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因疫情滞留,重庆一市民帮他买机票损失6万元

得知初中同学因疫情滞留在加拿大,需要国内人帮忙买机票回国,家住重庆南岸区的王建国向对方汇款6万余元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3月5日上午,66岁的市民王建国收到初中同学的一条QQ消息,他知道这是一条初中同学张明华从加拿大发来的好友申请,但他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加拿大正值星夜,而他的初中同学张明华本人却在熟睡。

3月6日凌晨1点,王建国向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分局报警,称被诈骗。他说:“我们几个同学之间平常都是通过电话联系的”。

事情从一个电话说起。

3月5日上午,王建国接到初中同学童兰的电话(童兰、王建国、张明华三人为初中同班同学),电话那头称,另一同学张明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留在了加拿大,需要买机票回国,由于回国的人太多,给航空公司汇款时,发现国外银行卡的汇款渠道已经饱和,于是想找国内的朋友,通过国内的银行卡代付。

“老同学”因疫情滞留,重庆一市民帮他买机票损失6万元

张明华通过QQ与王建国取得联系

随后,他便收到张明华添加QQ好友的消息,两人通过QQ联络后,对方发消息承诺可先转账两万多元给王建国,再由王建国汇款给购买机票的李姓账户。

汇款6万余元 “国际汇款要12小时才会到账”

王建国说,“一会儿功夫,那边就把转账票据的截图发给我了”,眼看对方发过来的转账截图,虽然自己没有收到到账通知,但他也没有过多疑虑。对方称,国际汇款要12小时才会到账。

当日上午11点半,在仅仅收到对方汇款截图后,王建国第一次向对方提供的李姓账户汇款23484元。

“老同学”因疫情滞留,重庆一市民帮他买机票损失6万元

张明华发给王建国的转账票据截图

随后,这位“初中同学”再次来通过QQ联系王建国,称另有5名亲戚一同滞留在加拿大,另需帮忙汇款购买机票,本着“帮下忙”的想法,王建国再次向对方提供的李姓账户汇款40004元。

两次转账,王建国共向张明华提供的账户汇款6万余元,“因为事先同学本人打过电话,我们几人彼此也经常通过电话联系,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会有问题”,王建国说。

“老同学”因疫情滞留,重庆一市民帮他买机票损失6万元

张明华本人在同学QQ群里发布的声明截图

3月5日晚,身在加拿大的张明华通过微信和QQ群发出声明,称“自己被不速之客冒充,任何借贷、求助皆是骗局!”

看到声明后,王建国给“滞留加拿大”的张姓同学打去视频电话,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他说:“当天我们这里是白天,但加拿大却是晚上,当时他还在睡觉,醒来后发现电话都被打爆了,才发现自己QQ被盗。”

事后回忆时,王建国表示,“如果张明华单独通过QQ联系我,我肯定不会轻易相信的,但先前已经有电话打过来,我已经知道了,且大家都是老同学,当时真的没有多想。”

童兰表示,对此她满是愧疚,“昨天晚上我一直都没睡着,想着要不是我给王建国打的那个电话,也不会闹出这种事”。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的童兰,几度传出哽咽的声音,她说,“这些天我一直在医院陪着住院的儿子,不方便,也不怎么懂转账流程,想让王建国帮忙买一下,但根本就没有想过会被骗。”

连日来,假借疫情的诈骗案频发

2月5日,河北一女子网上购买口罩,多次汇款后共计50余万元后,微信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2月19日,上海一男子久居家中,听说某平台足不出户就可赚取可观的佣金后,在该平台充值两万余元后,发现数据全被清空,才意识到被骗。

2月26日,江西一诈骗嫌疑人混入学生家长群,冒充校长,以学校要交学费、伙食费为由诈骗钱财。

据国家反诈中心数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25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累计7891件,累计抓获嫌疑人3402名,累计涉案金额超过2.14亿元。

在预防病毒的同时,也需要防范这样几类诈骗行为

一是以提供防护用品等为名实施诈骗。发布信息的渠道多为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口罩、护目镜、消毒水等,有的还告知口罩等防护用品的价格低于市面价格。不法分子在收到钱后找各种理由拖延不发货,甚至把消费者直接“拉黑”失联。

二是以“献爱心”为名的诈骗行为。不法分子冒充慈善或民政部门,向用户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或搭建虚假官方网站,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捐款。

三是冒充熟人、群友实施诈骗。不法分子潜入QQ群、微信群等,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等为由,冒充群内成员骗取钱财。

四是以“推销防疫特效药”“亲属患病”等名义实施诈骗。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推销所谓“防疫特效药”;冒充医务人员等,谎称“您家亲人或孩子已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并要求家人向指定账户汇入“治疗费”,骗取钱财。

国家反诈中心提示,疫情期间防骗,要注意以下细节:

一是认准正规渠道。爱心捐助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不参加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要求提供卡号、支付账号及密码的募捐行为。

二是切勿轻信假“微商”。购买防疫用品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在无法确信能够收到所购物品前,切勿将货款直接转入卖方个人账户。

三是索要两种“码”一律拒绝。一种码是银行卡号、支付账户、银行卡密码和支付密码;另外一种码是付款二维码。医疗、交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支付账户、付款码等信息,更不会索要钱款。因此,一旦听到这样的要求,或者在非官方平台上看到需要填写这类信息,千万打住,此时十有八九都是诈骗。

四是保管好个人的身份和账户信息。任何时候,均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不向陌生人或陌生网站透露身份证件及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金融信息,也不点击不明短信中的网页链接。

五是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或者身边有假借疫情进行诈骗的行为或者线索,第一时间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不仅有可能挽回自身损失,也能避免他人上当受骗。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王建国、童兰、张明华均为化名)

实况时报记者 刘香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