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兰州新区栖霞街道 今天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春染大地

生机勃发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树木抽芽

绿意盎然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鲜花盛开

万紫千红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田间地头已是一派

繁忙的春耕景象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春暖花开好时节

植树造林正当时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

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从高空看

下面这张图

绿色不断萌发

希望不断升腾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洒满了一代代植树人的辛勤汗水

凝结着一代代植树人的绿色情怀

这,只是一个缩影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八步沙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

是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近300岁的庄稼汉

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

誓用白发换绿洲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前图为新华社1991年3月6日播发的新华社记者李生才拍摄的石满(左)、贺发林(右)在八步沙治沙造林景象;后图为拍摄的石满儿子石银山(左)、贺发林儿子贺中强(右)在八步沙劳动的景象(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三十多年来

以“六老汉”为代表的

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


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

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前图为新华社2001年5月21日播发的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拍摄的六老汉之一张润元(右一)等人研究八步沙规划图;后图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研究八步沙地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2019年3月

中央宣传部授予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

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左一)、郭万刚(左二)、石银山(左三)、罗兴全(右三)、程生学(右二)、王志鹏(右一)在休息间隙吃午饭(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从“沙逼人退”

到“人进沙退”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如今

绿色梦想

仍在实践

他们计划2020年

春季压沙造林7000亩

继续保卫家园斗风沙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武威古稀老人王天昌

也是一位让沙漠变成绿洲的

“治沙英雄”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

他跟儿子王银吉带上锅碗瓢盆

把家搬进沙漠

建了个“地窝堡”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他们暗暗下定决心

绝不让风沙

侵蚀庄稼和家园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从家里往沙漠运水

一趟200斤

来回一趟3小时

一天最多能运4趟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一家人投入全部家当

700万株苗木在8000亩沙地上扎根

梭梭120多万

花棒130多万

毛条40多万株…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这些绿洲

让肆虐风沙止步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

50多年前

这里还是一片荒凉萧瑟

杂草丛生的陡峭荒山

为防止耕地水土流失

家园被洪水冲走

许志强、许志刚兄弟

开始了漫长的播绿生涯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最初的时候

没有树苗

就挑着担子步行到武山、陇西各地去买

足迹遍布邻近各县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他们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

喝口罐罐茶就上山

一直到很晚才回家

为了保证树能成活

兄弟俩不得不从山下挑水浇灌

直到通了电

做了蓄水池

浇水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4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许志强兄弟俩

也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古稀老人

但他们植树造林

造福家乡的初心从未改变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如今青山环抱的百亩林区

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避暑胜地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在陇原大地上

属于植树人的绿色奇迹

还有很多很多

......


一棵树

一片林

一群人

他们用久久为功之力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也把爱绿护绿 保护生态的种子

种在了更多人的心里


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


今天是第42个植树节

一锹土,播种的是生机

一桶水,浇灌的是希望

如果你当下不能种树

记得在心里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拒绝一次性筷子

节省每张纸

低碳出行

……


请相信

没有一点努力会白白丢了

今日撒下的种子

一定会以意想不到的顽强

一刻不停的生根发芽

来源|每日甘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