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秦相李斯出身于无权无势的平民家庭,跟着儒家学派的第三位大师荀况上过学。大概李斯在其青少年时代看到过并亲身体验过一个无权无势者所饱受的种种屈辱,所以当他后来进身当了小吏,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与国家粮库中的老鼠之生活巨大差别的时候,李斯深有感慨地说:“人活一辈子就如同老鼠一样,关键就看你给自己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地位啊!”于是他对贫穷卑贱的生活极端蔑视,深恶痛绝,他决心拼死一搏,要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谋求一种出人头地的富贵尊荣。当他告别他的老师要到秦国创业的时候,他说:“如今七雄并立,虎斗龙争,秦王赢政正想吞并天下,称帝称皇,这可是我们纵横家发挥作用、操纵时局的时代。一个人长期处于卑戏地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不感到痛心疾首,不积极地寻求改变,还要高唱什么‘安贫乐道’,说什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最无能的表现,是莫大的悲哀。今天李斯我下定决心要到秦国去为秦王赢政效力了!”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这里突出表现了李斯性格的两方面:一方面是他强调抓紧时机建功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这一点没有错,司马迁的人生观就是歌颂这种“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史记》中的人物,很多都具有这种品质。但这不应该是最终目的,这要看你究竟是为何而做?你的行为能不能能给国家、给黎民百姓带来好处。很遗憾,李斯对此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这就决定了李斯后半生沦为千古罪人,既葬送了秦王朝,又葬送了自己与整个家族的可悲可鄙的下场。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李斯的前半生是秦王朝的大功臣,其历史功勋足以名标青史。李斯的功勋首先是协助秦始皇消灭了东方六国,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李斯入秦后,由于他积极劝说秦始皇看准时机狠下毒手,要凭着秦国的强大,迅速地消灭东方六国,以建立统一的国家,使自已称皇称帝。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相国吕不韦的长史。李斯对东方六国采取的行动纲领是:一,拿出大量的金钱财宝以收买东方各国的王侯将相等决策人物,让他们给秦国服务,帮着秦国消灭他们自己的国家;二,如果哪个人不受收买,坚持效忠其本国,那就马上派刺客把他杀掉;三,在以上软硬兼施分化瓦解之下,紧跟着就是浩浩荡荡的秦国大军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于是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三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前后只用了二十多年,就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地实现了全国统一,把秦始皇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李斯历史功勋的第二方面,是在统一全国后协助秦始皇制定并推行了一套新制度:即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及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衡,明法度、定律令,对外征讨四夷,等等。李斯在这些地方都表现得气大声宏、锋芒毕露,对稳定秦王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正是由于秦始皇与李斯的这种亲密合作,从而使秦始皇的功勋盖世,被明代思想家李称之为“千古一帝”,而李斯是秦始皇的头号功臣,因而秦始皇有哪些丰功伟绩,李斯也应该都有他相应的一份。于是李斯也胜利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由长史上升为廷尉,又由廷尉上升为丞相,“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李斯有多少儿子,都娶秦始皇的女儿;李斯有多少女儿,都嫁给秦始皇的儿子。到此为止,李斯与秦始皇真可谓“彼此双赢”,李斯的主观要求与秦始皇的客观需要完全一致,故而皆大欢喜。而李斯的对公、对私也都还没有显露出任何矛盾凶险的迹象。

此人前半生为统一国家功勋卓著,后半生却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

李斯的后半生却在秦始皇死后出卖灵魂,投靠了阴谋家赵高,伪造秦始皇遗诏,逼死公子扶苏,害死将军蒙恬,自己也被赵高谗言杀害,身死族灭,沦为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的千古罪人。李斯有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能抓住时机,帮着秦始皇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是为世人所称赞的;李斯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不能坚持持原则,竟出卖灵魂,变节投靠赵高这样的乱臣贼子,倒行逆施,不仅毁了国家,也毁了他自己以及他的整个家族,这正是后人所鄙视的;李斯受赵高愚弄、并被赵高所害的人生悲剧,是令后人同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