渣。現在技術提高了,所以有了“棉清油”,也就是油再沒有渣子了,應該是榨時就給過濾掉了。

二、現在為什麼吃的人少了

一個最大的原因,是現在種植棉花的少了。以前是家家種,人人種,是當經濟作物來種的。現在我們這邊的農田裡基本上看不到種這個的。比如前段時間,我去孃家時,孃家人想讓種點棉花,說想做幾條新被子。

現在農民種棉花,大多是家裡孩子該娶媳婦了,需要新被子,或者誰家想做新被子了,那麼就種上幾分地的。

種這麼一點,得到了棉籽大多是直接賣掉的,也不值當得榨,況且現在油的種類太多,我們這邊現在是每家都要種花生,目的就是為了榨。我去年種了一畝半,榨出的油送了好多給人家,而且家裡還有好多。

就營養價值來說,棉籽油的營養價值是沒有花生油高的,但人們現在動不動就三高,其實吃點棉籽油也挺好的。但如果想吃,就需要去特別的地方買,而且還不一定能買到真的。

所以,現在吃得少了,主要是種植這個東西的人少了,農民種地很樸實,要不能掙錢,要不能顧吃。如果能兩者兼顧,那會更加好。就我們這邊來說,花生做到了兩者兼顧,而棉花做為以前能兩者兼顧,到現在的無人種植,已經被我們這邊的人淘汰。

總結:大批量的人吃棉籽油已經成為歷史,隨著新型農作物和興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棉籽油以後可能會成為人們為預防營養過剩而吃的一種油,可供選擇少是那時候人們吃這種油的主要原因。但我們還必須要說,棉籽油見證了農民生活的變化和農村生活的提高。


鄉村黑嫂


農村以前好多人吃棉花籽油,他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

棉花籽油,現在的小夥伴可能很多都不知道了。棉花籽油是採摘後白絨絨的棉花裡面的籽經過壓榨出來的食用油,在以前的農村非常的普遍,每家的食用油不一定是以棉花籽油為主,但肯定會有一些棉花籽油。

農村人的食用油大多是自己家種的農作物壓榨的,很少有上街買桶裝油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那裡家家戶戶都種植棉花,但是種植棉花真的非常的累。棉花的枝幹其實就是顆不大的樹,樹枝很硬,也沒有收棉花的機器,沒到棉花開了就提個籃子穿梭在棉花地裡,身上會被樹枝劃到,很疼。棉花不是一次成熟的,收完一次過不幾天就又要再收,還怕天氣下雨把棉花淋溼了發黴,想在想想真的不願意在去收棉花了,太累,唯一的好處是自己家的棉花可以做被子,家裡不會有黑心 棉的被子出現。

種棉花,家裡就會有棉花籽,棉花籽可以去鎮上榨油,可是棉花籽油不好吃,炒出來的菜不香,現在人還研究出來棉花籽油對人身體有害,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不能吃,但小時候家裡窮的有油吃就不錯了,不愛吃的原因就是不好吃。

現在的農村已經沒人吃棉花籽油了,因為農村現在的經濟條件已經好很多了,就是自己家不種地也會去超市買桶裝油吃,不過我不理解的是棉花籽油不吃了,為啥現在人豬油也不吃了。我家裡會備有豬油,我個人覺得豬油更好吃。


楊小寨的希望


棉花籽油在我老家也被叫做“衛生油”,那是我小時候主要吃的食用油之一。我老家屬於魯西北棉花種植區,之前家裡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吃棉花籽油的。相對而言,它最便宜呀。近年來慢慢過度到大豆油、花生油了。

棉花籽油的特點

棉油顏色相對深些,打眼一看,小時候見過的那種油坊打出來的顏色有些點兒暗黑。聞起來比大豆油要香,但是比花生油的味道就差了。

不過好像是八九歲的時候,那時候說是棉花籽油吃了對身體不好,因此農村老家都改換大豆油,吃得可不習慣了,還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大豆油進鍋時的那種豆腥味兒,聞著受不了。

棉花籽油為啥被否定

棉花籽油為啥後來被否定呢?有人說是那幾年棉鈴蟲氾濫,棉花用農藥特別多,農藥喂出來的棉花打油,自然對身體不好。再者後面棉花面積大量減少,棉油也就少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兒。

後來慢慢知道,棉花籽中含有致人不育的毒性物質——棉酚。棉酚是一種黃色色素物質,有一定毒性,長期攝入對人的血管、神經等容易造成不良影響。最通常的影響就是容易造成不育。

煉油過程中把控不好的話,棉油中棉酚含量高,棉油質量也就差了。農村的老式煉油坊,對於棉酚的祛除自然是掌握不好,也因此棉油的食用慢慢少了。後來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也就選擇吃被定義為一級油的花生油了。

隨著工藝的發展,棉油的精煉過程中,對於棉酚的祛除更先進了些,好的衛生油中棉酚的含量也把控的相對安全了,因此棉油依然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

不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是以吃飽為主,對於食用油的選擇不再單調了,故而吃棉花籽油的比例不似過去那麼大了。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我來說吧,我最有資格說這個話題。小時候我們那裡剛包產到戶時,百廢待興,農民尚無經濟意識。我老家在黃河故道南側,冬天一片白茫茫的鹽鹼地,一年裡種什麼莊稼都不成。因為包產到戶了嘛,人們的積極性很快就提高了起來。於是,有人試著種植了棉花,發現棉花有抗鹼能力,有收成。當時應該是1980年後吧,農民種植的棉花只能賣給供銷社,而供銷社只收購皮面。農民就有了棉籽,發現棉籽油也能吃,畢竟當時農民的生活非常貧困。覺得有棉籽油吃已經很好了,自己家能炸油條吃覺得是很幸福的事,偶爾吃一次還會給鄰居家送點。後來生活就慢慢的好了起來,就有人說出了棉籽油會導致不孕不育的說法,再後來也證實了確實是這樣,隨著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就沒有人再使用棉籽油了。但仍然記得第一次在家吃棉籽油炸的油條時,那種幸福感和驕傲感簡直是像做夢一樣,至今難忘。那年我十二歲。



我對棉籽油的記憶很少,有點印象。那時家裡條件不好,不夠吃不夠穿,我從小都是撿表哥表姐的衣服穿長大的。我父親是位居住在農村的公辦教師,沒有土地,工資一年只發一次,我們全家人的生活就只靠我母親耕種的八畝地維持生活。日子難過可想而知。我的記憶裡棉籽油又黑又臭,有股柴油味,入口難以下嚥。為了改善生活,母親開始種油菜。但油菜產量不高。後來母親又開始種植芝麻,大豆,花生。我們家一直吃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現在市面上的油種類多了,像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這些油類不止好吃,而且種植工藝簡單。相比之下,棉籽油不但難吃,而且操作複雜。所以現在人們都不再吃棉籽油了,這也說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紅孩兒頂呱呱


農村以前好多人都吃棉花籽油,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

小時候一到冬天,棉花經過機器加工成棉絨後,就有了棉籽。

棉絨拿去做棉襖或者賣錢,而棉籽要麼是留成第二年的棉花種子,要麼是拿去榨油。那時候去榨油,村裡都是好幾個人騎著自行車一起去。有時候榨油要錢,有時候榨油把棉餅留下,不用出錢。如果棉餅沒留下一般會摻在麥秸草裡喂牛。

用棉籽榨油後,家裡少不了炸油饃,炸糖糕,炸一系列能炸的東西。我們這裡老話叫:“過油”,就是棉油要沸騰後才好放在瓦罐裡或者塑料壺裡日後吃。棉油基本上是日常做飯必備油料。


記憶裡棉油的特點:吃起來比較香,但色澤比較黑,其它的好像就沒有什麼了。

那為什麼現在人不吃棉花籽油了?我曾經問過村裡的人。村裡人是這麼說的:一是,現在商品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比較多,商場超市油品都有賣,油類可選擇面太廣了。二是,現在種植棉花都是直接賣籽棉,不會再把棉花脫成絨去賣,何況還有用棉籽去榨油,太麻煩。三是,現在棉花種植的時候農藥都要打三五遍,村裡人都傳謠言,這棉籽油致癌,肯定不能吃(無科學依據)。四是,就算想吃,種植的面積也太少了,收穫的棉籽還不夠榨油用的呢?

所以,基於以上四點,現在農村就很少有吃棉油的人了!


民工札記


以前的時候大部分的農村人都吃過棉花籽油,不是因為它好吃,而是因為以前家家戶戶種棉花用來紡花織布,自給自足,剩下的棉花籽就榨了油,我們這又叫棉清油。後來聽說是有毒性,人們生活水平也高了,吃得人也就少了。

聽媽媽說,她小的時候生活很苦,吃不飽穿不暖,北方几乎每家都要種棉花,婦女們用棉花紡花織布衣服,剩下的棉花籽則用來榨油。棉花籽油泡沫多,顏色黑不好吃。



據說棉清油(也就是棉花籽油)是有毒性的,在我小的時候,村裡還有好多人家種棉花,不過很少有人榨棉清油吃了。再後來人們也用花生,葵花籽,核桃仁榨油,味道還挺不錯的。像我這裡核桃非常多,每年爺爺都會拿核桃仁榨點油。


現在我們這裡種棉花的基本沒有了,畢竟不是棉花主產區,都用來種糧食了。而且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沒人再吃棉清油了,它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核桃樹下話三農


這是一個挺普遍的現象。

小時候,農村幾乎每家都種棉花,收了棉花摘了籽,棉籽榨了油,棉花做棉衣棉被棉鞋,剩下的賣了錢,換點日用品。

種棉花很麻煩的,出來苗還要移苗鋤苗,還要除草,有了蟲子還要揹著噴霧器打藥,特別是長了棉桃更容易招蟲子🐛,好不容易開了又怕下雨,淋了雨的棉花就不值錢了,趕緊摘了再拿去曬,等收完棉花就拔棉花柴,拿來燒火做飯。

棉籽榨了油,剩下的渣拿去喂牲口。棉籽油還是挺香的,冬天容易凍,炒菜還得化半天,不過現在想一想還是挺懷念的。

看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這麼快,都忙著出去打工掙錢了,農村裡平時根本見不到年輕人,你覺得還有人種棉花麼?現在連小麥玉米都不用人工收了,只要點錢,從播種到收都不用你自己幹。對於棉花這種需要工夫的作物就鮮有人種了。

所以就不難理解少有人吃棉籽油了,不是不吃是吃不到了。



我不是魚肉


以前一家人吃的油都是棉油,以前家裡窮沒有別的油,再不就是化點豬油,吃還仔細著,棉油是家庭必備,小的時候經常跟著爸爸到花廠,看著一道道工序,軋花,檢驗棉子出油率,心裡可好奇了,每次榨回的棉油,媽媽會先炸一鍋油條,吃著特別香。後來棉花病蟲害多,打的農藥多,好多人說不能吃了,慢慢吃的少了,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吃的油選擇的多,我們那裡棉花。。家家都不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