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的天波府是否還存在?屬於國家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嗎?

手機用戶421123


一部《楊家將》把老令公楊業(書中和戲中寫為楊繼業)一門忠烈抗擊遼國保衛朝廷的故事淋漓盡致的呈現在讀者面前。而小說中楊家的府邸天波楊府裡發生了許多跌宕起伏的故事,那麼天波楊府真是存在嗎?作為承載這麼重要歷史印記的府邸是國家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嗎?關於這些筆者一一為您揭開。

首先,歷史上確實存在天波楊府,而且在《宋東京考》《如夢錄》《祥符縣誌》等作品中均有記載,府邸大體的位置在今開封市城西北,因臨近天波門旁的金水河而得名天波府。

其次,現在位於開封的天波楊府並不是宋代的天波府,宋代的楊府因年代過於久遠,歷經戰火而最終毀壞。於是現代人追尋楊家將的足跡,在1994年參照史籍和演義小說新建了天波楊府,現在它屬於極具特色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關於天波楊府的故事演義小說和歷史真實相差較遠,比如文官落轎、武官下馬這個本身就與史實衝突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宋代因皇帝武將出身,篡奪前朝皇位。為了避免以後出現武將黃袍加身的情況下,重用文官,提防和輕視武將。造成武將的社會地位比較低。不會存在府邸內如此特殊的待遇。

二是皇權不允許蔑視,楊府如此佈置不符合規矩。古代非常重視帝王和皇族特殊的尊貴地位,其他人不能僭越,倘若楊府有這樣的待遇與皇族無疑,明顯的僭越,估計早滿門抄斬了。

三是府邸主人的特殊經歷,註定楊府只能低調行事。老令公楊業本來是效忠於北漢,並且被賜名劉繼業。楊業拼盡全力效忠北漢政權,多次進退北伐的宋軍。

直到宋軍攻破北漢都城太原,北漢國亡,楊業完成一個臣子的忠心後,才在眾人勸說下,效忠宋朝。作為一個降將出身的家族(雖然是忠誠到底)必須不敢如此高調張揚。小心謹慎都難免有人告密打小報告。

那麼為什麼諸如《楊家將》這類演義小說要如此誇張的虛構這樣的一個天波楊府呢?

原來類似於《楊家將》這類的“家將小說”大都產生於明代,作者整理了元曲故事的一些篇章進行藝術再加工形成演義小說,而元曲因當時的漢民處在異族統治中,為了更好的抒發愛國情懷,激起民眾熱愛本民族的忠烈,激發反抗元朝統治者暴政的熱情。

創作者結合史實和民間傳說,整理加工出反映本民族英雄的作品,通過戲曲化反映恢復漢族天下的訴求。而經過藝術處理的戲曲人物形象完全理想化,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超現實人物。

雖然對於天波楊府的許多傳說都被考證為子虛烏有,天波楊府也已經不存在了,更談不上屬於國家物質文化遺產。但一千多年以來,楊家將忠於國家、抵禦外辱的精神,激勵著處於危難時候的國人。

尤其在全民族抗擊日寇的戰爭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楊家將”,為了民族的獨立,毀家紓難,以身殉國。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戰史詩。今天“楊家將”深受讀者喜愛。套用評書裡的一句話,忠臣孝子人人愛,奸臣逆子人人恨。

有機會還是親自去開封天波府看一下吧,感染一下楊家將的氣息。


無筆


天波府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府邸,現如今位於河南開封亭區龍亭北路14號,因為在北宋都城東京城內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所以也被稱為“天波楊府”。但是現在這裡並不是屬於文化遺產,只算是一個3A級的旅遊景點。

當然,現在的天波楊府,是為了紀念北宋名將楊業而建築的景點,原本的天波楊府,早已被北宋末年戰火所焚燬。

楊家滿門忠烈,宋太宗趙光義賞賜黃金五百萬兩,為其建築了這座楊家府邸,並親筆御書“天波楊府”,天波楊府在建成之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望,據歷史記載,無論是當朝文武百官,還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經過天波楊府的人,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就是以此表示對楊家的敬重。

而現在的開封,是一座旅遊城市,自然要打造遊客喜歡的人文景觀。由於開封地處平原,沒有什麼名山大川、自然風景,歷史上屢次被淹也鮮有古蹟保存,所以只能依據歷史或文學作品打造人文景區,而“清明上河園”、“天波楊府”、“包公祠”等。


廣東阿俊


楊家將的天波府是否還存在?屬於國家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嗎?

可以確定的是,北宋忠烈楊家將的天波府如今仍然完好無損、府邸尚存,而且天波府也是如假包換的AAA級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通過有關演繹楊家將的忠烈報國的影視劇作品當中素來有一句“文武大臣凡事路過、途徑天波楊家府之際,定要文官落轎,武官下馬”,由此可見,楊家將在當時北宋之環境之下,的確是十分有排面的。我們也可以通過此行為猜的出楊家將的確是對北宋有其難以取代的作用的。


有關演繹楊家將的影視劇作品當中,基本上都是以“楊業有七子”來進行描述的,不過現實當中的楊家將的確是和歷史上所描述的楊家將還是有不小出入的。我們姑且先來討論一下楊家將中的“老將楊繼業”。(楊業)楊業其實最初並不是北宋的大將,而是當時居於五代十國有其一的北漢大將,在五代十國覆沒之後,趙匡胤建立北宋,此時此刻的楊業無奈為了殺敵報國只能接受北宋的接納,故楊業由此成為了北宋一代抗遼名將。在楊業投靠北宋之後,其憑藉了自身多年的抗遼經驗和教訓,一度肩負起了保衛北宋北方邊境的重任,而楊業憑藉著驍勇善戰和楊家軍的氣勢洶洶,也曾屢屢受到朝廷的讚揚和遼軍的聞風喪膽。


“老將”楊業去世之後,其子楊延昭便順勢承擔起了北宋抗遼的重任,楊延昭比起父親楊業來,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楊延昭昔日在父親楊業麾下便就具備著極高的軍事天賦和政治謀略,其父楊業撒手人寰後,楊延昭更才是將這種軍事天賦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曾令遼軍聞風喪膽。

天波府之所以威名遠揚,其實都是父親楊業和兒子楊延昭二人憑藉其出色的統軍能力和一度擊潰遼軍的偉大事蹟所奠基起來的。不過我們還是得要運用一些筆墨來談一談楊家將第三代中的楊文廣,楊文廣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但是他和楊業、楊延昭相比起來,也的確是差的十萬八千里了,不可相提並論。


北宋當初曾立足於三國鼎立的環境之下,一度將其最為屈辱的一面展現了出來,在面對欺侮宋朝的遼軍時,楊業和楊延昭二人毫不猶豫地舉起抗遼大旗,將遼軍以無地自容所擊潰。如今的天波府我們可以看到,都是由後世人所精美修繕過的,但是卻並不影響歷史上天波府的真實模樣。更有一種說法說是天波府其實並不存在,是後人為了凸現和讚揚楊家將崇高地位的現實襯托。

現在位於開封的天波楊府並不是歷史上真實遺留下來的天波府,而是1994年政府新修建的天波府新址。我想大概這是人們為了給歷史上忠烈楊家將所留下的一個美好念想吧,畢竟楊家將在北宋之際,曾經一度保衛了北宋邊境,使得天下百姓在當初有了一個生活相對和平的環境吧!


小鎮月明


對於楊家將的認識,很多人都是從小說和電視劇中獲得。但不論是從藝術的美化,還是從電視劇的渲染中,楊家滿門在歷史上皆是忠義之輩,不僅被當時的敵人所敬佩,也被後世的人們所尊崇。

楊業

正是他的出現,使得在北宋、在歷史上才有了赫赫有名的“楊家將”,天波府便是楊業的府邸。他的父親是曾經的後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他也在長大後成為了北漢之臣。但是在北宋成立後,太宗非常敬仰他的能力,於是便費經心思的將他納入賬下,拜鄭州刺史;正是如此,他便效忠於北宋政權,逐漸成為了北宋朝的一代名將。

據說他在少年的時候便酷愛騎射和舞刀弄劍,特別喜歡父親帶他去打獵,所以他便養成了豪放和樂觀的性格。為了讓他有勇有謀,父親還非常注重楊業的文化教育,慢慢便培育出了他智勇雙全的性格。在他長大成人後,便在北漢朝中做事,是劉崇的保衛指揮室,由此我們就能夠看出北漢政權對於他的信任。因為在作戰上屢立奇功,所以他便在北漢時期成為了建雄節度使,號為“無敵”。

在北漢政權被宋太宗消滅後,他便在趙室的主動爭取下成為了宋將,官至右領軍衛大將軍、雲州觀察使、以及代州刺史等位置。

宋朝在那個時候面臨的外敵十分強大,滿朝文武的神經都處於緊繃狀態;在九百八十年的時候,楊業率領著宋軍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從此他的威名便在契丹傳開了。後來因為宋廷不信文人,在軍中安置監軍,所以楊業在九百八十六年的時候,他便因為一些原因被監軍逼迫出戰,最終導致了楊業戰死。

天波府還存在嗎?

其實在歷史上是存在“天波府”的,但該府邸本身因為時間過於久遠,所以已經蕩然無存了。如今的“楊家天波府”是後人相繼在1992年和1994年的時候建造而成,該府的位置是在開封市內。雖然這座建築是後來建造的,但是整體所模仿的還是宋代的建築風格。

據說在歷史上,北宋皇帝念及楊業守護大宋江山的功勞,所以在都城內建造了一處佔地面積龐大的府邸。因為該府邸就在城內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所以便將這座宅院的名字命名為了“天波楊府”。在這座宅院建造完成後,宋太宗便對滿朝的官員下命,凡是經過“天波楊府”的朝廷命官,文官必須要落轎,武官必須要下馬,目的便是以此來表達對楊家的尊敬。

天波府屬於國家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嗎?

現在的“天波楊府”因為是後人仿造的,所以算不上是國家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雖算不上是物質遺產,但該建築群卻是實打實的國家三A級的景區。

整個天波府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東院、西院和中院,一共佔地三點三公頃;除此之外,若是將其進行細分,它還分為楊家府衙、楊家花園以及演兵場三部分組成。

小結

現在尚存的“天波府”雖然不是以前的古建築,是人工後來仿造的,但是就整體而言,依然能夠感受和體會到古色古香的味道,以及楊家滿門豪傑忠軍報國的蕩氣迴腸。除了這樣的歷史背景外,該府邸的設計風格為“古宋”風,能夠幫助大家在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宋朝時期的建築魅力。

除此之外,該地還非常適合開展“愛國主題教育”,通過楊家將的故事,讓同胞們明白家國之間的細微聯繫。


木劍溫不勝


說到天波府,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評書和歷史中的楊家將有什麼區別,在評書中,楊家將滿門忠烈,一心只為抵禦外虜,各種各樣的故事串聯起來,無不讓人欽佩著楊家將的一腔報國熱情。


不過現實與歷史卻總是有所不同的,在現實歷史中,確實有著楊家將的存在,只不過現實歷史中的楊家將和我們經常從評書、演義中瞭解到的楊家將是有著不小出入的。

歷史中的楊家將楊爍

歷史中楊家將第一代傳人名字叫做楊業,當然他也有另一個叫做楊繼業的名字,這點倒是和評書中差不多。

楊業是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經崛起的將領,在五代十國的北漢中有著響噹噹的名號,在投靠宋朝之後,他憑藉著自己多年和遼國作戰積攢下來的經驗,受到了宋朝的重用,為宋朝守衛起了北方的疆土。

在那一場場和外敵的作戰中,楊業建立下了巨大的功勳,一度成為了遼國軍隊最為恐懼的宋國將領。


而楊業也通過自己令人振奮的戰績成為了百姓們眼中的英雄,只不過他最終卻因為一個小人丟掉了性命。

這個在現實歷史中導致楊業丟掉性命的人並不是潘仁美,而是一個在歷史中不知名的小人物,這個小人物的名字叫做王侁,他是當時宋國軍隊中的監軍,就是皇帝派到軍隊中監視將領們,以防止他們造反的。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楊業原本和當時的主帥潘美商定好了自己去吸引遼兵過來,然後由潘美率領伏軍一舉擊殺這些被引來的遼兵。

不過在楊業把敵方軍隊引過來後,潘美卻早已在王侁的勸說下,率兵提前一步離開了,最終導致楊業在遼兵的包圍下無處可逃,只能無奈地成為了遼國的俘虜。

面對著這麼一位能力強悍的將領,遼國是有心招降的,不過在被遼國俘虜之後,楊業卻並沒有打算向遼國妥協。

楊業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他採用節食的方式來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歷史中楊家將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在楊業去世後,他的兒子楊延昭延續了他的一世英名。

楊延昭從小就具備著高超的軍事天賦,從稍微長大一點開始,他就一直追隨在楊業身邊參與對遼國的作戰,由此培養出了強悍的能力。

在那保衛疆土的戰爭中,楊延昭所建立下來的名聲是一點都不比自己父親差的。

楊延昭和他的父親就是現實歷史中楊家將的兩號重要人物,楊家將的主要名聲就是由他們二人構建的。

在那個屈辱的年代,他們的功績、他們的事蹟彷彿成為了黑夜中的燈塔,開始廣被百姓們傳唱了起來。

藝術加工過後的楊家將故事是從北宋時期就開始流傳的,在歷史的發展中,人們也一直不停地對楊家將故事進行藝術加工著,直至如今,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楊家將故事。

而除了他們二人之外,他們的第三代中並沒有我們經常能在評書中看到的楊宗保。

他們第三代中最出名的是楊文廣,只不過楊文廣並沒有他父親、他祖父那麼巨大名聲的,實在擔當不上名將的稱號。

如今的天波府是新修建的

以上就是現實歷史中的楊家將,和被虛構出來的楊宗保與穆桂英一樣,現實歷史中同樣是沒有天波府的。

楊家原本是有專門府邸,這府邸就在現如今的開封,只不過歷史記載中,楊家府邸根本就沒有天波府這種說法。

天波府這種說法只存在於藝術加工過後的故事中,是一種為了襯托出楊家將地位,而被人們藝術加工出來的一座府邸,在歷史中它從未出現過,更談不上現如今還存不存在的問題了。



不過在近些年,開封當地卻自行修建了一座天波府,這座天府雖然號稱是根據歷史事實建造出來的,但實際上歷史中並沒有這座府邸的真實原型,他們完全是按照評書小說的記載建造出這座府邸的。

從1994年修建開始,開封天波府修建到如今時間不超過30年。

我感覺這座府邸就如同現在的很多公園一樣,大家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普通的公園或者景區去看待,我覺得是比較好的。

但是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歷史遺蹟去看的話,我就覺得有些不必要了,因為這裡面根本就沒有一絲歲月的痕跡。



所以說這座開封天波府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獲得文化物質遺產資格的,作為一個憑空修建出來不到30年的建築,又哪來的底氣去獲取文化物質遺產資格?或許再過幾百年就有這個機會了。


孤客生


天波府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府邸,現如今位於河南開封亭區龍亭北路14號,因為在北宋都城東京城內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所以也被稱為“天波楊府”。楊家滿門忠烈,宋太宗趙光義賞賜黃金五百萬兩,為其建築了這座楊家府邸,並親筆御書“天波楊府”,天波楊府在建成之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望,據歷史記載,無論是當朝文武百官,還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經過天波楊府的人,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就是以此表示對楊家的敬重。

現如今還不算是物質文化遺產,只是一個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的一座大型府邸,常年四季供遊客觀賞,每天7:30-18:00開放,裡面有很多景點,比如孝嚴祠、演兵場、兵器殿等,屬於AAA級景區。

天波楊府佈局

天波楊府整體是由三個院落組成,分別是東、西、中,主體就是楊家府邸、楊家花園以及演兵場構成,當時所花費的銀兩非常多,都是按照一品官員的級別修建的,東邊是六朝皇宮龍亭旅遊景區,西邊又是清明上河園,是一座仿宋代古典園林建築。

天波楊府的中院是楊家府邸的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門、照壁、鐘鼓樓、過廳、天波樓、東西配殿、後殿、迴廊,殿內還有群雕和孝嚴祠,主體建築是天波樓,也就是“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 ”,據說一樓是當年楊業處理軍事的地方,二樓是佘太君楊門選將的地方。東西配殿也雕塑了很多楊家將的人物故事,比如七郎闖幽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

東院則是校場,是楊家將平時操練的場所,裡面也有很多景點,比如點將臺、練兵場,還設有養馬的地方,儼然一支私人軍隊。

西院則是偏向於休閒遊玩的場所,裡面的風景宜人,很符合江南園林建築特色,青山綠水,亭臺樓閣應有盡有。

天波楊府並非當年的天波楊府

如今的天波楊府是為了紀念北宋名將楊業而建築的,先前的天波楊府早已遭到北宋末年戰火的焚燬,公元1389年,明朝時期重建孝嚴寺(即原來的天波楊府),後來又遭遇水患,黃河水氾濫,孝嚴寺大多建築被拆除,於清朝康熙年間再次重建。

到了民國時期,孝嚴寺成了一座孤寺,只剩下門前一對石獅,周圍沒有居民居住,抗日戰爭時期,直接被日軍拆除,後來只有街道,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天波楊府都是後人根據楊家將的傳說故事修建而成,如果真像現在那樣,楊家將在裡面設有練兵場、點將臺、馬廄等如此規格,怕楊家將早就被定為謀反罪名了。

現如今的這些景點大多也只用來觀賞,直白一點就是掙錢的,利用人們對楊家將滿門忠烈的敬重,就和末代皇帝溥儀的墓地一樣的效果。


貓眼觀史


中國古代流傳著眾多民間英雄故事,在這千年的歲月中,楊家將大放光彩。北宋楊家滿門忠烈,譽滿華夏,是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他們也是屹立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塊民族豐碑,忠勇報國,守護百姓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千年。

只可惜,楊家將的故事,僅有三分實事,其餘七分皆為虛構,甚至在歷史中能叫得上名來的真實楊家將僅有三位。想必很多人就會心生疑惑,既然楊家將的故事虛構成分居多,那麼,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的天波府,是否也是虛構的呢?

重建的天波府

北宋的首都為東京,也就是今日的開封,如若楊家將的府邸真的存在,那麼楊府也一定是在開封城裡的。果不其然,在開封市的龍亭湖風景區,就有這樣一座“天波楊府”。

令人遺憾的是,這座府邸是在1994年修建而成的,並不是楊家將真正的府邸舊址,它只是一座仿照宋朝的大型建築群,是由現代人打造的一座旅遊勝地,並不具備真正的歷史價值。

重建的天波府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真正的天波楊府不存在,北宋年間的《宋東京考》、《祥符縣誌》中有過記載,天波府原來的位置,就在東京城的西北面,於天波門的金水河旁建立,“天波府”也是因此而得名。

舊時楊府的府邸之所以會選址在這裡建立,是因為當時的宋太宗十分欣賞老令公楊業的清正剛直,所以專門給楊業修建了這座“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賞賜給楊家居住。以前“天波楊府”這塊牌匾,據說都是宋太宗親筆寫下的。在民間故事裡,凡是經過天波府的文武百官,都需要落轎下納,表示對楊家的尊重。

天波府裡的兵器庫

現在修建而成了這座天波楊府,並非後人胡亂搭建而成。雖然是一座仿古建築,但是在修建這裡時,這座建築的規格完全按照當時正一品的武官級別打造而成。在這座建築門口,修建有評書中提到的“下馬石”,楊府大門的兩側分佈著鍾、鼓樓,東院設有演兵場,西院是一座花園,頗具江南園林的風情。

在天波樓後面,矗立著一座楊家家廟,名為孝嚴祠,裡面設有楊家將的塑像和神位。為了讓遊人更直觀的感受到楊家將的精神,這座天波楊府甚至每天還會上映實景演出。

天波府實景演出

雖然真正的天波府早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座仿建的旅遊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寄託了楊家將的精神,更寄託著後人對於這些英雄的喜愛之情。去這裡遊玩,更多的是感受這些忠烈將軍的英雄之氣。

那麼這座天波楊府,現在屬於國家所保護的文化遺產嗎?

按照“天波府”的修建時間,它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築,並不是保留千年的古老文物,自然算不上文化遺產,更何況這裡只是一個3A級景區,確實與真正的文化遺產相差甚遠。不過楊家將慷慨就義、忠於民族、忠於百姓的精神,卻是一份難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的精神值得後人繼續傳承,繼續鍛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楊家將”。


鳶飛九天2018


“天波楊府”在河南省開封市,完全是現代為了旅遊業而建造的,當然不是國家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上從無“天波楊府”之說,就連《楊家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虛構的。其中只有楊業為了抵抗遼國戰死和兒子楊六郎曾任過邊關主將是真的,包括害死楊家多人的潘仁美也完全是作者的摸黑。

歷史上的潘美是比楊業更出色的將領,一直是軍中主帥,死後不但陪葬帝陵,而且還入忠良祠。反到是楊業原為北漢將領,後投降大宋,最後在徵遼失敗後為掩護百姓撤退而戰死,最後青史留名!若論古代的忠君愛國思想,楊業還是有汙點的。

只不過後來因一部小說《楊家將》把楊家樹立成了“忠君愛國”的典範,自然無論對於官方或民間都有宣傳的現實因素。而“天波楊府”正是小說中虛構的楊家居住府邸,因為是虛構的,自然也不可能存在!

而現在的開封是一座旅遊城市,自然要打造遊客喜歡的人文景觀。由於開封地處平原,沒有什麼名山大川、自然風景,歷史上屢次被淹也鮮有古蹟保存,所以只能依據歷史或文學作品打造人文景區,而“清明上河園”、“天波楊府”、“包公祠”等均在此列!




好郝問情


魯迅那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套用在這裡,就可以說是:“世界上本沒有楊家將,更不要說天波府了,但信的人多了就有了。”


意淫出來的英雄

天波府源自小說《楊家將》中楊府的名字,在這部小說問世的同時代,還有很多同樣是以宋朝為背景的文學作品,既包括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還有《薛家將》和《呼家將》,這兩部和《楊家將》合稱為“三大家將小說”。

《楊家將》和後來的《說岳全傳》除了塑造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同時還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反派角色,如潘仁美和秦檜,看完故事大家都會覺得,國家和民族都是亡在這些奸佞手中的!

但事實上是這樣麼?船伕表示懷疑,因為唐朝也不缺少奸臣賊子,卻沒有像宋朝那樣從頭到尾被動挨打。能夠造成兩宋時期懦弱不堪的趨勢,僅憑几個奸佞之臣是做不到的,那也太高看這些人的能力了。

造成這一結果的是宋朝以文抑武的國策。早在趙匡胤黃袍加身之時就已經他所建立的是一個被閹割後的王朝。

寄希望於某位英雄,或某個家族來拯救懦弱的中原,而從來不反思造成這一結果的社會風氣,以及整個社會對於軍隊、士兵的鄙視和壓迫,這真的有些很無賴!、

當然了,人們心中的岳飛和楊家將都是很正能量的存在,是值得提倡和發揚的,所以針對這類有正能量的IP,去拿歷史放大鏡認認真真考究,其實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情,也沒必要。

天波府明明是後人建的,至於歷史上是否存在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並不那麼重要,就如小說紅樓夢的深入人心,大觀園也成了旅遊景點。


船伕


我現在在河南開封,昨天下午的時候,我就去了天波楊府,不知道這個天波楊府和你說的天波府是不是一個地方啊,如果是的話,那天波府就是存在的啊。

景區的門前還有天波府的簡介呢,說天波楊府是北宋抗遼民族英雄楊業的府邸。在北宋首都東京城內西北隅,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所以叫做天波楊府。因為楊業忠心報國且楊家將世代忠良,宋太宗愛其清正風直,剛直不阿的性格,就在天波門的金水河旁建了無佞府一座,還賞金錢五百萬蓋“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還親自寫下了天波楊府的匾額,並下旨,說凡經過天波府門前的滿朝官員,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表示敬仰。

所以看到這些簡介,我覺得天波府是存在的,另外我聽戲的時候,也知道有天波府啊,好像是穆桂英掛帥中,裡面不就有一句嘛,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帥字旗,飄去雲,斗大的穆字鎮乾坤,哈哈,我還唱了出來。

現在的天波楊府,是要門票的,40塊錢,現在正在搞一個燈會,上元節燈會吧,快過年了,顯得很喜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