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于李自成的大顺,真的是刘伯温“遇顺则止”的预言灵验了吗?

蛋蛋蛋疼青年


又要说到《烧饼歌》了,刘伯温真是个大仙。

《烧饼歌》中,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树上挂曲尺”指的是明朝的“朱”姓,下一句“遇顺则止”,指的是遇到“顺”,明朝就灭亡了。

至于这个“顺”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解读《烧饼歌》的人,都有两种看法。

第一看法认为,“顺”指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趁着明末动乱揭竿而起,征战四方。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此后攻进京城,导致崇祯帝自杀,算是应验了刘伯温的预言,大明“遇顺则止”。


不过,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个“遇顺则止”,指的是清顺治皇帝。

(清军入关)

1644年顺治帝在多尔衮的辅佐下,顺利击败李自成军,入主中原。此时,清军虽然占据了北方,但是明朝宗室和士大夫们,大多逃往南方,占据半壁江山抵抗清兵。

从1644年到1683年,南明经历四帝一监国,在半壁江山延续着明朝的统治。一直到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才算是正式终结了明朝。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自成虽然攻进京城,迫使崇祯自杀,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消灭明朝皇族政权。如果这么说的话,似乎这个“遇顺则止”,指的是顺治帝。

不过要是真较真儿的话,说顺治帝也有点不太合适。因为从1662年郑经来到台湾,依然沿用永历年号,名义上依然属于明朝政权。

到1683年台湾被攻占,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这个朱术桂虽然只是个象征性的存在,但人家确实是朱元璋的正牌八世孙,可以代表明朝政权的。

1683年,已经是康熙二十二年,如果说这时候才算明朝政权彻底终结,那就和顺治没那么大关系了。

所以,对于这个“遇顺则止”的两种解读,都算对,也都不太合适。


不过如果参考《烧饼歌》中的另外一句话,似乎这个“顺”指的就是李自成的大顺。

(刘伯温)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这一句指的就是明朝灭亡,共历十八位皇帝。刘伯温这么说,显然没有算上南明政权的那些皇帝。

所以,从这一点分析的话,刘伯温认为是李自成毁灭了明朝。


当然,这是基于《烧饼歌》内容本身的分析。至于这个《烧饼歌》到底是真是假,有没有预言这种事情,那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七追风


这个预言来自于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烧饼歌》,据说是刘伯温所作。

太祖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答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练金精龙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争国乎?   
刘伯温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烧饼歌》以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对话为基础,因为是在朱元璋在皇宫吃烧饼的时候,故因此而得名。

这本书包含了对明、清、民国乃至现代的预言谶语,比如燕王靖难,魏忠贤乱政,崇祯皇帝自缢等等,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与《推背图》一起成了中国谶语文化的代表之作。

事实上,“遇顺则止”可以说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说大明亡与李自成的大顺。明朝灭亡,实际执行者应该是建立顺朝的李自成,所以“遇顺则止”可以说是在李自成身上得到了验证。

另一种则是说大明由清朝的顺治朝终结。满清在入关前的年号,都不能算得上是公认的纪年,直到顺治时期,才为史学界视为取明而代之后的新朝代,所以明朝终结后的第一个年号“顺治”也就成了“遇顺则止”的另一番解释了。

讲完了题目,不禁想问一句,《烧饼歌》这么神奇的预言书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呢?

其实,在明离子看来,这本书是由后人借刘伯温之名写的一部事后诸葛亮式的伪作。

因为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过此作的作者是刘基,最重要的是,在民国之前,此歌从未出现在史料中不说,甚至连野史中,都未曾有耳闻。

所以,《烧饼歌》极大可能是清末民初之人,假借刘伯温之手写的伪预言。

因为你会发现,烧饼歌和推背图一样,越往后写越含糊其辞,而前面的部分却描写的异常精准,这也从它自身内容上证明了此作并不是真正的预言。


明离子


“遇顺则止”是刘伯温比较著名的预言。要说明初的刘伯温能预测几百年后的事情,可信性还是比较低的,更多的是民间的神话。

文学记录

明朝梁亿作了本书《遵闻录》,里面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

这大概是遇顺则止的最早记录了。

后人可以为之

要说刘伯温可是明朝有名的大臣,他的“遇顺而止”自然也就被后世起义者利用了起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而李自成在张献忠之前建立了大顺政权,张献忠被抢先一步建立了大西政权,国号大顺,而清政府在新立的皇帝也被称为顺治帝,这三股势力不管谁灭亡了明朝,都实现了遇顺则止。

这三个政权千方百计要跟“顺”沾边,无非就是为了笼络民心,让自己师出有名,更能加速明朝的灭亡。也就更增加了这条预言的成功性。

神机妙算

综上,如果“遇顺则止”是刘伯温说的,那么刘伯温则是一个神人了,或者说他参透了中国的历史。历来农民造反,要有个名头,打个口号,比方说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就是笼络天下的汉人。而刘伯温的“遇顺则止”则给了这些农民起义一个响亮的口号,加上自己的神机妙算的民间知名度,这句话流传必然广泛,后世起义者也必会拿此口号进行起义。所以从这方面看,刘伯温可谓洞察久远。


用户68704285550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传奇人物,他神通广大,料事如神,被后人成为诸葛亮第二,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是朱元璋能够夺取江山的重要人物。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那句“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

刘伯温不仅善于谋划,还能预言后世。比如南京城墙修好后,朱元璋自认为固若金汤,便问他谁能翻越?刘伯温说,这城墙人是过不去的,不过燕子能飞过去。事实证明,确实是有一只燕子飞过了城墙,不过这只燕子是燕王朱棣。

朱元璋还问过刘伯温,他建立的明朝能维持多少年?朱元璋这样问肯定希望江山永固,这个问题不好答,刘伯温掐指一算,对朱元璋说,您可不能杀我。看到朱元璋点头,刘伯温便说了四个字“遇顺则止”。

朱元璋单单把順字拆开来看,是三百单八,三个数字。308年,这已经不短了。看到朱元璋心里面美滋滋的,刘伯温也没有多说什么。不过,这次朱元璋理解错了。这里的顺,指的是李自成、张献忠和爱新觉罗福临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都和顺字大有关系。

李自成和顺有关系是因为他建立了大顺政权。张献忠和顺有关系是因为他大西政权的年号是大顺。和福临有关系,是因为他使用的年号是顺治。在这三个顺的合力下,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了,存在了276年,和朱元璋理解的308年还差了不少。


石头说历史


刘伯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位知名人物,他的计谋冠绝天下,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同时,他的预言也很精准,相传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能掐会算,在民间的评价很高,很多地方都有关于刘基的传说。

相传,当初朱元璋为了请刘伯温出山,还费了很多功夫。曾经朱元璋曾命令他去预测明朝灭亡的日子,他在卜卦之后说出了答案:遇顺则止。意思就是说,只要明朝在未来遇到“顺”字,就会灭亡。

朱元璋对“顺”这个字进行了详细分解,结果写出了“川百八”这三个字,朱元璋于是认为明朝会在第308年的时候灭亡。为此,他思忖良久,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308年足矣。”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朱元璋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明朝最后是毁于李自成之手,而李自成所建立的政权,正好叫大顺政权。

无独有偶,传说清朝入关初年,在江南地区大肆杀戮。有一个亲王带领清军打到江南以后还师,从南方往北方走,走到了刘基的故乡青田县,说刘基既然是个神人,那么他的坟墓必然要留意,就把他的坟墓挖开,看看有什么神秘。一挖不要紧,发现一个石碑,这个石碑上写了句话,“顺治三年春,如何开我坟”。意思就是说刚刚建立的清朝,入关不久,你怎么能够开我的坟呢?事实证明,他不但预测到这一年清朝的军队要挖开他的坟。而且碑的背面写了几句话,把这个亲王吓坏了,说“贝勒贝勒,天下无敌。生于北方,死在浙直”。结果亲王回去以后吓得一身病,一命呜呼了。

虽然这些都是民间的传说,但也给刘伯温增加了神秘色彩。

相传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性格也是十分狂傲,有一次他前往成都附近拜访诸葛亮的武侯祠,在走入大殿之后,刘伯温擦拭了一下诸葛亮塑像上的灰尘,然后自言自语:“都说诸葛亮能掐会算,死后成就三分天下的壮举,立有不世之功,但是我刘伯温却更胜一筹,能帮助当今圣上取得天下,难道他还能算到我今日在此题词吗?”于是刘伯温二话不说,就在武侯祠的墙上写下了一副对联:“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写这副对联的目的不方而寓,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要比诸葛亮要高。写完之后,洋洋得意的刘伯温命令士兵搜查武侯祠,想看看诸葛亮有没有留下兵书。结果当士兵们将“武侯祠”的牌匾摘下来之后,刘伯温发现了牌匾之后刻着一首28字古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我知后有刘伯温,你知你后有何人?”

刘伯温看后大惊失色,冷泪如流。原来早在1100多年前,诸葛亮就算出了他会写下的诗词,并且还提前以诗的形式对刘伯温进行了“警示”。

刘伯温看到这首诗后,感悟到自己功高震主,过于洋洋得意,势力引起皇帝的猜忌,引来严重的后果,于是急忙在武侯祠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回去后,主动向朱元璋请辞告老还乡,归隐山林,安度晚年。

非但刘伯温深不可测,他的弟子也不容小觑。相传铁冠道人张中就是刘伯温的徒弟,他曾跟随刘伯温学习过很长时间。他尤其擅长太乙术数,后期他也跟随了朱元璋,但那时朱元璋只是还在郭子兴手下。但如此他却预言朱元璋以后被成为皇帝。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果真是成真了。

后来,到了建文帝时期,张中又做出了一个超级预言,16个字: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那时候也没有人明白他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直到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起兵,人们才明白,原来他说的"燕",就是燕王朱棣。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1.不要说是李自成了,就是后面的清朝也不会把明朝灭亡的,所以说,明朝打江山容易,做江山难,就是这个道理,辛辛苦苦的把江山打了下来,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办法去守住江山,不要说刘伯温的话了。就是当时老百姓一句话,也是预言。

2.正是因为明朝把江山打了下来,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只有朱元璋自己稳稳的做皇帝,到终,等他到二代皇帝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就是说,刘伯温提前想到的问题,就是成了预言!


80后的心里话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了,封建社会以来,官僚士大夫阶层通过垄断知识文化,逐渐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于是乎,在历史上,对于自己喜欢的,符合自己利益的东西便大肆吹捧,对自己不利的,便极力贬低。刘伯温所谓的预言也是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文人士大夫惧怕朱元璋,在朱元璋死后极力贬低朱元璋,为何?因为朱元璋在治理吏治上是铁腕手段,杀掉的贪腐知识分子无数,所以后人称他为暴君,这个暴君就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给与他的称号,而不管民间百姓对朱元璋是多么爱戴。

刘伯温是被朱元璋逼死的,为什么?因为以刘伯温为代表在朝中逐渐以刘伯温的家乡青田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党派青田派,这个政治派别与胡惟庸他们的政治派别一样任用私人,偏袒士大夫自己的利益,贪污受贿,祸乱超纲,所以朱元璋逼死了刘伯温。这让很多士大夫害怕或者仇恨,所以在刘伯温死后极力贬低朱元璋,尤其在清朝正统性受到质疑的时候,清朝主导了明史的修订,甚至民间这些杂七杂八的歪理邪说也掺杂进来,极力贬低明朝江山,借以抬高自己。

所以说,到底是谁无耻呢


粮食的一生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中国古代开国皇帝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们还是幻想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够永世流传,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强汉也只不过延续了四百年,短命王朝更是多了去了。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创者,他自然很关注明朝的命运。希望国祚永续。

于是问到刘伯温,我大明王朝能够延续多久。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的脾气,开始不敢说实话,只是搪塞了一下。朱元璋发现刘伯温的难处,就说不会降罪于你。刘伯温说,我大明王朝国祚可以延续300年,遇顺则止。朱元璋说,300年也是不错了。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直接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只可惜李自成没有皇帝命,军纪涣散,属下进京后烧杀抢掠,遭到百姓的一致反抗,不得民心,遂被清军推翻政权。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年号中也含有“顺”字,所以明朝就灭在了“顺”字上。


形而上谓之道


明朝亡于小冰河时期的天灾,蝗灾,瘟疫,阉党,土地兼并严重和不断在关外对付满清精锐兵力尽损。上述原因如果不存在以明朝部队的实力够灭李自成数回了。刘伯温《烧饼歌》中那些什么每一句话连李自成名字都拼出来的那是针对简体字还可以说的通,问题是明初写的汉字是简体字吗?如果是繁体字那么还说的通吗?至于后面什么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也能预测到,感觉都是在扯了。刘伯温这么牛,为什么不把明朝的制度定好一点,让明朝繁荣昌盛的时间长一些。所以刘伯温的预言并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