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前言:这部影片单从故事上来看并不能算是悬疑片中的顶尖之作,但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其背后所探讨的社会话题提升了影片本身的魅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许多电影人也开始探索技术在电影领域的运用。就像李安尝试使用利用3D和120帧的技术拍摄《双子杀手》一样,一位来自美国的导演阿尼什·查甘蒂也采用了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来拍摄自己的电影——《网络谜踪》,并据此获得第34届圣丹斯电影节的未来创新奖。

影片主要讲述了工程师大卫一直引以为豪的十六岁乖乖女玛格突然失踪,报警之后得到的结果是离家出走。大卫为了找寻真相,便开始独立进行调查,通过女儿的笔记本电脑不断深挖破案线索,最终成功解救女儿的故事。

整部电影的节奏鲜明,情节中发生的多处反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悬疑气氛把握得十分到位。但仅仅从故事层面理解电影还无法完全领略这部影片的魅力。因此,我将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电影主题三个维度来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01表现手法:将电脑屏幕作为影片的呈现载体,让故事与形式融为一体,使观影者沉浸其中

影片一开始,给人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其新颖的表现形式。直白的说,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是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电影,所有的情节展开都是通过屏幕上发生的变化来进行传递的。

《网络迷踪》之所以能在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它最新,而是它用得最好,将伪记录桌面电影的优势不断放大,让观众能够最大程度感受这类电影的魅力。

①大胆利用电脑屏幕中所有的元素对电影氛围进行渲染,使观众通过“类蒙太奇”手法体会到人物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电影对于情绪的渲染能力,每个光标的移动,键盘的输入和闪过的新闻网页都是充满意义的,全片没有一个无用的镜头。

开头几分钟的蒙太奇式回忆非常温馨,然而随着一封封揭示母亲病情的邮件被打开,日历上“妈妈出院”的日子一次次的延期,观众的心情也开始变得焦灼,电影的整体基调从轻松逐渐走向悲伤。

随着玛格得知母亲因为病重无法出院时,鼠标在删除键上停留了两秒钟,就是这简单的两秒,不需要镜头外的痛苦,就把玛格的难过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当“出院”的提示被删除时,观众仿佛也能感受到那沉甸甸又无法言说的哀痛,与大卫和玛格一起陷入了无尽的难过中。

当玛格失踪时,大卫焦急地通过电脑来寻找相关的线索,无论是键盘敲击的速度还是不断移动的鼠标都成为了烘托紧张气氛的表达工具,即使镜头里没有出现大卫蹙紧的眉头,担忧的神情,观众依然能够从中体会到一位父亲的焦急。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②通过镜头语言体现影片对生活细节的把握,让情节发展更为真挚动人

电脑电视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存在,但怎样将这些产品的使用体验转化为电影叙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对导演的一大挑战。

幸好,影片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是与人在对话框中聊天打字,刚打完还没来得及发出,对方又发来新的邮件,于是只能删掉重打,新打好句还未发出,对方的短信又一条接一条,只好不断删除重打,反复几次才发出总结性的回复。

在打开玛格邮箱遇到困难时,通过几次邮箱的跳转验证,竟然能够轻松地破译看似无计可施的邮箱密码。原本以为找到重要线索的人物头像竟然只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

正是这些生活中细节的不断堆积,才能使电影叙事的可信度不断提升,让原本隔着屏幕上演的故事变得近在咫尺,仿佛就发生在你我的面前,让观众不断地沉浸在故事的节奏中,心情随着案件的变化不断起伏。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02人物塑造:两个单亲家庭的悲剧正是此次故事发生的导火索

虽然影片的中心是父亲大卫,但纵观全片不难发现,这部影片主要围绕的是两个孤独的单亲家庭。

①男主大卫和女儿玛格,再深的爱与会因为缺乏沟通而相形渐远

大卫对女儿的爱在影片中有目共睹,他就像是无数个平凡的父亲一样,深爱着女儿却又找不到沟通的方法,只能笨拙地通过日常的短信来表达自己说不出口的关心。

而女儿玛格因为母亲的早逝和父亲的沉默成长为一个懂事但孤僻的女孩。与父亲的交流充满着隔阂,在班上找不到知心的朋友倾诉,无助的她只能选择在网络上寻找情感宣泄的出口,就此再次遇见了罗伯特——导致其失踪的“罪魁祸首”。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②女警官维克和儿子罗伯特,强势的爱带来的可能是伤害

而另一对家庭则是女警官和她的儿子罗伯特。罗伯特单纯地喜欢着玛格,在网络上默默地关注着她,为了在情感上与玛格走近而选择欺骗她,后来因为与玛格坦白真相而将她不慎推落悬崖。他的母亲维克在知晓事情后第一选择就是为儿子脱罪,将案件策划为一起谋杀案。

两个家庭的悲剧都在于他们都是以爱为名做着自以为对的事,却不想自己的每个举动都是造成这次案件发生的推动力。大卫想让女儿忘记悲伤的过往而使自己与玛格越走越远,罗伯特想陪伴玛格而选择欺骗她,维克想要保护儿子却险些让他永远失去最爱的女孩并背上杀人的罪行。

一个是失去母亲的孤单女孩,一个是父母离异的寂寞男孩,两人本有可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但在网络与家庭的推动下,最终变成了这样的局面,实在是让人惋惜。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03电影主题:以电脑屏幕为叙事载体,父亲救女的故事为线索,引发观众对电影本身探讨主题的思考

整部影片围绕父亲大卫对失踪女儿玛格的寻找来展开,但导演并没有将电影的主题仅仅限制在“亲情”上,而是试图探讨更宽泛的话题,比如人性的复杂、社交网络的利弊、媒体的两面性等等。

导演采用聪明的方式,将网络看客对女孩失踪案的讨论、媒体对新闻价值的追逐通过客观的视角表现出来,引发观众对于事件的主观思考,带动观影情绪的沉淀。

①社交网络所展现出的复杂性与两面性

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若是采取单一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世界,则会认为凡事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无法客观地对待事物。就像许多年轻人与年长者无谓的争论,一方坚持认为社交网络是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是自我个性发挥的最佳场所;一方则相信社交网络的膨胀式发展终将会让现实社会的空间受到压缩,让人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幻。

因此,在《网络谜踪》中,导演并没有一味地进行批判或表扬,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了社交网络的两面性,它即折射出人性的丑恶面,却又并不是完全负面黑暗。

社交网络会把人性的虚荣好胜放大。就像和玛格同组的学习小组成员,一开始父亲询问线索时,表现出不耐烦地态度,强调的重心是和玛格不熟。而当警官宣布抓到凶手,玛格可能凶多吉少,电视媒体大肆跟进报导时,这位小组同学在镜头面前嚎啕大哭,诉说着自己的悲伤与痛苦,借此来获得点击与关注。

但社交网络同时又能让孤独的人群找到取暖的场所。玛格在失去母亲后,与父亲的关系逐渐疏远,自己虽然有同学,但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朋友。缺少倾诉的出口,她开始选择在网上直播,也有一个人出现听她说话。虽然算不上知己,但也是她冰冷生活的一丝慰藉。

社交网络的匿名性给了人们伪装的权利,也让一部分人愿意袒露真心,能够真正地了解一真实存在的个体。它既可能暴露许多信息,但又同时可以作为自我保护的工具。它既是玛格失踪的原因,也是找到她的唯一办法。它是好是坏,没有办法用一句话来进行评断。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②即使是至亲至爱也需要相互的沟通与了解

影片中的大卫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女儿玛格拥有着真挚的爱意却又笨拙得不知如何表达。明明想要关心女儿却又说不出口,而且父女俩之间的心结迟迟无法解开,最终两人生活隔阂越拉越大。父亲想要通过逃避的方式让女儿忘记母亲,女人希望留住美好记忆又懂事的一字不提,两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对方。

有一种伤害叫“我是为了你好”。在没有了解对方心意的前提下,一味地坚持自我付出,虽然感动了自己,但最终一无所获。即使是朋友亲人,也不需要不能指望自己能够明白对方所有的想法,只有沟通才是解决一切办法的良方。

好在电影结尾时,导演交出了温情的答卷,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父女两通过这次契机终于能够坦诚的相互沟通。但现实生活并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的巧合与机会,与其等待某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时机,不如现在就来一场真诚的交流。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和电影主题解读《网络谜踪》的独特之处


总结一下:

作为一部悬疑惊悚片,电影的重心并不是放在案件本身的发展与变化,而是通过伪记录桌面电影的形式将情节与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借此来表达电影想要探讨的主题。

电影的片名<searching>既是指搜寻电脑来破解女儿失踪案的过程,也是指父亲探索女儿内心的过程。失踪案就像是一个契机,让原本疏远的父女关系重新解冻,走向缓和。/<searching>电影的结尾,玛格的电脑壁纸从与母亲和合照改为与父亲的最新合影,事情总会变好的,一切都在朝希望的方向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