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笔顺为什么要改来改去?

且徐行者


其实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传承到现在,可以说是越来越适应现代人的使用。

对于正确按照笔顺来写字,只是最舒服的书写习惯,就像电脑键盘的排序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那也是打字的习惯。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写好咱们的汉字是本分,学好中国字更是本分,未来中国将会是世界发展的中心,汉字未来也将会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比如:方,很多人会写错笔顺。



原则伟大


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前些年还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

先讲一件事,前两年看同事辅导孩子写作业,其中一个笔顺引起了我们的争论。

“火”字,正确答案居然是先写上面的一小点和小撇,然后再写大撇大捺,后来一讨论,竖心旁和我想的也不一样,是先写两点再写一竖。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惊愕,“凹”和“凸”的笔顺我弄不请就算了,简简单单一个“火”字,居然都搞错了。我再怀疑我是否记错的同时,问了好多人,基本都和我一样,觉得小时候就是这样学的,应该是现在的笔顺改了。

后来得知,2018年应该是重新又规范了笔顺,有一些小的变动。

我觉得这样是好的,毕竟与时俱进,原来的未必就是对的,慢慢的规范、优化笔顺,是件还是。

我认为规范汉字笔顺的原因有五点:

1.凡事都应有规则,汉字笔顺也是一样,统一是对的。

2.有助于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方便书写。

3.有助于教学、讲解、记忆。

4.有助于汉字传播。

5.其它较为专业或特殊的作用。

下面我来讲讲我的看法。

1.举双手赞成,凡事均需发展。

2.小学、初中学习或强调笔顺即可,高中之后意义不是很大。

3.成年人除非有特殊需求,更没必要去重新学习笔顺了,只要别随便教孩子还说老师讲的是错的就可以,譬如在下。

4.正规的笔顺未必就适合书写,尤其是对于行书、草书来讲,都会改变笔顺而方便书写。

5.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讲,不必纠结笔顺的改变,自己怎么方便就怎么写,如果按正规笔顺来讲,可能都不会写字了。

再大概说一下笔顺规则,我讲的未必对,而且汉字里面也有许多特殊情况。

我认为基本按这个原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左中右结构),由外至内,先开后闭(譬如国字框,最后封口写横)。

反正我基本是按这个规律记忆的,但是我现在基本可不这么写,都是随心所欲的。

我特意查了查现在的笔顺规则,有许多确实是变了,我也感觉不出来现在好还是原来的好,如果是小学生从头记忆的话,我觉得都可以。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按不按要求来就是你自己的事了,法治社会不也是如此吗?


语留人


首先,汉字的笔顺主要是根据书写的方便。还有不同的字体,对汉字的笔顺,也有不同的要求。一个汉字的笔顺一般来说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比如说:

禾字,楷书的笔顺是,撇,横,竖,撇,捺。但是如果是行书的话,一般会变成,撇,竖,横,撇,捺,这么一变顺序,笔画就可以连起来写了。(如下图)

再次,一些特殊的字的笔画,是跟它的字源有关的。比如说“左右”两个字,偏旁看起来一样,很多人都是写是先写上面的横,再写撇。但是实际上面“左右”两个字的字源是不一样的。“左”字是一个左手,“右”是一个右手。它们的朝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左字是先写横再写撇,右字是先写撇再写横,其实“右”跟“又”是一样的,同样的还有“有”字等等(如下图)。不知道字源的人,可能就都把它们写成一样了。

第三,你觉得汉字的笔顺改来改去,可能是说,小学课本里边的笔顺。小学课本里边的笔顺,一般是指楷书的。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编者对汉字的笔顺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改来改去的情况,在课本里边是常见的,不单单是汉字的笔顺,古诗文的不同版本也会改,比如说“樯橹灰飞烟灭”,也有写作强虏的。

比如说,必须的“必”字很多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很多人是先写一个“心”,然后再写一撇,其实不是的。我们知道跟心有关的汉字,都会有一个“心”字。比如说意、念、思、想等等,大家可能发现,其实“必”跟“心”无关,实际上我们看隶字是两个笔画交叉,然后旁边几个点。看甲骨文其实跟勺子舀水有关。所以很多行书,它的笔顺是上面一点,一撇,一卧勾,左点,右点。当然“必”字的笔顺呢,历代书法家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但是大家记住,这个字绝不是一个“心”,再加一撇的,这个可能大家觉得比较刷三观。(如下图)











闽海採珠


对于正楷和刚学写字的人来说,需要记住官方笔顺。

以前教科书不统一,网络也没出现,所以导致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科书,甚至不同的字典,对笔顺有不同理解。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知识库逐渐统一,一些有争议的字的笔顺重新统一。所以,有人觉得自己当年学的笔顺变化了,实际上另一部分人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实际上,在学习行书时,你会发现同样的字或偏旁,可能笔画完全不同。甚至于,为了写行书,不得不练习几百遍,不断的去忘记自己原来学过的笔顺。

举个例子,“艹”,草字头。很多人认为笔顺是横、点、撇,其实官方正楷是横、竖、竖。

而草字头的行书甚至有三种写法:点点横,横点撇,点横撇。只有中间的“横点撇”与楷书“横竖竖”是一致的。甚至于同一个字,同一个人,也可能出现不同写法。



RaymondIT


改不改笔顺无所谓,你倒是考试别考啊,别问第几笔是什么,这样的蠢问题,行吗?家长,老师,孩子学的时候都不在一个次元,孩子懵逼,家长也懵逼,都不敢教了,自己上学学的竟然不敢教孩子,可笑不?


条头刷爱我


规定汉字笔顺的原因就是为了规范。如果个人手写,只要写出来是字能被认出来就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写出来之后谁也不知道你是否是按照正确笔顺写出来的。但是随着汉字的系统化,规范化是必须的。

1. 规范笔顺有助于汉字结构的理解。对于完全不懂汉字的人,很难说清楚一个方框和一个口字的结构区别。再如,草书的草法之所以难以辨认,就是因为其笔顺和楷书不一致导致汉字结构的变化(如「成」的草书看像「朱」),

2. 规范笔顺有助于汉字教学。比如对儿童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从笔顺开始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学行草必须先学习笔顺(否则别人看不懂你的草字)。

3. 规范笔顺是汉字信息化所必须的。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的信息设备(手机,电脑)上都有笔划汉字输入法以及手写。这些输入法的算法里对汉字的识别都基于国家的笔顺规范。如国家语委1997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4. 汉字历史悠久,所谓标准笔顺实际上是变化的。如「左」「右」二字的第一笔在历史上是不一样的,「方」的第三笔是折还是撇,规范和个人习惯已经有偏差。这和异体字异音整理是一个道理,错误的笔顺用的人多了说不定就会被载如将来的规范。

实际运用中,了解笔顺规范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在手机上笔划输入的时候经常打不出想要的字;然而规范毕竟是以现代普通手写楷书为基础的,所以在书法创作中不必过于拘泥。


书写传统


汉字,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它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从繁体到简体,书写工具也已由单一的毛笔,发展到毛笔,钢笔,自来水笔,铅笔等。

汉字的发展是有传承的,更是有章法规范的,不同的字体,不同的时代,都会由传承者制定或引导出更适合书写的笔顺,只是,不论如何改变,其目的都是为了汉字的传承和发扬,这同样也是汉字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今天,我们后辈人有义务将汉字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汉字发挥它的信息媒介作用,将华夏文明传播到全世界!








黄小疯


汉字历史悠久,所谓标准笔顺实际上是变化的。如「左」「右」二字的第一笔在历史上是不一样的,「方」的第三笔是折还是撇,规范和个人习惯已经有偏差。这和异体字异音整理是一个道理,错误的笔顺用的人多了说不定就会被载如将来的规范。实际运用中,了解笔顺规范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在手机上笔划输入的时候经常打不出想要的字;然而规范毕竟是以现代普通手写楷书为基础的,所以在书法创作中不必过于拘泥。


李孟冬森


改了吗?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左后右。如不按这个笔顺,你的字肯定写不好。


老骥558


某些部门闲着无聊折腾着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