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称帝后代王杨侑怎么样了?

国史春秋


杨侑可能做梦都没有想过他会当皇帝。因为他虽然是隋炀帝的孙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还是庶出。因为遇到李渊,他因此过了一把皇帝瘾。而且还在他的爷爷隋炀帝活着的时候,就被尊为皇帝。

(杨侑剧照)

但是,杨侑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却又是极不情愿的。为什么说当皇帝还是极不情愿的呢?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军揭竿而起,各路军阀也拥兵自重,扩充兵力,抢占地盘。

农民军和军阀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自己更有说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因此,都纷纷做一件事,就是把杨家皇室后人拥戴起来当皇帝。

其中,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后,弑杀了隋炀帝。同时杀掉了隋炀帝的儿子杨暕,以及杨暕的两个儿子。接着又杀掉了隋炀帝只有12岁的小儿子杨杲。这样,宇文化及就把隋炀帝的儿子都杀光了。除此外,宇文化及还杀掉了隋炀帝的长孙杨倓(隋炀帝太子杨昭的长子,杨昭已去世)。实际上,除了杨昭的次子杨侗、三子杨侑外,隋炀帝的子孙都被宇文化及杀光了。因此,宇文化及为了掩人耳目,拥立隋炀帝的侄儿、隋文帝的孙子杨浩为帝。

杨侗当时因为在洛阳,于是被太府卿元文都、右司郎中卢楚、武卫将军皇甫无逸等人拥立为帝。他当了皇帝后,为了能够有所作为,收拾残局,于是招募瓦岗寨的李密。李密也积极回应,投奔了杨侗,帮助杨侗攻打宇文化及。

不过,另一个军阀王世充却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通过一系列的残杀,把杨侗控制了起来。

(宇文化及剧照)

杨浩和杨侗被立为皇帝,但显然,他们只是傀儡皇帝,是被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控制着的,自身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而且,他们几乎还都是待宰的羔羊,只要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觉得合适了,就会强迫他们,把皇位“禅让”给自己。

果然,宇文化及被李密打败以后,只剩下两万残兵。为了过一把皇帝瘾,他在魏县派人毒杀了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另一边,王世充先是强迫杨侗封他为相国,接着又强迫杨侗给他加九锡。再接着,就强迫杨侗把皇位“禅让”给他。

杨侗不愿意,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愿意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只得让出皇位。过了一年,由于有人想借拥立杨侗为名,反对王世充。这让王世充认识到,杨侗的存在是个危险的隐患。因此,派人赐给杨侗毒酒,让杨侗自杀。杨侗喝了毒酒,一时没死掉,便被王世充的人勒死了。

杨侑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李渊拥立起来的。当宇文化及和李密死磕,王世充占据洛阳的时候,李渊的军队攻入长安。当时,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杨侑作为留守,被隋炀帝留在了长安。

(李渊剧照)

李渊攻入长安后,隋炀帝还活着,杨浩、杨侗都还没被各自控制的军阀封为帝。李渊为了体现自己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于是拥立杨侑为帝,并且让杨侑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也就是说,实际上后来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做法,是学李渊的。是李渊做出了“好榜样”,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才有样学样。

同样的,李渊搞“禅让”的方式,也教会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李渊在618年6月,听到了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掉的消息后不久,便逼迫杨侑“禅让”给他。接着,在618年9月,宇文化及败给李密后,毒杀了杨浩。619年5月,王世充也因为忌惮杨侗,派人下毒,接着又缢死杨侗。

由此可见,实际上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所做的事情,都是李渊教他们的。

不过,由于最终是李渊当了皇帝,获得了江山。因此,李渊对杨侑的做法,在历史记载上,就显得温情脉脉。杨侑的皇位被李渊夺得,不但是“禅让”的结果,而且一年后的619年8月,杨侑去世,也说的是他自己病死的。而不像杨浩和杨侗一样,明确说明是被毒死的乃至被缢杀的。

而且,杨侑在当皇帝到退位到死亡这一个时间段内,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也都没有什么记载。

我们只知道,杨侑确实是死了,死的时候,他才15岁。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渊拥立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杨侑,是隋朝第三位皇帝,在李渊建立唐朝后,被降封为酅国公,并幽禁于长安,武德二年(619年)离奇去世。




隋恭帝杨侑,隋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大业元年(605年)出生于长安,自幼聪慧灵敏,气宇不凡,大业三年(607年)封陈王,旋改封代王,食邑万户。在隋炀帝的孙子当中,杨侑很受炀帝疼爱,炀帝东征高句丽,杨侑任长安留守,炀帝巡幸晋阳,杨侑又拜太原郡守,炀帝居江都,杨侑又被委任留守京师。杨侑的嫡孙身份和其长期担任重要职位,是李渊拥立他为帝的主要原因。



隋炀帝统治后期,施政越发酷虐,穷兵黩武大兴土木,终于引发了天下反抗暴隋。从大业十九年(613年)起,各地农民起义已从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北有翟让的瓦岗寨,河北窦建德,南有江西的林士弘,隋朝的统治已经濒临崩溃。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自东都洛阳前往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瓦岗军包围东都洛阳,并向天下各州县发檄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任晋阳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加入反抗暴隋的队伍,在晋阳起兵。十一月,李渊攻破隋都大兴,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身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杨侑虽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不过是李渊扶持的傀儡皇帝,是为代隋自立起到过渡作用。在当时天下大势还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李渊还不敢贸然称帝,只能先拥立杨侑为帝以掩人耳目。



(隋恭帝杨侑陵墓庄陵)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江都传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谥杀的消息。李渊终于等来了这一天,隋炀帝一死,便扫去了称帝路上最大的障碍,可以不用遮遮掩掩了。五月,逼杨侑禅位于他,李渊于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杨侑已经没有利用价值,降封其为酅国公,幽居于长安,隋恭帝杨侑总计在位177天。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初一日,杨侑离奇死去,死因不明,年仅十五岁。杨侑之死,很大可能是唐高祖李渊派人下的毒手。当时杨侑的二哥越王杨侗(史称皇泰帝)也被王世充拥立为帝,为了防止别有用心者劫走杨侑再行拥立之事,只能派人秘密杀害他。


大国布衣


隋恭帝杨侑,是隋朝的末代君王。也是唐高祖李渊扶持的傀儡皇帝。史料记载隋恭帝杨侑自幼非常聪明,气度非凡。起初被封为陈王后,后改封为代王。是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个孩子。公元615年,杨侑跟随隋炀帝巡幸晋阳,被封太原太守,不久以后镇守京师。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初九攻入隋朝长安,十一月十六日,李渊拥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史称“隋恭帝”。其实不难看出杨侑被李渊尊为名义上的皇帝,李渊自己则自封唐王。不过只是李渊扶持的傀儡罢了。只是当时各方势力尚未平定,局势错综复杂。而且当时隋炀帝还在世,李渊才没有贸然称帝。(杨侑当上皇帝的时候,隋炀帝确实还没有死。)

义宁二年三月,江都兵变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之手。消息传到李渊这里,李源见时机成熟。便于同年5月14日逼隋恭帝杨侑退位,自立为帝,改国为唐!史称唐高祖。杨侑为被酅国公闲居长安。杨侑在位仅177天!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9月14日,李渊登基第二年杨侑病死,年仅十五岁。正史上面说他是病死的,但是肯定也抵挡不住流言蜚语,也有人说他是遇害而亡。所以这就是帝王的命运,特别是朝代末期的帝王。所以,即使杨侑过了一把帝王瘾,最后做为政治的牺牲品还是没有活下来。


丫丫说史


617年,蓄谋已久的李渊眼见隋王朝天下大乱,民变四起,表弟杨广借巡游为名南遁江都,认为机会已到,在儿子及心腹的拥护下在晋阳起兵,李渊既是皇亲国戚,其母与杨广母亲独孤皇后是姐妹,又是关陇集团重要人物,身份显赫极具迷惑性,一路招降纳叛,攻克霍邑,斩杀宋老生;又招拢关中孙华起义军,李家子弟四面响应,在麻痹了瓦岗李密后,当年十一月,李渊大军软说不成,武力攻取长安,杨广还在,天下局势未定,为收残隋旧人,也给自己缓冲,入长安的李渊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自封大丞相唐王,总摄朝政。


十三岁的杨侑时封代王,是杨广原太子杨昭第三个儿子,大哥杨倓随祖父杨广在江都,二哥越王杨侗正带王世充等驻守洛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杨昭是杨广和萧皇后的长子,武勇有力又谦和待人,并且生性俭朴,大合文帝杨坚胃口,从小带在身边,提点指导耳提面命,对他寄予厚望,长成后让杨昭进袭其父前爵为晋王,授任内史令,兼任左卫大将军,可能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杨昭长得虚胖暗藏疾病,在606年药石无效去世,留下三个儿子。杨侑当上傀儡皇帝后,追封父亲杨昭为孝成皇帝,李渊总摄大权,以杨侑的名义生杀予夺。


隋末大乱,义军四起,细算起来绝不止十八路反王,大的有三支,分别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杨广第三次游江都时,西归的道路已被隔绝,便打起分治江南的打算,随侍在侧的骁果军是大业九年在关中募集的精兵,思乡心切有溃散之虞,隋炀帝便为他们在江都另置田宅并另娶媳妇,缓解思归军心,随着败报沓来,骁果军在司马德戡等的策划下,推举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半夜闯入宫内,弑杀炀帝,杨倓也被杀。宇文化及率隋军西归,欲回故地。噩耗传到中原,义军震动,各路人马心情各异。(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618年,李渊得知表弟杨广已死,放下心上一块大石头,在五月十四日逼杨侑退位,自己当皇帝,改国号为唐,当了半年傀儡皇帝的杨侑被降为酅国公,过了一年,619年五月,年十五岁的杨侑身死,有说病死,其实应该是李渊所杀,新皇上位,前朝皇帝自无好下场,天下太平时禅让皇帝还有可能为掩人耳目留下性命,乱世禅让皇帝,须斩草除根方无后患,就在这一年,在东都洛阳被王世充拥立的另一傀儡皇帝、杨侑的二哥杨侗,也被王世充命侄子王行本杀死,乱世帝王家,毁家纾难时不如太平犬。


南方鹏


616年,隋炀帝在骁果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南下江都,将大隋朝的两京留给了两个孙子镇守,其中12岁的杨侑镇守长安,后被李渊扶立为隋恭帝;13岁的杨侗镇守洛阳,后被元文都等扶立为皇泰帝。杨侑和杨侗做为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命运是非常相似的,杨侑后来让位于李渊,很快死去,而杨侗让位于王世充,也很快被杀死。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连隋炀帝都偏安江都,这两个孩子又如何守得住大隋的江山?不过是生在帝王家,有些责任不得不扛起来罢了。

杨侑出生于605年,是元德太子杨昭唯一的嫡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这一年,杨昭被立为太子,说起来杨昭很可能是比杨勇更加优秀的一位太子,只可惜命短,在被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这时候的杨侑只有两岁。

杨广对于长子杨昭的死是很悲痛的,因此杨昭的三个儿子紧接着都被封了王,其中杨侑初封陈王后来又改封为代王。杨昭去世之后,隋炀帝并没有再立太子,但是对杨昭儿子的培养比较用心。他每次外出巡幸,杨侑都是留守长安,而杨侗则留守洛阳。612年,隋炀帝开始了他的宏伟大业即攻打高句丽,8岁的杨侑开始留守长安,而9岁的杨侗留守洛阳。

615年,杨侑曾有过短暂的随隋炀帝巡幸过晋阳,之后继续留守长安,并在616年被隋炀帝扔在了长安。隋炀帝杨广带着杨侑和杨侗之外的隋室子孙以及妃嫔、大臣等等在骁果军的护卫下南下江都,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隋炀帝龟缩在江都,虽然仍旧派出军队平定北方的叛乱,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杨广在下江都的那一刻已经决定放弃北方了,他只想安静的待在江都,在这里建一个小朝廷,醉生梦死。而他的两个小孙子,留在北方护卫大隋江山。

617年的七月,李渊率领三万人在晋阳誓师,直捣长安,要扶立杨侑为帝,匡复隋室。留守长安的隋军知道李渊反叛后,自然也没有闲着,当时的刑部尚书卫文升已经很老,知道隋军不可能阻止得了李渊入长安,忧思成疾,也不再参知政事,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人围绕在杨侑身边试图守住长安。他们将李家的亲戚等都抓起来,其中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就是这么死的。而李家的五庙也都被毁了。

十月初四,李渊率二十万大军就到了长安,在春明门附近驻扎,然后不断派使者到城门下告知卫文升等人自己尊奉杨侑为帝的意思,当然这自然都是官话,卫文升和杨侑等人不相信,李渊自己也不相信。但这是义举成功的关键,戏还是要演下去的。

隋军一直不肯搭理李渊,二十多天之后,李渊下令攻城,并规定“不得侵犯七庙和代王、隋朝宗室,违令的人诛灭三族!”十来天之后,长安城就攻下来了。皇宫中的人做鸟兽状,13岁的杨侑吓得瑟瑟发抖,而他的身边只有他的侍读姚思廉一个人保护着他,姚思廉大声呵斥义军:“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得无礼于王。”

李渊敬佩姚思廉的为人,遂规整军队,将杨侑从东宫迎进了大兴殿,而自己住进了长乐宫,然后与民约法12条,废除了隋朝的那些苛捐杂税。

杨侑在大兴殿登基,正式成为一名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而远在江都的隋炀帝被尊奉为太上皇。而李渊则成为尚书令、大丞相,被封唐王,假黄钺、使持节,成为真正的掌权者,住进了武德殿。他颁布政令、尊奉祖先、大封功臣等等,而且还诛杀了阴世师、骨仪等十几人,卫文升在李渊攻下长安不几天之后就去世了,堪堪躲过了一劫,而姚思廉则在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

杨侑为帝,却并没有什么权力,甚至还被软禁着,他所做的一切都要经过李渊的允许,或者做李渊希望他做的事。然而他很清楚,迟早有一天,李渊会让他交出皇位甚至生命。几个月之后,江都传来了坏消息。原来隋炀帝在江都不愿意西归,他想在江都建立新的小朝廷,但是骁果军大部分都是关中人,他们在江都时刻想家,得知隋炀帝不打算西归后生出了反叛之心,最终在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的谋划下起兵反叛,杀死了隋炀帝。

隋炀帝一死,各地的割据势力再也没有了顾忌,纷纷称帝,而李渊也逼着杨侑退了位。之后杨侑被降为酅国公,住在代邸。但即便是不再做皇帝,也还是李渊眼中的不安定分子。毕竟倘若杨侑一直活着,他做为隋朝皇室,还是会被有心之人尤其是李渊的政敌拿来做文章,再来个复兴隋室什么的。

所以,杨侑还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只能被禁锢在一方小天地里,过一天少一天。619年,15岁的杨侑去世,至于是病死的还是被害死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人会关心这个,即便关心也改变不了什么。毕竟,隋朝是真的亡了,而由李渊建立的大唐将会成为一个最耀眼的王朝。


尚宫女史


代王杨侑无非是一个李渊蓄谋已久的傀儡皇帝。早在李渊在太原起兵,就宣称要废掉隋炀帝,改立杨侑为新君。

从这一点看来,杨侑年纪虽小,应该是略有声望的,否则李渊也不会无厘头到拿一个无德无才的孩子做由头的道理。

李渊立杨侑后,改大隋的年号为“义宁”,李渊这个年号改得很有深意,意思就是主少国疑,我李渊是有义薄云天的德行,希望因此天下太平。这说明,李渊对废杨侑这个预期还有一些顾虑。

所以,相信杨侑年少,但应该颇为懂事。

杨侑之死,史书说的是病死。我相信这一点,因为贵为天子,家破人亡,又被人所废,加害于自己的李渊,还是自己的表爷爷(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所以,人生至此,不免伤心伤身。而且,身边希望他死的人,一定不少,对他的身心应该没少施以摧残。

杨侑生于、死在长安,如果李渊父子们要让他死,一定会先将他调去别地,然后借当地官员之手杀之。而且,李渊父子们的大唐初年地位十分稳固,完全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去背负千古骂名。


茶书壹家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太子杨昭的第三子。隋炀帝对其还是比较看重的,年仅2岁时就被封王,稍长就留守长安,还曾拜太原太守,留镇京师。

617年,李渊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并非真心辅佐杨侑为帝,只不过当时夺位称帝时机未成熟,况且当时隋炀帝杨广还在,李渊还是对隋朝皇室敬畏三分的。

不过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李渊一看自己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自己害怕的表哥杨广也死了。

618年6月12日,李渊废黜杨侑为酅国公自己称帝,年幼的杨侑当了177天傀儡皇帝。公元619年9月14日,杨侑不明不白的死了,一说是病死的,但是按照前朝惯例,旧皇帝往往在新朝建立后没多久就会被杀死,然后拥立其旁支为其后嗣。


杨侑在大唐朝生活了1年3个月,虽然被封为国公,但是李渊还是害怕有人拥立他来造反,所以干脆就偷偷摸摸的杀死他,然后给其上谥号恭皇帝,杨侑享寿15岁,死后以族子杨行基袭封酅国公爵位,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李渊是谁,估计亲们并不陌生吧?他就是唐朝开创者唐高祖李渊,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爸。

李渊在建唐之前曾拥立代王杨侑为隋朝的第三位皇帝——隋恭帝,但是杨侑做了大约一年的皇帝就被李渊废黜了,杨侑为何被李渊立而复废?他的最后归宿如何?

杨侑(605~619)是隋炀帝杨广的第三个孙子,他的父亲是杨广的嫡长子——太子杨昭,杨昭福薄命短,23岁就死了。

杨广很伤心,把他的三个幼子都封了王,公元607年,时年3岁的杨侑被封为代王,封地在山西太原一带。



公元615年,10岁的杨侑跟从爷爷杨广巡幸晋阳,并夜宿晋阳宫,是时太原留守李渊小心侍奉爷孙一行人。

杨广一行人住了一段时间就走了,在晋阳宫留下了潘、张两位妃子,杨广打算不定期巡幸晋阳宫,留下妃子是图自己旅游中的快乐。谁知道这两位妃子却惹下了大祸。

原来杨广昏庸无道,加上征高句丽接连失败,造成了全国各地烽烟四起。这时留守太原的李世民鼓动父亲反隋,他说:“现在是起兵的最佳时机,父亲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否则你会后悔的”。

李渊一听大怒,严词拒绝并扬言把儿子绑到京城听从杨广发落。当然这是李渊吓唬李世民的话。



李世民为了逼迫父亲造反,和太原县令刘文静、晋阳宫监理裴寂三人设了一个“仙人跳”的局,诱李渊上当。

三人用重金买通了潘、张二妃,让二人到时候色诱李渊。

这边安排好了,然后摆下宴席邀来李渊喝酒,三人轮番敬酒,李渊不胜酒力大醉。刘文静借机把李渊扶进了潘、张二妃房间。服侍他睡下就走了。

等第二天天刚亮,裴寂假装巡视一番,突然发现李渊的身边睡着潘、张二妃,裴寂扬言要告发李渊强奸二位妃子,李渊有口难免,被逼同意造反。

李渊这边准备造反时,杨广巡幸到了长安,然后留下杨侑留守长安。

长安是隋朝建国的国都,杨广的老爸杨坚称帝时,国都定在陕西长安。杨广称帝后,国都迁到了河南洛阳。长安也是隋朝的京畿重地,所以杨广让自己的孙子杨侑留守。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渊在太原起兵,同年12月攻下了长安。

说实话李渊是和东汉光武帝刘秀一样的“位面之子”,什么叫“位面之子”呢?是指上天眷顾的儿子,运气好到爆的意思。李渊在历史上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做了皇帝,你说他的运气有多爆。

李渊运气确实不错,攻下长安后,他没有贸然称帝,他要观察时局,于是推出了一个傀儡皇帝,拥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这一年杨侑13岁,李渊51岁,杨广48岁。

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权臣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杀死,宇文化及有样学样,效仿李渊拥立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傀儡皇帝。这一年杨浩14岁。

此时留守隋都洛阳的群臣,得知杨广被杀后,在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蒲无逸、右司郎中卢楚等人提议下,拥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



亲们看到了吧?隋朝分崩离析各自为政,权臣们立傀儡皇帝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随着乱世不可逆转,权臣们纷纷抛弃了“替身演员”,一个个赤裸裸粉墨登场了。

公元618年6月12日,李渊逼杨侑退位,自行成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即唐高祖。

杨侑从皇帝被降为国公,闲居长安,杨侑只做了177天的皇帝。公元619年9月14日,杨侑病死,卒年15岁。

如此年轻就挂了,你觉得是病死吗?你不觉得是李渊下毒毒死的吗?

结语:杨浩在618年9月被宇文化及毒杀,宇文化及在魏县称帝;杨侗在619年被迫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称帝不久毒死了杨侗。由此看来,李渊和宇文化及、王世充等人没有根本区别。


秉烛读春秋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新的王朝已经创立,那么旧王朝的主人自然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李渊是唐朝的创立者,也是隋朝的旧有贵族。公元566年,李渊出生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李渊家族在当地很有名,他是西魏名将李虎之孙,唐国公李昞之子,后来北周代西魏,李家又成为北周的贵族,杨坚建立隋朝,李家更发达了,李渊的姨母是文献皇后,自己是太原留守,手握重兵,这也是李渊发家的根本

公元617年,李渊正式起兵,但这时他还不敢正式反隋,因此拥立了杨侑称帝

杨侑是隋炀帝杨广之孙,隋炀帝溜到江都的时候,杨侑留守关中,因此李渊立他为帝,合情合理,后来时机成熟后,杨侑把皇位禅让给李渊后,被李渊囚禁于代王府居住。后来病死王府至于怎么死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估计下场也不是多好,毕竟他两个兄弟的结局摆在那里。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如果不是祖父的暴政统治,杨侑很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史书记载杨侑幼时是比较聪明的,而且才气过人!九岁就能留守京师,镇守长安,并亲自调遣四万精兵东击叛军接触洛阳之围。后来农民在暴政下不断起义,李渊也准备乘势起兵造反,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的姐姐,因为这层关系,李渊位高权重,也为后来的崛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先是把一些造反的密报上奏给朝廷,因此被委以重任镇压反军,可是他上任后却秘密的召集了一支部队,起兵反隋,直取长安,终于经过一个月的激战,攻陷长安并俘虏了杨侑,但是李渊觉得称帝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于是就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就是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杨侑,等到李渊处死了江都部将宇文化及后,觉得皇帝的用处已经没有了,就逼迫杨侑退位,自己称帝,立国号为唐。杨侑“禅位”后,被降为国公,一直隐秘寓居,应该是被软禁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也没哟长久,退位第二年,就被李渊处死了,当时的杨侑只有十五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