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湖鎮:丹蔘喜獲豐收 讓農民發“藥”財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3月11日,在三河湖鎮河西姜村丹參種植基地內到處洋溢著一片豐收的景象。大型丹參分揀機來回穿梭,村民正忙著對地裡的丹參集中採收、分揀、裝車,忙得不亦樂乎。“今年丹參長勢不錯,每畝可達產3000多斤,每斤2塊錢,每畝地收入七八千元沒問題!”種植基地負責人老梁說。

三河湖镇:丹参喜获丰收 让农民发“药”财

2019年,三河湖鎮為更好的推進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丹參為主的中藥材種植,採用“政策推動、典型帶動、市場拉動、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天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河西姜村建起了200畝中草藥種植基地。

三河湖镇:丹参喜获丰收 让农民发“药”财

據基地負責人老梁介紹,這個紫丹參採收工作已經開工一個星期了,估計還要十幾才能完成,給周邊村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務工機會。下一步公司將帶領鼓勵更多群眾直接參與種植。去年已有15個村參與種植丹參600多畝,並與公司簽訂了銷售合同,由公司提供種苗、農藥、地膜及技術支持,群眾每畝投資在3000元左右,以每畝2000公斤的產量計算,每畝年產值可達8000多元,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還直接的增加了群眾的收入,促進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開展。

三河湖镇:丹参喜获丰收 让农民发“药”财

“從沒想過,這個歲數還能在家門口務工,每天還可獲得80元的務工收入,在村頭務工不但增加了收入還方便我照顧家庭,以後只要有機會我都願意到這裡務工,今年我也想嘗試著種上兩畝紫丹參。”正在基地忙著分揀丹參的曹橋村貧困戶70多歲的老張大爺這樣說。

“為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我鎮創新推出‘一帶三元二次分紅’的利益模式,帶動農戶、村集體、業主三方合作模式,實現農戶二次分紅。”該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劉樹鋒介紹,在丹參產業及其他農業產業發展中,都是以農專社帶動農戶、村集體、業主三方的合作模式,農戶、村集體將土地租賃給專業合作社收取租金,同時村民在基地打工,專農社與業主盈利後社,根據業主管理質量和產量二次分紅給農戶、村集體,以此來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穩定增收。

三河湖镇:丹参喜获丰收 让农民发“药”财

“通過這種模式村民(貧困戶)個人年平均增收600多元,村集體可增收2萬多元。”據河西姜村支部書記姜春山介紹,目前,天場農業基地帶動全村村民60多人就業,12個貧困戶、50多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二次分紅實現了穩定的利益鏈接。

據瞭解,丹參(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雙子葉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硃紅色,內白色,肉質,葉常為奇數羽狀複葉,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花萼鐘形,帶紫色,花冠紫藍色,花柱遠外伸,小堅果黑色,橢圓形,4-8月開花,花後見果。

三河湖镇:丹参喜获丰收 让农民发“药”财

分佈中國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此外,湖北、甘肅、遼寧、陝西、山東、浙江、河南、江西等地。日本也有分佈。

該種根入藥,含丹參酮,為強壯性通經劑,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效用,為婦科要藥,主治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血瘀,腹痛,經痛,經閉,廟痛。對治療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經性衰弱失眠,關節痛,貧血,乳腺炎,淋巴腺炎,關節炎,瘡癤痛腫,丹毒,急慢性肝炎,腎孟腎炎,跌打損傷,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癲癎。外用又可洗漆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