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蛋雞年入20多萬元,怎麼做到的?

內容提要: 山東高唐縣琉璃寺鎮毛莊村村民崔在強靠養殖蛋雞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從最初打工年收入不足2萬元到現在創業年收入20萬元,他養殖蛋雞的規模越來越大,效益也越來越好。踏實肯幹的崔在強,還當選了村黨支部書記,他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山東高唐縣琉璃寺鎮毛莊村村民崔在強靠養殖蛋雞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從最初打工年收入不足2萬元到現在創業年收入20萬元,他養殖蛋雞的規模越來越大,效益也越來越好。踏實肯幹的崔在強,還當選了村黨支部書記,他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養殖蛋雞年入20多萬元,怎麼做到的?

  每天清晨5點左右,崔在強到雞棚內,用遙控器打開自動上料機,新的一天便開始了。

  國慶節前,記者在佔地15畝的養雞棚內見到崔在強時,他正在作餵養記錄。“大學畢業後打了9年工,父親身體有病,創業也有風險,所以創業的事一直也沒有付諸實踐。父親去世後,家裡一直不寬裕,壓力很大。後來聽說搞養殖業有優惠政策,看到鄰村養雞的效益挺好,自己就想試試。”崔在強說,從2010年籌資、選址,承包場地、修建雞棚,一直到成立養殖合作社,這其中有艱辛也有收穫。

克服困難 收穫喜悅

  在雞棚附近那不足30平方米的簡易磚房內,放置著崔在強夫婦的全部家當,他們二人省吃儉用,將全部心血放在了蛋雞養殖上,有時候忙起來甚至顧不上吃飯,創業的艱辛可見一斑。

  儘管在養殖前請了專家和養殖大戶進行指導,但由於沒掌握通風技巧,第一批蛋雞出欄時,崔在強損失了5萬多元。對於當時並不富裕的崔在強來說,損失無疑是巨大的,但他並沒有氣餒。他到周圍其他養殖專業戶那裡學習,並上網查資料,堅持觀察蛋雞成長並記錄,終於有了豐富的養殖經驗。他認為,什麼困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也正是在這句話的激勵下,崔在強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如今,崔在強聯合本村4名村民,成立了琉璃寺鎮富華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共有5個養雞棚,佔地2700平方米,存欄量2.5萬餘隻,日產蛋2100餘斤。“當前市場價4塊7毛錢一斤,快過節了,銷路更不用愁了。現在的生活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算是苦盡甘來了。”崔在強說。


感恩家鄉 帶頭致富

  “現在除了來打工的村民,來學習養殖經驗的村民回去自己養殖的也不少。”崔在強介紹說。

  毛莊村村民劉英說,她除了種地,閒時還在雞棚打工,一天只工作3個小時,一天60元,不僅提高了收入,還可以學習養殖經驗。村民崔志和說:“崔志強為人溫和,能吃苦,踏實肯幹,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養殖經驗。希望能搭著政策的順風車,多賺點錢,過上好日子。”

  從創業至今,崔在強沒有一天不考慮如何將自己的蛋雞養殖業做得更大更好。在這個40歲的農家漢子心裡,一直裝著沉甸甸的責任,一是如何讓自己的創業路走得更寬更遠,二是他希望更多的人學到蛋雞養殖技術和經驗,幫助村民增收致富。“村民選我當支部書記,就是信任我,我更得加把勁兒,讓更多的村民儘快致富。下一步我們合作社計劃將雞棚擴大到8個,將存欄量提高到4萬隻,同時吸納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共同學習,共同致富。”崔在強說。源自農村大眾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