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在湖北,与疫情有关的消息时时牵动人心。湖北司法行政人面对疫情,纷纷主动请战。不论是由女同胞组成的娘子军,来自学校的年轻学子,还是下沉到最基层的驻村干部,他们都自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定地走向抗疫“战场”,守卫万家灯火。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只想让前线人员安全安心战斗”


20升酒精、30瓶消毒液、900双手套、2000只口罩……来回十几趟,防疫物资终于搬到了位于二楼的库房,周为和鲍琳长舒一口气。

这里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司法局,周为和鲍琳是局里的干部。因距离武汉只有几十公里,年前又有大量人员离汉返乡,局里为此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突击队,她俩主动报了名。

物资统一摆放好后,接下来的工作更细。核定前线的人数,按份额分配好物资,贴标签,标注领取人的基本信息,通知前来领取物资。

全区资源有限,她们要保证这些救命的物资能及时准确地送到前线人员手上,每一件都能用在“刀刃上”。

在接收的这批物资中,酒精需稀释后才能使用。“记得要把95%的酒精稀释到75%哦!” 这是她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因分装高浓度的酒精,鲍琳的眼睛和手部过敏红肿,但她似乎并不介意:“我们只想让前线人员安全、安心地战斗。”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为了肩上那一道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你们是勇敢的警院战士,是最可爱可敬的新时代青年!”

在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群里,学子们互相传看着这封动情的信。

几天前,警院二年级学生陈鑫,在回到家乡湖北十堰竹山县的农村之后,马上就和家里商量,想参与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家人担心孩子还小,去一线有风险。但陈鑫态度坚决,努力说服家人,最终,家人还是支持了他的决定。

揣着在大学做兼职赚到的500块钱,陈鑫来到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将钱捐给了指挥部。他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封“请战书”。

“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无论生死,义无反顾。”陈鑫在上面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 ■■■■

彼时,十堰竹溪县的陈余也加入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中。陈余是警院信息工程系的学生,从学校放假回家之后,他就和当地公安局交警大队取得了联系,志愿做交警的工作。

从春运交通安全保障,到防控疫情卡口蹲守,24小时检查过往车辆,对群众耐心劝导。陈余一身戎装,在各个道路卡口一忙就忙到深夜。

“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疫情在前,为了肩上那一道拐的责任,我绝不退。”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 ■■■■

像陈鑫和陈余这样的学生志愿者,在警院还有200多个。他们分散在祖国各地,驻守在家乡或者陌生的地带,迎难而上,向险而行,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疫情防控万不能掉以轻心”


这是元宵节的晚上,也是魏勇军驻村夜宿的第十天。当晚他原本轮休,但因担心仍有村民不听劝阻、执意出门上坟祭祀,魏勇军决定再去王角岭卡点看看。

从村子到王角岭有六里路,白天他走过一回,晚上再次路过,心情有所不同。

团圆之夜家家灯火通明,而他和几名驻村干部连日留宿在外,虽然心里牵挂着家人,但看到村民们都能平安守在家里,心里头还是格外温暖和踏实。

这是魏勇军战“疫”日记里记录的瞬间。

魏勇军是湖北省崇阳县司法局局长。“疫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万不能掉以轻心。”他用日记记录下驻村工作的点滴:“今天,青山镇丁书记给村里送来一壶酒精和500个口罩;大坪村可到镇上领取防护服10套、护目镜5个、红外线温度测量仪2 个;本村籍药商田老板给村里送来100斤酒精。”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

在崇阳,和魏勇军一样的党员干部有3500多名,面对疫情,迎难而上,主动要求下沉村组社区,为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坚实堡垒。

“疫情是魔鬼,不能让魔鬼藏匿。”在这条战“疫”路上,到处都有湖北司法行政人的身影。他们挺身而出,誓与这个看不见的“魔鬼”抗争到底。


娘子军、警院学子、驻村干部……此刻,他们都是“守护者”

素材来源 | 湖北司法行政 司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