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和馬連良先生相處的日子 (馬長禮)

回憶和馬連良先生相處的日子 (馬長禮)

馬連良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十八年了,每當我粉墨登場演出馬派劇目時,或在家裡研究唱腔,聽到他那熟悉而又富有永久魅力的錄音、唱片時,馬先生的音容笑貌就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中,一股深深的懷戀之情油然而生。

  

   我同馬先生相識是在一九五四年,那時我剛剛二十四歲,是個青年演員。隨當時譚富英、裘盛戎兩先生的京劇二團在天津演出。一天,恰巧馬先生到天津辦事,裘盛戎先生忽然到我房間來叫我,說有個人要看看我。我隨裘先生到了他的房間,竟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馬先生。

  

   馬先生見到我很高興,問我是誰的徒弟。我回答說:"是榮春社科班出身,曾跟劉盛通先生學戲,現在譚富英先生正準備收我為徒。"馬先生說:"我在廣播中聽過你的戲,沒想到這麼年輕,你的嗓音、唱法都不錯,有前途哇!"馬先生的熱情鼓勵使我深受感動,一時不知說些什麼好。這時在一旁的裘先生說:"您既然這樣喜歡他,還不收下做徒弟?"馬先生笑著對我說:"我本想收你為徒,但既是譚先生有言在先,那麼我就收你為義子吧!你要學什麼也就和徒弟一樣。"臨走時,馬先生同大家商定幾天後正式舉行儀式。


按當時的情況,舉行正式儀式,作為義子應當承擔一些費用,可那時正逢我家中有些困難,手頭拮据。也不知馬先生怎麼知道了我家中的情況,忙叫人告訴我說,他已經在天津第一飯店準備好了,一切費用都由他本人擔負,叫我什麼也不要馬先生作為一個享有盛譽的藝術家,他的身邊是不乏出色的弟子的,但他每碰到有條件可造就的青年演員總是熱情地關懷、扶植。今天想來,這正是一個熱愛自己事業的藝術家為了京劇事業的繼承、發展所傾注的一片苦心呀! 不久以後,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都參加了合併後的北京京劇團。從此,我能和馬先生一起排戲和演出。在朝夕相處中,使我受到了許多終生難忘的教益。

  

   馬先生平時話不多,但一談起戲來就滔滔不絕。他常常談起前輩譚鑫培、餘叔巖等人的唱唸表演,他曾對我說:"賈洪林先生在《硃砂痣》中有一個病人聽到敲門聲後,扶桌子、甩髯口、渾身哆嗦的動作,非常傳神。將來一定要吸收到戲裡去。"後來在《趙氏孤兒》"說破"一場中,他採用並豐富了這個動作。當程嬰聽到敲門聲後,藏畫冊、反轉身、甩髯口亮住,渾身顫抖,這段表演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當時所處環境和內心世界。

  

   馬先生從排練到演出《趙氏孤兒》,我始終和他在一起。當時他已年過六十,在藝術上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他對自己的要求依然十分嚴格,一絲不苟。每換一個劇場演戲,他總是提前到劇場看臺。當時我在劇中扮演韓厥,在"盤門"這場戲中,有一個程嬰跌撲用水袖護藥箱,被韓厥一腳踏住衣袖,拔劍詢問的動作造型。這個造型在舞臺上哪個地位最合適,每到一個劇場,馬先生總是要和我定好地位,有時連演十幾場,每場演出地位總是十分準確,絕不移動。這種對藝術的認真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先生給別人說戲也同他自己演戲一樣,非常精細。一次在香港演出,孟小冬女士要看我演出《捉放曹》。當時天氣十分炎熱,馬先生雖然演出很累,但晚上還特地把我叫去說戲,他讓我把"持寶劍將賊的頭割下"這句唱腔後的身段走一下,我按一般的表演走了一遍,馬先生說不對,他接過劍來,由拔劍起,轉身砍折腕子,跨左腿站住,再跨右腿,擋袖子,向右甩髯口亮住看曹操。這一連串動作,馬先生做得連貫,優美,非常漂亮。我回自己房間後,按馬先生的要求練了半夜。第二天請馬先生看,他認為可以了。在當晚的演出中,這個動作贏得了滿堂彩聲。

  

   此外,我當時在舞臺上,耍水袖的動作往往掌握不好,問馬先生請教後,馬先生讓我穿上他的演出服裝,告訴我說,耍水袖時一定要用手輕輕抓住服裝袖頭,只讓水袖甩動,這樣才能清楚,好看。我照著馬先生的要求練了一段時間,漸漸才能得心應手了。

  

   馬先生培養我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讓我在他演戲時扮演龍套、侍從等,讓我在舞臺上就近學習。比如《審頭刺湯》的綠龍套,"審頭"一場一直在臺上,《胭脂寶褶》中跟永樂皇帝的侍兒也不離馬先生左右。這些對我後來演戲非常有益,直到現在,我每演《胭脂寶褶》時,總是回憶起當年他在舞臺上的樣子,劇中永樂皇帝和白簡對對子,當聽到白簡對出"永樂天子萬年"的下聯時,馬先生的笑,既是非常喜悅的開懷一笑,又不失帝王的矜持,掌握得非常得體,使我受到很大啟發。

  

   馬先生對我的教益,一時是寫不完的,僅舉以上數例,從中可以看到他對藝術的嚴謹態度和良好的舞臺作風,值得我們戲曲工作者作為楷模,向他學習。

  

   現在我也是五十幾歲的演員了,也在帶徒弟,我一定繼承馬先生的藝術作風,對自己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對學生熱情扶植,認真傳授。為京劇藝術事業不斷振興、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九八四年七月四日 (摘自《馬連良藝術評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