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01 父母子女,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大年初一在西瓜视频上映的影片《囧妈》,讲述了一对母子在开往俄罗斯的列车上、以及在俄罗斯下车后的一段经历。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母亲卢小花(黄梅莹饰)这趟俄罗斯之行的目的是去莫斯科红星大剧院参加一场演出,儿子徐伊万(徐峥饰)则是为了找母亲取护照而登上了列车,因为意外没来得及下车。

于是,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在旅途中发生了,令人忍俊不禁。

6天的旅行结束后,徐伊万说,“这趟俄罗斯之行,是我从读大学离开家,20多年以来,和妈妈相处最久的一次。”

就这一句,瞬间让我泪流满面。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徐伊万就是千万个你和我真实的缩影:我们忙着打拼事业,呼朋唤友,经营小家庭……

生活似乎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多彩,同时,父母也似乎越来越唠叨,越来越落伍。

我们习惯性地张口就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跟不上时代,扪心自问,我们何曾给过他们时间和机会,来靠近我们,了解我们?

反过来,我们也似乎从来没有想要去了解,父母平常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于是,所谓的“母子连心”,“父子一体”,到头来,也不过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爱从认识开始

在这趟6天的俄罗斯旅行之前,徐伊万和妈妈也是名义上的母子,实质上的陌生人。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妈妈不知道儿子成天忙些啥,更别提和儿子见面了,当然就更不会知道,儿子媳妇已经分居了,正在办理离婚手续

儿子呢,事业陷入了瓶颈期,妻子又提出了离婚申请,一团乱麻里,他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关心妈妈的生活。

在妈妈的心里,这个儿子越来越不“乖”——不听妈妈话,不养生、不保持身材,不和儿媳妇好好相处,最重要的是,老大不小了,还不生孩子!

在儿子眼里,自己的妈妈越来越“不可理喻”——什么都要管,管吃管喝管睡觉,管恋爱管结婚,连生不生孩子都要管!

……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正是这趟阴差阳错的旅程,在一路行进的列车里,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小包厢里,母子俩不得不朝夕相对,也因此有了敞开心扉、解开心结的时间和机会。

儿子开始一点点地了解,关于父母婚姻生活的很多细节。

他终于明白,自己一直将父亲的过世归咎于母亲的强势,是多么的无知和片面。

生活给了母亲太多的苦难和挑战,如果她不强势,她就根本不可能活着,更不可能把孩子养大成人。

妈妈也逐渐看清楚,自己的儿子,再也不是影片里的“少年伊万”,早已经长大成年,正在向着中年迈进。

人到中年的儿子,有责任也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他不需要妈妈的事无巨细的嘘寒问暖,而更需要独立和自由。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父母深爱我们,我们也深爱父母,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份“爱”的缘起,是与生俱来、无法更改的血缘。

于是,我们便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份“爱”,有血缘就足够了。

正如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写道:“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

所有的爱,都意味着,朝夕相对,耳闻目染,心有灵犀,忧乐与共。

爱,要从认识开始,因了解而厚重,因懂得而动人。

爱情、友情,是如此的,亲情,更不例外。

03 认识,从放空开始

父母和孩子之间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其实很难。

朝夕相对之时,孩子正在成长,一切脾气秉性都还在变化之中,同时,孩子尚小,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体察父母的生命状态。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和孩子也许早已“像水上的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薄”。

这中间隔着的,有高山大海、东西文化、南北差异,更重要的是,还有二十几年、三十几年的时光——这就是两代人的“代沟”。

这个时候,孩子和父母之间,甚至没有机会面对面坐下来,完整地说上几句话。

成年的我们和父母对彼此的印象,其实一直停留在诸多的陈年记忆中。

就这样,“孩子永远是孩子,父母永远是父母”,就如伊万和母亲一样。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世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每一个个体都在不断成长,每一段关系也都在持续进化。

成年的孩子,和自己逐渐年迈的父母,其实几乎已经是彼此生命里最陌生的人。

当年,作家龙应台为了和18岁的儿子彼此重新认识,开启了一段母子3年的通信时光,所有的信件最后集结成书,就是那本《亲爱的安德烈》。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龙应台写道,“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认识一个18岁的人,你得从头学习,你得放空自己。”

母亲重新认识儿子需要放空自己,儿子了解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当影片中,妈妈强忍眼泪,喃喃自语,“你能看到他是你爸爸,却看不到他是我丈夫”时,如醍醐灌顶的,不仅有儿子徐伊万,更有屏幕前千千万万的儿子女儿们。

妈妈不仅仅是我的妈妈,她也是别人的女儿、妻子,她当年也许是个心怀“公主梦”的娇俏小女生啊。

爸爸不仅仅是我的爸爸,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他当年或者也是一心想要“仗剑天涯”的翩翩少年啊。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放空”的含义,就是跳出“父母—孩子”的视角,以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心态,甚至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来重新认识和了解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

孩子眼里的父母是“神”,父母也会尽全力维持孩子心目中的“超人”形象,而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全知全能。

当孩子放空自己,不再以童年的视角将父母理想化、完美化,自己的父母就回归为平常人。

作为平常人的父母,他们的弱点和局限,以及他们因此犯下的错误,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许就都变得不再那么“不可理喻”、“不可原谅”。

我们就会明白,父母“或许不是最好的人,但他们是最好的父母,因为他们已经给了我他们能给我的一切”。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父母放空自己,不再端着“大家长”的架子,不再希望“事事尽在掌握”,也许就会感知到,孩子的独立和成长,就会懂得退出和放手的意义。

唯有放空,才能重新认识了解,唯有放空,心才有空间,让爱常驻。

04 最好的爱,是尊重和成全

当我们跳出童年时“父母”与“子女”的角色束缚,以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方式相处,就会明白,父母和子女之间,最好的爱,是尊重和成全。

尊重的意义,于子女而言,就是《礼记·祭义》里说的,“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于色者必有婉容”。

意思就是,凡是深爱父母的儿女,必定具有温和的气质;有温和的气质,则表现于脸上愉悦表情;既然表情愉悦,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

比如,孔子说的“不色难”,就是说子女侍奉父母,再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始终和颜悦色,表里如一。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尊重,对父母来说,更意味着平等、边界、克制和放手。

譬如,龙应台不喜欢烟的气味,也很在意抽烟会导致肺癌,但是,当成年的儿子安德烈在他面前吞云吐雾时,她只说了一句,请你不要在室内抽烟。

“我的儿子21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是成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你面前坐着一个成年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者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烟拔走。

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所以,影片里的妈妈,最后对儿子离婚的决定,坦然接受,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人生。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成全,则是《论语·颜渊》里讲到“成人之美”,这个美,就是生命里一切美好的事与物。

成全就意味着,了解对方内心的梦想和渴望,不以自己的立场去作价值判断,而是竭尽全力帮助对方将它变成现实。

影片里妈妈,一辈子的爱好,就是唱歌,一辈子的遗憾,就是年轻时错过的那场演出,几十年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可以站在莫斯科红星大剧院的舞台上高歌一曲。

儿子伊万其实不太能够理解,妈妈这个梦想的渊源与深意,但是,即使是在生意谈判的关键时刻,他仍然决定不去美国,而是陪妈妈去莫斯科圆梦。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妈妈站在舞台上,忘我歌唱时,伊万感动到热泪盈眶,他也终于明白,舞台上那个熠熠生辉的歌者,才是那个叫“卢小花”的女性,生命该有的模样。

原来,妈妈执意要来俄罗斯,执意要参加红星大剧院的演出,不是为了弥补早年的遗憾,而是为了找回湮没在“妈妈”身份下的“自我”。

正如伊万给前妻的信里写的,“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TA成为更好的自己。”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05 爱是生命的动力

也许有人会说,故事就是故事,影片里的母子握手言和,太不真实。

无论如何,父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是我们一切人际关系的模板。

《囧妈》:父母与子女,我们都是彼此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与父母和解,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与生命和解——

我们终于不再苛求自己,拥有完美的父母,完美的童年。

我们终于接受,父母是平常人,自己也是平常人。

父母和子女,我们都会自私,会犯错,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只想活得更轻松一点,快乐一点。

如果这就是平凡生命的全部真相,也许,唯有爱,可以让我们更勇敢,也更幸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