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滤镜,这届年轻人没法活

好了,今天想聊的话题,是当代年轻人自拍美颜和审美的变化。


「花样滤镜下的中国式审美」


01


1987年,托马斯·诺尔和他的兄弟约翰·诺尔一起设计出了一款名为Photoshop的软件,在与Adobe的合作之后,逐渐走向全球。

30年后的今天,即便是没用过这款软件的用户,也能够清晰地了解PS代表着什么。


但诺尔兄弟或许未曾想到,在Photoshop进入中国后,最为人所知的其实只有一个功能——滤镜

从青少年时期那些加了柔光磨皮大眼美颜效果的大头贴,到被高亮度阿宝色和灰扑扑日系风统治屏幕的大陆剧。


几十年过去了,分辨率不断提升,可滤镜倒是一直存在。

在无孔不入的滤镜之下,中国人的审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02

近几年app store排行榜上的相机类产品层出不穷,名字大同小异,功能却基本相同。

他们的使用过程也如出一辙:打开镜头,挑选滤镜,按下快门,磨皮美颜,大眼特效,裸妆加持。


从骨相到皮相,统统打磨一遍,直到产出一张张批量制作的精装自拍。

没有哪个时代,能像当下这样,换张脸比妖怪上身还快,画皮放在21世纪都算不上什么古装志怪片,只能算是现实主义教育片。

滤镜的普及其实比起智能手机的普及还要更早一些,在手握翻盖机的年代里,小姑娘们扎堆钻进路边礼品店的大头贴机器,斜刘海和齐刘海头凑头脸贴脸,在花花绿绿的画框中努力扮演可爱。

这种机器是漂洋过海自日本的舶来品。


受制于技术限制,大头贴只能拍摄肩部以上的部分区域,突出面部表情,所以瞪眼嘟嘴成了潮流,当时女性审美因此也大受日本影响,开始往美型漫画的少女风格转变。

不用滤镜,这届年轻人没法活

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作品当属《凡尔赛玫瑰》,主角清一色长腿细腰皮肤光滑,浓密卷翘的睫毛加上卡姿兰大眼睛。

细细回想80、90年代的女明星,蔡依林、杨幂、唐嫣、王心凌、陈乔恩……


从歌手到演员几乎都完美复制了这个套路,超短裙、粉腮红,又长又黑的假睫毛,以及标配厚刘海。


因此而留下来的各种照片,成了大小花旦们的黑历史,巴不得一张不落全部删除。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哪怕是当时的顶流巨星,造型也有一言难尽的时候,其后三十年间化妆术一直在进步,但似乎也抵不过美颜相机们的一键换头。


03


滤镜审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慢慢浸淫到影视圈里,早期国内作品虽然也有后期调色,但都不算夸张,还是尽量以贴合真实质感或是塑造特殊氛围为主。

到了2011年,湖南卫视首播了杨幂、冯绍峰主演的《宫锁心玉》,第一次把于正式审美怼到了大众眼前。

饱和度拉高的阿宝色滤镜让屏幕前的观众虎躯一震,尽管服化道都充斥着影楼风格,大片粉色的假花假树和充满暴发户气质的宫殿楼宇,实在算不得上台面,但这还是让年轻人们尝了个鲜,意识到电视剧还能这么弄。

此后这几乎成了于正剧的特色,人们从“有点新鲜”到“越看越烦”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不用滤镜,这届年轻人没法活

“古装剧教父” 于正


平心而论,完全不调色调也未必是好事,原本调色是为了使得影视剧中画面氛围感和叙事性更强,但现在为了偷工减料,前期打光摄影随便来,后期一个滤镜统一糊上去。

男女主现实情况下本来隔着好几号的肤色差,统统都磨成一个样子,什么雀斑黑头鱼尾纹都不存在,古人一经磨皮看着都像颗光可鉴人的水煮蛋。

想想以前的大陆剧,也并不都是这样的,多数风格还是写实派,哪怕是《还珠格格》和《流行花园》这种不讲究什么剧情的偶像剧,观众也能清晰地看见容嬷嬷的青筋和杉菜的黑眼圈。

这是对表演的尊重,一个演员费尽力气青筋暴起地演出一个角色,结果后期一磨皮,连细微表情都看不清,岂不是辜负了演员的付出。

不敢想象容嬷嬷套上少女感滤镜之后会是怎样,可能连“针扎紫薇”这种童年阴影级别的桥段,都会变得可笑起来吧。

在滥用滤镜的背后,更让人担忧的是整个行业的敷衍了事。

不用滤镜,这届年轻人没法活

因为知道后期可以处理,所以前期就潦草办事,打光无所谓,反正后期能拉亮度,服化无所谓,反正后期能磨皮,镜头无所谓,反正后期能拉光圈加虚化。

辣眼睛的国产剧逮着滤镜这个神器无所不用其极。

但能全怪剧组吗?其实也不能。

一位做视频剪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剪一个采访视频,艺人工作室都要反复审核,确认脸上瑕疵都P掉了才能放出来.


短短几分钟的小视频尚且如此,更别说几十集的长篇巨制了。


艺人团队主动要求十级磨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04


文娱产业是最影响普通受众的,在被这种审美笼罩之下,普通人也不可能免俗。

美颜类产品早就不是女性的专属,打开男人的手机,也能翻出几个同类型APP。

女生钻进整形医院逐步换头,再辅以抖音之类的视频滤镜,摇身一变成了直播间的性感女主播,打赏的各位老铁们早就被网红脸迷得七荤八素,没有想过镜头背后的主播是不是真的长成这样。

乔碧萝事件给了广大宅男一个温馨的忠告,所见并非所得,很多情况下你打赏的是你的幻想。

不用滤镜,这届年轻人没法活

乔碧萝殿下


用惯了滤镜的明星们也在作茧自缚,大众习惯了光滑细嫩清透无暇的肌肤,但凡流出几张爆痘的照片,就铺天盖地的媒体们嘲讽某明星青春不再。

谁的错呢?

在处处PS的时代里,人们想要点“真实”,似乎也没什么错,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审美的逐渐固化。

当大家默认没有毛孔的脸才是美的时候,其他标准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去年Zara发布了一组彩妆宣传大片,参与拍摄的国模李静雯被部分网友炮轰“脸上都是雀斑,怎么不找个好看点的模特”。

不用滤镜,这届年轻人没法活


到底什么才是好看,显然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李静雯在被国际品牌都认可的情况下,却依然被部分网友质疑,只因他们接受不了一张没有磨皮滤镜的照片。


最后


一个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一个社会也需要多元的审美。


接受不了皱纹、黑圆圈、抬头纹、毛孔粉刺的大众,还能坦诚地接受自己吗?


当自信心只能建立在软件计算出的虚假面庞上时,还愿意直面自己的瑕疵吗?

可能现如今,接受不了iPhone的前置摄像头的人才是大多数吧。

倒也不是非要逆势而为,只是希望在这种标准统一的环境下,也能同等认可其他的类型。

毕竟十年前的大头贴已经成了黑历史。


被软件P过了头的蛇精脸,或许也会成为大众的羞耻回忆。


✒️


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