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秦相李斯出身於無權無勢的平民家庭,跟著儒家學派的第三位大師荀況上過學。大概李斯在其青少年時代看到過並親身體驗過一個無權無勢者所飽受的種種屈辱,所以當他後來進身當了小吏,看到了廁所中的老鼠與國家糧庫中的老鼠之生活巨大差別的時候,李斯深有感慨地說:“人活一輩子就如同老鼠一樣,關鍵就看你給自己選擇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地位啊!”於是他對貧窮卑賤的生活極端蔑視,深惡痛絕,他決心拼死一搏,要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求一種出人頭地的富貴尊榮。當他告別他的老師要到秦國創業的時候,他說:“如今七雄並立,虎鬥龍爭,秦王贏政正想吞併天下,稱帝稱皇,這可是我們縱橫家發揮作用、操縱時局的時代。一個人長期處於卑戲地位,過著貧賤的生活而不感到痛心疾首,不積極地尋求改變,還要高唱什麼‘安貧樂道’,說什麼‘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是最無能的表現,是莫大的悲哀。今天李斯我下定決心要到秦國去為秦王贏政效力了!”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這裡突出表現了李斯性格的兩方面:一方面是他強調抓緊時機建功立業,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創造自己人生的輝煌。這一點沒有錯,司馬遷的人生觀就是歌頌這種“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的人,《史記》中的人物,很多都具有這種品質。但這不應該是最終目的,這要看你究竟是為何而做?你的行為能不能能給國家、給黎民百姓帶來好處。很遺憾,李斯對此是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這就決定了李斯後半生淪為千古罪人,既葬送了秦王朝,又葬送了自己與整個家族的可悲可鄙的下場。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李斯的前半生是秦王朝的大功臣,其歷史功勳足以名標青史。李斯的功勳首先是協助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李斯入秦後,由於他積極勸說秦始皇看準時機狠下毒手,要憑著秦國的強大,迅速地消滅東方六國,以建立統一的國家,使自已稱皇稱帝。秦始皇採納了他的建議,任命他為相國呂不韋的長史。李斯對東方六國採取的行動綱領是:一,拿出大量的金錢財寶以收買東方各國的王侯將相等決策人物,讓他們給秦國服務,幫著秦國消滅他們自己的國家;二,如果哪個人不受收買,堅持效忠其本國,那就馬上派刺客把他殺掉;三,在以上軟硬兼施分化瓦解之下,緊跟著就是浩浩蕩蕩的秦國大軍鋪天蓋地地壓了過來。於是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三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前後只用了二十多年,就風捲殘雲、摧枯拉朽地實現了全國統一,把秦始皇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李斯歷史功勳的第二方面,是在統一全國後協助秦始皇制定並推行了一套新制度:即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及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衡,明法度、定律令,對外征討四夷,等等。李斯在這些地方都表現得氣大聲宏、鋒芒畢露,對穩定秦王朝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正是由於秦始皇與李斯的這種親密合作,從而使秦始皇的功勳蓋世,被明代思想家李稱之為“千古一帝”,而李斯是秦始皇的頭號功臣,因而秦始皇有哪些豐功偉績,李斯也應該都有他相應的一份。於是李斯也勝利了,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由長史上升為廷尉,又由廷尉上升為丞相,“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李斯有多少兒子,都娶秦始皇的女兒;李斯有多少女兒,都嫁給秦始皇的兒子。到此為止,李斯與秦始皇真可謂“彼此雙贏”,李斯的主觀要求與秦始皇的客觀需要完全一致,故而皆大歡喜。而李斯的對公、對私也都還沒有顯露出任何矛盾兇險的跡象。

此人前半生為統一國家功勳卓著,後半生卻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

李斯的後半生卻在秦始皇死後出賣靈魂,投靠了陰謀家趙高,偽造秦始皇遺詔,逼死公子扶蘇,害死將軍蒙恬,自己也被趙高讒言殺害,身死族滅,淪為禍國殃民、害人害己的千古罪人。李斯有積極入世的人生觀,能抓住時機,幫著秦始皇成就了一番大事業,這是為世人所稱讚的;李斯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切以個人利益為轉移,不能堅持持原則,竟出賣靈魂,變節投靠趙高這樣的亂臣賊子,倒行逆施,不僅毀了國家,也毀了他自己以及他的整個家族,這正是後人所鄙視的;李斯受趙高愚弄、並被趙高所害的人生悲劇,是令後人同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