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没用,外援没用,靠足协“嘴炮“提升中国足球水平?

某足协领导说:“恒大拿这么多冠军有什么用,中国足球的水平上去了吗?”,此话犹然在耳,接着足协秘书长刘奕又继续火上添油:““恒大买入孔卡等高水平的外援,导致2012年后中国球员进球数急速下降,直接结果就是国家队水平的急剧下滑。中国足球尽管职业化了赚钱多了,可是球队水平却下降了,这是一个令中国足球界非常难堪的现状。”

联赛没用,外援没用,靠足协“嘴炮“提升中国足球水平?

当然,这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足协两位要员觉得,我并非针对恒大,如果拿八个冠军,买了孔卡的不是恒大,是上港或者国安,这种说法都是成立的,而恒大躺枪,不过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种论点立论的基础并不会因为具体对象是恒大或者上港而改变,这两个观点都显示了两位要员内心处的想法:
联赛冠军不重要,国家队成绩最重要。

高水平外援的引进,导致了国家队水平的下降。

这两个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呢?

第一个观点:在当前国字号球队整体萎靡的情况下,作为足协领导,恨铁不成钢,希望大干快上的心理表露无疑,然而造成国字号整体萎靡的原因是十数年间中国足球青训的萎缩和坍塌,要想恢复青训的生态,也需要十数年时间,但在此期间便认为悠悠万事,于斯为大,其他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又是一种本末倒置,试问没有联赛的哺育,球员靠什么来成长呢?没有联赛来培育市场,又怎么吸引更多的人喜欢足球,从事足球。

联赛没用,外援没用,靠足协“嘴炮“提升中国足球水平?

联赛,无可替代,冠军,万众瞩目!只不过恒大这些年拿的冠军太多,成为”众矢之的“,但据此推论,恒大(或者是其他球队)夺冠太多无助于中国足球提升,令人发笑。

第二个观点,更是不值一驳。如果这个观点成立,为什么世界的主流职业联赛要引进优秀外援呢?当然,很多人认为中国足球太特殊,”国情不合“,以孔卡为标志的大牌外援进入中国职业联赛,压缩了中国球员,尤其是进攻球员的生存空间,那么请问,恒大这么多年引进了那么多攻击手,是否压缩了郜林的生存空间,如果是这样的话,”流水的外援,铁定的郜林“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上港今年引进了那么多攻击手,是否压缩了武磊的生存空间?如果是这样的话,武磊去2018年成为联赛最佳射手,又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中国没有更多的武磊和郜林,于是看起来大牌外援的涌入压制了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那么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应该是从青训阶段开始,就能挖掘出更多的武磊郜林,不应该是从青训阶段开始,就能培养出更多的武磊郜林吗?

联赛没用,外援没用,靠足协“嘴炮“提升中国足球水平?

而现在,把罪状怪在大牌外援身上,把帽子扣在引进大牌外援的俱乐部头上,不仅让人不服,更是让人疑惑:

足协领导,有着领导职业俱乐部的经验,足协秘书长,更是足球经纪人出身。他们对于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绝不陌生,甚至可以说驾轻就熟,但现在两人的言论却和“职业化、市场化”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难道真是屁股决定了脑袋?

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