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公鐵”聯運助力,催生江津綜保區產業新生態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江津綜保區聯合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珞璜長江樞紐港製定多項應對舉措,實行“提前備案、綠色通行”,推進公鐵聯運、江鐵聯運,全力確保江津班列穩定順暢開行。據界面重慶獲得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1月1日-3月8日,上下行累計開行12列,共到發554個標箱,外貿總佔比超六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力保障江津班列的順暢運行的背後,是江津正如火如荼實施的“大通道”戰略:依託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珞璜長江樞紐港,通過“水公鐵”多式聯運,積極投入陸海新通道建設,無縫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

2月26日,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2020年工作分析會召開,江津區委副書記、區長、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毛平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重要精神,全面落實市委書記陳敏爾調研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的指示要求,進一步找準發展方位,明確發展重點,主動擔當作為,加快建設重慶西北向和南向大通道的重要開放引擎和加工貿易基地,努力實現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毛平要求,要高水平謀劃,立足自身優勢,找準產業方向,實現錯位發展。要抓好通道建設,加快制定扶持政策,積極申請國際班列站點資質,推動設立海關監管作業場所,著力提升綜保區輻射帶動能力,把綜保區打造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

“大通道”優勢加持 江津綜保區成“吸金熱土”

“水公鐵”聯運助力,催生江津綜保區產業新生態

圖:重慶德創承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供應鏈服務

想致富,先修路。這句俗語揭示了一個普世真理——貨物的流通意味著資金的流通,貨物的聚集意味著資金的聚集。

“通道若只是通道,便只具備物流的功能,而將‘多式聯運樞紐+保稅分撥中心’的功能集於一身的江津綜保區則能發揮協同作用,產生翻倍的效益。”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漢陽向界面重慶表示。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港口的服務功能已不再是簡單的貨物裝卸中轉,而是國際貨物運輸鏈和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港口“硬件”,快速、可靠、靈活的綜合物流服務等“軟件”,對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

“港口的作用其實就是打通了一個連結通道,提供了物流解決方案。我們珞璜港對大批量、連續性的大宗貨物運輸具備很強吸引力。”珞璜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瑤向界面重慶介紹。

“水公鐵”聯運助力,催生江津綜保區產業新生態

圖:重慶繞城高速江津珞璜西互通

珞璜港是重慶的重要樞紐港之一,是一個“水公鐵”無縫聯運的樞紐港,是長江上游和西部地區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港,發揮著承啟東西、溝通南北、通達江海的作用。珞璜境內擁有17公里長江水道,擁有三個國家級深水良港:華能港、珞璜港、玖龍港,為珞璜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水運資源配套。

不僅是港口,重慶向南的川黔、渝貴鐵路都經過珞璜。由此,重慶市政府辦公廳發佈的《重慶市開放平臺協同發展規劃(2018-2020年)》,將江津綜保區定位明確為“重慶西北向和南向大通道的重要開放引擎和加工貿易基地”。江津綜保區與團結村鐵路樞紐、果園港優勢互補,將成為串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開放平臺。

為促進大通道優勢的價值釋放,江津積極推進基礎配套的建設,據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主要服務江津綜保區的重慶繞城高速珞璜西互通已於2019年2月正式通車。該互通立交直接連接江津綜保區網外配套區,到綜保區主卡口的距離也不到1公里,實現公路鐵路無縫銜接,快速實現貨物的聚集與中轉,助力江津綜保區全方位融入重慶主城,提升開放層次和能級。

事實上,得益於日益凸顯的“大通道”優勢,江津成為眾多企業落地重慶的首選地之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3月5日,江津區舉行的招商引資項目“雲簽約”活動中,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繼續保持著“吸金熱土”的勢頭,與大數據存儲(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了投資協議,總投資41.2億元,產業涵蓋醫療器械、電子信息、國際冷鏈物流以及高端汽車保稅展示交易、進口食品加工等消費品工業領域。

水公鐵聯運 綜保區成物流集散重鎮

“水公鐵”聯運助力,催生江津綜保區產業新生態

圖:珞璜長江樞紐港

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江津綜保區能引進這多家企業投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珞璜長江樞紐港“水公鐵”多式聯運的大樞紐交通佈局。

據介紹,地處重慶聯結川南黔北的重要門戶江津,“一帶一路”、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交匯點;重慶繞城高速珞璜西互通與之連接;鐵路總里程達173.5公里,有15個火車站場,近期及中遠期將規劃新建鐵路200公里,“水公鐵”多式聯運條件優越。

“若理解了重慶在陸海新通道中的戰略地位,就能明白江津的區位有多麼重要。”重慶市區域經濟學會名譽會長王崇舉說。

王崇舉表示,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重慶),最初都是重慶發起並走向實際運營,2019年8月15日發佈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將陸海新通道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更加明確了重慶的重要樞紐地位。

西部陸海新通道有三條主通道,其中兩條都起於重慶,第一條是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第二條是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這緣於重慶區位優勢明顯,向西有中歐班列,向東有長江黃金水道,向南有陸海新通道,向北有“渝滿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有了強大的輻射能力,重慶也就聯通了西北、西南、華北華東地區。

“江津佔據了重慶南下、西北方向、長江中下游這幾個方向上的重要節點,其作為重慶次級中心的優勢愈加明顯。”王崇舉認為。

“水公鐵”聯運助力,催生江津綜保區產業新生態

圖:海陸新通道江津-欽州班列

2019年11月14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開了一份題為《關於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0566號提案的覆函》,《覆函》刷新了重慶對江津的定位——江津是與主城區融合發展的重點區域,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等。《覆函》披露,重慶市級有關部門將圍繞加快水公鐵建設和融城通道建設,優化完善江津與重慶主城的交通網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促進江津與重慶主城交通一體化。

其中,渝貴高鐵項目已納入《重慶市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渝瀘高速擴容改造、渝瀘高速複線納入新的《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年)》,這意味著,江津綜保區的區位交通優勢得以進一步凸顯,為綜保區加快發揮開放平臺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撐。

“以通道聚物流,以物流興產業,再通過平臺去改善和提高產業發展水平。這幾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關係。”江津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負責人說。

例如,渝貴鐵路的開通運營,就對綜保區的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珞璜南站出發,2個小時到貴陽,4小時到昆明,5個小時到長沙,7小時到廣州,到重慶西站、重慶北站的時間分別只要17分鐘和25分鐘,極大方便了綜保區至全國各地的商務出行。

物流大集散 綜保區產業生態漸顯

“水公鐵”聯運助力,催生江津綜保區產業新生態

圖:珞璜港,抓料機正在進行卸煤作業 張渝/攝

交通帶來的是人和物的集散,更是產業的興起。“金籃子”裝的是“金雞蛋”,“金窩窩”引的是“金鳳凰”。江津綜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招商過程中,綜保區突出“五大中心”發展方向,注重項目創新能力、品牌效應、單位產值等關鍵指標。

為此,去年以來,江津綜保區聚焦世界500強、行業百強、知名上市公司等目標,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展招商引資,2019年共引進綠地全球商品基地、遠鄭溫控等項目42個,總投資205億元。簽約項目涉及保稅物流、醫療器械、食品加工、進出口貿易、智能製造、科創研發、文化旅遊、城市綜合體等多個領域。

在眾多落戶的項目中,看好綜保區交通優勢對周邊輻射力的不在少數。“原本計劃在300畝的項目用地上打造一個‘汽車商貿城’,隨著綜保區的開建也隨之改變了策略。”重慶冠強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衛東表示,江津綜保區緊連高速、軌道、高鐵交通樞紐與珞璜高速服務區,年吞吐量2000萬噸的珞璜港和年貨運量2000萬噸的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全球500企業,20萬+高端產業就業人員聚集在此,發展前景不言而喻。

據許衛東稱,項目將分三期開發,逐步築就綜保區特色商業版圖。一期為以自駕遊集散為主題的汽車溫泉商業項目,二期為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電商產業園,三期規劃為保稅商品集散中心。“我們規劃與綜保區始終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他說。

冠強實業依託良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資源,把保稅商品延展到高速公路過境人員,汽車溫泉小鎮遊客,大力提升綜合保稅區的影響力。“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將引進東盟十國、歐洲多國的進口商品進行集中展示,搭建交易平臺,除展銷外,還有10萬方的倉儲可以利用。”許衛東介紹。

“交通的便利可以讓原本不會來、不便來的產業都來此發展,也讓原有產業走出去,吸引新的產業走進來成為可能,進而對周邊區域渝西、川黔起到帶動作用。”江津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負責人認為。

根據自批准設立之日起,江津綜保區就高度重視招商工作,聚焦世界500強、行業百強、知名上市公司等目標,高端及智能消費品、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等產業方向,聚焦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招商。

在產業構成方面,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市信息經濟學會會長蒲勇健作出建議,“江津綜保區與4個工業園區一起構成了“1+4”的開放平臺體系。在產業的引進與選擇上,應當著力於高科技產業的引進,與工業園區打好配合,與其他綜保區的定位加以區別。”

文|李陽 曹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