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本網訊(湖北日報通訊員倪先勝報道)


在湖北省紅安縣城關鎮南門崗社區,有一個叫教場崗的地方,在紅安的革命歷史上,這裡曾烙下鮮紅的印痕……

——1927年秋,黃麻起義勝利後,黃安縣農民政府和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建軍的起點)在教場崗宣告成立。

——1931年,紅四方面軍取得黃安戰役勝利後,黃安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在教場崗宣佈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決定,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

90年後的今天,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教場崗再度拉開"戰幕",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與反侵襲"戰爭"考驗著世界的智慧,也牽動著這塊彈丸之地的神經。

面對疫情,南門崗社區黨組織處戰不驚,在上級黨組織和牽頭單位的堅強領導下,繆力同心、衝鋒擔當,構築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南門防線"。


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一、帷幄之中看運籌

南門崗社區是紅安縣首個試點社區,在社區建設中一直起著龍頭示範作用,先後獲得過國家和省、市、縣的表彰。2020年初,猝不及防的疫情打破了南門社區的祥和與安寧。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關注和統一指揮下,南門社區整合五十多個企事業單位近兩百名黨員,對轄區5006戶、15807人(其中武漢返鄉1173人、黃岡45人)開展入戶甄別、排查和醫學鑑定,結果令人瞪目:社區確診病例21人、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69人、發熱對象28人、無法排除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14人、"兩山"隔離人員19人。成為全縣新冠肺炎的"重災區"!

面對如此驚心的數字,牽頭單位——紅安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馮興潮同志第一時間作出反應。他強調:疫情就是戰情,南門就是一道防線,我們都是防守的戰士,南門一旦失守,我們就是不可原諒的罪人!為加強社區防控,馮興潮親自部署並組建了得力專班進駐社區,協助社區開展工作。面對嚴峻的疫情,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德生同志堅定地說:疫情面前,我們沒有退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迎上去,展現我們的擔當!

南門社區的前身是原城關鎮環城村,原住村民不足百分之五,城區老舊、街巷縱橫、社情複雜,防控難度大,稍有閃失,將給城區乃至全縣的防控工作增加變數。社區黨總支深感責任重大,迅疾成立了"信息摸排、服務保障、人員管控、樓棟封堵、街口封堵、信息管控、宣傳巡邏、消毒消殺"等8個工作小組,用"南門模式"佈陣設防。

一是突出"知"

多次病毒侵擾的"考驗"過後,市民在"疫敵"面前的麻木心態盡顯,依舊"超然"於"疫"外,嚴重缺乏危機感。對此,社區從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入手,把"喚醒"市民"輕敵"意識作為宣傳的重心,按照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的要求,發放宣傳冊、播放自制的警醒提示、張貼相關通告。通過宣傳,居民防控意識大幅提升,危機感增強,為防控工作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是突出"控"。針對社區居民流動大、組成複雜的特點,南門社區把人員信息摸排關口前移。全面排查武漢、黃岡返鄉人員、發熱症狀及有風險的隱匿人員,結合社區特點建立管控臺帳,對人員進出開展"符合性"的"一審二查三蓋章"預審:審人員流動背景、審人員真實身份、查慢性基礎病史。對信息存疑人開展源頭摸排,做到"不糊塗進來、不隨意出去"。確保無遺漏、無死角,確保精準到戶到人;

三是突出"封"。嚴密的封閉是戰"疫"致勝的有效手段。南門社區建築格局凌亂,"三無小區"佔社區板塊的百分之七十,大大小小的街巷出口有43個之多,成為疫情漫延的高風險點,對防控人員流動形成障礙。為此,社區從防範大局入手,構建"大小區"管理格局,對能封則封的33個通道出口採取硬性圍控封閉,封閉長度500多米。對10個主出口,則嚴格按照值守流程,定人定崗定責定時,24小時值守,做到"人員進出明白、登記去向清楚",僅值守的黨員幹部就超過160人。


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二、戰疫前沿顯擔當

社區防控是"疫"戰的前沿,考驗著指揮員的意志和擔當能力。大"疫"當前,南門社區黨總支"危難之時顯身手",支委、居委幹部按照分工,各司其職、協同作戰,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抗疫前沿——

陳德生,黨總支書記,一個胸中裝著憂患、心繫萬戶千家的老黨員,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自己努力的價值。年青時代,一場疾患給他留下腿腳的不便,即便如此,陳德生顛躓的身影依舊不停地穿行於大街小巷,和那些需要幫助的居民家中。"封閉過後,社區的工作重心就是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好務。封閉要嚴,但服務必須得到位,再難聽的話只能忍在心裡,不能掛在臉上!"這是陳德生對社區幹部經常被少數居民誤會、苛責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既是勸導也是要求。當他從樓棟摸排中得知,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數米而炊、苦苦等著遠在外地的兒女為她郵寄的生活物資時,當即帶著菜米油等生活物資前往接濟;當他得知一個隔離病人家有老母生活不便時,先後多次代他上門行"子女之孝";當他得知居民用水用電設施損壞、遠在異地的社區居民求助、特殊藥物的需求時……他就心甘情願地當起了"萬金油"。為確保防控工作拿在手上不走樣,陳德生三十多天沒回過近在咫尺的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靠前指揮……

單紅傳,黨總支副書記,一個"攆不走"的堅守者。2月20日,單紅傳因勞累過度暈倒在辦公室裡。連日來,負責協助疫情防控工作的單紅傳帶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卡口封堵、抗疫物資籌備與協調、居民生活物資配送、各種突發性事件的處置等等,把單紅傳脆弱的身體徹底擊垮。2019年底,單紅傳的頭部受傷骨折,一直處於觀察期。這次暈倒,頭部又撞上牆角,讓本就未愈的骨頭再添新痕。總支書記陳德生斷然決定:無論如何,必須無條件住院!然而,單紅傳對組織的安排置之不理,在陳德生派人強行送去醫院做過檢查後,單紅傳還是悄悄回到自己的崗位上。陳德生了解自己的老搭檔,他不是為做秀,而是擔心自己的陣地被丟失,要攆走他無易於登天!他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的陣地——在社區!

在"南門防線"的每個關鍵和危重環節上,社區幹部吳壽紅、秦自明一直都是衝在最前頭的戰士!他們的工作,就是與150多例危險和疑似病例一對一面對。從第一例隔離人開始,吳壽紅、秦自明不分白晝地上門測體溫、做工作,不厭其煩地接送隔離人員,儘管這種近距離的接觸時常讓他們產生心理上的恐懼,但他們依舊堅持,直到所有的病例解除……


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三、巾幗不輸鬚眉

南門防線不僅是男人的戰"疫",你同樣可以領略鏗鏘綻放的獨有風采——

周敏,城關鎮駐社區女幹部,南門防線中的女性靈魂,統領著一支不可小覷的"娘子軍"――"格格軍團"和"女子志願服務隊"。疫情發生後,周敏第一時間向社區捐款1000元,並放大自己的角色,主動作為,融入防控關口,把"陣"前服務牢牢抓在手上。一是緊盯信息排查,及時掌控排查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新動向,確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避免為戰"疫"增加變數;二是高度關注居民生活物資配送,為"南門防線"打造和諧的"支前"後方。此外,周敏時刻關注著特殊群體的訴求,不遺餘力地幫居民解決困難。2月27日,周敏得知一名精神病人需要特種藥物又購藥無門時,便動用各種渠道為其尋找到藥源……

李先文,總支委員,信息管控組長,"格格軍團"的領軍人物。所謂"格格軍團",是大家送給社區網格員王臘榮、陳紅梅、秦莉、秦佩的"暱"稱。防控不僅要"封",還要做到"封中有數",但要在短期內徹底排查出社區的隱匿人員、掌握社區居民健康狀態、返鄉人員瞞報漏報等情況,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李先文領導的"格格軍團"做到了。先是將社區分成四個網格,每位"格格"負責一個網格,繼而啟動百名黨員"雙進"服務機制,開展地毯式摸排。先後摸排出"新四類"人員11個,經過核酸檢查均為陰性。同時解決各類排查出的問題近百個。陳德生書記經常說:我最擔心的,就是怕李先文病倒!其工作崗位的重要可見一斑。為確保工作不出現"斷層",李先文強撐著虛弱的身體,拒絕了讓志願者代替其工作的安排,一邊吃藥一邊堅持工作,從不敢懈怠……

秦翠霞,總支委員,服務保障組長,除肩負著"雙特"、殘疾、獨居家庭的入戶調查和跟蹤扶助外,還帶領十二名女子組成的"志願服務隊",義務為15000多名居民代購配送生活物資及醫藥用品。能不能達到"封"的效果,物資供應是個關鍵。在社區總支的斡旋下,服務保障組按全縣統一的供求標準,先後與三大超商達成供求意向,全天候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十二名志願者均來自百分之五中的原住居民,她們撇下家中的孩子、父母以及需要照料的親人,用大愛無私的情懷投入抗疫一線。"志願服務隊"每天工作都在十二個小時以上,平均往返派送近百單,穿行於40多條大街小巷,無怨無悔、起早貪黑地為居民當好"保姆",為堅固的"南門防線"演繹"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的巾幗華章……

"南門防線"的"女將"還有很多,她們來自不同的單位,為了共同的目標堅守在"防線"的最前沿,與"男將"一道守卡口、守隔離樓棟,為了大同舍小家……


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四、防線上的志願先鋒

志願者從來就是時代的正能量。在"南門防線"的"戰壕"裡,志願者的身影無處不在。在他們中間,不乏"從一而終"的"鐵桿志願者",程國太、程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疫情初現之時,居住在社區的企業黨員幹部程國太就主動請纓,專揀髒活累活幹。封閉需要運送材料——他上!搬運生活物資需要人手——他上!尤其是消毒消殺工作,二話不說——交給他!從前至後,他帶領消毒消殺小組不間斷在社區範圍內開展消毒工作,足跡遍佈社區大大小小的街巷和上千座樓棟。僅"84"消毒液就用去600多公斤,累計消毒面積70多萬平方米;程晉給人的印象是靦腆、機靈和乖巧。大疫當前,這個95後年青黨員不是呆在家中躲避,而是第一時間走進社區請戰,哪裡需要衝向哪裡,三十多天沒有間斷……

在南門社區,像程國太、程晉這樣的"鐵桿志願者"還有很多,如義務做飯的秦燕兵夫婦、既當志願隊長又送物資的張麗玲等等。此外,各個單位在物資和人力上的通力支持、不圖回報的"側翼"助攻和付出,才使"南門防線"在疫情阻擊戰中堅如銅牆。南門無恙、人民無恙!


特別報道:湖北紅安戰“疫”之“南門防線”


"小小紅安,真不簡單,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南門防線不是孤立的"戰爭",它只是紅安抗"疫"前沿的冰山一角,是紅安"決勝"的一個縮影。縣人武部政委、南門社區防控工作隊第一書記梅軍同志說:"南門防線"是新時代紅安精神的真實寫照,凝聚了紅安縣委縣政府阻擊疫情的智慧和力量,值得大書特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