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遇瓶颈?5位特级校长教师教你玩转空中课堂


线上教学遇瓶颈?5位特级校长教师教你玩转空中课堂

小编掐指一算,中小学线上开学已经足足三周啦。目前,大部分家庭已经基本适应了居家学习的模式。可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家长们开始担心,长时间的居家复习会不会无法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学生们闷久了,越来越向往“外面的世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作为老师,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让线上教学既有效果,又有吸引力?双“特”战“疫”栏目特别邀请北京市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撰文,助力老师度过线上教学“瓶颈期”!

用好“抓手”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 孙唯

如何利用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给出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学生持续学、盼着学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好“抓手”。

“抓手”一

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

要明确学习这类知识的学习目标,然后给出教材上的一课、一个例题,或由一个知识点组成的单元内容等作为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可以是纸质教材,可以是图文结合的讲解视频,有条件的可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微视频。

“抓手”二

链接相关资源,延展学习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比如,研究在语文课文中出现的作者生平、相关作品、生活的历史背景等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链接相关学习资源的网站或微视频,方便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抓手”三

提供学习工具,生成学习成果

思维导图是一种典型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建立各个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认识。如果能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出一些小例子,更便于考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

“抓手”四

梳理学习方法,成果转化应用

在上述三项任务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进阶。总结学习方法首先要表述清楚学习了什么,其次是详细列举学习步骤。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按照学习这课的方法,自主学习同一类型的新课,将知识迁移转化。

“抓手”五

在线互动交流,共享优化提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答疑、作业作品展示等在线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线上汇报,让每张作品都成为自主学习的成绩单。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可以对学生的成果给予指导和点评,促进学生在共享中优化,在借鉴中提升。

巧设学案,趣味“乐”学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 申瑞芝

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利器。教师根据居家学习的特点巧设学案,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意义。

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任务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

设想一下,同样是背诵古诗,“每天背一首老师推荐的关于‘春’的古诗”“周末与家长以‘春’为令词,来一场飞花令”“周末举行‘咏春’家庭诗词会”哪个更能吸引孩子积极完成任务?

答案无疑是后两者。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教师更应该多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任务,它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有益于增进亲子关系。

巧用“主题探究活动”设计 强化知识的融合性、运用性

当下,部分家长开始担心“延期开学”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开始焦虑复课后教学进度怎样完成。既然如此,老师们不妨着眼当下,认真研读下学期的教材,分析新教材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教材中适合自主探究的内容,通过设计“主题性的探究活动”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

这种探究性的任务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为复课后教师面授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加强组内合作分享 减少居家学习的孤独感、焦虑感

首先,学会合作是学生未来成长路上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其次,随着“宅”在家里的时间不断延长,孩子们渴望出门、渴望小伙伴的心情愈加迫切。消除这种孤独感、焦虑感最有用的办法之一,就是尽快给他们搭建与小伙伴交流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对话、合作的机会。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合作、分享,消除孤独感、焦虑感,建立团队意识,悦享居家学习时光。

线上课堂,玩转“别样”教学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罗倩敏

停课不停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新冠疫情,教师究竟该如何利用线上课堂,进行“别样”的教学呢?

选好网络平台

好的软件和平台能减少时延与卡顿,增强师生交流的快乐与幸福感。我选取多个平台“各司其职”,包括“腾讯会议”(主视频)、“钉钉”(视频候补)、QQ(资源和合作阵地)、微信(学习共同体合作)等等。老师要提前自学好软件平台操作,对少数操作困难的学生进行远程视频指导。

指导学生使用云课堂与云资源

为了不增加同学的焦虑情绪,建议以所学过的知识为基调,以同学熟悉的情境为载体,进行单元整合设计。尽量减少同学在网屏上逗留的时间,集中的线上学习(20分钟左右)主要解决同学们存在的困惑。其间可以利用电子粉笔的白板功能,让画图、书写随机生成,增强“眼脑链锁效应”。

巧用评价激励体系

在学习任务激励体系上,可采取“老师重点网批组长作业--组长网批组员作业”模式,老师对做得好的组长加上“点赞”图片和原作业图整合拍照返传班级群中以示表扬,对做得不够好的可以直接呼叫进行视频讲解,各小组长采取类似模式网批组员作业,组长间可以互评,形成学习良性竞争态势。

智慧答疑,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

简单的问题,老师可以预定回答时间;复杂点的问题,可以提交学习互助组,让他们先行解答(若不能,则由老师指导),然后由他们主动联系需要帮助的同学;若是很难的问题,可以集中部分同学讲解并录像,上传于QQ群中共享。在设置分层问题提问时,要注重照顾发言同学的情绪,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

特殊时期,教师需有“隔空引力”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齐振军

“停课不停学”需要教师引导一群不在同一空间里的孩子学习,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下,教师需要有“隔空引力”。

心理上因势利导,多关注

虽然偶尔即时连线,教师有时也很难判断学生的跟进情况。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关注学生,弄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处的现实环境,从心理上了解学生,多肯定、赞赏学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目标上因人而异,有弹性

因为环境不同、个性不同、积累不同,每个孩子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教师需从班级授课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利用这段时间尝试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方法上因材施教,提建议

居家学习,没有了群体的氛围,没有同学间的合作,学生会凸显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样的现实,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方法,提供好的建议,供学生在实践中选择。

教育上因地制宜,给榜样

“疫情”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好的“引路人”。奋不顾身、投身“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坚守岗位、保障人民生活的“服务者”,风雨无阻、值守小区的“守护者”,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这些榜样,让孩子从中明白家国情怀,懂得责任担当。

将“灾难”化为“美好”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 李红莲

提升“家教”

日常工作忙,教师们往往照顾得了一个班的孩子,却顾不好自己的孩子。趁此机会,老师们可以在家好好带自己的娃,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水平,日后也能更好完成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任务。

做好教研

这个时段,教师在时间、精力、资源上都非常适合做教研。老师们可以运用直播平台,跨越地理局限、跨越学段界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

开发特色

由于延期开学以复习、巩固知识为主,教师们可利用这段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对学生成长尤其是提升学科素养最有价值的知识,研究开发有特色的微课,提升自己的教学优势。

项目研究

日常工作繁忙使教师们缺少对自己研究项目总结与反思的机会。当下,项目负责人、项目专家可以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项目追踪,向其他教师推广自己的项目。

文娱互动

读书会、美食秀、健身秀、摄影秀、书法秀……教师平时没时间参与各种文娱活动,现在可以多多在线与大家分享生活经验,丰富假期生活,弘扬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