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代皇宫里要放308口大铜缸?

参观紫禁城时,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个宫殿前看到铜缸,那么,在皇宫里放置这么多的大铜缸是用来做什么呢?为什么刚好是308口呢?又为什么是铜缸呢?

在明清两朝,皇宫失火时有发生:明正德四年文渊阁失火;清康熙十八年太和殿起火;雍正三年吏部文选司起火;嘉庆二年乾清宫交泰殿起火……

集中分布的木结构建筑加之又远离水源,“火宅”成为皇家“心腹之患”,而乾清宫、太和殿等与皇权关系密切的殿宇起火,会被认为是“不详预兆”,不利于皇权的统治。因此,防火工作绝不可忽视。

为什么清代皇宫里要放308口大铜缸?

在御花园里有一座中轴线上的宗教性建筑——钦安殿,里面供奉着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明嘉靖时期,宫中发生火灾,为此嘉靖皇帝在此供奉真武大帝。

在五行中,北方神属水,供奉真武大帝就是为了让紫禁城内的建筑免遭火灾。

但是,到了清代,皇帝笃信喇嘛教,为什么会敬奉一个道教神灵呢?

从这里就看出当时对于火的畏惧,清代并未因此取消供奉真武大帝,而且每逢道教大祭日,都会设香案,皇帝亲往拈香行礼,祈求水神保佑。

古人不直接称“着火”,要说“走水”,中国古代的五行之说,讲究五行相生相克,从五行上来说,水能克火,用水来压制火,“着火”、“着火”,走水是指“让水走到失火的地方去”,讨个好彩头。

为什么清代皇宫里要放308口大铜缸?

明清时期紫禁城内遍布水缸,就是用以灭火,因忌讳水、火二字,便称其为“吉祥缸”、“太平缸”。

据《清会典》记载,清代皇宫内共有吉祥缸308口,根据各宫殿防火需求设置大小规格和数量。

为保证水缸能够发挥作用,每天还需专人负责挑水,保证水缸满水。冬季为防止缸内水冻结,除了给水缸加盖,缸外围以棉外套,每口缸下还设置了炭炉,为缸内的水加温,昼夜不息。

为什么清代皇宫里要放308口大铜缸?

吉祥缸


那么为什么不用瓦缸瓷缸呢?可能一方面是铜制更为结实,而且利于加热;另外一方面,精致的铜缸更能体现皇权的尊贵!当然回到五行之说,金生水,用金属乘水更为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