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書籍,讓你覺得“看完就像過了一生”,對自己有特別的感觸?

寫字那些事兒


我讀完《平凡的世界》,就有一種這樣的強烈感覺。彷彿走完了一生的路。

路遙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榮獲茅盾文學獎,很接地氣,是他嘔心瀝血而成的經典之作。

書中以城鄉交界處為座標,以積極上進的農村青年為人物原型,刻畫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會風貌。

書中猶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兩個人的成長經歷最為突出。

孫少安中考後,雖然考上中學,但由於家庭貧困,不得不回到農村,從十三歲就挑起生活的重擔。

在貧瘠的土地上摸打滾爬,最終在國家政策放開的大好形勢下,抓著機遇,脫貧致富。一個活生生的奮鬥者的形象,給人極大的鼓勵與振奮。

孫少平高中畢業後,滿腔熱血來到城市打拼,用一腔熱血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

最終取得城市戶口,成為一名煤礦工人。他吃的每一份苦,流得每一滴汗都成為他生命最寶貴的財富。

從他們身上讓我覺得,人來世上一遭,必須乾點什麼,才不枉此生。所以看完這本書,感覺自己跟隨他們已經走了一生。



明月清風sxw


推薦5本,一定要看!這幾本書讀完清一色的會讓我沉寂很久很久。會根據閱讀做即時更新。

一、《許三觀賣血記》餘華

1.閱讀時間:3~6小時2.書籍關鍵詞:經典小說、人性、文革、市井小民、平實、深刻、悲喜劇3.故事梗概: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

這本書我最早是在初中的時候讀的,當時懵懵懂懂的,一本幾天時間看完,沒品出個所以然。

前幾天找書單時,偶然在排行榜看到,重新讀了一下。幾個小時讀完。我在窗邊站了很久,在筆記本上寫下下面這些感受的時候,眼淚已經佈滿臉頰。

1. 文革之災的陰影和影響是巨大的,貧窮和階級的分化依舊存在,許三觀的第六次賣血,是為了討好的兒子的隊長,為了兒子的前途,他買了一堆禮物,喝酒請吃飯,哈腰說好話。中國父母骨子裡對孩子前途的渴望和付出是讓人既動容又悲憫。

2. 許三觀醒來後,強烈要求將不屬於他的300毫升血還給醫院。看到這時,人物的悲劇真是讓我覺得鼻酸,人生苦難重重,有人蓋著暖被吃飽喝足在喊著生活沒有意義,也有人為了活下去擠破頭腦,向來是越‘貧賤’的人更能體會到人生的艱苦,也更有韌性,就像死不透的野草,生生不息。


二、《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村上春樹

1.閱讀時間:2~4小時2.書籍關鍵詞:小說、日本文學,愛情、出軌、諷刺、20世紀60年代日本社會"空心病",精神虛空、糜爛物慾與腐臭金錢味的社會3.內容梗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長篇小說。該小說的男主人公初是一位在東京經營兩家酒吧、和妻女一起過著幸福生活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內心裡,始終有事業和家庭都填補不了的空洞,而重新遇見小學時的同伴島本,似乎讓他的內心充盈了起來。然而,島本卻不願吐露自己的過去的一切,總是行蹤不定,在該小說的最後,兩人在箱根別墅度過了一夜後,島本終於一去杳然、再無蹤跡可尋了。

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文藝風十足的書名,沒有看簡介,以為會是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還特意下載了男主與初戀島本窩在沙發裡一起品味的同名光盤。

歌曲浪漫美好,故事與人物卻狼籍不堪。

一本書讀完,心裡腦裡都是壓抑,不解,甚至憤怒。物質發展與人際交往中的惟利主義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在金錢權力至上的消費文化之下,不知不覺中變得唯利是圖,玩味一切又覺得空虛寂寞。

赤裸裸的中產階級,一絲不掛,滿是骯髒。內心痛苦的裝出幸福相。

我”總是在追尋“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的風景,最後卻發現得到之日即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是消失的過程。


三、《刀鋒》毛姆

1.閱讀時間: 2~4周2.書籍關鍵詞:長篇小說、人生選擇、存在意義、理想與現實,物質與精神、反諷、真我3.內容梗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青年拉里因為好友在戰爭中猝然死亡,而開始向自己的內心展開深刻的追問:既然世間有善,為何惡亦相生?戰後,拉里在故鄉感受著美國建設一個“宏偉而繁榮的時代”的熱潮,卻難以置身其間。他執拗地要尋求心中那個讓他難以割捨的疑問。他在書籍中發掘,在靜思中梳理。為此,他幾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與熱情,甚至解除了與戀人伊莎貝爾的婚約。之後遠遁法國,再後,開始周遊世界。在印度,他從東方的《奧義書》踏上了心靈自我完善之路。

太多人介紹《人生的枷鎖》了,而《刀鋒》是我個人在人生三部曲裡最喜歡的一部。

人活一世,為什麼一定要按照別人覺得最正確最省心的路去走。大眾覺得生命的意義就是最正確的生命意義嗎。不。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存在的意義遠不如此。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塵世的滿足都是短暫的,而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生活才能獲得持久的快樂和幸福。

敏感的人總是在小說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我經常在拉里的行為上,看到一個理想的自我,灑脫的不隨群,自由的觀世者,真實,純粹,不羈。我甚至想著,如果自己是個男孩子,一定會是另一個拉里。


四、《狀元媒》葉廣岑

1.閱讀時間:1周左右2.書籍關鍵詞:長篇小說、民國初年,家族故事、人生、北京3.內容梗概: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者“我”的成長經歷為線索,以似散非散“冰糖葫蘆”似的結構串聯起“狀元媒”、“大登殿”、“三岔口”等十一個故事,用幽默詼諧的口吻講述清朝宗室金瑞祓一家從民國初年到21世紀、從興旺顯赫到頹敗離散的家族傳奇,折射出百年中國歷史的滄桑鉅變。通過塑造一個個善良、仁慈、寵辱不驚、集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的人物,展現了人性的美好。

作者是我除老舍之外最喜歡的京味兒作家,文風相較,有一種女性特有細膩柔情。尤其在情感的描寫上。文章一共11章,都是以戲命名。刻畫了一大家子的人物性格與傳記,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五哥和莫姜。

前者是金家眾多子女中最活躍、最有才華的一個。因生母去世早,父親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沒有憐愛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生活熱鬧,心靈孤獨。

後者,則是那個年代,甚至可以再久遠一點的女性形象,隱忍,堅毅,大度溫厚,洞明世事,對人生的任何結果都平靜接受。雖然臉上的疤痕可怕,可我依舊覺得,這樣一個女子稱的上"風骨"二字。


五、《檀香刑》莫言

1.閱讀時間:2周左右2.書籍關鍵詞:長篇小說、人性觀察,人生、魔幻現實主義3.內容梗概:小說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這本書應該是我對"人無好壞之分"這句話最初的理解。

你以為她是蕩婦,可她愛的如火如荼。

你以為他是狗官,可他剛正不阿光明磊落。

你以為他是殺人狂魔,可他一路走來艱辛難得

你以為他是不負責的流氓,可他偏偏是一個正義使者

最後,只剩一個單純的傻子,可是,勤勞的傻子又有什麼錯怪,只能怪動盪的世道,怪只能怪朝廷爛泥一坨。


尤加利galli


幾年前讀完《資本論》,疫情期間拿出來又看了一下,分享一點體會:

一、《資本論》讓我更加珍惜時間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時間的,沒有時間投入是不可能的。《資本論》中對時間和價值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絕對勞動時間和相對勞動時間,通過對時間的壓榨,資本家獲得了額外的價值,即剩餘價值。

對我們個人來說,一天就24小時,該如何分配呢?除了日常的工作學習外,其它時間該如何規劃?

《資本論》的閱讀過程教會了我分配時間。一般人對時間的把控能力不足,為了堅持讀完《資本論》,我制定了自己的時間表,評估時間消耗,以後再做一個參考,多次重複後就知道時間該如何分配了,只要你不停下來,就會做完,《資本論》1700頁就是這麼讀下來的。

二、《資本論》使我獲得內心的寧靜

讀書使人寧靜。通過讀《資本論》,深刻的感觸到,讀書就要看經典,經典書經過時間的淬鍊,能流傳於後世必有其道理,通過讀這種書來獲得對世界的認識比從媒體和那種暢銷書來的實在。就像查理芒格說的一樣,我們要與逝去的偉人做朋友。多讀經典書,讀點費腦力的書,我認為這樣對於個人專注力的提升是有一定的幫助。讀書不那麼焦躁,也不那麼急切,就是安安靜靜地看,一邊看一邊想,能看多少是多少,持續做下去必定會有提升的。

三、《資本論》讓我增加學習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讀《資本論》,讓我感觸到了學習的快樂,對學習的慾望更加強烈。這本書翻譯的有些繞口,很多內容其實讀了也未必明白,這不要緊,重要的是越看越想去理解,越想去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學習能力的提升就應該是循序漸進,一讀就懂的文章知識密度應該是比較低的,不然不會那麼容易讀,而這對於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有限。我希望通過讀這種大部頭書籍,來提高自己學習的動力,事實上是做到了。

四、《資本論》使我渴望腦力的增長

《資本論》難度有點大,所以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讀完《資本論》後,對這種級別的內容越是迫切想看,如果是那種很容易明白的,一般我真的不想看了,本來時間有限,不能再其它事情上面消費,否則認知資本就會越來越少。

《資本論》三卷內容概述

第一卷從商品貨幣談起,講了什麼是商品,交換過程及商品貨幣流通,貨幣的資本化,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工資及其蓄積過程等內容。這一部分在學生時代也學習過。

第二卷談到資本的形態變化及循環,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是如何循環的,資本的週轉,最後說到了社會總資本的在生產與流通。資本因為其逐利性,所以會不斷的投入再生產、不斷獲取更多的價值,就像我們一般人都希望花同樣的錢做更多的事情一樣。資本可以通過提高週轉率來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

第三卷談到了利潤及利潤率,平均利潤,生息資本,地租等內容。利潤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其最高限度就是全部剩餘價值,所以說,利潤率是小於剩餘價值率,小於剝削程度率的。很佩服猶太人很早就發現了利息這一個神奇的東西,金錢是有時間價值的,排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借一筆錢就佔用別人用這筆錢,最後還款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付個使用費呢?利息可以說就是這個使用費了。如果放在時間這一維度上,那可是大大的滾雪球了,複利這一神奇的增長模式是一個奇蹟。

讀完《資本論》,感覺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長嘴囈語


《人性的枷鎖》,如果是“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話,一定是這本書。



這本書是毛姆具有自傳性質的經典作品,也被認為是首屈一指、流傳甚廣的重要代表作。和《月亮和六便士》《面紗》《刀鋒》一道,奠定毛姆“故事聖手”基礎和文學史獨特地位。


也許你看過他的《月亮與六便士》,現在還在被追求畫家夢的男主人公震撼不已,也許你看過他的《刀鋒》,一個平凡人怎樣追求一種清醒的活法也同樣讓你震驚。


但評價起來,《人性的枷鎖》才是那本“看完就像過完了一生”的偉大作品,故事以毛姆親身經歷為藍本,描述了身有殘疾的主人公菲利普從孤兒到長大的完整過程。


實際上,這也是毛姆自我經歷的部分投射,不過進行了一點兒藝術加工,主人公的身份得以轉換,但這也是敘事細膩精彩的原因。


菲利普的親情、愛情、友情,校園、藝術、理想,在重重枷鎖中,苦尋自由而難得,最終發現這都是人性的本來面目。


是否能擺脫這人性的枷鎖?什麼是長大,什麼是成熟?答案在風中飄,帶著笑和淚。


書中說,“世上本沒有真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哲學家。”

人不可能參透世上所有的真理,每個人都只是在自己的經歷中去領悟這世界,領悟成了,你也就活明白了。

世上本無美醜,有的只是真相。

生命沒有意義,人活著沒有目的。


最後有人問到毛姆,“你為什麼不再寫一部《人性的枷鎖》這樣的小說呢?”毛姆回答“因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蒐集這個故事的材料花了我三十年。”


寫字的阿七


讀書是獲得多方面知識的重要手段,但真要說讀過哪一本書“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真還沒有發現哪一本書能達到如此境界。

所謂畢生保持求知慾,是指讀書和社會實踐體驗生活兩個方面而言。讀書會有真正廣泛的學問,在社會實踐中觀察、思索、並能和讀書取得的知識相驗證、充實才是明白人生的途徑。所以說,堅持不懈地讀書、社會實踐中觀察思考、形成一種習慣,往往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思想深邃、頭腦敏銳、明白生活的意義、造就完全的人格、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使自己更賢達理智。


奇堯最棒


沒有這種感覺。我從前的閱讀重在博覽群書,獵涉範圍極廣,主要是喜歡通過閱讀來擴大自己的視野。年輕時代喜歡武俠小說和詩歌,金庸、梁羽生、古龍、陳青雲等人的武俠小說基本瀏覽過。所以崇尚俠骨柔情,鐵血丹心,有一些英雄情結,愛看戰爭片。詩歌是一種持情的夢想,至今也沒丟,還進頭條的中國詩歌圈。中年以後愛看偉人傳記,有些崇拜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雄心壯志,崇拜苦難輝煌的浴血榮光。現在在頭條除了詩歌,就廣泛瀏覽思想性、科學性、前沿性文章,以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訓練自己的思維邏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育自己的語感語境,力爭儘早樹立自己的文字風格。


叢林一棵樹


對我人生記憶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冬天裡的春天》這本書。它書寫的是一個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文革”時期受到不公正對待,被“遣送”至邊疆一個小山村“磨鍊“的過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經歷曲折苦難,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極沉淪,而是不斷從內心裡鼓勵自己,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最終被糾正平反,回原單位工作,並考取了國家重點大學的感人歷程。

至今,四十餘年我依然記憶猶新,不曾忘懷……





西部大帝


我愛看書,是書就看。從五十下崗有時間又有人給找書,因又被企業領導叫回一個月十五個值班。可安靜一小庫在廠裡,獨院,沒人來。有電視,能天天熱水洗澡洗衣。

電視看一會新聞,聽會收音機發現老梁講蘭球。哪來個老梁把外國球員名字記下。大部時間看書,別人送來一編織袋書,多人物傳記。十來年亂看,當八十一天皇帝的,東北大土匪出身的大帥,李鴻章等,印象深刻曾國藩。成長過程,經歷耐人尋味。一生奮鬥只為傳名,有能漢人那樣忠君,為人處事不一般,不貪色不愛財,受的教育,從來教育都是教人向善,不貪汙,看來還是自律一生很不易。特定環境中鎮壓農民是個千古罪人。他的好學他的教子,他為事業堅持和辦法多多印象深刻。


李287275412李澤祥


亂世佳人--愛情與友情一樣偉大

2012-01-25

著名的愛情故事,但我覺得真正相愛的是梅蘭和希禮,郝思嘉早就不愛希禮了,只是她自己不知道,直到梅蘭走了,她才明白,梅蘭是真的愛希禮的,不會因為他的懦弱和天真而拋棄他,但郝思嘉不是,她因為看到了希禮的弱點而早就不再愛他了,只是固執的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罷了。

她也不愛瑞德,瑞德也不愛她,就像瑞德說的,他們太像了,所以,郝思嘉是為了他的錢,他為了征服她,因為他征服了世界,就要征服這個他一直都征服不了的女人。

郝思嘉和瑞德糾纏於別人的愛情故事之外,很可笑,也很可憐。

郝思嘉誰也不愛,她只愛她自己和她的土地,她結婚,開工廠,甚至最後說愛瑞德,其實,都是為了保住自己所擁有的,一個經歷了戰亂,飢餓和死亡的女人,是沒有安全感的,只有博大寬容的愛能夠讓她安心,但瑞德給不了她,因為他只想征服她,不想保護和愛她,這就是在關鍵時刻他們總是互相傷害的根源。

但讓我感動的,是郝思嘉跟梅蘭的友誼,她們由於命運的安排,反而成了生死之交。在任何時刻梅蘭都站在郝思嘉的立場上維護她。而在梅蘭生死關頭也是郝思嘉保護了她。

瑞德說郝思嘉沒有道德理念,其實,他錯了,郝思嘉雖然覺得自己愛希禮,但從來沒想過要通過傷害梅蘭來得到他。郝思嘉是有道德底線的。

郝思嘉和媚蘭都是男人心中理想的女性,一個美麗熱情,一個善良溫柔,而兩個人都同樣的堅強和勇敢,她們這樣的女人值得男人付出一生的愛。





屠爾佳哈知玉齋


談到“看完就像過了一生”,對自己有特別的感觸的書籍,由於每個人的年齡結構、人生閱歷以及所涉獵書籍的不同,閱讀後的感觸肯定也不一樣。

就我年齡段和生活經歷來說,無論是路遙名著《平凡的世界》,還是餘華力作《活著》,都曾經深深地觸動過我的神經。然而,兩部作品描述的絕大部場景,畢竟已離我們遠去。要說既能讀出昨天,又能體現今天,還能啟示明天的經典長篇,當是阿耐的《都挺好》!

《都挺好》回放了蘇大強一家昨天兒多母苦、生活寒磣、讀書不易以及孩子之間、父母之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生活畫面;展現了今天蘇家父子(女)、兒媳的生活壓力、職場打拼、情感糾葛、社會現象等各種矛盾;對明天年輕人在情感、工作、生活等方面應如何把控、老年人漸漸變成“老小孩”後,如何和子女相處、與社會融合和生活直至最終歸宿 ,都留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都挺好》之所以如此觸動人心,正是作品十分接地氣的展現了現代家庭的普遍矛盾和不少社會現象,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置身於其中的某一角色,甚至不禁會發出深深喟嘆:自己一生某些節點,是又何嘗不是這樣走過來的!

《都挺好》,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