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武圣关羽的十大耻辱:在电视新三国中,相信不少人对关公这角色感到有些气恨,说白了就是脑袋瓜子不好使,有啥事就扭到一根筋上。其实,关公一生做了那么多错事,丞相诸葛亮早就对他不满。不叫他守荆州偏逞能,到荆州破坏了蜀吴联盟,落了个失荆州、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凭这些就不能给他谥号。

  真实历史上的关羽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未报曹操之恩于白马坡时斩颜良诛文丑,并告诫曹操三弟张飞更有万夫不当之勇,后于华容道又不忍杀害曹操将其放走。襄樊之战时与庞德大战被其暗算,导致后来与徐晃单挑时右臂少力无法取胜,又因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死后魏蜀吴三个国家都为其举办丧礼。

  在传统戏曲中,关羽属于”生“角,脸谱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间三粒,鼻子左右各两粒;七粒朱砂痣,红似点血,因此显得格外威风。以关羽为主要角色的京剧故事有《斩熊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屯土山》、《月下斩貂蝉》、《过五关》等等。

但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诸葛亮只好伏案写了谥号“壮谬”,就是大谬人的意思。

  关羽一生,其功劳远抵不了他的过错。说刘备的统一大业就是葬送在他手里也殊不为过作为“千古名将”,关羽之“奇”,还“奇”在他的高傲自负。史书上称关羽:“刚而自矜”、“性颇自负”。当然,自负到自矜的地步,那确实是过头了。 关羽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小说里表露无遗,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比如诸葛亮就曾对刘备说:“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所谓“傲上而不忍下”,是说关羽自以为能力超人,虽然对刘备没有特别表现出傲气,但是对诸葛亮等上层的人则随时表现他的傲气;同时对待手下,关羽却往往不知有所体恤。关羽超人的力量和致命的弱点,都根基于与众不同的高傲和自负。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当然,凡高傲自负的人,都有过人的本领或才华,否则就是狂妄自大,牛皮大王。 当时所有人都对关羽刮目相看,关羽非常自豪地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大家一听到我的名字,脑袋都缩到脖子里头,像乌龟一样逃走了。关羽的名声能起到吓退敌兵的作用,不用像张飞在长板桥大喝三声。关羽名声远扬,可以先声夺人。

  连曹操这样的英雄,早在“温酒斩华雄”时就为关羽的勇猛所深深折服,一生都对他怀有崇拜之情。直到关羽死了,曹操都要感叹:“关将军真天神也!”因为关羽有这种过人的本领,所以他的高傲才是有本钱的高傲,他的高傲才是他真正个性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的性格,他的长处很可能同时就是他的短处。关羽的这种高傲自负,使他勇往直前,智勇双全,无人可敌,这是他的长处;同时也造成他的短处,就是过于高傲,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胆力和才能深信不疑,目空一切,总是瞧不起他人,与他人较劲儿。

下面是网友总结的关羽一生十大耻辱纪录,虽然也反对者不少,但细细看来也不无道理。

  一、拼纪灵,久攻不克,原形乃现。

  “纪灵事件”是关羽武力遭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云长30合战不下的纪灵却被张飞不到10合刺于马下。

  关羽与纪灵一战的始末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关公战斗特点:力大刀沉,属于力量型选手。攻击冲击力压迫力超强,尤其是刚交手那几回合犹如泰山压顶。另外从别的战例可以看出关羽对一流高手的持久战并不占上风甚至稍占下风。因而关羽与人对决最大的可能是幺麽刀起头落,幺麽久战不下。另外关羽还有赤兔马快的优势,在一些特殊场合不可忽视。

  对关公战斗特点有所了解,我们可以再看其与纪灵一战。

那纪灵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是日引兵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天子诏,以讨不臣。汝今敢来相拒,罪不容诛!"纪灵大怒,拍马舞刀,直取玄德。关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强!"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

  同样先看背景情节:刘备被胁迫犯袁术边境,纪灵处于保土卫疆的名正言顺的位置,而刘关张则为受人胁持,并不想真心对抗袁术,所以,双方心态上关某处于下风。而且,很有可能刘备并不想杀袁术大将而使双方结下不可调和的梁子,因而关羽只是击退对方而已。

  从战斗特点上看:

  1、 纪灵使刀,于刀法上有很高造诣,于是使大刀的关羽在武器上失去了神秘感。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2、 纪灵大刀重50斤,虽然没有关二爷的大刀沉,但翻翻演义即可发现,老罗对武器斤两的说明并不多,即便连颜良文丑也只是说明其使刀是枪而不说斤两,可见,纪灵的50斤三尖刀在当时还是很重的。由此可以推理,纪灵的战斗特点也是力大刀沉。于是在战斗特点上关某又无太大隐秘优势可言。

  3、纪灵撑过了关羽的前几合,于是关羽失去了“刀起头落”的最佳时机。之后的关羽,

  其战力应该只是一般的超一流武将水平,虽然相对纪灵仍保持整体优势,但完全没有前三合那种战斗力大爆发式的“超强绝伦”的优势。

二、对黄忠,老将留情,保全性命。

  关羽轻视诸葛亮的介绍,轻视黄忠,带五百校刀手杀奔长沙。结果,与黄忠大战打成平手。后来关羽不杀马失前蹄的黄忠,而黄忠射箭没杀关羽。太守韩玄大怒,欲杀黄忠,但被魏延所救,献了长沙。黄忠就归属蜀国了。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第一场,双方比试刀法。黄忠出场之前,长沙郡校尉杨龄主动请战,被关羽两三个回合砍于马下。罗贯中是要用杨龄的速败衬托关羽的强大,但同样,也证明了黄忠武力的强大。黄忠提刀纵马,冲向关羽。两人交战,“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书中又写“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一般在写到恐某某有失,是说这个人的武力要弱一点。但此处是个例外,因为后面还有一段关羽的心理活动:“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关羽在心中承认,以正常的方式作战,自己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黄忠全无破绽——至少可以证明黄忠的武力和关羽相当,甚至在关羽之上。要知道关羽一向心高气傲,武力能够被其认同的人,除去黄忠就只有张辽、张飞了。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黄忠暗地里称赞关羽。

  第二场,许多读者的印象中,是关羽凭借拖刀计获得了胜利,然后义释黄忠。其实不然。

  书中写到,两人交战五六十个回合,胜负不分。关羽如此力战,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拖刀计更像一点,另一方面也是想试试自己有没有能力不用拖刀计取胜。事实证明,不行。于是关羽调转马头,假装落败。黄忠追赶,“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原来,并非关羽用拖刀计砍翻了黄忠,而是黄忠自己的战马被绊倒,黄忠被掀翻。之后,关羽举起刀,大喝,说自己暂且不杀黄忠,让黄忠换马再战。

也就是说,黄忠之败,并非败于关羽的拖刀计。至于关羽的拖刀计能不能打败黄忠,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三场,黄忠换了太守韩玄的一匹青马,青马并非名马,而是青色的马,应当比寻常的马稍微好一点,但距离赤兔马,甚至的卢马那都差了许多。黄忠骑着这样的战马又和关羽大战了三十回合。之后黄忠诈败,关羽追赶。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像这样一员将领在前面跑,而关羽在后面追的情景,演义之前也有出现。关羽斩杀文丑,就是文丑在逃跑时被脑后一刀。此时关羽也是骑着赤兔马快马赶去,却丝毫奈何不了黄忠。一方面是黄忠箭术了得,一旦关羽接近,一箭射去,关羽必然遮挡,速度就要受损,另一方面却也可以证明,黄忠是一位攻守兼备的出色将领,关羽虽然马快,却很难突袭成功。而第三箭黄忠射中关羽头盔缨根,更证明就算关羽再怎么遮挡,黄忠依然可以射杀关羽。

  三场战斗下来,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正常作战,关羽和黄忠平手,关羽不能用其擅长的突袭取胜,拖刀计能否获胜还不知,黄忠却可用其箭术取关羽性命。长沙之战中,关羽PK黄忠,当是以关羽落败,黄忠胜出告终。

若非是韩玄要斩杀黄忠,而魏延又杀掉韩玄,救下黄忠,献上长沙,以关羽的武力、兵力,根本不可能夺取长沙。

  而在这长沙一战中,黄忠的种种言行,也为后来关羽厌恶黄忠埋下了祸根。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黄忠虽然年老,却和关羽一样,是一个非常自信或者说自负的人。当关羽来攻打长沙,韩玄很担心,毕竟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天下闻名,可黄忠却说,主公不用担心,凭自己手中这张弓,这口刀,一千个来一千个死,根本没有把关羽放在眼里。当关羽和黄忠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关羽问:“来将莫非黄忠否?”黄忠说:“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活脱就是关羽的口气嘛。关羽还从没有见过有人这么狂妄,这么看不起自己,于是大怒,说,我特来取你首级!于是两人作战,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关羽根本无法取胜。

  三天战斗中,关羽占优势的是第二战,而关键的最后一战,却以黄忠的胜出结束。当世人评价长沙之战的时候会怎么说呢?多数人只会记得最后,是黄忠放走的关羽。

  三、战吕布,死缠烂打,恬不知耻。

  论吕布,尽管曾当过主薄的文官职位,但是他重女色,不听臣子的意见,此国必亡于关羽也。

论关羽,刘备和孔明曾放心让他独守荆州,可知此人在战略上比较有头脑,唯一缺点就是自大,死的时候也死在他的性格上害了他。

  关羽战吕布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话说虎牢关下,诸侯云集.天下豪杰,奉先神威。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布大喝一声“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话音未落,幽州公孙瓒,舞动铁槊直取吕布,前去送死。吕布挥戟,战不三合,公孙招架不住,拨马败退。吕布纵马直追,危急关头.忽闻一声怒吼,"三姓家奴吕布休要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

  诸侯军阵之中,一将飞出,圆睁环眼,,怒声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张翼德! 吕布舍弃公孙,疾取张飞。二将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势震八方。诸侯喝彩,声盖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酸!

  当时恼了虎将关云长,瞪起丹凤眼,竖起卧蚕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催马上前,夹击吕布。刹那间,刀若闪电,矛似流星,奉先画戟,更犹若猛虎搜山,神龙出海。时有兵刃撞击,响彻八方,声闻于天!关张奋力,三将酣战三十回合,战不倒吕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三人战得难分难解之时,诸侯军中,奋起一将,手持雌雄双剑。刘备刘玄德,一马当先,前来助战。三英合力攻杀,意欲将吕布斩于军前!虽吕布雄勇无双,无奈独力难支。大战多时,遮架不住。画戟带风,急取刘备,玄德急忙闪躲,再凝神看时,奉先已然纵马杀出。正是放开玉枷脱蛟龙,反身飞上虎牢关。

虎牢关前,神将天威。桃园三英,兄弟扬名。

  四、无头脑,荆州不守,比武马超。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由于庞统的意外死亡,诸葛亮只好带着大部分人马开赴西川战场,使关羽成为荆州荆襄九郡的唯一管理者,拥有了刘备集团几乎所有的领土,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由于他自己断送了整个荆州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关羽的位置都无人撼动,而且无人可比。

  但是,即使这样的显赫地位,依然没有满足关羽的虚荣心。

  当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关羽妒忌心又起,要求与马超比武。此时,关羽地位和名气已经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无以伦比了,他怎么还要与马超比武呢?

  马超这个时候的名声,应该说引起了关羽的虚荣心的爆棚。马超在此之前,曾经带领西凉兵马杀得曹操丢盔卸甲,英名传遍天下,而在马超投降刘备之前又和张飞杀了个昏天地暗,不分胜负,这让关羽很不爽。

  在关羽心中,他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战神,没有人可以并肩相比的。但是,关羽心中的永远的痛就是张飞和赵云,因为这两个人也是天下公认的英雄好汉,而自己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比他们两个人要强,而且是强很多。自己也不好意思提出和自己兄弟比高下的要求,所以一有这样的机会关羽总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确实是个超人。前面在攻打长沙时,关羽已经这么做了,张飞赵云要带三千人,自己就只带五百人,现在知道马超和张飞打了个旗鼓相当之后,关羽就坐不住了。

而孙权早就对关羽的一切了如指掌,便有意欲擒故纵,先给关羽以甜头,于是,就有了关羽晚年“决战庞令明”、“放水淹七军”等辉煌战绩,使得已过花甲之年的关羽以为自己“廉颇不老”,还是英雄少年呢!飘飘然中,似乎已忘却自己已然两鬓染霜。事实上,他岂能真的与东吴后起之年轻人匹敌?不失败那才是不正常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从周瑜、鲁肃到吕蒙、陆逊,东吴将领人才辈出,经历了几代人,想必关羽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关羽却一直苦撑着,不是身边没有人才,而是关羽不服老,认为自己还能行,不去发现和培养青年将领。就算刘备、诸葛亮早已萌生了让关羽引退之意,但谁敢去捅这个马蜂窝? 诸葛亮一生行事格外谨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聪明睿智无人可及,用人上坚持原则而近乎苛刻,惟独对关羽多有顺从,甚至还有屈尊迎合之意,纵令他考虑到了关羽与刘备的特殊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与关羽不可一世的性格有关。

武圣关羽一生中十大耻辱

  当一个人骄横到了让他精明无比的上司都迁就他的地步,恐怕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日子要到头了。关羽失败的道理当该如此。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毛泽东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假如真有时空隧道的话,关大将军读到后世伟人的这句话时,该作何感想?是不是会在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时,羞愧至脸红,而后变成真正的美髯公呢?

如果这篇文章让您阅读愉快,别忘了点赞、关注、收藏、转发哦,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