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吼娃了!"別自責,祝賀你,離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又近了一步

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母親與孩子鬥智鬥勇的生活就開始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告訴自己一定要心平氣和的。

作為一個崇尚科學育兒的母親來說,雖然我有著極強的自控能力,但是某些時候仍然會忍不住大發雷霆。

你指東,他往西,就是要跟你對著幹。


吼完之後,看著娃委屈巴巴的樣子,內疚感湧出:"我是不是太過分了,我這樣吼他會不會讓他傷心?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了……"

後來我就不斷想,開始反思,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吼完沒那麼內疚的同時,還能讓娃理解老母親的情緒?

最後我終於找到了幾個方法,既能化解我吼完孩子的內疚感,又能緩解我和孩子的尷尬氣氛,甚至孩子提高孩子的情商。


1、真誠的給孩子道歉

"要做情緒穩定的父母",道理都懂,可我們也是普通人,在生氣的時候難免會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吼孩子,其實這也並非就十惡不赦。

我就是這樣給孩子道歉的:"寶貝,剛才媽媽忍不住吼你,是媽媽不對,媽媽跟你道歉,原諒媽媽好嗎?"孩子也並非不講理,我家孩子就會開心的說"我原諒你了"。


接著,我會在他面前,坦誠我的情緒。

坦然面對情緒是做好情緒管理的第一步,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

一般孩子被父母吼之後,父母感覺怎樣,當孩子看來孩子的批評,所以,當我們道歉之後,孩子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明白我們為什麼要批評他。

2、反思生氣的過程


道過歉之後,就該向娃"反省"自己的錯誤了。

這個過程,表面上是反省自身的錯誤,實際上在孩子負面情緒之後,應該怎麼去反思。

這時需要把自己擺在跟孩子平等的姿態去溝通,而不是用"教導"的方式去教孩子。

偶爾吼吼娃,並不會把親子關係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大可不必過於自責。


3、不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的時候,家長總是會選擇口不擇言地給孩子貼上自私、小氣鬼的標籤。

這些標籤會對孩子的影響較大,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卻能夠像一道傷疤一樣,深刻地烙印在孩子的心裡,讓他感到自己是壞孩子。


所以,在遇到孩子表現的不好的時候,家長就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而不是孩子本身就是壞孩子。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