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魔戒》三部曲是唯一一個豆瓣評分一部比一部高的系列影片,這點連《教父》三部曲都沒能做到。

  雖然是件喜大普奔的事,但粉絲不免覺得奇怪。

  與《魔戒》《霍比特人》一母所生、被稱讚是“一本嚴酷、悲傷、構思細密而又美麗不已的書”、講述了中土世界一切起源的《精靈寶鑽》,為什麼至今無緣影視化改編?

  難道那些電影公司和媒體巨頭不知道另闢蹊徑?非要可著《魔戒》這一隻羊薅毛?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魔戒》是史詩,《霍比特人》是童話,《精靈寶鑽》是神話

  該如何介紹《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呢?

  簡而言之,這是一本傾盡了作者J.R.R.托爾金畢生心血的鉅著。

  托爾金創作《精靈寶鑽》共花費了60年時間——從1917年初稿至1973年托爾金去世仍未完成,直到其身故後四年(1977年)才由其子小托爾金整理出版。

  《精靈寶鑽》講述了費諾眾子為了奪回被魔苟斯竊取的三顆精靈寶鑽,與其在中土大陸發生了漫長戰爭的神話故事。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托爾金認為,閱讀和撰寫神話是對生命中最重要的真理的沉思。因此,他用這本書描繪了一個浩瀚壯美的宏觀世界,和一段纏綿悱惻的浪漫傳說,他稱之為“Legendarium(神話故事集)”型史詩。

  全書共分為五部分:《埃努的大樂章》《維拉本紀》《精靈寶鑽爭戰史》《努曼諾爾淪亡史》《魔戒及第三紀元》,時間軸比《魔戒》和《霍比特人》更早,類似於中土大陸的創世紀,包含了神的創世和各個種族祖先的故事。

  應該說,對於剛剛涉足託老幻想世界的讀者來說,《精靈寶鑽》或許過於艱深。但如果你已經為《魔戒》的魅力所傾倒,那麼閱讀《精靈寶鑽》無疑是你對這個神奇世界設定加深瞭解的必經之路。

  在技術關卡已經幾乎不成為難題的今天,繼《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之後,若能目睹《精靈寶鑽》亮相大銀幕(特別是Imax巨幕),那真是想一想就叫人熱血沸騰。

  作為一切的起源,而且還是高魔設定,倘若有朝一日真的有人能不計成本將《精靈寶鑽》投拍,打破《魔戒》系列的票房紀錄當然是板上釘釘,成為影史上坐三望二的經典也絕非不可能。

  為什麼《精靈寶鑽》遲遲無法影視化?

  1、嫡系深表抗拒

  歸根結底,這一長期遺留的歷史問題,主要原因在於一個人:克里斯托弗·托爾金。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被稱為“小托爾金”的克里斯托弗,是托爾金基金會在托爾金文學上的主要繼承人,也是《精靈寶鑽》《未完的傳說》《胡林的故事》《中土歷史》等作的整理者。

  與《魔戒》和《霍比特人》的情況不同(這兩本書的版權在老托爾金在世的時候已經賣出),《精靈寶鑽》的版權在小托爾金手上。

  眾所周知,小托爾金對於父親著作的影視化改編非常抗拒,即使是被封為影史經典的彼得·傑克遜版《魔戒》三部曲他也不滿意。他認為《魔戒》是一部相對比較嚴肅的作品,但影視化改編卻使得《魔戒》太過娛樂化。

  彼得·傑克遜版的《魔戒》系列無疑是名留影史的經典。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小托爾金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魔戒》系列電影並沒能將我父親的書完美還原,書中的美學、哲學性被剝離了很多。”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托爾金還在世期間,基本是不可能再放任何版權了。而托爾金遺產基金會最有可能的繼承人,小託的兒子小小託(亞當·托爾金,今年48歲),也對改編電影,尤其是《霍比特人》系列的意見很大。

  反倒是《魔戒》三部曲的導演彼得·傑克遜,對繼續拍攝中土世界的故事滿懷熱忱。

  對於托爾金後人鐵板一塊的態度,彼得·傑克遜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精靈寶鑽》是很多故事的合集,也許能做成很多不同的小影片,但目前我們只有《霍比特人》和《魔戒》的版權,作為一名導演,我還是去思考一些能拍的電影吧。”他也認為,托爾金文學基金會以後說不定會開放《精靈寶鑽》的版權,並對此躍躍欲試,“也許(我的)情況也會在未來發生變化。”

  但就《霍比特人》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似乎印證了小托爾金的擔憂:觀眾只是在為情懷買單,而並非電影本身。

  對於很多粉絲來說,顯然《霍比特人》還不夠好。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好,托爾金家不賣,那有沒有可能等到著作權保護失效、作品進入公共領域呢?

  根據美國版權法的相關條款,托爾金的主要作品進入公有領域,不再受到托爾金遺產基金會管轄的時間分別為:《霍比特人》2032年,《魔戒》2050年,《精靈寶鑽》2072年!

  ……希望熱愛這一系列的朋友們好好鍛鍊身體,爭取等到那一天。

  2、有多少錢都扛不住《寶鑽》的大場面

  在亞馬遜宣佈拿下《魔戒》的美劇改編權,並且隱隱透露出要接棒《權遊》的野心之初,就有人質疑:《權力的遊戲》可能已經是電視劇大場面的極限了,美劇版《魔戒》真的能再現電影版的盛世嗎?

  《權力的遊戲》S7E4中怒火燎原一場戲,場面非常震撼,這一集播出當天,豆瓣評分就衝到了9.8,國外網站甚至打出了滿分。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即使是現在重拍《魔戒》電影版,又真的能迎合挑剔的粉絲和更加挑剔的托爾金家族後人嗎?

  從這一點來看,《精靈寶鑽》的影視化就更加無法想象——要知道如果它投拍,那個拍攝量會是《魔戒》的不知道多少倍!

  (1)版圖既長且寬,拍到地老天荒

  說到這兒就要先講一講“精靈寶鑽”這個名字的來歷。

  本書的原名“Silmarillion”在昆雅語中是“茜瑪麗爾(Silmaril)”的複數屬格,茜瑪麗爾是由精靈打造的三顆美麗的紅寶石,在昆雅語中意為“純淨光芒的光輝”。所以原標題可以理解為“關於眾茜瑪麗爾的故事”。

  《精靈寶鑽》的主線故事,就是圍繞被打造和奪走的寶鑽,講述了諾多族的叛逃和抗爭。

  這段故事自開天闢地開始,主要發生在第一和第二紀元。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精靈寶鑽》插圖,由泰德·納史密斯所繪。

  這個時間跨度有多大,我們設置一個參照量來助消化:整部《魔戒》,厚厚的三大本,敘述的僅僅是第三紀元末的故事。

  而《精靈寶鑽》可以看做是一部中土編年史,超多角色的介紹與多重故事穿插,框架龐大,人物種族關係錯綜複雜。

  若是拍成電影或是電視劇,光是介紹這些種族與人物,都需要大量篇幅用作鋪墊。

  想當初《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僅用了一個小時做鋪墊,關於圖克家族、夏爾河道另一邊的霍比特人、五巫、邁雅等等都沒有進行介紹,就已經讓很多人覺得無趣了。

  試想《寶鑽》如果投拍,這樣複雜的前戲、橫跨兩個紀元多個種族的歷史長度與寬度,究竟該怎麼在有限的時長中呈現,實在叫人無法想象。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精靈寶鑽》內頁地圖

  (2)大場面繁密,每分每秒都是高潮

  《精靈寶鑽》描述了多場諾多精靈和魔苟斯的戰事。為了寶鑽之光,引發了無數關於血親相殘、背叛和痛苦的黑暗故事,這些故事將中土大陸的精靈、稍晚到來的人類都捲入其中。

  在《精靈寶鑽》中,史詩級的大場面多不勝數,像《魔戒2:雙塔奇兵》中聖盔谷級別的戰役,簡直每隔兩三頁就有一次。

  由1萬名強獸人組成的薩魯曼大軍強襲聖盔谷要塞,可以說是大銀幕上名垂青史的一場團戰了。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光是第一紀元的貝爾蘭戰役和第二紀元入侵伊利雅德(精靈與索倫之戰)就夠劇組喝一壺了,更別提還有高潮中的高潮——憤怒之戰,這一突破人類想象力極限的終極戰事。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憤怒之戰”示意圖

  這場發生在第一紀元末、對抗魔苟斯的最終一戰足足打了42年(545-587),捲入其中的維林諾大軍超過10W,全軍覆沒的魔苟斯大軍至少有50W,最終以維林諾大軍的勝利告終。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事也導致了西瑞安河被破壞,伊瑞德隆以西的北部地區荒廢陸沉,貝爾蘭被嚴重摧毀。

  在這樣的大戰面前,像“甘道夫獨自對抗炎魔”之類小打小鬧的場面當然被比沒了。

  《魔戒》電影中的高魔瞬間:甘道夫對抗炎魔。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除此之外,作為教科書式的High Fantasy,《魔戒》與《霍比特人》當中出現了許多驚豔的魔法元素,但這些魔法元素放在《精靈寶鑽》裡就不夠瞧了。

  比如《霍比特人》中的巨龍史矛革,在《精靈寶鑽》裡只是個寶寶。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史矛革寶寶。

  託老在《精靈寶鑽》中塑造了一個經典的反派形象——噴火巨龍格勞龍(上圖左4),它是中土大陸最古老的噴火巨龍,也是著名的欺詐者和貪婪之蟲。它最得意的戰績是玩弄了圖林兄妹的記憶,並最終導致大英雄圖林自殺。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499年,圖林單槍匹馬挑戰格勞龍。

  HBO和彼得·傑克遜為了打造《權遊》中龍母的三條巨龍和《霍比特人》裡的史矛革,都已經費了天大的勁,真要興師動眾地介紹這條“巨龍之父”,究竟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呈現出的效果又能達到書中描寫的幾分,有誰能做出保證?

  (3)好看之上是美,美之上是?

  回想當年,飾演精靈女王蓋拉德麗爾的凱特·布蘭切特尚且有人嫌不夠美,飾演伊歐玟的米蘭達·奧圖也被嫌顯老。只有奧蘭多·布魯姆飾演的精靈王子萊戈拉斯和麗芙·泰勒飾演的公主阿爾溫,被影迷和書迷共同認可,多年來唸茲在茲。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奧蘭多·布魯姆之後再無“萊戈拉斯·綠葉”。

  如今重看《魔戒》三部曲,只覺得當初飾演精靈的演員們已經是美的極限。

  但在《精靈寶鑽》裡,更美的精靈層出不窮。

  在這其中,尤以第一紀多瑞亞斯王國國王、灰袍辛格爾之女露西恩的美最驚人,書中甚至有專門讚頌她美貌的詩歌《露西恩之歌》,稱她是“精靈中的星斗”。

  而精靈露西安與人類貝倫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了《精靈寶鑽》的重要部分,也正是因為這場盛大的愛情,才有了之後關於寶鑽的一系列紛爭和連綿戰事,托爾金更稱這段愛情是“神話的核心”(托爾金的信件第165號)。

  這樣一個有著足以左右歷史、其美貌甚至能夠傾覆整個世界的女性精靈形象,縱觀當今影壇,有哪個女演員有膽量並且夠資格出演呢?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麗芙·泰勒飾演的精靈公主,彷彿從天而降的“暮星”。

  現在回頭去看2001-2003年的《魔戒》三部曲,當時覺得驚為天人的大場面,如今已無法滿足書粉的要求。而《精靈寶鑽》的內容決定了,想要在銀幕上達到滿意的效果,每一幀都必須加大量特效,對這樣驚人的成本,只怕即使是作為流媒體巨頭的亞馬遜也無力承受。

  此外,《精靈寶鑽》中還有大量只存在於幻想中的描述,這些描述涉及宗教哲學各個方面,如何呈現,無從想象。

  可如果敷衍了事,或者像《魔獸》電影版那樣草率地拿出一小部分劇情消費粉絲情懷,無疑是對偉大的作品犯罪。

  這樣沉重的擔子對於主創的要求何其之高。要拍攝這樣一部各方面都超出當年的三部曲不止一個量級的作品,不光演員可遇不可求,隨著彼得·傑克遜的年紀逐年增長,連導演的人選也空缺下來。

  也許,《精靈寶鑽》就不是一部適合搬上銀幕的作品。

  故事尤未結束……

  幾個月前,小托爾金宣佈從托爾金基金會辭職。


《指環王》三部曲已被薅成禿頂,為何卻遲遲不拍《精靈寶鑽》?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由於他一直是托爾金基金會中,對於賣出改編權和商業開發持反對態度的主要力量,所以,theonering.net(粉絲網站)撰文時稱“這(小託辭職)改變了一切。”

  作為粉絲,當然希望看到《精靈寶鑽》出現在銀幕上。

  或是像《權力的遊戲》那樣,只保留重大節點戰爭,有愛情有冒險,既激動人心,也催人淚下;

  或是像漫威系那樣,花十年的時間,用多部獨立電影搭建一個龐大的宇宙,彼此聯動,互有穿插……

  實現粉絲的心願,同時大掙一筆當然好。

  可這世界上,總有一些死守自己準則的人。

  或許對於93歲的克里斯托弗來說,中土是父親每晚給他講的那個睡前故事中最絢麗的世界,而那個世界已經隨老托爾金一起走了。

  在theonering.net的文章中,作者這樣寫道:

  “克里斯托弗毫無疑問是最偉大的‘託學家’。得知他離開基金會,就像是讀到了《魔戒》的結尾,愛隆、蓋拉德麗爾和甘道夫等人從灰港揚帆,離開了中土,讓人感到強烈的傷感和令人欽讚的美。”

  也許,這就是史詩該有的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