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这部影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只能使用黑白两色来呈现电影内容,但是虽然技术有限,电影所呈现的魅力却一点也不弱。@顾依暖



《野草莓》这部影片于1957年上映,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豆瓣评分高达8.7分。它曾经获得第17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奖,更是在第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而余华先生也曾经给予了这部影片相当高的评价:“我终于活到了27岁以后看到了第一部电影,以前看过都不是电影。”

这部影片讲述了已近八十岁高龄的医学教授伊萨克在返回母校接受荣誉学位颁发的过程中重游旧地,追忆往事,并且不断地陷入梦境,在此作用下,他也对过往自己的冷酷无情进行了反省,最终得到了心灵的救赎,平和地在晚间睡去。

这是一部以反思救赎为主线的电影,展现了伊萨克教授自我反省,从冷酷无情变得有情有爱的过程,也在这其中对人生的意义、上帝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探讨,颇具哲学意味。

今天,我将结合《野草莓》的故事情节,从其交错又不显凌乱的叙事结构、精妙的表现手法来解读这部电影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这部影片以及我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分享几个更好地体会电影中蕴藏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方法。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01 交错的叙事结构:影片利用了心理蒙太奇的手法,将梦境、回忆与现实交织,巧妙理清故事脉络

《野草莓》从开场到结束,现实中的时间其实只过了一天左右,但是在这一天的有限时间里,影片却通过梦境、回忆和现实事件的穿插,有重点地为我们呈现了主人公伊萨克教授的人生经历,呈现出了他的内心变化,最终完成了这场心灵救赎。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梦境、回忆、现实三者虽然是交替出现,但是也是相互联系,也各有分工:

①梦境:看似虚幻荒诞,却是帮助伊萨克实现心灵救赎的关键

电影开场简单交代了基本人物关系之后,就是第一场梦境。第一场梦境是一场噩梦,其中没有指针的钟表、面目全非的人、装着主人公自己的棺材都显得荒诞而怪异,但事实上,这是对教授的警示,警示他时间的紧迫,警示他不要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第二次梦境中伊萨克教授接受了审判,面对了自己曾经做错的事,梦境让他反思自己。

梦境是《野草莓》这部影片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梦境在伊莱克教授的心灵救赎之旅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它引导着他慢慢改变,给他暗示,给他忠告。

如果没有梦境作为推动力,我认为伊莱克教授基本上是不可能进行自我反省的,因为他原本是冷酷自私的,活了快八十年也没有反思过自己,如果没有梦来引导,他很难意识到他需要反省。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②回忆:追忆过往,寻找救赎

影片中的回忆,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伊萨克教授本人的记忆。

影片的大部分回忆讲述了伊萨克少年时代的事,包括一大家子人,包括初恋情人萨拉从和他自己订婚到离开他的过程。伊萨克以第三人称视角目睹了自己曾经不知道的一些事,比如萨拉觉得他们两个思想差距太大,并不太适合。

回忆的最后一小部分位于影片结尾,更像是幻觉。伊萨克以老年人的身份和年轻的萨拉相见,并由萨拉引导,寻找到了自己父母,也暗示着他寻找到了爱,最终获得救赎,可以平和地睡去。

回忆带领着伊萨克了解了许多他自己并不是很清楚的往事,也带领着他将往事重现,让他回忆完成之后能真正放下,就像最后一小部分回忆中一样获得救赎,寻找到属于他的爱,让他变得不再那么冷酷无情。

③现实:教授的现实生活,慢慢展现教授的变化

梦境和回忆是引导教授发生改变的关键,而它们所起到的作用,都将在现实中显示出来。

教授从不愿意为儿子还借款,不愿意对儿子儿媳的婚姻危机关心半分,到愿意和儿媳就她的婚姻进行谈论,愿意反思婚姻,最后变得柔软而有温度。

不论是儿媳对伊萨克教授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转变,还是女管家从伊萨克教授嘴里听到“抱歉”时的震惊,这全部都印证了教授从冷酷无情到有情有义的变化,展示出了梦境和回忆的引导产生的结果——伊萨克教授实现了心灵救赎。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02 精妙的表现手法:影片利用光影变化、独白、象征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呈现了主角的内心世界

《野草莓》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伊萨克教授的心灵救赎之旅,所以展现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伯格曼导演独具匠心,通过一系列的独特手法,将主人公的内心变化进行转化,直观地呈现在了荧幕上。

那么,《野草莓》是如何通过各类表现手法,使主人公伊萨克的内心世界具像化的呢?①影片巧妙地利用光影变化引导观众把注意力放到伊萨克教授的内心活动上来

在经历了梦境中出现的“审判”以及亡妻的控诉之后,伊萨克教授醒来,并和儿媳交谈了关于他自己、他儿子、他母亲几乎一脉相承下来的冷酷。他已经开始对儿子和儿媳进行关心,并且由路遇的那一对不幸福的夫妇联想到了自己失败的婚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

此时,三个年轻人带着他们摘的鲜花走来,他们献了花,并且赞美了教授,赞他聪明智慧,了解生活。

但是伊萨克教授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自己也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在慢慢了解自己的缺点。从一开始事事不关己,对儿子的婚姻和借款统统不上心到能够主动反思自己的婚姻,他在不断地推翻自己,否定自己以前的想法。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也是充斥着痛苦和迷茫。

影片中,在三个年轻人献花完成,转身之后,伊萨克抱着花,微微低头,且他身后的背景骤然变暗,几乎全部变成黑色

这样一来,整个镜头中伊萨克教授变成了中心点,拉近了观众和他之间的距离。同时,他身后的黑色使画面安静了下来,也落寞迷茫了下来。透过这黑色的阴影,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伊萨克教授的内心世界,看到他在反思过程中的挣扎。

除了上述画面,影片开始和结尾都出现了伊萨克在床上睡觉的镜头。开始的梦是噩梦,最后的梦代表着伊萨克真正得到了救赎。

影片中的光影变化也与这两点相呼应,同样都是夜晚,一开始的镜头以阴影为主,光亮仅能支持让观众看清伊萨克的脸,而结尾的镜头的阴影范围明显变小。

其光亮的强度和面积都不是一开始的镜头能比的,伊萨克的脸在光亮下也更加柔和,体现出他已经得到救赎,也表示了结局基本上是一个美满的结局。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②伊萨克教授的独白为我们最近距离地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离伊萨克教授内心世界最近的人无疑是他自己,也许有的时候他也无法看透自己,无法总结好他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他展现给我们的独白是最真实的。但是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到他内心的波动,感觉到他内心的变化。

教授是一个冷酷的人,影片开始就和女管家吵架,能让人明显感觉到伊萨克教授是一个固执且不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吃过早饭,在行驶路上,儿媳也控诉伊萨克教授,说他虽然表面上十分亲和,但是心里根本就不在乎别人,十分冷酷无情。

教授发生转变的开始就是从又看见少年时代的野草莓地开始的。影片中,教授在野草莓地驻足,他俯下身轻抚野草莓的叶子,心里想道:

“或许我有一点多愁善感,或许我有点累,感到一点难过,我开始想这想那并不是不可能,想起我童年玩耍的地方。”

通过这一小段独白,我明显感觉到教授开始“动了”。时隔多年,他再次来到自己少年时代的家,多年变得麻木冷酷的心终于开始软化,而且这种软化是被动的,他只能用“或许我有一点多愁善感,或许我有点累”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

自此,他开始从冷酷走向温情,并且最终完成了对自我的反省与救赎。通过对主人公独白的展现,使我们更近距离地触摸到了伊萨克教授的内心。

比起通过外在的语言环境来暗示,用独白的形式更加直接。表面上看好像不懂技巧,但其实这样的方法更能直击观众的心灵,有利于将观众的心和主人公的心相通,能更好地带着观众走进电影,也能引发他们的感慨,进而不由自主地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思,从而让电影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③影片将象征这一手法巧妙运用,内含多处隐喻

作为影片片名的野草莓首先就极具象征意味。

野草莓的出现是在伊萨克教授的回忆一开始的时候,他在野草莓地里看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萨拉。野草莓地出现在伊萨克教授小时候生活的房子周围,而且草莓地里的人又刚好是最开始深爱的女人。

野草莓对于他来说,正是代表了曾经的少年时代,代表了他的爱开始的地方,也刺激了他从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开始向一个温柔且会为他人着想的人转变。

再比如,伊萨克的第一个梦中,他先是看到没有指针的表,再是看见一个外形酷肖自己的人面目全非,最后遇见棺材,而棺材里面躺着他自己。棺材里的他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而他在恐惧中醒来。没有指针的表代表着他剩下的时间已然不多,面目全非的人正是暗示他自己的“面目全非”,而梦见他自己的死亡既是表现出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又暗示了他虽生犹死。

这些意象的应用和电影中人物的心情、命运紧紧相连,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使得电影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加的含蓄委婉,令人看来只觉韵味悠长,余味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03 基于故事内容,结合我对电影的理解,分享三个能帮我们更好地体会电影中蕴藏的价值和情感的方法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将一个故事给观众,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体会到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情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反思,让电影发挥它的社会价值,作用于现实生活。

那么,没有对电影进行过专业学习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电影中蕴藏的价值和情感,从而使电影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呢?

下面,我将结合电影《野草莓》的内容,分享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三个技巧:

①注意电影前后有所呼应的情节

电影来源于生活,但是并不等同于生活,电影中能够进行前后呼应的情节是作为文艺作品拥有的独特设计。仔细看就会发现,在电影中出现的有所呼应的情节,往往会和电影所表达的主题紧密相关。

比如《野草莓》通过儿媳从对伊萨克从不喜欢到喜欢,以及女管家听到伊萨克教授就早晨的争吵道歉时的震惊来体现出伊萨克的为人处事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比如主人公伊萨克教授,电影一开始他在睡觉,电影结束时他还是在睡觉。但这两个情节中,他虽然做的是一样的事,但是心境完全不同,一开始是被噩梦缠身内心不安,最后是平静安稳获得救赎。

这样明显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变化和成长。进而,我们就可以思考,他是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以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想必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体会电影中蕴藏的价值和情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电影。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②注意发现电影中包含的隐喻

除了野草莓、没有指针的钟表等物像,影片中的配角身上,也包含着不少隐喻。

比如萨拉,伊萨克的初恋情人萨拉在梦境中指引着伊萨克,带着他找到父母,找到救赎,而与她同名的年轻女孩萨拉在现实中指引着伊萨克。两个萨拉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都是伊萨克获得救赎的关键。

再比如伊萨克路遇的那一对总是吵架的夫妻,就是他自己和妻子的一个影射,引他反思婚姻。

包含隐喻的物像可使电影内容更加丰富,表达的情感更为浓厚,而包含隐喻的配角们,则是人物成长的关键。这些配角可以看作是主角的“替身”,和主角总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或是鼓励主角前进,或是帮助主角反思己身的问题,为剧情的发展做出贡献。

发现一部电影中的隐喻,往往更容易看懂剧情的走向,明白电影的主题。

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③尽量与主角“共情”,又要注意时刻抽离,联系自己所处的现实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角色必然是主角,主角的情感与价值观也往往与电影创作者的心灵相通。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主角的立场上,随着主角的视角去看完整部电影,则能够更好的理解创作者的情感,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也就明白了电影的主旨何在。

我始终认为,看电影,就要让电影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帮助我们成长。不管我们是否认同电影创作者所传达的理念,我们都要有所思考,同意有同意的原因,不同意也要有不同意的理由。

所以,既要以主角的视角看电影,也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思考自己的观点。这并不是多么高深的东西,也不需要我们有多么专业的眼光,只要影片对我们有所触动,就不难。

比如说我看《野草莓》的时候,就看到有网友讨论说自我反思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要等到快八十了才去反思。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在观影过程中,如果能够与主角“共情”了解电影,又能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来思考,则能更好地理解电影,使电影的社会价值得到该有的发挥。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要想看懂《野草莓》,不仅仅要看它的故事情节,从电影的叙事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看到电影蕴藏的价值和情感,则能更好地发现其价值所在,也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现实意义。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下我对《野草莓》的故事以及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结合《野草莓》的情节,分享了三个能更好地体会电影中蕴藏的价值和情感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