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做工作周總結和計劃與做日總結和計劃怎麼看?

點頭說no


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在執行層的一線員工,認為這是搞形式主意,並沒有什麼用,經常抱著交差、敷衍了事的心態來對待周總結和日總結(日報)和明日的計劃。有這想法的下屬實質上是沒有抓到做這個事的本質和精髓,其實你有沒有反過來想一下,這上司是怕你閒著,才給你安排的任務嗎?管理者用意是什麼呢?

你有帶著心中的疑問去向你的上司提問?跟他做溝通,明白他的用意?而現實卻正好相反——很多下屬不敢去問上司,一方面是怕管理者認為自己不理解到位,理解能力不行,;另一方面就是一線員工本來就有一種接受上司命令的慣性:聽話照做就是了,做到了咱不明白但咱也不敢問,作為下屬的你是這樣嗎?

管理者讓下屬寫日報(日總結)、週報(周總結)和做計劃目的是什麼?主要有三

1.栽培下屬——鍛鍊下屬的總結歸納能力、思考與分析能力、執行地落能力和做計劃的能力;

讓下屬寫日報就是一勞永逸了嗎?不是的,偷懶的下屬可以編一週水分大的日報,但總不可以編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吧?並且管理者是一線出身,提的問題更細緻和多角度問,肯定是

這樣就能逼著下屬要投進到業務中去,不然沒有材料寫日報,若上司是一線出身的,那麼也會帶你一段:教你怎樣去理解業務邏輯和做業務支撐,同時給出你目前業務要走的方向;剩下的就靠員工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若你能一心想辦法扎進到自己負責的業務當中去,不斷地發現自己對業務認識的邊界,怎樣理解現實和發現問題,怎樣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你就在日報中有談資可發,並且是來自於自己真實的業務體驗,基於現實,這樣下屬發的時候就不會心虛,但你只要發出來了,就可以了嗎?

a.要鍛鍊自己的總結歸納能力

向上彙報的時候,你要知道先說結果,再說依據,記得我們學語文時的“總——分——總”三段式嗎?就是這個道理,但你要從繁瑣的業務細節、表現裡面提煉中其中的要點,然後儘可能分析你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是來源於哪1、2、3等細節。

b.鍛鍊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

昨天你接觸到業務的A環節,你對此理解比以前更深,整理後有感而發了日報;今天你接觸到B業務,你的理解又改變了,然後嘗試著從“點—>面”地去分析和思考問題,看其中是否有更好的串聯方法和業務洞見,每天你去想日報做了什麼,加深了你的印象和體會,從而讓你今天比明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地就成長得比較快了;這裡面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你不要只提問題,要為你提出的問題做一個你認為的解決方法:我想怎樣去解決這個難題呢?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落地?這就形成了一個閉環:若有什麼樣的資源和人力去支持,我可就嘗試去解決它。

c.計劃為輔,執行為王;

無論我們的計劃和想法有多麼的完美,一定要以“可執行、能落地”為王,不能計劃寫得再漂亮,發現落不了地,或者執行起來打對摺甚至1-2折,這都是對員工的成長沒有太大的意義:雖然你想得美,但現實不斷地“打你臉”, 會讓你自信心受挫,若你不能做到自我激勵地越挫越勇,迎難而上,我怕你會堅持不下來,對公司來講,沒有結果或者是結果不理想,都證明你的工作沒做到位,那麼你在職場上還能“升官發財”嗎?

與此同時,無論自己計劃得多美,一定要先執行,在執行中調整自己對這事情的認知和理解,計劃只是你實現目標的其中一個途徑罷了,並不是一定要按計劃來做,只要符合法規和符合公司價值觀的情況下,達成目標就OK。

記住做計劃無論做得多漂亮,一定要能接地氣、可落地,不要讓計劃變成應付上司的工具,成為一紙空談。

2.上司管一級看兩級:到底真實的一線,是否如直屬下屬彙報所說的一樣那麼好?


現在寫日報的方式是建群,拉每個基層管理或一線員工進去,每天要求發日報,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工作上的問題或流程可優化的事項,先把問題描述清楚,同時提出自己認為可以解決的方案,寫明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支持或哪個部門負責人的協調,提出來。這要分兩種情況:

a.若管理者建立的“對事不對人”的團隊氛圍,並且一直做得不錯;

那麼作為基層管理或一線員工會實話實說,直接把問題挑明,並且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他本質是希望自己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更方便等),而中層管理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評估,思考其目的和實現性,並結合整體情況來做優化調整;一般有以下回應

  • 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 評估他的目的是什麼?先做確認這個動作;

  • 根據他的目的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案,信息徵求其理解和同意(協商);

  • 信息同步後沒問題,就開始落地執行調整,並且給出執行改變的具體的時間節點;

b.若寫日報成了一場表面功夫的工具;

明面上寫得沒有啥大問題,實質業務運作上危機重重:大家礙於面子,或者某個中層管理者比較負面溝通,甚至你提那麼多次,他還是沒有實質上的行動改變,只是在在嘴上回復一下就算了,並且團隊的高層管理者還袖手旁觀,這時只能說是讓其它想做事的中層管理者心寒,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想辦法解決, 儘量少依賴這些人或不依賴,那麼這日報就變了質,不僅會成為了一種工作負擔:每天都要絞盡腦汁寫點什麼,沒問題或沒事找事寫一下來交差,而實質上的行動並沒有改變,那麼日報又形同虛設,意義不大;作為高級的管理者一定要警惕,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要落實責任到人:若你沒有太多的時間,那麼你就對某個高層或中層做授權,讓他來牽頭並處理這些事,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沒有去幫下屬解決;而哪些暫時處理不了的要說明原因及何時能解決,過渡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3.寫真實的日報反饋有助於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同時碰撞出新的方法和找出想做事的下屬來做提拔;

俗話說:“船大難調頭”,大概的意思是當公司變大的時候,效率不升反而降低,原因就是讓這些流程、制度和人、事給耽擱了,或者說是業務支撐的量起來了,是需要更多的人手?開發高效的信息化系統?利用外包、切分成各小單元來做大業務量的運營支撐?利用眾包模式來解決業務峰值?是否有必要轉型或者完全剝離舊的、只虧不賺的業務?

困擾著上司很多,但因為沒有親臨一線的業務,導致沒有適合落地的點,而一線員工或基層管理若是認真負責地工作,會有提出一些閃光點的建議,但他們由於限於自己的眼光和資源調配能力,導致只是提想法而已,並沒有獨立實現的能力,還不會太向高級管理者“銷售”自己的想法,而高層管理者看到這個閃光點建議以後,與這下屬深入溝通討論,並結合自己對頂層設計模式、機制和規則的理解,讓這位下屬當先鋒,在前面探路開幹,自己親自“掛帥”去督戰,結合下屬彙報上來的信息做調整,有必要時就會親臨一線現場做觀察和調研,調整自己的思路和執行計劃,再從執行反饋上來的數據來“說話”——結果是什麼?

  • 覆盤時,我們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下一步推進該怎樣做?

  • 現階段遇到哪些困難,哪個優先級比較重做優化?

  • 在人員安排上,應該要做哪些安排?目前的團隊人員能力怎樣,夠不夠得著?現在這個下屬能否真正地獨擋一面,把業務撐起來?怎樣去幫助他?

  • 我們又要盯哪裡關鍵數據指標?結合時間和投入產出比的維度,這個項目又要不要繼續做下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那些想做事、並且也有不錯的能力和潛質的下屬,把他們發掘出來加以重點栽培並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助你一臂之力,讓你釋放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忙其它的,或者關注整個大畫面,同時對他進行培訓:要學會識人、用人和留人,並且學會平級跨部門溝通、向上彙報等,並且還要修煉自己的專業能力,為公司培養儲備人才,招募合適的人才到自己的團隊中加以培養等,學會用流程、系統、組織架構、預算計劃等方法來管理團隊;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當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把這日報、週報事情做好時,你就跟其它人不一樣,剩下的就是靠堅持下去了:若做個3-5年,我相信你會成為這行業裡面的佼佼者,能獨擋一面,你在職場的官職和收入都不會低,而從中鍛煉出來的思維則會讓你終身受益。前期是相信才會去看見,差距會一點點地拉開,最終才追上了那個出色的自己,而你會選擇相信並身體力行去做,還是應付式敷衍了事?



紅塵一醉



智培在線管理諮詢


以前沒有接觸過會有牴觸心理,如果習慣了,你會發現經常做總結和計劃,對你的成長有很大幫助,當你學會總結和計劃了,你就會有目的、有目標的去做事,所以即使公司不要求寫總結和計劃,自己也要養成寫總結和計劃的習慣。


龐喜濤


首先很理解你的這種狀態,剛開始都會有這種心態,把日總結和計劃當做任務,寫起來就很費勁,並且因為沒有這種工作習慣導致牴觸。


如何變成習慣和愛上寫總結呢,是當你發現總結和計劃能給你帶來利益的時候。當一天辛苦的工作結束時,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今天的工作,像放電影一樣,這時候你處於一個相對平靜的狀態,能發現自己一天中的收穫和不足,將它寫下來,並計劃明天如何改進和工作。慢慢的這會成為你可見的成長記錄,總結和計劃不是為了老闆寫,也不是為了公司寫,只為自己寫。改變心態去做這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很不一樣。


很多好的習慣需要我們慢慢養成,當養成了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