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古人如何降溫,說到降溫我們當代最有效也是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吹空調吃冷飲了,但是古代人更牛氣,聽聽這幾個字你就會覺得很有趣,很不可思議:

1,人工風扇

2,“空調井”

3,降溫亭

4,人工冰箱-“冰鑑”

5,冰淇淋那個洲的人發明的?

6,歐美的商人如何將北美的冰塊販賣到中國廣東的?

以上幾個問題是不是很有趣,下面我們來按照不同朝代來給大家分享下他們降溫的方法和智慧!

據《浮山縣誌》記載,乾隆八年出現過極端高溫的現象: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

氣象學家分析,古代最好溫度也有40℃+,那麼古人到底用了那些降溫的方法和工具呢?

第一,人工風扇

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改造後的風扇車,可加冰和帶有香味的花草

看到這四個字大家可能想到的是僕人那些扇子給主子扇風,我只能說你說對了1/3,傭人的這點風力可滿足不了大戶人家和皇室宗親的要求,

大戶人家家中裝有拉拽式風扇,一片和門板差不多大小的樹葉,這種大小的扇葉有拉拽和手搖兩種,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在風扇前放置兩盆冰塊。這樣吹出來的風讓人感覺到涼爽,更有甚者,再風扇前還擺放帶有香味的花草,這樣吹出來風不僅清涼還帶有香味,不得不說古人比我們還會享受…

第二,空調井

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廳堂內孔直通地下水道,口徑不易過大,太大危險,過小廳堂內無涼爽感


在自家廳堂內挖一口連通地下水的深井管道,地表有送風口,這樣地下的涼風會不斷吹入廳堂,供家人降溫。

切記井口太大,家中孩子會因為太過於頑皮,打開了井蓋,掉進井中,必然喪命,

但亦不能過小,太小堂內涼風不足,起不到降溫的作用。

第三,降溫亭

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降溫亭,將水陰到廳堂上方流下,路下也有水流,這樣上下齊水,降溫更佳

類似我們當代的太陽能熱水器,只不過古代人是將水引到屋頂,然後製造人工瀑布,來達到降溫的效果,但是這種太耗人力物力,被用不長時。

除了設備降溫當然古代也有食療降溫,古代的人工冰箱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被稱作“冰鑑”,其原理類似我們上期講到的取暖牆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密封的容器內置有夾層,在夾層內放入冰塊,再將食物或水放入器皿中降溫。

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銅冰鑑(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在宋代冷飲已經很普遍了,北宋都城開封有種叫“兵團冷元子”很暢銷,其做法類似我們當代的芋圓。

到了元朝,蒙古貴族在冷飲中加入了奶製品,被稱為“奶冰”,據說馬可•波羅吃過一次,很是喜歡,並且將製作方法帶回了歐洲,經過他們的改造有發明了冰激凌,正宗的土耳其冰激凌基礎可能來自中國!

那怎問題來了,古代人的冰塊從哪裡來的呢?

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硝石製冰

古人最高的硝石製冰,硝石制溶水吸熱凍冰,但是製作冰量太少,所以不被大量推廣,

古人最擅長的不是製冰,而是存冰,冬天結冰後將冰塊放置到地窖封存,用時取出即可,這種存冰的方法從先秦使用到新中國成立後,冰塊取自天然河湖,冰面能走人就開始切冰運送保存。

古人設備和食療降溫各朝代的演變過程:冰鑑、誇赤道買進口冰

清朝冰窖

清朝時期,用於存冰的官方冰窖已經有了4處18座,存冰量20萬塊(每塊一立方),西安也有冰窖巷!

南方天熱不會結冰至走人的厚度,所以南方的冰塊則是從美國進口,19世紀上半葉,歐美商人將北美的冰塊用商船販賣到中國廣東,十分暢銷。

美國到中國要穿越赤道,冰不會融化嗎?

首先冰的體積大。運輸時放置在船艙底部,且有防曬鋸末等阻擋空氣進入,以此來減慢冰塊融化的速度。

其實這樣販賣冰塊是無利可圖的,但是歐美需要中國的貨物,中國不怎麼進口歐美貨,別的東西在中國銷不掉,利潤再小也是有勝過無嘛!並且船遠洋航行,需要重物壓艙,如此說來,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古人的聰明智慧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揚。

除了以上的降溫方式,大家還知道或者聽說過哪些降溫的好方法呢?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