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抗疫一线的“娘子军”

社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奋战在这条战线的很多人是女性,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平时是一道温暖的风景,如今却是抗疫一线披挂上阵的“娘子军”。在南寨街道,就有百余名女性街道和社区干部,用自己特有的坚韧与细致,撑起了抗疫半边天。

担当守岗位

2020年的春节,对于南寨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艳来说,真的有点难。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她开始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7日,84岁的母亲不慎骨折,需要住院做手术。

听着她在电话里焦急地安排着工作,躺在病床上已无力说话的母亲挥了挥手,示意她赶紧去忙自己的事儿。

“快去忙吧,我们照顾妈,你放心!”姐姐、嫂子都说。望着病床上的老母亲,她虽然很担心,但还是收拾好心情,返回了工作岗位。

疫情防控必须从细处落手。从宣传发动到全面摸排;从设卡布控到测体温、做消杀、清垃圾、搞卫生;从安排居家观察到人文关怀、心理引导,再到日常生活保障服务;从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到关心关爱一线工作人员……孙艳以女性特有的细致把握全局,成为全街道最忙的人。2月3日,老母亲病情出现变化,做了二次手术,其间,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但就在手术当天下午,孙艳便又返回了防控岗位。

苦累不后退

这些天,南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康彩萍的手机

总是连着充电宝。她是兴安社区的包联干部,自从社区发现确诊病例后,她的手机就成了“热线”。

有街道安排布置任务的,有居民请求帮助的……大事小事都要一一落实。趁着没电话的空,她赶紧上电脑统计摸排数据。最忙的那段时间,她半个月没有回过家。

“最愧对是自己的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已经半个月见不上妈了!”

“一天几万步现在根本不是事儿,回到家,腿都不想抬了。”离家最近,却经常顾不上回家吃饭;提醒居民不要出门,自己却在小区里穿梭不停……她,就是新华社区的街道包联干部师雪珍。

新华社区是老旧小区,以租住户和独居老人为主。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大批租住人员回到小区,情况排查和防控任务更重了,师雪珍只能一趟趟在各个小区巡查,第一时间给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讲解隔离和疫情防控期间的措施规定。

服务在一线

“汤圆、白糖、陈醋、食用油.....”这是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武晶晶手中的一张购物小票。她刚采购的两大包食物,都是为一户武汉返乡居民买的。

“你好,东西到了!”敲了敲门,大声喊道。听到有人开门,她放下手里的东西,转身拎起门口的垃圾袋下楼了。社区有几户从武汉返乡的居民需要居家隔离。生活采购、扔垃圾这些事情都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承包了。

“大姐,又送什么好吃的来呀?”“大家今天尝尝我做的拨烂子怎么样!”端着一大盆热腾腾的饭菜来到卡口的,是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她叫刘四鱼,是兴安社区的一名抗疫志愿者。55岁的她,年前刚做了腰椎间盘手术,可看到小区卡口的值守人员每天只能吃泡面,便经常变着花样送去可口的饭菜。

“我是楼长,领着政府的低保金,更该为社区做点事儿,干不了其他的,只会做个饭!”面对大家的感谢,刘四鱼谦虚地说。

朝阳社区马慧珍阿姨主动到卡口当志愿者,每天认真盘查值守,临时有事也会让爱人顶岗,大伙开玩笑说,马阿姨是离岗不脱岗,应该评为敬业模范!

本报记者魏薇 通讯员张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