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稱帝后代王楊侑怎麼樣了?

國史春秋


楊侑可能做夢都沒有想過他會當皇帝。因為他雖然是隋煬帝的孫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還是庶出。因為遇到李淵,他因此過了一把皇帝癮。而且還在他的爺爺隋煬帝活著的時候,就被尊為皇帝。

(楊侑劇照)

但是,楊侑雖然當了皇帝,但他卻又是極不情願的。為什麼說當皇帝還是極不情願的呢?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軍揭竿而起,各路軍閥也擁兵自重,擴充兵力,搶佔地盤。

農民軍和軍閥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更有說服力,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因此,都紛紛做一件事,就是把楊家皇室後人擁戴起來當皇帝。

其中,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後,弒殺了隋煬帝。同時殺掉了隋煬帝的兒子楊暕,以及楊暕的兩個兒子。接著又殺掉了隋煬帝只有12歲的小兒子楊杲。這樣,宇文化及就把隋煬帝的兒子都殺光了。除此外,宇文化及還殺掉了隋煬帝的長孫楊倓(隋煬帝太子楊昭的長子,楊昭已去世)。實際上,除了楊昭的次子楊侗、三子楊侑外,隋煬帝的子孫都被宇文化及殺光了。因此,宇文化及為了掩人耳目,擁立隋煬帝的侄兒、隋文帝的孫子楊浩為帝。

楊侗當時因為在洛陽,於是被太府卿元文都、右司郎中盧楚、武衛將軍皇甫無逸等人擁立為帝。他當了皇帝后,為了能夠有所作為,收拾殘局,於是招募瓦崗寨的李密。李密也積極回應,投奔了楊侗,幫助楊侗攻打宇文化及。

不過,另一個軍閥王世充卻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通過一系列的殘殺,把楊侗控制了起來。

(宇文化及劇照)

楊浩和楊侗被立為皇帝,但顯然,他們只是傀儡皇帝,是被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控制著的,自身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而且,他們幾乎還都是待宰的羔羊,只要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覺得合適了,就會強迫他們,把皇位“禪讓”給自己。

果然,宇文化及被李密打敗以後,只剩下兩萬殘兵。為了過一把皇帝癮,他在魏縣派人毒殺了楊浩,自立為帝,國號許。另一邊,王世充先是強迫楊侗封他為相國,接著又強迫楊侗給他加九錫。再接著,就強迫楊侗把皇位“禪讓”給他。

楊侗不願意,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願意又有什麼辦法呢?最後只得讓出皇位。過了一年,由於有人想借擁立楊侗為名,反對王世充。這讓王世充認識到,楊侗的存在是個危險的隱患。因此,派人賜給楊侗毒酒,讓楊侗自殺。楊侗喝了毒酒,一時沒死掉,便被王世充的人勒死了。

楊侑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李淵擁立起來的。當宇文化及和李密死磕,王世充佔據洛陽的時候,李淵的軍隊攻入長安。當時,隋煬帝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楊侑作為留守,被隋煬帝留在了長安。

(李淵劇照)

李淵攻入長安後,隋煬帝還活著,楊浩、楊侗都還沒被各自控制的軍閥封為帝。李淵為了體現自己的正義性和合法性,於是擁立楊侑為帝,並且讓楊侑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也就是說,實際上後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做法,是學李淵的。是李淵做出了“好榜樣”,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才有樣學樣。

同樣的,李淵搞“禪讓”的方式,也教會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李淵在618年6月,聽到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掉的消息後不久,便逼迫楊侑“禪讓”給他。接著,在618年9月,宇文化及敗給李密後,毒殺了楊浩。619年5月,王世充也因為忌憚楊侗,派人下毒,接著又縊死楊侗。

由此可見,實際上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所做的事情,都是李淵教他們的。

不過,由於最終是李淵當了皇帝,獲得了江山。因此,李淵對楊侑的做法,在歷史記載上,就顯得溫情脈脈。楊侑的皇位被李淵奪得,不但是“禪讓”的結果,而且一年後的619年8月,楊侑去世,也說的是他自己病死的。而不像楊浩和楊侗一樣,明確說明是被毒死的乃至被縊殺的。

而且,楊侑在當皇帝到退位到死亡這一個時間段內,歷史上發生過什麼事,也都沒有什麼記載。

我們只知道,楊侑確實是死了,死的時候,他才15歲。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淵擁立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是隋朝第三位皇帝,在李淵建立唐朝後,被降封為酅國公,並幽禁於長安,武德二年(619年)離奇去世。




隋恭帝楊侑,隋煬帝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大業元年(605年)出生於長安,自幼聰慧靈敏,氣宇不凡,大業三年(607年)封陳王,旋改封代王,食邑萬戶。在隋煬帝的孫子當中,楊侑很受煬帝疼愛,煬帝東征高句麗,楊侑任長安留守,煬帝巡幸晉陽,楊侑又拜太原郡守,煬帝居江都,楊侑又被委任留守京師。楊侑的嫡孫身份和其長期擔任重要職位,是李淵擁立他為帝的主要原因。



隋煬帝統治後期,施政越發酷虐,窮兵黷武大興土木,終於引發了天下反抗暴隋。從大業十九年(613年)起,各地農民起義已從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北有翟讓的瓦崗寨,河北竇建德,南有江西的林士弘,隋朝的統治已經瀕臨崩潰。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煬帝自東都洛陽前往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領瓦崗軍包圍東都洛陽,並向天下各州縣發檄文歷數隋煬帝十大罪。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任晉陽留守的唐國公李淵加入反抗暴隋的隊伍,在晉陽起兵。十一月,李淵攻破隋都大興,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年號為義寧,遙尊身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楊侑雖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不過是李淵扶持的傀儡皇帝,是為代隋自立起到過渡作用。在當時天下大勢還未完全明朗的情況下,李淵還不敢貿然稱帝,只能先擁立楊侑為帝以掩人耳目。



(隋恭帝楊侑陵墓莊陵)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江都傳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諡殺的消息。李淵終於等來了這一天,隋煬帝一死,便掃去了稱帝路上最大的障礙,可以不用遮遮掩掩了。五月,逼楊侑禪位於他,李淵於長安稱帝,改國號為唐。楊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降封其為酅國公,幽居於長安,隋恭帝楊侑總計在位177天。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初一日,楊侑離奇死去,死因不明,年僅十五歲。楊侑之死,很大可能是唐高祖李淵派人下的毒手。當時楊侑的二哥越王楊侗(史稱皇泰帝)也被王世充擁立為帝,為了防止別有用心者劫走楊侑再行擁立之事,只能派人秘密殺害他。


大國布衣


隋恭帝楊侑,是隋朝的末代君王。也是唐高祖李淵扶持的傀儡皇帝。史料記載隋恭帝楊侑自幼非常聰明,氣度非凡。起初被封為陳王后,後改封為代王。是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個孩子。公元615年,楊侑跟隨隋煬帝巡幸晉陽,被封太原太守,不久以後鎮守京師。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淵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初九攻入隋朝長安,十一月十六日,李淵擁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史稱“隋恭帝”。其實不難看出楊侑被李淵尊為名義上的皇帝,李淵自己則自封唐王。不過只是李淵扶持的傀儡罷了。只是當時各方勢力尚未平定,局勢錯綜複雜。而且當時隋煬帝還在世,李淵才沒有貿然稱帝。(楊侑當上皇帝的時候,隋煬帝確實還沒有死。)

義寧二年三月,江都兵變隋煬帝死於宇文化及之手。消息傳到李淵這裡,李源見時機成熟。便於同年5月14日逼隋恭帝楊侑退位,自立為帝,改國為唐!史稱唐高祖。楊侑為被酅國公閒居長安。楊侑在位僅177天!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9月14日,李淵登基第二年楊侑病死,年僅十五歲。正史上面說他是病死的,但是肯定也抵擋不住流言蜚語,也有人說他是遇害而亡。所以這就是帝王的命運,特別是朝代末期的帝王。所以,即使楊侑過了一把帝王癮,最後做為政治的犧牲品還是沒有活下來。


丫丫說史


617年,蓄謀已久的李淵眼見隋王朝天下大亂,民變四起,表弟楊廣借巡遊為名南遁江都,認為機會已到,在兒子及心腹的擁護下在晉陽起兵,李淵既是皇親國戚,其母與楊廣母親獨孤皇后是姐妹,又是關隴集團重要人物,身份顯赫極具迷惑性,一路招降納叛,攻克霍邑,斬殺宋老生;又招攏關中孫華起義軍,李家子弟四面響應,在麻痺了瓦崗李密後,當年十一月,李淵大軍軟說不成,武力攻取長安,楊廣還在,天下局勢未定,為收殘隋舊人,也給自己緩衝,入長安的李淵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自封大丞相唐王,總攝朝政。


十三歲的楊侑時封代王,是楊廣原太子楊昭第三個兒子,大哥楊倓隨祖父楊廣在江都,二哥越王楊侗正帶王世充等駐守洛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楊昭是楊廣和蕭皇后的長子,武勇有力又謙和待人,並且生性儉樸,大合文帝楊堅胃口,從小帶在身邊,提點指導耳提面命,對他寄予厚望,長成後讓楊昭進襲其父前爵為晉王,授任內史令,兼任左衛大將軍,可能飲食不規律等原因,楊昭長得虛胖暗藏疾病,在606年藥石無效去世,留下三個兒子。楊侑當上傀儡皇帝后,追封父親楊昭為孝成皇帝,李淵總攝大權,以楊侑的名義生殺予奪。


隋末大亂,義軍四起,細算起來絕不止十八路反王,大的有三支,分別是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楊廣第三次遊江都時,西歸的道路已被隔絕,便打起分治江南的打算,隨侍在側的驍果軍是大業九年在關中募集的精兵,思鄉心切有潰散之虞,隋煬帝便為他們在江都另置田宅並另娶媳婦,緩解思歸軍心,隨著敗報沓來,驍果軍在司馬德戡等的策劃下,推舉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半夜闖入宮內,弒殺煬帝,楊倓也被殺。宇文化及率隋軍西歸,欲回故地。噩耗傳到中原,義軍震動,各路人馬心情各異。(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618年,李淵得知表弟楊廣已死,放下心上一塊大石頭,在五月十四日逼楊侑退位,自己當皇帝,改國號為唐,當了半年傀儡皇帝的楊侑被降為酅國公,過了一年,619年五月,年十五歲的楊侑身死,有說病死,其實應該是李淵所殺,新皇上位,前朝皇帝自無好下場,天下太平時禪讓皇帝還有可能為掩人耳目留下性命,亂世禪讓皇帝,須斬草除根方無後患,就在這一年,在東都洛陽被王世充擁立的另一傀儡皇帝、楊侑的二哥楊侗,也被王世充命侄子王行本殺死,亂世帝王家,毀家紓難時不如太平犬。


南方鵬


616年,隋煬帝在驍果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南下江都,將大隋朝的兩京留給了兩個孫子鎮守,其中12歲的楊侑鎮守長安,後被李淵扶立為隋恭帝;13歲的楊侗鎮守洛陽,後被元文都等扶立為皇泰帝。楊侑和楊侗做為元德太子楊昭的兒子,命運是非常相似的,楊侑後來讓位於李淵,很快死去,而楊侗讓位於王世充,也很快被殺死。在風雨飄搖的年代,連隋煬帝都偏安江都,這兩個孩子又如何守得住大隋的江山?不過是生在帝王家,有些責任不得不扛起來罷了。

楊侑出生於605年,是元德太子楊昭唯一的嫡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兒子,這一年,楊昭被立為太子,說起來楊昭很可能是比楊勇更加優秀的一位太子,只可惜命短,在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這時候的楊侑只有兩歲。

楊廣對於長子楊昭的死是很悲痛的,因此楊昭的三個兒子緊接著都被封了王,其中楊侑初封陳王后來又改封為代王。楊昭去世之後,隋煬帝並沒有再立太子,但是對楊昭兒子的培養比較用心。他每次外出巡幸,楊侑都是留守長安,而楊侗則留守洛陽。612年,隋煬帝開始了他的宏偉大業即攻打高句麗,8歲的楊侑開始留守長安,而9歲的楊侗留守洛陽。

615年,楊侑曾有過短暫的隨隋煬帝巡幸過晉陽,之後繼續留守長安,並在616年被隋煬帝扔在了長安。隋煬帝楊廣帶著楊侑和楊侗之外的隋室子孫以及妃嬪、大臣等等在驍果軍的護衛下南下江都,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隋煬帝龜縮在江都,雖然仍舊派出軍隊平定北方的叛亂,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楊廣在下江都的那一刻已經決定放棄北方了,他只想安靜的待在江都,在這裡建一個小朝廷,醉生夢死。而他的兩個小孫子,留在北方護衛大隋江山。

617年的七月,李淵率領三萬人在晉陽誓師,直搗長安,要扶立楊侑為帝,匡復隋室。留守長安的隋軍知道李淵反叛後,自然也沒有閒著,當時的刑部尚書衛文升已經很老,知道隋軍不可能阻止得了李淵入長安,憂思成疾,也不再參知政事,只有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等人圍繞在楊侑身邊試圖守住長安。他們將李家的親戚等都抓起來,其中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就是這麼死的。而李家的五廟也都被毀了。

十月初四,李淵率二十萬大軍就到了長安,在春明門附近駐紮,然後不斷派使者到城門下告知衛文升等人自己尊奉楊侑為帝的意思,當然這自然都是官話,衛文升和楊侑等人不相信,李淵自己也不相信。但這是義舉成功的關鍵,戲還是要演下去的。

隋軍一直不肯搭理李淵,二十多天之後,李淵下令攻城,並規定“不得侵犯七廟和代王、隋朝宗室,違令的人誅滅三族!”十來天之後,長安城就攻下來了。皇宮中的人做鳥獸狀,13歲的楊侑嚇得瑟瑟發抖,而他的身邊只有他的侍讀姚思廉一個人保護著他,姚思廉大聲呵斥義軍:“唐公舉義本匡王室,卿等不得無禮於王。”

李淵敬佩姚思廉的為人,遂規整軍隊,將楊侑從東宮迎進了大興殿,而自己住進了長樂宮,然後與民約法12條,廢除了隋朝的那些苛捐雜稅。

楊侑在大興殿登基,正式成為一名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而遠在江都的隋煬帝被尊奉為太上皇。而李淵則成為尚書令、大丞相,被封唐王,假黃鉞、使持節,成為真正的掌權者,住進了武德殿。他頒佈政令、尊奉祖先、大封功臣等等,而且還誅殺了陰世師、骨儀等十幾人,衛文升在李淵攻下長安不幾天之後就去世了,堪堪躲過了一劫,而姚思廉則在後來成為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

楊侑為帝,卻並沒有什麼權力,甚至還被軟禁著,他所做的一切都要經過李淵的允許,或者做李淵希望他做的事。然而他很清楚,遲早有一天,李淵會讓他交出皇位甚至生命。幾個月之後,江都傳來了壞消息。原來隋煬帝在江都不願意西歸,他想在江都建立新的小朝廷,但是驍果軍大部分都是關中人,他們在江都時刻想家,得知隋煬帝不打算西歸後生出了反叛之心,最終在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的謀劃下起兵反叛,殺死了隋煬帝。

隋煬帝一死,各地的割據勢力再也沒有了顧忌,紛紛稱帝,而李淵也逼著楊侑退了位。之後楊侑被降為酅國公,住在代邸。但即便是不再做皇帝,也還是李淵眼中的不安定分子。畢竟倘若楊侑一直活著,他做為隋朝皇室,還是會被有心之人尤其是李淵的政敵拿來做文章,再來個復興隋室什麼的。

所以,楊侑還是沒有什麼自由可言,只能被禁錮在一方小天地裡,過一天少一天。619年,15歲的楊侑去世,至於是病死的還是被害死的,又有什麼關係呢,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即便關心也改變不了什麼。畢竟,隋朝是真的亡了,而由李淵建立的大唐將會成為一個最耀眼的王朝。


尚宮女史


代王楊侑無非是一個李淵蓄謀已久的傀儡皇帝。早在李淵在太原起兵,就宣稱要廢掉隋煬帝,改立楊侑為新君。

從這一點看來,楊侑年紀雖小,應該是略有聲望的,否則李淵也不會無厘頭到拿一個無德無才的孩子做由頭的道理。

李淵立楊侑後,改大隋的年號為“義寧”,李淵這個年號改得很有深意,意思就是主少國疑,我李淵是有義薄雲天的德行,希望因此天下太平。這說明,李淵對廢楊侑這個預期還有一些顧慮。

所以,相信楊侑年少,但應該頗為懂事。

楊侑之死,史書說的是病死。我相信這一點,因為貴為天子,家破人亡,又被人所廢,加害於自己的李淵,還是自己的表爺爺(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所以,人生至此,不免傷心傷身。而且,身邊希望他死的人,一定不少,對他的身心應該沒少施以摧殘。

楊侑生於、死在長安,如果李淵父子們要讓他死,一定會先將他調去別地,然後借當地官員之手殺之。而且,李淵父子們的大唐初年地位十分穩固,完全沒有必要用這種方式去揹負千古罵名。


茶書壹家


楊侑是隋煬帝的孫子,太子楊昭的第三子。隋煬帝對其還是比較看重的,年僅2歲時就被封王,稍長就留守長安,還曾拜太原太守,留鎮京師。

617年,李淵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並非真心輔佐楊侑為帝,只不過當時奪位稱帝時機未成熟,況且當時隋煬帝楊廣還在,李淵還是對隋朝皇室敬畏三分的。

不過618年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於江都,李淵一看自己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自己害怕的表哥楊廣也死了。

618年6月12日,李淵廢黜楊侑為酅國公自己稱帝,年幼的楊侑當了177天傀儡皇帝。公元619年9月14日,楊侑不明不白的死了,一說是病死的,但是按照前朝慣例,舊皇帝往往在新朝建立後沒多久就會被殺死,然後擁立其旁支為其後嗣。


楊侑在大唐朝生活了1年3個月,雖然被封為國公,但是李淵還是害怕有人擁立他來造反,所以乾脆就偷偷摸摸的殺死他,然後給其上諡號恭皇帝,楊侑享壽15歲,死後以族子楊行基襲封酅國公爵位,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李淵是誰,估計親們並不陌生吧?他就是唐朝開創者唐高祖李淵,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爸。

李淵在建唐之前曾擁立代王楊侑為隋朝的第三位皇帝——隋恭帝,但是楊侑做了大約一年的皇帝就被李淵廢黜了,楊侑為何被李淵立而復廢?他的最後歸宿如何?

楊侑(605~619)是隋煬帝楊廣的第三個孫子,他的父親是楊廣的嫡長子——太子楊昭,楊昭福薄命短,23歲就死了。

楊廣很傷心,把他的三個幼子都封了王,公元607年,時年3歲的楊侑被封為代王,封地在山西太原一帶。



公元615年,10歲的楊侑跟從爺爺楊廣巡幸晉陽,並夜宿晉陽宮,是時太原留守李淵小心侍奉爺孫一行人。

楊廣一行人住了一段時間就走了,在晉陽宮留下了潘、張兩位妃子,楊廣打算不定期巡幸晉陽宮,留下妃子是圖自己旅遊中的快樂。誰知道這兩位妃子卻惹下了大禍。

原來楊廣昏庸無道,加上徵高句麗接連失敗,造成了全國各地烽煙四起。這時留守太原的李世民鼓動父親反隋,他說:“現在是起兵的最佳時機,父親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否則你會後悔的”。

李淵一聽大怒,嚴詞拒絕並揚言把兒子綁到京城聽從楊廣發落。當然這是李淵嚇唬李世民的話。



李世民為了逼迫父親造反,和太原縣令劉文靜、晉陽宮監理裴寂三人設了一個“仙人跳”的局,誘李淵上當。

三人用重金買通了潘、張二妃,讓二人到時候色誘李淵。

這邊安排好了,然後擺下宴席邀來李淵喝酒,三人輪番敬酒,李淵不勝酒力大醉。劉文靜藉機把李淵扶進了潘、張二妃房間。服侍他睡下就走了。

等第二天天剛亮,裴寂假裝巡視一番,突然發現李淵的身邊睡著潘、張二妃,裴寂揚言要告發李淵強姦二位妃子,李淵有口難免,被逼同意造反。

李淵這邊準備造反時,楊廣巡幸到了長安,然後留下楊侑留守長安。

長安是隋朝建國的國都,楊廣的老爸楊堅稱帝時,國都定在陝西長安。楊廣稱帝后,國都遷到了河南洛陽。長安也是隋朝的京畿重地,所以楊廣讓自己的孫子楊侑留守。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淵在太原起兵,同年12月攻下了長安。

說實話李淵是和東漢光武帝劉秀一樣的“位面之子”,什麼叫“位面之子”呢?是指上天眷顧的兒子,運氣好到爆的意思。李淵在歷史上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做了皇帝,你說他的運氣有多爆。

李淵運氣確實不錯,攻下長安後,他沒有貿然稱帝,他要觀察時局,於是推出了一個傀儡皇帝,擁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這一年楊侑13歲,李淵51歲,楊廣48歲。

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權臣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殺死,宇文化及有樣學樣,效仿李淵擁立楊廣的侄子楊浩為傀儡皇帝。這一年楊浩14歲。

此時留守隋都洛陽的群臣,得知楊廣被殺後,在太府卿元文都、武衛將軍皇蒲無逸、右司郎中盧楚等人提議下,擁立楊廣的另一個孫子楊侗為帝。



親們看到了吧?隋朝分崩離析各自為政,權臣們立傀儡皇帝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隨著亂世不可逆轉,權臣們紛紛拋棄了“替身演員”,一個個赤裸裸粉墨登場了。

公元618年6月12日,李淵逼楊侑退位,自行成帝,改國號為唐。李淵即唐高祖。

楊侑從皇帝被降為國公,閒居長安,楊侑只做了177天的皇帝。公元619年9月14日,楊侑病死,卒年15歲。

如此年輕就掛了,你覺得是病死嗎?你不覺得是李淵下毒毒死的嗎?

結語:楊浩在618年9月被宇文化及毒殺,宇文化及在魏縣稱帝;楊侗在619年被迫禪位於王世充,王世充稱帝不久毒死了楊侗。由此看來,李淵和宇文化及、王世充等人沒有根本區別。


秉燭讀春秋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新的王朝已經創立,那麼舊王朝的主人自然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李淵是唐朝的創立者,也是隋朝的舊有貴族。公元566年,李淵出生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李淵家族在當地很有名,他是西魏名將李虎之孫,唐國公李昞之子,後來北周代西魏,李家又成為北周的貴族,楊堅建立隋朝,李家更發達了,李淵的姨母是文獻皇后,自己是太原留守,手握重兵,這也是李淵發家的根本

公元617年,李淵正式起兵,但這時他還不敢正式反隋,因此擁立了楊侑稱帝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之孫,隋煬帝溜到江都的時候,楊侑留守關中,因此李淵立他為帝,合情合理,後來時機成熟後,楊侑把皇位禪讓給李淵後,被李淵囚禁於代王府居住。後來病死王府至於怎麼死的史書上沒有記載,估計下場也不是多好,畢竟他兩個兄弟的結局擺在那裡。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如果不是祖父的暴政統治,楊侑很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史書記載楊侑幼時是比較聰明的,而且才氣過人!九歲就能留守京師,鎮守長安,並親自調遣四萬精兵東擊叛軍接觸洛陽之圍。後來農民在暴政下不斷起義,李淵也準備乘勢起兵造反,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的姐姐,因為這層關係,李淵位高權重,也為後來的崛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先是把一些造反的密報上奏給朝廷,因此被委以重任鎮壓反軍,可是他上任後卻秘密的召集了一支部隊,起兵反隋,直取長安,終於經過一個月的激戰,攻陷長安並俘虜了楊侑,但是李淵覺得稱帝的時機還不是很成熟,於是就先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就是當時只有十三歲的楊侑,等到李淵處死了江都部將宇文化及後,覺得皇帝的用處已經沒有了,就逼迫楊侑退位,自己稱帝,立國號為唐。楊侑“禪位”後,被降為國公,一直隱秘寓居,應該是被軟禁了起來,但是這種生活也沒喲長久,退位第二年,就被李淵處死了,當時的楊侑只有十五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