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好朋友蓉在理发店里做头发,中间进来一个电话。

因为不方便接听,蓉按了免提,电话那端传来一段低沉的男中音。

  • 男:喂,你在哪呢?

蓉:我在做头发。

男:哦,那一会儿有什么安排吗?

蓉;没有啊,做完就回家了。

男:那麻烦你帮我把衣架上的两件呢子大衣送去干洗吧,我下周出差,应该会用到。

蓉:是一件深蓝色和一件咖色的吗?嗯。我知道了。

男:那辛苦你啦,没事先挂了。

店里的小妹好奇,忍不住问蓉:“这是谁啊?你男朋友吧?”

蓉说:“哪是什么男朋友啊,这我老公啊,都结婚十年啦。”

小妹大惊:“十年?!可据我所知,身边的老夫老妻们对这类家事,不是应该拿起电话就说‘喂!你在哪?早点把我衣服送去洗了!急等着用!’吗?”

蓉笑着解释说:“先生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从认识他起,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一律是谦逊有礼的态度。

不仅他如此,他家里人也这样。刚开始跟他家人打交道,我也有点不习惯。

你帮他们随手买点水果、收拾家务、做个小菜,他们会说:“谢谢你哦,麻烦你啦,辛苦你啦。”

后来慢慢发现,他们这样说话,并不是跟你客气、拿你当外人。而是就这样的语言习惯,不仅是对儿媳,对儿子、包括对自己孙子,都是这样。

嫁给一个说话温和的男人(家庭),日子久了,倒也发现其好处来。”

第一是蓉自己的性格在发生改变。

以前脾气火爆,现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连她自己家人都说,现在和她说话明显比以前顺畅舒服。

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来。

家里的那些问题,有什么是不能好好说话解决的呢?

第三是儿子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性格阳光活泼、健康开朗。

他说话也小绅士范儿十足,在人群中从不畏生,也懂得照顾别人,这一点很令家人欣慰。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

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的确幸福感更强。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 本来丈夫只是想让妻子关一盏灯,调节一下眼睛。却一开口说成:你开那么多灯干嘛?不浪费电?!就不知道考虑一下别人!

本来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尽快收衣服。一个电话打过来,却成了质问: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

本来丈夫只是想建议妻子,这条路上直行更安全。话到嘴边却成:怎么随便变道!不要命了吗?撞上责任都是你的!你负得起吗?

本来母亲只是批评儿子,考试可以更加认真和仔细。一张嘴成了:你这眼睛干嘛用的?跟你爹一样瞎!

明显可见: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而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不仅是夫妻之间,后者也更容易与外人发生是非口角。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15:1

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骇人听闻的武昌火车站砍头事件,起因只是一碗面涨了一块钱。

而如果店老板换一种平和的口吻,说:“对不起,春节开始因为原材料上涨,我这也加价一元钱。还没来得及改动标牌,请您理解”。多半会相安无事。

可事实是,这老板盛气凌人的说:“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吃不起别吃,给老子滚!”结果遇上了同样脾气暴戾和性格偏执的吃客,却不想丢了性命。

我们的语言似乎在暗示着肢体语言,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当说话文明有礼,肢体语言也跟着优雅讲究起来,做人处事更加圆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边的正面反馈。

而当说话粗俗暴戾,肢体语言也跟着嚣张跋扈,做人处事更加乖张偏执,也更容易陷入周边的负能量中。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多半成长于家庭。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争吵,无论谁赢,输掉的总是孩子。而大人的通达,哪怕表面不争,真正赢的,总是这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