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是我國青海省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而位於青海省會城市西寧東北方向32公里的互助縣也是我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近年來隨著青海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土族風情遊已經成為青海省重要的旅遊項目之一。記者曾於2004年7月與2007年8月兩次來到位於青海的互助土族縣採風,記錄了這裡的獨特風土人情。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青稞美酒迎客(攝影:馮贛勇)

對於土族的形成,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近年來,多數學者根據漢、藏文史資料的記載和群眾的傳說,認為土族是吐谷渾人的後裔。唐時,留居青海的吐谷渾人,逐漸移居青海東部地區,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土族。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村裡的孩子(攝影:馮贛勇)

土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一個以純樸、團結、和睦而著稱的民族。據資料記載,他們居住的地方大都是山高溝深、地廣人稀的高寒山區。絕大多數人一般是以自然村為單位居住在一起,只有很少一部分獨家獨戶地住在深山之中。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互助土族風情園(攝影:馮贛勇)

土族村莊都是依山成勢,錯落有致,各家各戶自成院落。院牆和房屋邊牆是就地取材,掘土夯築而成,土木結構、比較簡陋。屋內一般都有鍋灶連廚的熱炕。全家人平時就在炕上一起吃飯、休息,接待一般客人。這種灶的好處是節省燃料和燈油,每次等飯做好了,炕也燒熱了。遇到貴客臨門時,則要請客人到正房就餐休息,正房陳設一般比較講究,乾淨衛生,同漢族的房屋相似。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母與子的親情(攝影:馮贛勇)

  土族主要信奉佛教,同時也信道教和民間宗教。土族主要以農業為主,兼營少量畜牧業,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青稞、穀子和馬鈴薯。因此,土族的麵食品種繁多。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鄉民(攝影:馮贛勇)

互助縣威遠鎮古城村是來青海觀賞土族風情開展的比較好的一個地方,近年來接待了來自海內外的眾多旅遊團,其濃郁的民族風情給來這裡觀光旅遊的遊客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好客的土族鄉民(攝影:馮贛勇)

2004年7月29日,記者首次隨中國鐵道旅行社走進西部專列到互助威遠鎮古城村的小莊舞袖風情園觀光采訪。那裡的所見所聞至今令人記憶猶新。當遊客們來到園門口時,圍上來的土族鄉民們那火一般的熱情撲面而來。鄉民們用青稞美酒敬獻給來此觀光的每位賓客,並獻上雪白的哈達。接著,遊客們在鄉民們熱情的簇擁下,紛紛來到園內房簷下落座。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品嚐土族農家飯(攝影:馮贛勇)

小莊舞袖風情園內環境幽雅,濃郁的土族風情洋溢在園內。農家莊廊,樣式各異,鍋頭連炕民俗味道十足。園內還有一間土族民俗陳列室,土族的民族服飾、生產生活用具、土族民風圖片等盡在其中。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表演“安昭舞”(攝影:馮贛勇)

在園中央有一個圓形的磚土結構的舞臺,遊客們圍臺而坐後,土族鄉民們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民族歌舞、婚禮風俗表演。悠悠“安昭舞”的翩翩舞姿;民風味兒十足的男女聲民歌演唱;驚險飄逸飛旋的民族體育競技項目“輪子秋”;以及七彩花袖衫土族服飾展示等精彩紛呈,讓遊客們賞心悅目大開眼界。風情園內不時響起遊客們一陣陣熱烈喝彩的掌聲。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表演“輪子秋”(攝影:馮贛勇)

特別是民族體育項目《輪子秋》的表演,其驚險刺激的場面令人瞠目。關於輪子秋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神奇的傳說。相傳土族先民為了尋求生活的出路,先後用青龍和野牛犁地都失敗了。最後用黃牛來耕地。秋收時節,用木車運送收割的莊稼。當最後一車麥捆裝上場時,車子翻了,只見兩個光著腚的小孩兒在朝天的那扇車輪上飛舞,口唱豐收的家曲《楊格嘍》。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輪子秋”(攝影:馮贛勇)

  從此,每年冬季碾完場後,人們在平整寬闊的麥場或者寬敞的地場上,把卸掉車棚的大板車車軸連車輪堅立起來,穩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車輪上平綁一架長木梯,梯子兩端牢固地繫上皮繩或麻繩挽成的繩圈。兩人相向推動木梯,使之旋轉,然後乘著慣性分別坐或站在繩圈內,快地轉動起來,並表演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驚險動作,令人喝彩。觀看的人還不時地幫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轉。有時,一大群服裝豔麗的男女青年在旁邊圍成圓圈,載歌載舞,勢如眾星簇月。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婚禮之一(攝影:馮贛勇)

如今的輪子秋更趨於表演化。兩名土族青年隨著舞臺中心輪子轉動速度的加快而騰空而起,在飛旋的轉動中還不時做出各種高難動作。在互助土族村裡,遊客們不僅見到小夥子們的精彩表演,而且土族姑娘也敢一試身手,其飄逸飛旋的亮麗身影,令遊客們歎為觀止。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婚禮之二(攝影:馮贛勇)

土族的婚禮是土族風情遊的重點。土族人民的婚禮自始至終是在載歌載舞中進行的,婚俗分幾個步驟。先是說媒,由男方請兩位媒人帶上哈達、酒等禮品到女方家說親,如果女方不同意這門親事,就會把禮品原封不動地送還男方。若同意這門親事,則將空酒瓶送回,這是非常別緻而明確的信息。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婚禮之三(攝影:馮贛勇)

男方得到這一信息,會積極地進行第二步程序,就是訂親。仍由媒人出面帶上用紅布包好的兩瓶酒、16個花捲(一種麵食)、一雙鞋、一方手巾、一個針扎等禮品去女方家商議訂婚事宜。媒人和男女雙方共同認定子女的婚姻關係後,女方要回贈兩瓶用藍布包好的酒,這種儀式叫做互贈酒瓶,大概是因為互助是有名的青稞美酒的故鄉吧,才會有以酒為媒的佳話。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參加土族婚禮(攝影:馮贛勇)

第三步是講禮,即與女方共商吉日良辰送彩禮的事宜。送過彩禮之後,整修娶親的準備工作即告就緒。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參加土族婚禮之一(攝影:馮贛勇)

第四步就是結婚儀式,也就是遊客在互助土族風情遊中能親臨參加的婚禮。結婚的前一天是女方的出嫁之日,需宴請親朋好友,男方則在這一天下午請兩名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納什金”(即娶親者)帶上娶親的禮品和新娘穿戴的服飾、首飾並拉一隻白母羊(象徵著純潔和財富)到女方家娶親。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婚禮之二(攝影:馮贛勇)

此時,女方家故意不給納什金開門,並由阿姑(年輕女子)唱起悅耳的“花兒”,讓納什金對歌,並從門頂上向納什金身上潑水,以示吉祥。直唱得阿姑們無言以對,或者是娶親人詞窮無歌時,才肯開啟大門邀至家中。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民歌演唱(攝影:馮贛勇)

隨後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獻哈達,拜神佛,禮畢後,上炕喝茶、吃飯。此時阿姑們擁擠在窗口唱起婚禮曲,氣氛十分熱烈活躍,緊接著阿姑們衝進屋裡拉起娶親人到庭院或麥場上去跳“安昭”舞。整個婚禮一直進行到深夜才會結束。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起舞的土族姑娘(攝影:馮贛勇)

一般旅遊團在小莊觀賞土族婚禮活動時,總會受到土族鄉民的熱情相邀而參與其中。每當遊客扮作的“新郎”登上臺時,其歡笑、熱鬧的場景一下就會使風情園內高潮迭起。土族姑娘給每位選中的遊客換上土族服裝,然後傳統的婚俗活動開始了。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土族舞蹈之一(攝影:馮贛勇)

結束了歡樂的演出婚禮活動後,遊客們被紛紛請進園內的各間屋內。大家在大炕上圍著炕桌盤腿而坐。接著一盤盤、一碗碗的土族風味食品被端了上來。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嚐著錕鍋饃、萱麻餅、錕洋芋、狗澆尿餅、扒羊肉、血腸等風味小吃。席間,土族姑娘們還為每位遊客獻上一杯杯青稞酒加以助興。記者看到,大家對這些風味小吃是否吃的習慣與合口其實並不重要,但土族的純樸民風確實感染了眾多遊客。而從其樂融融的場面來看遊客們大都很開心。

民族採風:青海土族風情掠影(圖)

記者在風情園(攝影:黃志國)

隨著來青海旅遊觀光遊客的日益增多,記者以為,美麗的青海湖、神秘的塔爾寺以及難忘的土族風情遊等這些不可或缺的旅遊項目所形成的青海獨特的旅遊品牌,必將會使遊客們的青海之旅不虛此行,流連忘返。(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