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烈士陵園【紅色記憶】(一)—— 張鍾端烈士與河南起義


許昌烈士陵園【紅色記憶】(一)—— 張鍾端烈士與河南起義

張鍾端(1879—1911),字毓厚,號鴻飛,許昌長村張人。1905年經河南大學堂考核合格,官費赴日留學,初入宏文學院補習日文,後入東京中央大學學習法律,並於當年加入同盟會,積極從事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的革命活動。1907年張鍾端聯合留日豫籍同學,在劉青霞女士資助下,創辦《河南》雜誌並任總經理。他常以鴻飛為筆名發表文章,以鮮明的革命立場抨擊清政府,宣傳革命主張。1911年畢業後,他毅然離別日籍妻子千裝倫子回國,往來武漢、南京、上海間,從事革命活動。

武昌首義後,各省紛紛響應,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獨立,而河南遲遲沒有動靜,張鍾端主動請纓回河南組織起義,經與同盟會河南分部同志王從周、王庚先、張登雲、劉炳閣等人商議後,決定以法政學堂及駐地陸軍中的學生和部分軍警界人士為骨幹,聯絡仁義會等組織共同發動起義,大家公推張鍾端為起義軍總司令。起義原計劃12月20日進行,因南北雙方在上海和談未動。南北和談失敗後,張鍾端等人於12月22日在開封師範召開會議,決定乘新舊巡撫寶棻與齊耀林交接的有利時機,於當夜發動起義。

12月22日開封城外的紅槍會、仁義會按計劃向開封進發,參加起義的新軍也做好了準備,駐紮在禹王臺的炮兵營把4門炮也移至高地,炮口指向巡撫衙門,古城開封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上。當晚,張鍾端和部分起義骨幹集合在前營門省優級師範大學堂(今河大醫學院)作起義前的最後部署時,混進革命陣營的開封巡防營統領柴德貴及張光順、江玉山等人率隊包圍了會場,大肆開槍抓人。倉促中多人受傷,除少數突圍逃脫外,張鍾端等31人被捕。另外李幹功等9人也在萬善寺被捕。這時,等候在開封城內外各處待命的各路人馬久等不見信號,待得知消息後於拂曉前方各自撤去,河南起義宣告失敗。

張鍾端被捕後,備受酷刑,仍堅貞不屈。在會審中他痛斥清廷賣國禍民,慷慨陳詞:“武漢振臂,全國景從,我豫綰轂南北,舉足輕重......指日民軍北上,掃虜穴庭,凡屬漢奸,難逃斧鑕,幸抉吾目,懸諸國門,旦暮望之耳。”當被問及同黨共有幾人時,張鍾端大義凜然:“除滿奴漢奸外,皆是同黨。”12月24日張鍾端及王天傑、張照發、劉鳳樓、李幹功等11人被分別殺害於開封西關、南關,臨刑時,他們高呼:“革命萬歲!”“共和萬歲!”這就是後來所稱的“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十一烈士犧牲後,同盟會會員沈竹白尤感傷痛,不計個人利害,以慈善名義將烈士們殮葬於開封南關義地。1934年,11烈士遺骨遷葬開封南關紀念塔東側,定名為“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並將原來的紀念塔更名為“辛亥革命紀念塔”。1981年,開封市人民政府將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遷至禹王臺公園內,並修建了陵園。


許昌烈士陵園【紅色記憶】(一)—— 張鍾端烈士與河南起義

在張鍾端為革命四處奔走時,他的日籍妻子千裝倫子於1911年10月10日為其生下孿生二子,長子夢梅、次子兆梅。1912年春,烈士弟張鍾靈由同盟會員、張鍾端留日同學陳伯昂陪同,赴日本將夢梅、兆梅接回許昌。夢梅、兆梅兄弟在祖母及大母(張鍾端原配夫人)的精心撫養下,順利成長併入讀河南大學。兄弟倆自幼接受革命思想,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夢梅1927年作為許昌縣黨員代表參加中共豫中特委召開鄭州至信陽沿平漢路各縣黨代表會議,兆梅1928年被推選擔任許昌縣長村張村蘇維埃主席。全國解放後,夢梅供職於開封二中,兆梅供職於許昌七中。至今日,張鍾端烈士後裔共100餘人,生活工作在開封、許昌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