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對聯是我們中國特有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它的用途有很多種,例如:新春用的春聯、道喜用的賀聯、悼念死者用的輓聯、不同行業貼於店內的行業聯等等。對聯還是古時文人知識結構中重要一部分,他們經常通過作對來和朋友交往和遊戲。不乏有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他們創作的對聯非常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蘇軾佛印,一見如故

蘇軾是北宋著名詩人,文學上的造詣非常高,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他創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被後人廣為傳唱,他為人率真、性情豪放、廣交朋友。雖然仕途不順、屢遭挫折,但他豁達灑脫,能把世事看透,能活得逍遙自在。蘇軾曾幾次被貶,但他每被貶一處都能發生不少的趣事,結交許多好友。而且他非常善於對對子,可以說他做對子脫口而出並且十分巧妙。他和朋友佛印對了很多有趣的對子,被世人流傳。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有一次,蘇軾因為與朝中權貴的政見不合被貶到瓜州,此時他是無比憤懣惆悵。蘇軾聽聞瓜州金山寺有一位被稱為“英靈的衲子”的禪師,據說這位禪師是個神童,三歲讀《論語》、五歲能背詩三千多,十九歲研習佛法,二十八歲學有所成,宋神宗曾賜他“佛印禪師”的稱號。蘇軾喜歡交朋友,不久就登門拜訪佛印這位得道高僧。他們二人一見如故,因為志同道合,二人交談非常投機,漸漸的他們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至交好友。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同遊山水,妙語作對

二人來往日漸密切,時間久了他們就非常的熟悉了,對於世俗禮節也就不那麼注意,經常開彼此的玩笑。有一日,蘇軾邀請佛印乘船遊玩。在遊船上,佛印大師拿出一把提有蘇軾詩詞的扇子,蘇軾以為佛印是欣賞自己的才華正得意之時,佛印將扇子扔到河裡,並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屍)!”蘇軾明白這是佛印在捉弄自己。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蘇軾想著如何回擊佛印時,看到有狗正在啃食骨頭,於是他靈感乍現,笑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出的上聯非常巧妙,蘇軾對的下聯也毫不遜色,以至於他們的對子被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蘇軾和佛印就像這樣經常用詩對來調侃彼此,但二人沒有因為玩笑傷了感情,反而感情越來越深厚。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有一次,蘇軾約蘇轍和佛印共遊山水。佛印看著眼前的山清水秀的美景興致大發,於是即興對出了一句“無山得似巫山好”的上聯。這個上聯也是非常的新穎巧妙,一句話中 “無”、“巫”是諧音。蘇軾聽後便立即對出一句:“何葉能如荷葉圓”。下聯巧妙地以諧音“何荷”與諧音“無巫”對上,但蘇轍思索片刻說:“何水能如河水清”會不會更好一些。一旁的佛印聽後連連稱讚,因為用“水”對“山”,顯得對仗更加的工整。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東坡吃草”巧成千古絕對

在當時,文人墨客多喜歡通過對對子來遊戲取樂。在環境的影響下,小孩子耳濡目染,不乏有“小神童”對出不遜色於大人的精妙的對子。佛印大師身邊有一個小和尚,由於經常受到佛印的教導和薰陶,他在文學上也是小有成就。

有一回蘇軾去找好友佛印,剛進金山寺廟門就大喊“禿驢何在?”不巧佛印大師沒有在廟中,只有那個小和尚在院中掃地。掃地小和尚聽見蘇軾對師傅不敬,罵自己師傅是“禿驢”,小和尚心中自然是非常的不高興,但無奈蘇軾是師傅好友不得無禮,於是小和尚頭也不抬地隨意說了四個字—— “東坡吃草”。蘇軾聽後面露難色、羞愧難當。

蘇軾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懟了4個字,一問一答成千古絕對

為何小和尚隨意說出口的四個字竟讓蘇軾作此反應,原來蘇軾心裡明白:自己別號又叫蘇東坡,小和尚說:“東坡吃草”,這是一語雙關,一方面是回答自己的問題說:驢在東邊山坡上吃草,另一方面是說:蘇東坡吃草,暗指蘇軾就是頭驢。蘇軾聽罷被小和尚的文學造詣所折服,並且也感覺自己對佛印的稱呼確實不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失禮儀。

小和尚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回擊了蘇軾的無禮,果然是“名師出高徒”。他與蘇軾的一問一答被記載下來,當時人們皆稱讚小和尚聰慧,這一問一答可謂是千古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